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态的激励(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15022900000004

第4章 心态决定成功(2)

只有决心要对团体有所贡献而兴趣又不集中于自己身上的儿童,才能成功地学会补偿其缺憾之道。只想避开困难的儿童,必将继续落于他人之后。只有在他们眼前有一个可供努力的目标,而此目标的达成又比挡在前面的障碍对他们更为重要,他们才会继续鼓起勇气前进。这是他们的兴趣和注意指向何处的问题。如果他们努力地争取某种身外之物,他们自然会训练自己,使自己具有获得它们的能力。困难只是通向成功之路必须克服的关卡。反过来说,假使他们的兴趣只在于担心他们的不如别人,或除了想摆脱它们外,便无其他目标地和此种落后状态争战,那么他们就不会真正地有所进步,一双笨拙的右手是无法用凭空妄想,希望它们较不笨拙,或甚至避开笨拙等方法,来训练使其成为灵巧的。它们只有在练习出实际的成就之后,才会变得较为灵巧;而达到此种成就的诱因,也必须比长期存在的笨拙所造成的气馁,更深刻地被人感觉到。如果一个孩子想要集中全力来克服他的困难,则在他身外必须有一个他要全力以赴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以他对现实的兴趣,对别人的兴趣,以及对合作的兴趣为基础的。

事实上,心灵不仅能影响某种特殊病症的选择,它还能支配整个身体的结构。对这个假设我们还没有直接的证明,而且要找出怎样做才能建立这种证明,也是相当困难之事。然而,它的证据看来却似乎相当明显。如果一个孩子是胆小的,他的胆小便会表现在他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他不关心体格上的成就,甚至不敢想象自己可能达到此种成就。结果,他便不会用有效的方法来锻炼他的肌肉,而且也拒绝接受通常会引人发展肌肉的所有外来刺激。当其他对锻炼自己肌肉有兴趣的孩子,在体格健美方面遥遥领先时,他却由于兴趣的缺乏而远落于他人之后。

由此,我们可顺理成章地结论道:身体的整个形状和发展不仅受心灵的影响,而且可反映出心灵的错误和缺点。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有许多肉体的表现只是心灵无法找出补偿其困难的正确方法所造成的结果而已。例如,我们已经确知,在生命开始的最初四五年之间,内分泌腺本身也会受到心灵的影响。有缺陷的腺体对行为并不会有强迫性的影响,反之,整个外在环境,儿童想接受印象的方向和心灵在他感兴趣情境中的创造性活动等等,都能不断地影响腺体。

另外一个证据可能较容易被了解并被接受,因为我们对它较为熟悉,而且它引起的是身体短暂的表现,不是固定的气质。每一种情绪都会以某种程度表现在身体上。而每个人也都会将他的情绪表现在某种可见的形式中,这也许是他的姿势或态度,也许是他脸部的表情,也许是他腿或膝盖的颤抖。例如,当他脸色变红或转白时,他的血液循环必然已经受到影响。在愤怒、焦急或忧愁的状态之下,肉体都会说话,而肉体在说话时,都是使用着自己的语言。当一个人处于他所害怕的情境中时,他可能全身发抖,另一个人可能毛发竖立,第三个人可能心跳加快,还有些人会冷汗直流、呼吸困难、声音变哑,全身摇晃而畏缩不前。有时,身体的健康状态也会受到影响,例如胃口丧失或引起呕吐。

在科学的领域中,我们看到许多心理学家宣称:性和焦虑有密不可分的关联,而另外的心理学家却主张:它们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的观点是依他们个人的经验而定的,对某些人,它们之间有关联,对其他人则否。

这几种不同的反应都属于不同类型的个人。它们很可能被发现多多少少是由遗传得来的,而这些种类的身体表现也经常能给我们许多暗示,让我们看出其家族的弱点和特质;因为同一家族的其他分子也可能作出非常类似的身体反应。然而,此处最有趣的事是:观察心灵如何利用情绪来激起某种身体状态。情绪和它在身体上的表现告诉我们:心灵在一个被它解释为有利或有害的情境之中,如何作出动作和反应。例如,当脾气发作时,个人是希望尽快地克服其困难,而他找到的最好方法似乎就是:打击、辱骂或抵毁另一个人。另一方面,愤怒也能影响身体器官,它使之僵止不动,或加予额外的压力。有些人在生气时,同时会发生胃部的毛病或脸孔涨得通红。他们血液循环改变的程度甚至会使他发生头痛。在偏头痛或习惯性头痛的后面,我们常会发现有异乎寻常的愤怒或羞辱。对某些人,愤怒还能造成三叉神经痛或癫痫性的痉挛。

