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大全集
14921600000013

第13章 聚焦迷离的历史悬案(1)

中国为什么又称“华夏”?古罗马失踪军团为什么会惊现中国甘肃小山村,这支部队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路途跋涉呢?震惊世界的“泰坦尼克号”缘何沉没大西洋,是真的撞上冰山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事件的发展充满玄机,瑰丽莫测,而扑朔迷离的历史悬案更为历史真相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亦真亦幻,使置身事外的人们难认识庐山真面目。正因为如此,人们迷惑又好奇,追根溯源,去伪存真,在对种种历史悬案进行解析和破译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获得知识还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愉快体验。

中国为什么又称“华夏”

“华夏”作为中国的另一个名称由来已久,但“华夏”的来历如何,学者们却有着不一样的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最早的先民是生活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夏族,后来四处迁徙,其中东迁中原的称为东夏或华夏,西迁甘肃一带的称为西夏或蛮夏。华夏是用来区别蛮夏的名称,代表先进之意。久而久之,它就成了中国的同义语。

另一种观点认为,服饰精美称为“华”,有礼仪称为“夏”,所以我们的先民就自称为“华夏族”。同时,他们认为自己居于中央之地,而野蛮的人居于四面,所以“华夏”又称中国。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夏朝是第一个正式建立的王朝,影响巨大。周人以夏的继承者自居,所以华夏一词首先出现在《周书·武成》中。夏、周以中央大国自居,所以夏有中国之意,但为什么与华相连,又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华带有赤的意思,周人崇赤,所以称华夏;二是说华和夏的古音相近,由于夏字频繁使用,两者就结合起来连读了。

九州是禹划定的吗

我国自古就有华夏、神州、赤县、九州等名称。然而,“九州”的来历是怎样的呢?

《尚书·禹贡》称:“九州”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大禹把中华大地划分成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兖州、荆州等九州。

然而,一些古文献所记九州的名称并不一致。《周礼·职方》所记九州,有幽州、并州,而无徐州、梁州;《尔雅·释地》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而无梁州。

古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世间就出现“三代九州”的概念,即《尚书·禹贡》所记为夏九州,《周礼·职方》所记为周九州,《尔雅·释地》所记为殷九州。由于九州名称不一致,于是产生了大禹究竟有没有划定九州的疑问。

肯定禹划九州的主要记载,有《尚书》、《左传》、《诗经》、《山海经》、《淮南子》、《史记》及传世《齐侯钟》、《秦公簋》等青铜器铭文。这些文献均肯定禹划定九州确有其事。

然而,近代有学者认为,大禹只是神话中的人物,是主管山川田土的神,不可能治水,更不可能划定九州,无论如何,遍治四方名山一事,在禹的时代肯定不是人力所能的。进而考证《尚书·禹贡》中提到的地名、山川名,都是战国时代才出现的。《尚书·禹贡》作于战国时代,因此禹划九州的事,就纯属后世附会,纯属神话。这样看来,禹根本没有划定过九州。

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的死因之谜

图坦卡蒙是第十八位埃及法老,他约生于公元前1370年,原名图坦卡顿。公元前1361年左右,他即位为埃及国王,当时年仅10岁,娶第十八王朝国王埃赫那吞的12岁的公主为王后。他约在位9年,18岁(有人认为是19岁,即公元前1352年)时,突然去世。

对于他的死因,埃及古文献上没有作任何详细的记载。他是病死的吗?

历史学家鲍勃·布雷尔认为图坦卡蒙并非死于疾病。在图坦卡蒙木乃伊的脸上靠近左耳的地方有一处创伤。因此,他认为图坦卡蒙不可能是病死的,而是被人谋杀的。他还列举了最有可能谋杀图坦卡蒙的三个人:军队统帅霍朗赫布、其妻安克姗娜门、宰相艾。

但是,研究古埃及史的知名学者们却纷纷称这一结论有误。因为CT扫描并没发现其后脑曾被重击的证据,也没其他迹象显示涉及谋杀。

埃及研究小组部分成员认为,图坦卡蒙左大腿骨有一道骨折裂痕,显示他死前可能严重弄伤大腿。虽然裂痕本身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但却可能因此受细菌感染而死亡。尽管这个裂痕也可能是在防腐处理过程中造成的,但他们却认为可能性不大。因此他们认为,图坦卡蒙生前并没有遭受阴谋的迫害。

究竟哪一种说法更接近事实,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古罗马失踪军团惊现甘肃小山村

甘肃省永昌县城南10千米处的者来寨村,在中国西汉元帝时期曾在这里设置骊罢城,用来安置古罗马帝国降人。人们也许会问,古代中国从未和罗马帝国交战,罗马降人从何而来?史学家们为此而苦苦探索近2000年。

公元前53年发生的一场惨烈的古代战争是这一历史悬案的源头,当时正是中国西汉甘露元年,罗马帝国的罗马军队遭到安息军队的围歼,首领克拉苏竟然被俘斩首。最后,其第一军团首领、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率领6000余众拼死突围。

