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自己吓自己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我们没有什么害怕的,唯一值得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确实,恐惧本身有时比所恐惧的事物带来的危害更大,一个人如果在面临困难时胆怯,就无法用清醒的头脑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说,一个人不要自己吓自己,要了解自己怕什么,为什么怕,正视自己的恐惧心理,设法消除恐惧心理,才能活得更轻松。
有一道有趣的选择题,以下选项中谁会在面对自己的未来时,感到担心或害怕?
A.毛毛虫B.一棵草C.一个人D.一个苹果
答案当然是C。毛毛虫从来不去想自己什么时候才会变成蝴蝶;一棵草也从不会对未来担忧,它只是尽情地生长;苹果不会担心自己最终会被谁吃掉,只有人才会患得患失,甚至对未来感到恐惧。
未来是什么样子?明天的生活是怎样的?马上要参加的考试能不能过关?晚上一个人在家是否会害怕?股价会不会下跌,公司会不会破产,爱人会不会变心……
心理学家告诉大家,人们平时所担心和恐惧的事情大部分都不会发生,会发生的概率只有4%~6%而已。这就是说,平时的紧张、不安、恐惧,绝大部分都是多余的,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在吓自己。
哈佛教授认为,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超级恐怖的东西,唯一让人感到紧张不安的便是他的恐惧心理。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一位教授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间老房子多年没有人住,大家都怀疑这么古老的房子里有鬼魂出没,所以人人感到畏惧,不敢去老房子中住宿。
有个人自认为胆子很大,他对人们说:“我一定要去老房子里住一夜,看看到底有没有鬼。”于是,他就住了进去。巧的是,另外一个人也自认为胆大,他听到关于老房子的传言后,为了证明自己有非凡的胆量,也要进去住。
当后者推门要进去的时候,早已住进去的人以为是鬼来推门了,就用力顶住门,不让门打开。后者在推门的时候,也感觉出是有东西堵住了门,就猜想可能屋里有鬼。于是,两个人门里门外、一推一堵,就这样相持了一夜,直到天亮。
后来,两个人彼此看清楚了对方,才知道根本没有鬼。
可见,不过是“人吓人,吓死人”。谁真正见过鬼长什么样子呢?既然不了解,又为什么觉得鬼很可怕呢?不过是因为心里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罢了,由于内心感到恐惧,就会将鬼想象成自己心中最恐怖的形象。这样一来,就更害怕了,这不就是自己吓自己吗?
如此说来,大家心中的鬼才最可怕,因为人们都会按照自己认为的最恐怖的样子去想象,所以说恐惧的心理往往比所恐惧的事物更可怕。
哈佛教授经常对他的学生讲起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
在内心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的时候,本来不存在任何危险性的事物,也会被人们想象成危险性极高的事物。
有个女孩小的时候到了晚上不肯睡觉,妈妈就吓唬她说:“有‘三猫六只眼’看着你呢,快点睡吧。”女孩不清楚“三猫六只眼”是什么怪物,只是觉得有6只眼睛的怪物一定很可怕,于是赶紧闭上了眼睛。
几年后,女孩上小学了,学习了数学,才知道3只猫的眼睛加到一起共有6只眼睛,因为一只猫有两只眼睛,3只猫有6只眼睛很正常,一点儿也不可怕。自从她知道了“三猫六只眼”是怎么回事,就再也不怕它们了。
所以说,恐惧就是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经过自己的想象而产生的。当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时,不要胡乱猜想,更不要随意地赋予其恐怖的色彩,这样无疑就是自己吓自己。多数时候,人们并不是恐惧某个事物本身,而是恐惧于对事物的不了解。因此,当遇到让自己感到恐惧的事物时,不妨先别急着害怕,让自己冷静一下,试着去了解一下这个事物。
有个男孩非常害怕毛毛虫,甚至害怕一切无骨的会蠕动的动物。
有一次,他和姐姐一起去野外玩耍的时候看到野花上停留着美丽的蝴蝶,就去追逐蝴蝶。姐姐说:“你知道蝴蝶是什么变成的吗?”男孩说:“这么美丽的蝴蝶,是花瓣变成的吧?”姐姐摇摇头说:“蝴蝶是毛毛虫变的。”
男孩不敢相信丑陋而恐怖的毛毛虫竟然会变成蝴蝶,回到家他找来相关书籍开始阅读。但是读完后,他还是不愿意相信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后来,姐姐帮他捉来一条蝶类毛毛虫,并放在玻璃瓶中饲养,不久毛毛虫越长越胖,身体表面也渐渐变硬,成了一个蛹。
蛹不吃也不动,几天后就变成了成虫。一只蝴蝶从裂开的蛹壳中爬出来了。男孩打开用纱布罩着的瓶口,将蝴蝶放出来,蝴蝶的身体干燥后就飞到花丛中去了。看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后,男孩不再像以前那么害怕毛毛虫了。尽管他还是不敢用手去触摸毛毛虫,但也不会被毛毛虫吓得尖叫了。