了解心理差异的最好方法

心灵影响肉体的方法,尚未完全被探讨清楚,所以我们也无法对它们作完全的描述。心情的紧张对自主神经系统和非自主神经系统二者都能发生影响。只要一紧张,自主神经系统一定有所动作。个人拍桌子、咬嘴唇或撕纸头,只要他紧张,他必然会依某种方式作出动作。咬铅笔或吸香烟也能作为其紧张的发泄。这些动作都告诉我们:他对自己所面临的情境,已经觉得受不了了。他在陌生人之间变得脸红耳赤、手足无措、肌肉颤抖,也一样都是紧张的结果。紧张能经由自主神经而传至全身,因此,每种情绪发生时,整个身体都会处于紧张状态之下。可是,这种紧张的表现并不是在每一点都一样的清楚,我们所讨论的病症,只在于其结果能够被发现之点。如果我们更仔细地检查,我们将会发现: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包含于情绪的表现之中,而这些身体的表现又都是心灵和肉体活动的结果。我们必须检视心灵对肉体、肉体对心灵之间的相互活动,因为它们二者都是我们所关心的整体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从这些证据中,得到一个结论:生活的样式和其对应的情绪倾向,会不停地对身体发展施以影响,假使儿童很早就固定下他的生活样式,而我们本身又有足够经验,那么我们便能预见他以后生活中的身体表现。勇敢的人会把他态度的结果表现于他的体格中。他的身体会长得与众不同:他的肌肉较为强壮,他身体的姿势也较为坚定。态度对身体的发展可能有相当大的影响,而它也可能是肌肉较为健美的部分原因。勇者的脸部表情也和普通人不一样,结果他的整个外形都会异于常人,甚至他骨骼的构造也会受到影响。

今日,我们很难否认:心灵也能够影响大脑。病理学的许多个案显示:由于大脑右半球受损而丧失试阅读或书写能力的人,能够训练大脑的其他部分,来恢复这些能力。常常有许多中风的患者,其大脑受损的部分已经完全没有复原的可能性,可是大脑的其他部分却能补偿并承受起整个器官的功能,而使大脑的官能再度恢复完全。当我们想证实:个体心理学所主张的教育应用的可能性时,这件事实是特别重要的。如果心灵能够对大脑施以这样的影响,如果大脑只不过是心灵的工具——虽然是最重要的工具,但仍然只是工具而已——那么我们就能找出发展或增进此种工具的方法。生来大脑便不合于某种标准的人,并不必在一生之中都无可逃避地受其拘束,他可以找出使大脑更适合于生活的方法。

将目标固定于错误方向的心灵——例如,未努力发展合作能力者——对大脑的成长即无法施以有益的影响。因此,我们发现:有许多缺乏合作能力的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总显得好像没有发展出他们的智力,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因为成人的举止能显出:他最初四五年间所建立的生活样式对他的影响,而且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出:他的统党和他赋予生活意义的结果,所以,我们能够发现他所蒙受到的合作障碍,并帮助他矫正其失败。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已经朝这门科学踏出了第一步。

有许多学者曾指出:在心灵和肉体的表现之间,有一种固定的关系存在。但是,他们却似乎没有那一个人曾经试图找出此二者之间的确实关系。

如果我们有丰富的经验,我们便能从个人的各种部分表现中,看出其与人合作的程度。人们一直都不知不觉地在找寻此种暗号。合作的需要总是不断地压迫着我们,而我们也一直要想凭直觉找出许多暗示,来指导我们如何在混乱的生活中更稳妥地决定自己的方向。我们知道:在每次历史大变革之前,人类的心灵都已认识到变革的需要,而努力奋斗着要想达成它。然而,这种奋斗如果单靠本能来决定,便很容易犯上错误。同样地,人们总是不喜欢有非常引人注意特质的人,例如身体畸型或驼背者。人们对他们虽然还没有十分了解,可是却已经判断他们不适于合作。这是一种很大的错误,不过,他们的判断也可能是以其经验为基础的。目前尚未发现有什么方法可以增加蒙受这些特质之害者的合作程度,他们的缺点因此而被过分强调,而他们也变成大众迷信的牺牲品。

