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还拟了个题目,叫《北京,你卤煮了我》,但后者有压迫感,不如前题昂扬,毕竟我37年来首次来北京,一路吃喝快活,现在闲扯,先将情绪调整好。
话说两江苏吃货从天津坐高铁直达北京,路上首先聊到的便是卤煮,其中一吃货去过北京,有些经验,谈便宜坊鸭子没大董好吃,唯有某天吃卤煮,喝一碗豆汁,味尤在嘴,说从卤煮中捡出切得极薄的五花肉片,煮得够透,油出得够净,吃起来极香。另一吃货也就是我,虽然想象不出卤煮何等摸样,但五花肉从来都是爱吃的,大肠也是大爱。所以,光从食材上就想象出一嘴口水,已认定无可置疑肯定好吃。
下榻的地方就在前门,两吃货丢下行李出门几步路便上了大栅栏,一路名店看过来,有些拿不定主意,但肚子是饿极了,抬头看见一卤煮店,大号“北京卤煮”,自誉“百年”,门脸不大,大锅在门脸口煮着,内容丰富,排列整齐,某个程度联想到沙县小吃的那锅卤味。我们实在,直接就问:你们家卤煮好吃吗?店家自豪地说,好吃,百年老店。我们面露狐疑,店家道:不信你百度。说得自己也笑了。
于是入内坐下来,饥饿让我们无法选择。有人点卤煮,有人点炸酱面。看墙上菜牌,又点爆肚,点炒肝,点麻豆腐。来过北京那吃货特别吩咐,多加五花肉。加得实在不多,意犹未尽,又多加了五块钱。于是就啤酒一顿大吃。到底是饿了,东西也不算难吃,尤其爆肚最好,爆的是羊百叶,蘸上芝麻酱,一咬一口包浆。至于卤煮,这个味道,仿佛我们家乡的熏烧肉加汤,重重的酱油味道。那个火烧,我们其实很吃不惯,但多少也吃上两口。只有麻豆腐实在受不了,据说是用羊尾巴油炒的,那膻味,吃一口已是勉强,再吃,只怕要在胃里掀起翻江倒海的风暴。
无论口味如何,总算吃了一肚子油,这一顿就算结束。下午走天安门逛北海,但志不在风景,虽然时间还早,就早早打车寻到大董烤鸭那里高消费去了。
后面数顿吃喝也算精致,这天那吃货又想起那碗豆汁,说吃卤煮还是“小肠陈”地道,我却一直听的是“小长城”,心想,听名字也不大像百年的字号。北京地大,走的路多了,费脚。于是打了一辆电动三轮,问“小肠陈”何在,司机说和“爆肚冯”在一起。于是驱车前往。走到巷口将我们放下,我们一路寻进去,“爆肚冯”倒是找到了,“小肠陈”找不到,问人,人指前头,到前头一看,一个门脸不小的店门口上悬招牌“陈记百年卤煮”。问可是“小肠陈”,往来者皆说是。可那吃货上学那会未见的科学严谨精神起了作用,他拿手机上网一搜,认定此“陈”非彼“陈”。按“网”索骥,先到天坛东路,找一店,只卖卤煮,正宗怕是正宗的,就是单调。于是再觅,打个车终于一直找到草桥的那家。这会儿已经是下午的时间,伙计们快要打烊,但还是接了我们这最后一单。
点的是一个小份卤煮火锅,一个酱肘花,一个爆炒腰子。待东西上齐,我们也许是饿过了,也许是跑累了,也许是早饭没吃,受不了这么大油腻,总之胃口倒了,喝着啤酒,又点酸辣汤试图开胃,吃得也慢。那边人家已经打烊,员工们围着一起开会,轮流唱他们的企业歌“虽然你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来到小肠陈”什么的。地道的北京食物,总归还是由外地的这些辛苦的孩子们操作着。
这个饭吃到这样,颇为尴尬,有心多点几样,人家也没有时间去弄,吃掉眼下的这些确实勉强,最后意兴阑珊,丢下实在吃不下去的满桌食物走人。散步消食,一路上兴趣却是很高,两吃货本是营销人士,于是为北京这个神圣的地方戏拟广告标题,拟出“卤煮吧,北京”、“北京,我卤煮了你”之类的闲话。路上买水果,买张一元的茉莉花茶,500元一斤的来二两,那个茶真是耐泡,泡到最后茶味没有了,茉莉花香味还在。当时觉得这茶适合吃小笼包。其实也适合卤煮后来上一杯,那个卤煮的酱油味道实在有些重了,翻腾在胃里无法挥发,在那个片刻,确实有再不吃卤煮的念头。
晚上在前门看了场糟糕的德云社相声。晚场结束,十元买个鸭架子,然后想去爆肚冯,结果人家下班。另找一小店涮肉吃晚饭,食毕意犹未尽,接着又找一小店继续烤肉。等待肉烤上来的那会工夫,我往胡同的深处走去,那个感觉,还真是像在京味电视剧里一样。这年头谈崇高与敬意确实矫情了,但内心还是有些奇怪的感觉,说不清楚,当然也无意深究。
王朔《我是你爸爸》里有段话:“随着思想成熟眼界的开阔,他简直无从下笔下。每当他心平气和地在这安静的一隅坐下,脑瓜像一口煤火上的锅沸腾开来,锅里滚开的是类似那些著名扒鸡的百年老汤。这汤是如此粘稠,百味杂陈以至无法清清爽爽制作出一道小菜,除非连锅端上方后快。无数精彩的片断像煮烂的肥肉不断地滚泛上来又沉淀下去,灵感的火花如同鞭炮在他脑海里噼噼啪啪爆炸又归于沉寂。”现在觉得,将扒鸡的汤改成卤煮,该是多么的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