当揭开令人恐惧的事物的神秘“面纱”之后,人们就会减少内心对它的恐惧感,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能够尽量平静地去对待。
哈佛箴言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赋予恐怖的色彩。比如,总认为黑暗的地方藏着潜在的危险。这种无谓的担心和恐惧时常困扰着人们,降低了人们的安全感,让人感到紧张。“不要自己吓自己”,这是哈佛教授给大家的忠告,因为很多时候,人们所恐惧的事物并不能对我们构成威胁,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在庸人自扰罢了。
认识恐惧的危害
恐惧是什么?恐惧是人类及生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感觉。这种恐惧的感觉,是由于人们周围存在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因而导致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恐惧是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时的情绪体验。其表现是生理组织剧烈收缩,组织密度急剧增大,能量急剧释放,甚至某些生理现象消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拉德曾做过一个实验:为一名死囚蒙上眼睛,将他绑在床上,然后在他的身上放上各种监测仪器,其中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电、脑电的仪器。法官来到床边对死囚宣布对他执行死刑,牧师也前来祝福他的灵魂早日升入天堂。
死囚被告知他会被放血致死。随着法官的一声令下,一位助手走过去用一块小木片在死囚手腕上划了一下,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水龙头打开,向床下的铜盆中滴水。“滴答,滴答,滴答滴答……”节奏由慢到快,这位死囚心里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他“感觉”到自己的血液正在不断流失。
此时,各种监测仪器如实显示出死囚的生理变化,他开始出现典型的“失血”症状,最后,死囚昏了过去。
抛开用死囚做这样的实验是否人道,这个实验形象地说明了恐惧对生理机能的影响有多大,极度的恐惧会削弱甚至摧毁人的生命。当然,生活中人们遇到让人极度恐惧的情况很少,但即使是一般的恐惧也会对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恐惧会导致人感到心慌或感觉要晕倒,有时人们明知别人在同样的情境下不会感到危险或威胁,但自己却不能减轻内心因为恐惧而造成的焦虑。
有些人在恐惧时会出汗、颤抖、昏倒,长期的恐惧会让他们感到心神不安、焦躁烦闷,甚至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由此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速、食欲减退或者头痛失眠。如果内心的恐惧长期得不到缓解,还有可能引发其他的精神疾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恐惧本身比疾病更可怕。
癌症被称为“不治之症”,正是由于这一称谓,许多癌症病人在患病后,就开始做好“等死”的准备。由于心理迅速崩溃,病症就会加速发展,结果本来还可以活1年的病人,也许几个月就去世了。
一些相关研究也显示,许多身患癌症的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也就是说,潜意识中的恐惧比癌症更可怕。精神暗示会导致癌症迅速发展恶化,同样也能导致其他疾病发展恶化。
有一位年轻女士,她的父亲患有肝癌,但她从未介意,生了宝宝之后由于工作忙,她也未进行哺乳。后来,她遇到一位医学专家,专家告诉她肝癌有很大的遗传性。她又从别人那听闻了不哺乳容易患乳腺癌的说法。
她将这两种说法联系到一起,认为自己患乳腺癌的可能性非常大,从此她经常为此担心害怕,精神压力很大。后来,她果然得了乳腺癌,尽管她患乳腺癌可能还有其他因素,但她长期的恐惧和不良的心理暗示无疑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哈佛医学院的一位教授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他认识的一位老人得了肝癌,但看上去老人很乐观,教授犹豫着该怎么跟老人解释他的病情。老人却爽快地说:“您不必有顾虑,我知道自己患有肝癌都已经4年了。医生早就劝我去做手术,但我看到很多做了手术的人没超过半年就去世了,所以我坚持不做。”说着,他把4年前的CT片拿来给教授看,教授发现与现在的CT片相比,癌灶长大了2cm。不过,老人依然活得很好,偶尔还去爬山游泳。
