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丰盛古镇
14944700000010

第10章 下篇古镇发展研究(2)

(2)在生产作业区附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排水、通风向阳和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选择建设用地。选址时应避开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并避开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

(3)村庄建设用地应根据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现有建筑和建设投资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

3)村庄居住用地

村庄居住用地在村庄建设用地中的比重较大,其择址应慎重考虑。

村庄居住用地应重点考虑保护环境、方便出行等因素,按在村庄建设用地中的比重不低于50%布置。

4)公共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应从服务村民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布置在靠近中心区位的地段,方便生产,方便生活。同时应与村庄建设、环境保护和用地组织相结合进行镇区旅游接待基地、中心村旅游接待站、基层村旅游接待点的布局。

村庄公共建筑在村庄建设用地中比重不宜过大,不宜超过12%。

5)村庄生产建设用地

为了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各村可安排适当规模的生产建设用地。

一类无污染的工业用地可安排在居住或公共建筑用地附近;二类有轻微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常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和河流下游,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生产建设用地要集中布置,以便于管理和污染治理,共享资源,发挥规模效应。

应重视大、中型饲料养殖场地的选址,满足卫生和防疫要求,宜布置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侧风位和通风、排水条件好的地段,并与村庄建设用地保持相应的防护距离。

614道路交通规划

1)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现状概况

镇内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总长约41km,拥有公路6条,分别为木丰路,丰增路木乔、子云段,丰太路油房段,丰天路桥上、油房段。另有乡村公路13条,总长约68.2km。有前锋路、木高路、木花路、红森路、刘家路、街村路、互助路、双碑路、尚岚垭至梨坪中学公路、水口庙至蔡开勤公路、王家路、桥上路、余家路。客运交通主要联系镇区与重庆市区、木洞镇、南岸区南坪。

(2)规划原则

(1)结合镇域产业规划,在镇域范围内形成快捷、方便的道路系统,明确功能,提高路面等级。

(2)道路走向结合原始地形,并按照功能、交通量的需求,确定道路等级、红线宽度和断面分幅。

(3)结合丰盛镇的特点,以丰盛村为全镇交通枢纽,并与周边镇保证较好的衔接。

(3)道路规划

按照丰盛镇村镇体系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结构,结合枟重庆市巴南区公路建设规划》(2003—2020),道路交通规划的重点是提高丰盛镇与周边城镇及重要交通枢纽的联系,在未来形成“〇+T”形的镇域道路体系,并与规划高等级公路密切配合,完善镇域对内、对外的道路交通网络,村村通公路。

木洞镇至丰盛

镇的道路为轴,连接王家、双碑和桥湾3个村,形成一个交通环,加强镇区与各中心村及周边基层村的联系T”是由双河口镇经丰盛镇至东泉镇的道路及木洞镇至丰盛镇的道路构成。

其中按照乡道的标准进行建设,“T”形骨架道路按照国家二级公路的标准进行建设、改造。

在丰盛镇区布置一处汽车站。在各中心村与主要景点布置停车场,兼具客运临时停靠的作用。

镇域内的道路应逐步提高等级,釆取裁弯取直、局部拓宽、分期改造的做法,逐步提高路面等级,以适应经济的发展。结合全镇产业发展时序,对交通需求较大的路段应尽快实现硬化,最终形成便捷、快速的镇域道路系统。

2)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1)现状

(1)公路交通

因为丰盛处于城镇发展初期,现状公路交通体系主要以过境交通为主:长约为41km。其中木丰路(木洞至丰盛),长2.0km,为四级公路,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丰增路(丰盛至涪陵增福)的木乔段长3.5km;丰增路的子云段,长4km;丰太路(丰盛至南川太平)的油房段,长2.5km;丰天路(丰盛至巴南天赐)的桥上、油房段,长11km。

镇域内交通、对外交通以公路为主,除木丰路达到四级公路(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外,丰增路、丰太路、丰天路等过境公路均未达到标准,路面均为黄泥碎石路,道路宽窄不一,路况较差,局部路段长满野草,极大地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城镇现没有集中的社会停车场地,过往车辆和镇上车辆停放在道路一侧,给本不宽的道路增加了负担。

(2)步行交通

步行交通主要集中在古镇内部和上下垭口之间。

整个步行路径:不成体系,较为凌乱,结构性不强;没有很好地连接新区和古镇,使得它们之间的衔接较弱;没有很好地联系周围山体与绿化环境。

(2)规划内容

为满足未来丰盛镇发展成为1万人口城镇的交通需求,镇区规划完善场镇道路系统,布置相应的交通设施,形成科学、合理的道路系统。

(1)镇区西侧规划过境道路,北至双河镇,南至天赐、南川,由于过境车辆较少,此路段也服务镇内人群,并与镇内主干道形成闭合回路,跨越中部古镇旅游组团、北部新区组团和南部旅游服务组团。

