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陇南烽烟再起。三国鼎立后,地处魏、蜀边界的陇南成为双方极力拼夺的重要战场。曾经“雄起”、不可一世的蜀汉政权,在陇原大地上,终结了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历史绝唱。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统曹仁、徐晃西渡黄河,击败马超、韩遂的陇右联军。次年,又策动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兵围攻冀城(今甘谷县东南)、卤城(今礼县盐关),马超被迫逃至汉中,陇右遂为曹操所据。之后,又挥师南下,攻掠陇南。
公元214年,亲曹魏的杨阜、姜叙等在卤城(今礼县盐关)、历城(今西和境)起兵反对倾向刘备的马超,杀马超妻子,马超袭破历城,杀姜叙母,杨阜身被五创。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5年),三月,曹操亲率大军自陈仓出散关,取道武都攻汉中张鲁,武都氐人沿故道堵防,曹操大军被迫窜行山谷,“军自武都山行千里,升降险阻,军人劳苦”。四月,又败氐王窦茂于河池,略定陇南后,氐人被杀者无数,有五万余户被迁往扶凤、天水界居住。夏候渊在攻击下辨、故道时,还收掠氐人谷物十余万斛。十二月,曹操北返,留夏候渊、张郃屯守汉中。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刘备乘曹操与孙吴交战无力西顾之机,决定“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刘备使诸葛亮总理后方粮草的供应,亲率赵云、黄忠、魏延等出马鸣阁道(今四川省青川县马角坝),攻克马鸣阁后,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次年春,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击杀夏候渊,迫使张郃退守阳平关。同时,另派张飞、马超率吴兰、雷同等部攻占下辨,并留吴兰守下辨。曹操派曹洪驰援。刘备令张飞赴固山,欲断曹军后路。第二年春,曹洪攻击下辨守将吴兰,吴兰逃至阴平,被当地氐豪强端所斩。张飞、马超进无所据,退至汉中。曹操占领陇南,以杨阜为武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再次率军临汉中,在定军山一带与蜀军对峙两月余,因军心涣散,士卒逃亡,不得已撤军回长安。又遣曹真至下辨,令曹仁退兵屯守陈仓。这样陇南及汉中均为刘备所得,自此以后,魏蜀两国为控制陇南及陇右地区展开了长达五十余年的激烈角逐,成为三国后期魏蜀交兵的主要战场。
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死白帝城,子刘禅继位,诸葛亮辅政,他也十分重视经营陇南,在他政治生涯中的最后十年里,他一直致力于北伐,希冀占据陇右,并以此为基地东攻长安,进而统一全国,完成“兴复汉室”大业。
一、诸葛亮“六出祁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人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明代杨慎《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中的一首《调寄临江仙·说秦汉》词,后被罗贯中引用在其小说《三国演义》的卷首。《三国演义》将蜀丞相诸葛亮挥师北伐的战事说成“六出祁山”,实际上,据史料记载,从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至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的北伐活动共有四次。因这些战事大都发生在今礼县东部西汉水沿岸的祁山地区,并且都由蜀汉军北进所致,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将其描绘成了“六出祁山”。本书对诸葛亮出祁山事,暂且因之。
▲祁山与祁山堡
关于祁山与祁山堡,史书及地方文献均有确指。
《水经注·漾水》注说:“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里许,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迳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右又有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在上邽西南二百四十里。”《元和郡县志》说:“祁山,在长道县东十里,蜀后主建兴六年诸葛亮率众攻祁山,即此是也。”《直隶秦州新志·礼县山水·祁山堡》说,祁山堡在礼县“东四十里,与祁山不粘不连,平地突起一峰高数十丈,周围里许,四面峻削,上平如席,其下为长道河,即诸葛武侯六出祁山时驻师之所,上有武侯祠,春秋祭焉。”