当一个人内心足够强大的时候,癌症也会感到“恐惧”,这说明一颗无畏的心能够战胜许多困难。而长期的情绪压抑、心情苦闷、担惊受怕、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状态却是疾病的催化剂。
有句俗语说“怕什么来什么”,比如考试之前总害怕考不好,结果考试的时候就很紧张,成绩出来一看,真的没考好,简直就是发挥失常;发表演讲的时候怕出现口误,越怕口齿就越不流利,结果真的就说错了;吃东西的时候常常怀疑食物不干净,怕吃了之后拉肚子,结果吃了之后果然肚子不舒服。
恐惧会导致人们发挥失常,状态失衡,本来能做好的事情由于内心恐惧,心放松不下来,就出现了自己最担心的那种结果。所以说,恐惧是无益的,任何时候恐惧都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给人消极的心理暗示。
在了解到这一点之后,人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不要恐惧。也许让自己由恐惧过渡到不恐惧需要一个过程,但还是要努力去做,尽量不受恐惧心理的影响。因为有些时候,无谓的担心和恐惧往往会给自己制造麻烦……
有一天,辛德瑞拉觉得自己有些不舒服,就怀疑自己生病了。由于种种原因,她不想去医院看医生,就跑到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当她读到精神分裂症那部分内容时,认为自己已经患精神分裂症几个月了,她开始害怕了……
为了“健康”着想,她继续读下去,她想知道自己还患有什么病。直到她读完整本医学手册,才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身患多种病症。她想知道自己还有多长的寿命,紧张的她赶紧进行自我诊断:她数数脉搏,发现自己的脉搏竟然达到了140/分;接着她又摸摸自己的心脏,发现心脏跳得太快了。
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终于忍不住去了医院找医生求助。医生为她作了诊断,并开了一张处方。她拿起处方一看,上面写着:果汁一杯,薯条一份,鸡蛋一枚,蔬菜沙拉一份,每天3次,辅以每天10英里的跑步治疗。另外,不要用你自己胡思乱想得出的结论去填满自己的脑袋。
原来,她只是营养不够均衡,除此之外并无大碍。她所谓的那些病症不过是由于情绪紧张、内心恐惧而产生的正常生理现象。辛德瑞拉听了医生的话,并且照做,她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了。
看到了吗?如果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作不合情理的猜想,就很容易吓倒自己。而且,恐惧确实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尽量不要“主动”给自己制造恐惧情绪。
哈佛箴言
不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疑神疑鬼,也不要对自己未知的结果妄加猜测,有许多困难都是我们自己凭空想出来的。即使身体偶尔出了点问题,也不要往坏的方向去想,“想入非非”不但于事无补,还会雪上加霜。
了解自己怕什么
你怕什么?如果用这个问题问大家,相信会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有人怕黑,有人怕蛇,有人怕老鼠,有人怕蟑螂,有人怕鬼,有人怕蚯蚓……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恐惧。尽管一个人所恐惧的事物,在另一个人看来也许极其平常,但他就是无法摆脱这种恐惧,看到恐惧事物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吓得大叫,跑得远远的。
你到底为什么怕它?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有个女孩从小就非常怕狗,听到狗叫就吓得不得了,哪怕看到一只小狗,也要躲得远远的。有人问:“你小时候被狗咬过吧?”女孩说:“没有,我从未被狗咬过,只是被猫抓过。”奇怪的是,女孩从来不怕猫,还非常喜欢猫。
原来,女孩很小的时候家里就养猫,她非常了解猫的习性,并善于和猫相处,所以对于她来说猫并不可怕。但她家从未养过狗,而且狗的叫声比较大,她不知道狗是不会轻易咬人的,只是听说过别人被狗咬后有可能患狂犬病。所以,她看到狗就害怕。
不同的人怕不同的东西,我们无法一一揪出其背后的原因来进行分析,但也要了解一下自己到底怕什么,为什么会怕它,又该如何对待让自己感到恐惧的事物。
有个男孩在某网络论坛上讲述自己的一次恐怖遭遇。男孩一直很怕蛇,有一次他去捉泥鳅,双手在泥泞的河底摸索着。当他将手伸到一个窟窿里时,觉得手指被什么东西咬住了,用力一拉,发现一条长长的水蛇咬在他的手指上。
男孩吓坏了,胳膊使劲一甩就将水蛇甩到了水里,不过手指被蛇咬破出血了。据说,有些水蛇是有毒的,男孩问爸爸:“我会不会中毒?”身为农民的爸爸不慌不忙地说:“没关系,只要不踩到牛粪,即使有毒也不会发作。”男孩信以为真,就不再害怕了,并在论坛中说:“后来,蛇毒果然没有发作。”
不踩牛粪蛇毒就不会发作的说法实在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但是爸爸这种毫无科学道理的解释却解了男孩心里的“毒”。至少男孩不会因此而战战兢兢担心会中毒而亡,恐惧心理也就消除了。
