书城文化人生礼俗
14904200000012

第12章 生命的呼唤与祈愿——诞生礼(11)

提到辟邪,不妨多说几句。传统以为婴幼儿最易丢魂,剧烈的声响、突然的惊吓都可能造成小儿丢魂,症状极可能是高烧不止,夜里哭闹、说胡话等等。这时人们多以为孩子是中邪丢魂了,得把孩子的魂叫回来,身体上的病症才可能消退。这也是在婴幼儿期辟邪行动为什么既多又频的原因。

人生仪礼中的辟邪只是在某个关口刻意地强调,它其实随时都可以发生。比如小孩夜哭,父母就要在子夜时分辟邪,一人拍着床帮,念道:“床帮神,床帮神,我儿丢魂你去寻。”然后问:“回来了没有?”另一人则随口应道:“回来了。”如此反复三次,据说小儿即可安然睡到天亮。按照现在的健康知识,婴儿夜哭多是缺钙的表现,跟丢魂扯不上什么关系。但习惯力量的强大是可以让不少现代人明知辟邪不灵也照行不误的,更不用说还不曾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的传统社会中人了。

仪礼也好、习俗也好,正是在这种意义下才能真正显出它们对人间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平衡的巨大价值和无限深蕴。

镜头十四:周岁试儿

孩子在全家人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该过周岁了。

就在全家人正为周岁庆典忙着准备时,孩子给了全家人一个意外的惊喜。女人坐在床边做活儿,他突然大声地叫了一声“妈”。

这一嗓子让女人震惊地呆了半天,等她回过神,把孩子揽进怀里:“宝儿,你叫什么?”

“妈!”孩子又一次清清楚楚地喊了一声,随着是一串响亮的笑声。

女人掩住了嘴,她的泪水不争气地流下来,流进了嘴里,咸咸的,可女人已经感觉不到。

婆婆从外面进来,看见女人哭得眼泪汪汪,忙过来问:“咋了?”

女人这才从激动中回过神来,“娘,你信不信?咱小宝儿,他会叫妈了。”

“真的?”婆婆一下子提高了嗓门。

“宝儿,你再叫,让奶奶听听。”婆婆蹲下身子,拉着孩子的手。

“妈!”比刚才还脆还响。

“乖乖!”婆婆差点坐到地上。

“都说男孩儿腿巧女孩儿嘴巧,这男孩走路早说话迟,他才多大啊?”

婆婆的话里压抑不住的惊奇和欣喜。她抱起孩子就出了屋。女人明白,肯定又是抱出去到处显白了。

这回,女人没有在心里嘟囔婆婆好事。快一年了,她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一个小生命拉扯得会坐了,会爬了,会走了,如今又会叫人了。叫的第一声就是“妈”,一霎那让她觉得自己受的累吃的苦全值了。她的心里充满了幸福——不对,应该说是自己整个人都掉进了幸福的蜜罐,而且被泡得透透的,抬手是轻巧的,走路是轻盈的,瞅哪儿都顺眼,说话时呼出的气都是香甜的。

晚上,哄孩子睡着,女人跟男人说:“你说咱孩儿聪明吗?”

“那还用说?还不是一般聪明,将来一定大有出息!”

女人笑了。“就你家孩子能!”她回了一嘴,又问:“马上过周岁了,真快。你想让他以后成个啥样人?”

“跟我一样呗,不!得比我强,要满腹经纶!”

“也好,就是别跟你似的读成呆子就成。”女人打趣道。

“什么话?老话说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不想咱孩儿以后受人尊敬?”

“当然想。只是,这书不当吃不当穿,读的再多,写的文章再好,还不是个虚名?”女人故意气男人。

男人果然动了劲:“你懂什么!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读好了,想要啥有啥,咋叫虚?”

“好,好,逗你呢,又急了,你猜我想让孩子以后成哪样?”

“你说。”

“读书当然是好。可你听说过吧: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书读多了,人就太文弱了,跟你似的,怕事儿!我想咱孩子以后不论干啥,先得有个好身体好胆量,咱不惹事也不怕事,做个男子汉大丈夫!”

两口子争执了半天,男人说话了:“这等到给他过周岁时,就分出来了。到时候兴抓周。我准备一支笔,希望他文采出众。我跟你打赌,咱孩儿肯定会抓。”

“那我就准备一把小刀,希望他勇敢坚强。我是她娘,母子连心,我就不信他不抓我搁的刀!”

“好,那到时候试试。”

“哎,你说,孩子他爷爷奶奶会准备点啥东西叫孩儿抓?”

“说不好,反正都是好兆头。当官发财?”

周岁转眼就到了。孩子被打扮得脸白唇红,一身新衣,衬得更加精神可爱。

宾客盈门,大摆宴席,你贺我庆,免不了又是一番热闹。孩子也被抱着上了桌。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可女人和男人心里还在较着劲,总盼着宴席早些散去,看看两个人的争执会有个什么结果。

终于,该说的都说了,该吃的都吃了,连最后上桌的“滚蛋汤”也喝了,客人们该走的也都走了,孩子早就吃饱,在屋里跑着玩儿去了。

“搁着吧,别收拾了。”婆婆先说了话。

女人和男人对视了一眼:“莫非娘也在着急?”

婆婆从里屋端出个笸箩,里面搁着糖果、玩具。她从怀里摸出个小红布包,打开,里面是个小小的银元宝,亮亮的,晃人的眼,婆婆把它放进笸箩里。这时,公公也从兜里掏出一枚小方印搁在笸箩里。

女人忍不住要笑:都说知子莫如父,莫如母,现在掉过来了。当儿的猜爹娘的心思也怪准,婆婆搁元宝是希望孙子以后能发大财,公公搁印章是希望孙子以后当官掌权。

“你们的?”婆婆说话了。

男人去自己的笔架上取来一只笔,女人摸出一把精致的小铜刀。

婆婆把笸箩晃了几晃,让里面的东西均匀地摊开。

“宝儿,来,这儿都是好玩的,看你喜欢啥?”

早就能蹒跚而行的孩子小步跑过来,女人本能地伸出手接着。看孩子安全地到了自己跟前,她把孩子抱坐在自己的腿上,把放在桌上的笸箩向自己这边拉了拉。

孩子歪着头看着装着各样东西的笸箩,又抬眼看了看娘。

“喜欢哪样?自己抓出来。”

孩子瞧了一会儿,先伸出了左手,抓向笸箩。

每个大人的心都随着孩子的手进了笸箩,随着那只抓揸的小手而翻腾。

孩子的手在笸箩里胡乱拨拉着,终于,他抓起了一件东西,拿在手里再也没有放开。

男人的心乐开了花。儿子抓了笔!

“看看,有其父必有其子吧。”他用眼睛向女人传递自己的得意。

女人微微有些失望,但她来不及做出什么表示,因为儿子空着的右手又伸出了笸箩,她马上眼不错神地跟过去了。

这回心里开花的是女人。儿子把她搁的小刀抓起来了。

她一刻也不耽误地把自己的兴奋用眼睛投向男人。

男人笑了,冲她点着头:“好啊!这孩子长大了了不得,文武双全哪!”

女人也乐了。

虽然自己的希望没被孩子抓出来,公公婆婆还是非常高兴,他们和男人、女人一样坚定地相信,孩子将来一定会文武双全、扬名立万。有了本事在身,想做官想发财还不是手到擒来嘛!

高兴的还有孩子,他一手举着笔一手举着刀,晃晃着,闪着大眼睛天真地笑着。只是他还不知道,他手里举着的是他的未来,是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莫大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