(2)规划区结合用地性质在镇区内规划3处社会停车场,分别位于7—8/01、7—3/01地块—以及南部旅游组团,地块总面积0.15hm2。在5—2/01地块规划1处汽车站(兼有公交站的功能),面积0.20hm2。

(3)道路交叉口路缘石半径的切点向城市次干道(18m宽道路)方向延伸70m,城市支路(12m宽道路)方向延伸50m范围内,为禁止机动车开口路段。

(4)禁止沿道路随意停车。地面停车场每个停车位宜为25—30m2,按每100m2建筑面积,居住面积配置0.4个停车位;商场、旅馆配置0.5个停车位;学校配置0.5个停车位公园配置0.1个停车位;工业园用地配置0.2个停车位执行。

(3)道路分幅

(1)过境公路18m:1+12+5。

(2)主干道18m:3+12+3。

(3)次干道12m:3+6+3。

(4)道路规划指标

规划区道路总长8.2km,道路网密度8.2km/km2。道路广场用地13.83hm2,占总用地的14.00%(图6.5)。

—地块相关规划控制内容见书末分图图则,下同。

6.1.5土地利用规划

1)总体布局

(1)用地结构

镇区结构形成城镇建设组团与“九龟寻母”相契合的山水园林小城镇,其组成包括“一轴两带二廊三组团五中心”。

(1)“一轴”:城镇发展主轴,以古镇为依托,沿主干道南北向两向发展轴。

(2)“两带”:一带是古镇旅游经济带,一带是滨水商贸文化经济带。

(3)“二廊”:联系东西两侧自然环境的生态绿化通廊。

(4)“三组团”:北部城镇发展组团、中部近期综合发展组团和南部城镇发展组团。

中部近期综合发展组团:以古镇经济旅游为依托,开发东面及北面新区,使新区、旧区协调发展。功能较为完善,包括了镇政府用地、商业中心以及主要的教育设施,如中小学、幼儿园和文体科教用地。

北部城镇发展组团:主要满足随着城镇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居住用地扩大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的需要。

南部城镇发展组团:主要为南部旅游区服务,为旅游人群提供旅馆住宿、旅游商品等,并且满足镇内从事旅游经济人群的居住活动需要。

(5)“五中心”:古镇发展中心、城镇发展主中心、城镇文娱中心和南北两个城镇发展次中心。

(2)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自1994年起,镇政府花大力气,对古镇西面、北面进行建设,建成了现在较为繁华的响水街一带,给居民生活和场镇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居住建筑用地在中部历史古镇旅游组团、南部旅游服务组团、北部城镇发展组团3个组团内均有分布,与古镇“九龟寻母”山体取得较好结合,环境较好,出行方便。居住用地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建筑以6层以下为主,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在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段,如洗布河水系周围,应加强居住与山水环境的相互融合,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

中小学在现在的基础上对其功能进行合理置换,以保证用地面积与城镇规模相匹配。原小学用地置换为幼儿园用地,原中学用地置换为小学用地,并在“母龟山”以东规划中学用地,与洗布河水系相邻近,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2)工业用地

在清源楼西侧布置一类工业用地,以满足古镇旅游经济活动中手工业制作的需要,并尽量减少其对周围用地的影响。它与古镇之间由宽度超过100m的绿化隔离带进行隔离。

(3)公共设施用地

a.行政办公用地:现镇政府位于古镇内,对古镇保护规划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将其办公用地迁至古镇东北角,门前规划一广场,道路宽敞,用地充足,环境优美,办公环境较好,并与文教科研用地相结合。

b.商业金融业用地:现商业金融用地主要分布在响水街两侧,规划商业中心位于主干道南北两侧,主要经营较高档的百货,避开了对西侧的过境道路的影响,使得过境交通通畅。

现市场位于城镇入口处,在古镇以西,空间布置不规整,设施简陋,并与古镇风貌极不协调。规划中将这块区域进行重新整改,面积适当加大,风貌进行协调,既建成为丰盛镇门户形象,又体现出较好的市场贸易功能,满足周边地区人群商品贸易的需要。

c.医疗卫生用地:现状镇卫生院占地面积1410m2,除服务本镇居民以外,还负担周边城镇部分居民的就医需求。为支撑城镇发展和适应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医疗卫生用地规模亟须扩大。规划在行政办公用地以北扩建医院一所,为居民提供日常医疗服务。

d.文化娱乐用地:镇区内现有的娱乐场所以录像厅为主,其他设施较为缺乏。应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营造健康、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镇区配建娱乐健康中心之类的娱乐场所,作为平时休闲及举办文娱活动的场所。