现在,让我们作一总结。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儿童会统一起其心灵奋斗的方向,而在心灵和肉体之间,建立起最根本的关系。他会采用一种固定的生活样式,及对应的情绪和行为习惯。它的发展包括了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合作。从其合作的程度,我们能判断并了解一个人。在所在的失败者之间,最常见的共同之点是其合作能力非常之低。现在,我们可以给心理学一个更进一步的定义:它是对合作之缺陷的了解。由于心灵是一个整体,而同样的生活样式又会贯穿其所有表现,因此,个人的情绪和思想必定会全部和生活样式调和一致。如果我们看到某种情绪很明显地引起了困难,而且违反了个人的利益。只想改变掉这种情绪是完全没有用的。它是个人生活样式的正当表现,只有改变其生活方式,才能将之斩草除根。

在此,个体心理学对教育和治疗的未来,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指引。我们绝不能只治疗一种病症或一种单独的表现;我们必须在整个生活的样式中,在心灵解释其经验的方式中,在它赋予生活的意义中,在它为答复由身体和环境接受到。”

生活的样式是心理学最适当的主要题材和研究对象,采用其他题材的学派,其主要部分事实上都是充满了生理学和生物学。对那些研究刺激和反应的人,企图找出震惊经验所造成效果的人,以及检视由遗传得来的能力,想看它们如何发展出来的人,这种说法都是正确的。然而,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考虑的是灵魂本身,是统一的心灵。我们研究的是个人赋予世界和他们自身的意义,他们的目标,他们努力的方向,以及他们对生活问题的处理方式。迄至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了解心理差异的最好方法,就是检视其合作能力的高低。

心态和功能

心态

荣格在外倾和内倾两种基本心态之间所作的著名区分,构成了他的分类系统的一个方面。为了充分理解这些关键性术语的含义,有必要首先区分另外两个概念:客观的与主观的。客观的涉及到一个人身外的、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这是一个人与物的世界,传统与习俗的世界;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制度的世界,以及一切物质条件的世界。这个客观世界被归结为环境、外界或外部现实。主观的指内在的和个人的精神世界。它是个人的世界,因为它不能被局外人直接观察到。它十分隐秘,甚至常常不能直接被自觉意识所接纳,而往往只有通过心理治疗者的帮助,通过对梦的分析,才能接触到这些无意识的心理要素。

在外倾型的人那里,心理能被引导到客观外部世界的表象之中,它被投入到对客观对象、人与物、周围环境条件的知觉、思维和情感之中。而在内倾型的人那里,流向主体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外倾是一种客观的心态,内倾则是一种主观的心态。

这两种心态彼此排斥,它们不能同时并存于意识之中,尽管它们可以而且确实是交替地进入意识。一个人可能在某些时候是外倾的。而在另一些时候则是内倾的。但是,在一个人的整个一生中,通常是其中一种心态占据优势。如果是客观的倾向占据优势,这个人就被认为是外倾的;如果是主观的倾向占据优势,他就被认为是内倾的。

内倾型的人喜欢探究和分析他的内心世界;他是内向的、孤僻的,过分地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别人看来他可能显得冷漠、寡言、不喜欢社交。外倾型的人则把注意力集中在和他人的相互交往中,他总是十分活跃和开朗,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有兴趣。

所谓一种心态对另一种心态占据优势,其实不过是一个程度问题。一个人只是或多或少地属于外倾型或内倾型,他并非整个都是外倾的或者整个都是内倾的。“只有当外倾机制占据优势时,我们才把一种行为模式叫做外倾的。”

何况,在无意识中也还存在着一种与在意识中得到表现的心态刚好相反的心态,这种相反的心态把内倾与外倾的区分搞模糊了。意识中的外倾恰恰是无意识中的内倾,而意识中的内倾则恰好是无意识中的外倾。这正是无意识在人的心理中具有补偿作用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