可是,普布利乌斯及其所率突围残部,已在安息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疑团一直困惑着罗马乃至全世界的历史学家。罗马溃军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20世纪40年代,一位名叫德效谦的英国著名汉学家根据史料猜测:在卡尔莱战役中突围的罗马远征军,正当其故国寻觅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早已鬼差神使地到了中国,并在祁连山下落了脚。

根据史料提供的历史线索,中外学者从班固所著《汉书·陈汤传》中获得重要启示。据此书记载,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带领4万多名将士讨伐郅支单于,战于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时,在这里见到了一支奇特的军队,并被陈汤收降,带回了中国,安置在番禾县南的照面山下(今永昌县),并置县骊罢。由此,史学家们推断,这支奇特的军队,很可能就是卡尔莱战役中突围失踪17年的罗马军队的残部。

直到公元592年,鉴于骊罢人已和汉族人融合,隋文帝下诏将骊罢县并入番禾县。至此,中国的骊罢人就这样在历史的风雨沧桑中悄然消失了。

这一完整的历史链条已经摆在了人们面前。那么历史的真相是否像历史学家们拼凑出的一样呢?随着更多翔实史料的逐渐发掘,相信这一谜团还会有更新的结论呈现。

古希腊人制造过齿轮计算机吗

在20世纪初,一位采集海绵的希腊潜水员在安蒂基西拉海峡的水底看到一个巨大的黑影。他游过去发现是一艘古代沉船的残骸。

不久人们成功打捞了这艘沉船。经专家考证,这艘古船沉没在水下已达2000年之久。有关组织马上采取措施保护船上珍贵的古代艺术珍宝。然而,人们又发现了另一奇迹,而它的价值,是船上的所有珍宝都不能及的。

人们在沉船中发现了一块青铜板,在认真地拆卸、清洗它2次之后,专家们更加惊异了。这块青铜版竟是一台由复杂的刻度盘、活动指针、旋转的齿轮和刻着文字的金属版组成的机器。

美国学者普莱斯用X光对这台机械装置进行了检查,最后断定它是一台计算机,太阳、月亮和其他一些行星的运行都可以用它来计算。据检测,它制造于公元前82年。世人都为之惊异。要知道,1642年帕斯卡尔才发明了计算机。虽然希腊人被人们公认是古代最有智慧的民族,但人们对这台古代计算机的出现,还是感到不可理解。

还有,这个机械装置全部是由金属制成的,精密的齿轮转动装置也在其中使用到了。而人们都知道,在文艺复兴时代才开始使用金属齿轮进行传动,而且必须具备钳、刨、铣等机械加工工具才可以制作它,而在古希腊是根本就不存在这些工具的。

于是人们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制造了这台机器?

有人说,如果确是古希腊人制造了它,那么恐怕要彻底改写古希腊科学技术的历史了。但又无法进行这样的改写,因为只有这个计算机的证据,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制造者。在古希腊和其他一切古代民族的文献中,也从未发现过关于计算机机械的记载。

如果不是古希腊人制造了它,那么必定是远比古希腊人更聪明、工艺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也要高得多的智慧生命制造了它。

古印度人制造宇宙飞船之谜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速飞行器械肯定是现代人的发明。但是,近年来,人们竟然根据印度古文献仿造出了飞行速度达5700千米/小时的飞船。当然,从现代科技的角度去看,也许这是小事一桩。但这份文献是从一座倒塌的史前时代的庙宇地下室中发现的,以古代梵文木简写成。而这种飞船就是大名鼎鼎的“战神之车”。

这就是说,当人类发明了火车、飞机、飞船并为自己的发明所陶醉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看来非常现代化的工具在几千年前就可能已经存在了,这真让科学家们尴尬了一回。

说起“战神之车”,还要从印度南部古城甘吉布勒姆的424座神庙说起。这些神庙据说最多时曾达到1000座,在这些神庙中,还有一种飞船的雕塑。“战神之车”却是它们共同的名称。

研究者们发现,“战神之车”是一种多重结构的飞船,绝缘装置、电子装置、抽气装置、螺旋翼、避雷针以及喷焰式发动机都装备在了飞机上。在古文献中多次指明飞船呈金字塔形,顶端覆盖着透明的盖子。这简直就是传说中的飞碟。

飞船的驾驶方法也被记在这份古文献中,也就是说早在史前时代,飞船和飞船驾驶员就出现在了印度这个地方。这样看来,人类的科技真像魔术一样神奇。

当然,人类科技的发展是从当代和现代才开始的,这已被众多的事实所证明,那么,对古印度的飞船就只有一种解释看上去显得合理一点,那就是根本就不是人类建造了这些飞船。也许那时的人们看到了一个这样的飞船,而这个飞船却是外星人乘坐着到地球上来考察的,然后根据这个也许被外星人废弃了的飞船,当地人仿造出了其他的飞船,而他们将那些外星人当成了神供奉起来。但一切都只是猜测而已。