男孩还写到,他在参加完高考之后去摘苹果,苹果树上有一个黄蜂窝。于是,他的头被黄蜂蜇了3个包。许多人都知道黄蜂的厉害,男孩的头疼得几乎想撞墙。尽管找医生进行了治疗,但蜂毒一时难以根除,因此疼痛也无法立即消除。
男孩担心地问父亲:“爸爸,我的头会不会被蜇坏了,我会不会因此而得脑炎?”男孩显然过于担心了,但这位农民爸爸毫不在意地说:“别瞎想了,被蜂蜇中了头,就是说你考中了!你这次考试肯定好运气!”又是这样毫无根据的说法,但这些话再次缓解了男孩的心理压力。男孩说:“后来我真的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而且从此看到黄蜂也不怕了。”
被蜂蜇得如此严重,却没有在心理上留下恐惧的阴影,这应该归功于他有一位“无知而无畏”的爸爸。这位爸爸虽然是位农民,但心态却积极乐观,凡事都往好的一面去想,从不过分紧张。这位农民爸爸对待事情的态度十分值得借鉴。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越敏感的人就越容易受恐惧心理的影响,因为对某些事物太在意,反而容易变得紧张。其实无论具体怕什么,都是怕某些事物会伤害到自己,所以才会心生恐惧。因此,可以说恐惧心理也是源于自我保护意识,任何人都不想自己受到伤害,而过分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导致自己过于敏感,易引起恐惧。
除此之外,引起恐惧心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疑心”。俗话说“疑心生暗鬼”,又有一个词叫“疑神疑鬼”,多么形象的词语啊,很生动地说明了心中的“鬼”是怎样产生的。
哈佛的一位教授就曾经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与“鬼”的故事。
有一位年轻人住进了一个偏远地区的小旅店,到了晚上外面刮起了风,年轻人开始感到胆怯。他忍不住向窗外望去,却发现窗外正飘着一个“鬼”。
年轻人在惶恐中度过了一夜,直到天亮风停,他才看清哪里有什么鬼,不过是风太大了,不知将谁家的一件白色睡裙吹到了外面的树梢上,是睡裙在风中摇摆而已。想想自己昨晚拿着《圣经》对着睡裙威胁警告的情景,年轻人自己都觉得可笑,他对着镜子看着自己说:“你呀,你怕什么呢?”
人生本来就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这些就已经够了,又何必再自寻烦恼、制造恐惧情绪、渲染恐怖气氛呢?感到恐惧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怕什么?”但不要到此为止,继续分析下去,为什么怕它?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前面提到的那个怕狗的女孩在分析完自己怕狗的原因之后,再看到狗就不那么紧张了,但她还是不敢和狗走得太近。有一次,她在吃香蕉的时候,邻居家的狗跑来,看着女孩的嘴巴,它以为女孩一定在吃什么好吃的。
看到狗这样可怜巴巴地看着她,女孩鼓起勇气把一块香蕉皮丢在地上,她想知道狗会不会吃香蕉皮。狗跑过去舔香蕉皮,女孩觉得很新奇,狗竟然会对香蕉皮感兴趣。看到狗舔得很费力,她想帮它把香蕉皮拿起来,这样可以让狗更方便地吃到。
当她伸出手的时候,狗忽然“汪汪”叫起来,它以为女孩要跟它抢食物。女孩也被狗的反应吓坏了,本来就怕狗的她吓得失声尖叫起来。没想到,女孩一尖叫,狗也吓坏了,丢下香蕉皮不吃,夹着尾巴灰溜溜地跑开了。惊魂未定的女孩突然笑起来,她发现原来不只是她怕狗,狗也怕她。从此,女孩对狗的恐惧感又少了许多。
远离恐惧能让心变得更加平静安详,生活得更加轻松愉快。而远离恐惧并不是要回避那些引起自己恐惧的事物,而是要认识并了解它,也要分析自己的心理,尽量去消除自己内心的恐惧。
尽管对某一种事物的恐惧心理不能一时消除,但不必灰心,要知道内心的恐惧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不是事物本身确实很恐怖。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就可以相信,淡化甚至消除内心的恐惧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哈佛箴言
了解自己怕什么、为什么会怕之后,就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消除内心的恐惧。其实,恐惧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疑心。虽然人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但我们又都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和勇气,因此不必把自己看得太弱,把所恐惧的事物看得太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要妄加猜测,经常起疑也容易导致心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