为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增加场镇的教育设施,更多地吸引周边的青少年到场镇上来就读,在中学的北部规划了一片青少年活动中心用地。

(4)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完善城镇功能,在清源楼南侧交通方便地段规划安排一定规模的仓储用地。它为周边市场贸易服务,进行临时性的仓储,并为古镇手工业制作提供原料仓储。

(5)道路广场用地

从集约用地的角度出发,规划避免建设过宽的道路,能满足人流、车流需要即可。

在镇区内共分散布置了3处公共停车场,分别位于7—8/01、7—3/01地块以及南部旅游组团,地块总面积0.15hm2。镇区5个主要广场:市政广场(面积为0.1hm2)、文化广场(面积为0.05hm2)、木洞场口广场(面积为0.02hm2)、绿化休闲广场(面积为0.09hm2)、古镇入口广场(面积为0.06hm2)。

(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较为分散,规划主要考虑功能配置和选址。在镇区不同地段规划邮政所、消防站、汽车站、35kV变电站、天然气调压站各1座;在场镇西面配套建设垃圾回收站。

(7)绿地

规划“九龟寻母”等十座龟山为公园绿地,占地面积25.9hm2,分别位于1—1/01、7—7/01、8—3/01、7—14/01、10—4/01地块以及北部新区组团和旅游服务组团。

结合自然地形和洗布河水系,在“母龟山”东侧规划一座城市公园,体现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使古镇旅游组团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并成为洗布河水系景观带的节点,位于11—4/01地块。

河流两岸二十年一遇洪水位线上控制至少10m宽防护距离作为绿化用地,形成绿廊景观。

生产防护绿地6.30hm2,占镇区建设用地6.40%。

(8)水域和其它用地

保护现有发达的水系——洗布河,打造优美水景,加强环卫,保证水质。

2)土地使用控制

本规划用地性质划分至小类,为便于土地开发及规划管理,土地建设开发最小单位一般以道路红线所围合的用地为基本地块。土地开发应严格按照地块控制指标体系控制,其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前者是必须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

(1)规定性指标

(1)用地性质

按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KGBJ137—90)执行,各类用地不宜互换,严格控制公共设施用地(特别是非盈利性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和绿地,不得任意改变其用途。对有条件可互换的用地,应申请征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同意后方可改变。

(2)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指地块内所有建筑基底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规划建筑密度为开发强度上限控制标准。

(3)容积率

容积率指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规划容积率为开发上限控制指标。

(4)绿地率

绿地率指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面积与该地块面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规划绿地率为开发下限指标。

规划区内所有建筑物、构筑物改建、扩建和新建后,绝对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均不得超过分图图则中所规定的指标。

(5)禁止开口路段

禁止开口路段指对地块机动车道与外围道路相交的出入口位置的控制,其确定主要考虑减少对外围交通干道的干扰,并合理组织引导地块内部交通。

道路重要地段、坡陡急弯处、滨水以及道路交叉口半径的切点向城市主干道(18m宽道路)方向延伸70m,向城市次干道(12m宽道路)方向延伸50m,为禁止机动车开口路段。

(6)停车泊位

地面停车场每个停车位宜为25—30m2,按每100m2建筑面积,居住面积配置0.2个停车位;商场、旅馆配置0.5个停车位;学校配置0.2个停车位;公园配置0.1个停车位;工业园用地配置0.2个停车位执行。

(7)非盈利性公共设施

市政设施、公园等用地严禁改变其使用性质。

(8)建筑限高

建筑限高指地块内从建筑物室外地坪起到其计算最高点不得超过的最大高度限制,以米为单位表示,各地块的具体限高见分图图则。

(9)配套公共设施

地块内应配套建设停车场、公交站场、供电、通讯、消防、交通、垃圾转运、公厕等公共设施。上述设施在地块开发建设中必须同步建设,并不得挪作他用。

(10)建筑间距

应按重庆市的有关规定和其他相关规定设置建筑间距。

(2)指导性指标

(1)人口容量

人口容量指地块可容纳常住人口数量,以每公顷居住用地容纳人口数表示。本规划对各组团的人口容量作如下建议:居住用地的人口容量应小于等于500人/hm2。

(2)建筑风格

整体建筑风格体现古镇特色,建议建筑屋顶使用坡屋顶为主,与古镇建筑相适应,应避免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和铝板等现代材料。

(3)建筑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