祁山的大抵位置,基本在今甘肃省礼县以东,西汉水北侧一带,也就是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礼县盐官),全长约50华里。而位于祁山中部南麓的祁山堡,正是当年诸葛亮挥师北伐的大本营之一。
▲一出祁山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在平定南方之后,诸葛亮为了实现先主刘备的遗愿,遂向后主刘禅上书,请求北伐中原,以“克复汉室,还于旧都。”这就是为后世所传诵不已的《出师表》,俗称《前出师表》。
在后主应允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十万入汉中,屯兵于沔北、阳平、白马等地(均在今陕西勉县境内)。
春四月,蜀军开始北进,兵分两路,一路由赵云、邓芝先行,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扬言出斜谷道攻眉(今陕西眉县),魏军果然中计,派大将军曹真率大军加强对褒斜道的防御。诸葛亮亲率大军六万进攻祁山。
由于诸葛大军军容整齐,号令严明,秋毫无犯,深受陇右吏民欢迎,南安(郡治今武山县西北)、天水(郡治在今甘谷县东南)、安定(郡治在今镇原县南)三郡军民纷纷“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降蜀魏军将魏与金城、陇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六郡道路截断,关中处于蜀汉直接攻击之地,魏国朝野震惊。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命张郃率步骑五万出长安西进。
关键时刻,诸葛亮没有用魏征、吴懿等一班久经沙场的老将为先锋,却命参军马谡驻守事关全局的军事要地街亭(今秦安县东北部),结果,马谡自以为是,违背诸葛亮的部署,也不听副将王平的忠告,“舍水上山,凭高结营”,被张郃围困后切断水源,蜀军不战自乱,马谡只好逃跑。
街亭一失,魏军长驱直入,蜀军无招架之力,加之祁山城堡(今礼县祁山堡北三里)也未攻克,驻守西县的诸葛亮“进无所得”,只得“迁西县千余户还于汉中”,退回原地。
诸葛亮为了严明军纪,在挥泪斩马谡后,上疏后主请求“自贬三等”:“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师,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后主便“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蜀军退回汉中后,南安、天水、安定及武都、阴平二郡又为魏军所占。是谓“一出祁山”。
“一出祁山”虽然失败了,但诸葛亮却得了一个栋梁之材,此人便是以后支撑蜀汉大局的姜维,诸葛亮对其十分赏识,称赞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永南即李邵,季常即马良,都是诸葛亮手下干将。
▲二出祁山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由于魏吴战争又起,吴将陆逊击败曹休于石亭,驻守关中的魏军被调南下攻吴,诸葛亮见有机可乘,决定再次北伐。蜀军于十二月出兵,沿故道北进,出大散关,至建兴七年春(公元229年)时围陈仓(今陕西宝鸡),魏守军郝昭、王生采取紧闭城门、固守不出的策略与蜀军相持,蜀军围攻二十余日仍不能攻克,最后因粮草不济,加之张郃也引援兵西进,蜀军只好引退。退军之际,诸葛亮命将军陈式分兵西掠武都、阴平二郡。陈式兵抵下辨,魏雍州刺史郭准带兵来挡,被诸葛亮伏兵击败于建威(今西和县城附近,一说距西和县城20公里),蜀军乘胜追到祁山。郭淮败退,武都、阴平二郡又被蜀汉占领。
▲三出祁山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七月,魏明帝兵分三路攻汉中,张郃一路自陇西南下,直攻白马关(今康县云台镇),为牵制张郃兵力,诸葛亮遣魏延、吴懿自河池(今徽县)出祁山西入羌中,扰乱魏军后方。张郃闻讯,急忙退守上邽(今天水),魏延、吴懿率军到达洮水西岸,辗转数月后引兵东归。十一月,行至首阳(今渭源县东南首阳镇)之南的阳溪时被魏军郭淮包围,诸葛亮急率大军接应,夹攻魏军,郭淮急忙撤军退回狄道,当张郃领大军赶到首阳时,蜀军已退回汉中。是谓“三出祁山”。
▲四出祁山
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又出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