特洛伊战争是真是假

在《荷马史诗》的影响下,当代艺术家通过电影再现的火爆的“特洛伊战争”,令考古学家倍感压力,因为那次木马屠城的惨烈尚未在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

特洛伊战争到底是真是假?多少年来人们争论不息。

在考古学界,传统的主流看法认为,这些遗迹与《荷马史诗》中提到的那个伟大城市毫无关系;作为考古对象的古城,在青铜时代晚期已没有任何战略意义,因而不可能是一场伟大战争的“主角”。

而参与特洛伊遗址挖掘的科夫曼说,根据考古遗迹推论,大致可断定特洛伊城大约是在公元前1180年被摧毁的,可能是因为这座城市输掉了一场战争。考古人员在遗址处发现了大量相关证据,如火灾残迹、骨骼以及大量散置的投石器弹丸。

科夫曼认为,尽管在荷马生活的那个时期,特洛伊城可能已成为废墟,但是留存到今天的这一伟大之城的废墟也足以给人深刻印象。生活在当时或稍后时期的《荷马史诗》的听众,如站在特洛伊城某一高处俯瞰,应当能一一辨认出史诗中所描写的建筑物或战场的遗迹。

尽管特洛伊位于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的旧称),但两位特洛伊考古活动的先驱(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1871年发现了古代特洛伊城遗址;卡尔·布利根,主持了20世纪30年代对特洛伊的考察)却带给人们这样一种观点:特洛伊是希腊人的特洛伊。这个观点是一种成见。科夫曼指出,这一观点并不正确,两位先驱的考古研究仅涉及在“西线”从希腊到特洛伊的考察,却忽视了在“东线”对安纳托利亚地区的整体考察。

科夫曼说,现在大多数学者已达成共识,在青铜时代后期的特洛伊曾发生过几次冲突。然而,我们还不能确定荷马颂吟的“特洛伊战争”是不是对这几次冲突的“记忆蒸馏”,是不是的确发生了一场值得后人永远追忆的大战争。

尼禄与罗马城的毁灭

公元1世纪,古罗马城十分繁荣,一度成为欧洲的政治、文化、经济、贸易中心。然而后来,这座繁华的都市竟在一场大火中变为废墟。究竟谁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古今史学家对此一直存在着争议。

公元64年7月18日,罗马城内的圆形竞技场附近突然发生了一起可怕的火灾。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古罗马帝国最后一任皇帝尼禄下令放的这场大火。公元64年发生在罗马城内的火灾,据说尼禄不但坐视不救,且涉嫌唆使纵火,甚至在这场大劫之后,他还在罗马城已遭受巨创的基础上,在帕拉丁山下把自己的“黄金之屋”修建起来。传说尼禄还想建立一座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新首都。

为了消除群众对他的不满情绪,尼禄便找别人当他的替罪羊。但究竟尼禄是否就是罗马大火的纵火者呢?古今史学家对此意见很不一致。

古罗马史学家塔西陀认为放火焚烧罗马城的的确是尼禄,尼禄想利用罗马大火的废墟来修造一座新的宫殿。

苏联学者科瓦略夫等则持反对意见。他认为:“人民中间传说,城市的被烧是出于尼禄的意思,他仿佛是不满意旧的罗马并想把它消灭以便建造一个新的罗马。另一个说法是,烧掉城市是为了使元首能够欣赏大火的场面并鼓舞他创造一个伟大的艺术品。显而易见,这些说法与事实不符,而火灾则是偶然发生的。特别应当指出,火灾是在七月中满月的日子开始的,而在那样的日子里,它的‘美学’效果是不怎么好的。”

繁华的古罗马城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这场大火究竟是不是尼禄所为,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作为一名君主,尤其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暴君,尼禄对古罗马城的灭亡的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无梁山伯、祝英台之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们忠于爱情、至死不渝,感染了无数人。

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到底是历史的真实事件,还是后人杜撰的呢?

据史料记载,梁山伯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东晋穆帝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373年)卒,死时仅22岁。他曾于简文帝咸安年间(公元371~372年),被举荐贤良,在今宁波一带做过两年县官。为官清廉,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爱戴。他死后,百姓十分悲痛,在安葬梁山伯时,发现已有一穴“祝英台女侠之墓”的古墓,于是,百姓按照“清官侠女骨同穴”的观念将他们配成阴间夫妻,同穴合葬。

也有说法认为,祝英台是明代的一名侠女,她死后被安葬时人们发现了前朝的书生梁山伯的墓,便将他们合葬。因此,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是后人逐步演绎出来的。

目前,在全国已发现了有关梁祝的古迹17处,其中读书处6处,坟墓10座,庙1座。较有影响的梁祝墓有4座,还有2座梁祝合葬墓,分别在河北省和浙江省;2座祝英台墓,分别在山东省和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