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差异明显,民间婚俗亦千差万别。然而,陇南婚俗文化的主要内涵,千百年来却并未有太大的变异。
一、陇南婚俗的演变
陇南传统的婚俗礼仪讲究“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聘”、“请期”、“迎亲”等。明清时,汉族婚俗礼仪有“过草贴”、“占婚”、“过细贴”、“相亲”、“插钗”、“过定礼”、“回鱼箸”、“追节”、“下彩礼”、“铺房”、“拦门”、“撒谷豆”、“跨鞍”、“坐虚帐”、“坐富贵”、“走送”、“利市缴门”、“牵巾”、“撒帐”、“合卺”、“合髻”、“拜堂”等数十项内容。民国前,还是沿袭了封建婚姻制度,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男女不能自主,完成婚姻大多都要经过许多繁琐的乡俗民规。
男方选定意中人后,向女方要来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合婚”,如命相相克则不能成婚,命相相生则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如女家同意,男方则向女方行礼,礼品是衣料、酒等。送酒后即算两家订了亲。以后逢年过节,男方都要向女方送礼。结婚之前要向女方送“聘礼”,女方称之为“纳彩”。“彩礼”通常有衣料、首饰、米、麦、酒、肉、馍等。先前,女方家里要摆酒宴请亲友,将礼品陈列在庭院里,请亲友观赏,客散后将男方家里送来的馍馍分送给亲房。聘礼的贵贱和数量取决于男方家庭的经济情况。也有女方多要财礼的现象,男方为了顾面子,把事办得体面,而借债借物的。送聘礼之后,即可和女方约定结婚日期,举行婚礼。举行婚礼时,男方宴请宾客,女方按家庭经济状况给女儿陪嫁桌、椅、箱、柜及被、褥等床上用品。贫寒人家至少得陪嫁两口箱子和一床被褥。女儿出嫁的前一天晚上,男家请介绍人去女家行“交梳仪”,女方请户族、亲戚、邻居陪新娘坐夜,按择定吉时“上头”(梳头)。次日清晨,男方迎亲人到家后,女方招待酒饭,由女方近亲兄弟背新娘上轿或上马,全家女眷哭送至门口,由亲房户族6至8人送新娘去男家。男家则在院中设神位,神桌上放斗,内装粮食,插秤、尺等物。新娘进院后即拜天地,然后由新郎抬斗引新娘入洞房(新房)。新娘入房后,由男方请来的老年妇女撒核桃、大枣,祝新娘早生贵子,并点燃清油灯,谓之“长命灯”。新房忌属相相克的人入内,新娘入洞房后即开席宴请亲友,晚上由青年亲友闹新房。第二天早上,新郎新娘拜公婆,新娘献上给公婆做好的布鞋,并要入厨切试刀面(农村第三天切试刀面),中午则设筵席款待女方全家及亲友。第三天新婚夫妇回岳家(农村第七天),称之为“回门”,住一天或一周后回家。
旧时,陇南亦有一夫多妻,指腹婚、童养婚、买卖婚、姑舅表婚等陋习陋俗。解放后,随着《婚姻法》的贯彻实施,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度,那些不合法的婚俗虽被取缔,但健康文明的婚俗礼仪依然盛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陇南婚礼虽也保留了传统婚俗礼仪中的“迎亲”等仪式,不同的是,如今人们已乐于新事新办,不再拘泥于旧时的繁缛礼节了。
二、陇南藏族婚俗
陇南藏族主要分布在武都坪垭、磨坝,文县铁楼、宕昌官鹅、新城子等地。
陇南的藏族渊源于上古时期的氐、羌诸部。氐、羌早在先秦时期就活跃于中国的西北,其分支甚多,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来游牧于辽东地区的鲜卑族吐谷浑部西迁洮河、大夏河流域后,兼并氐、羌,创建了吐谷浑政权。隋唐时,吐蕃向东扩张,世属甘肃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流域的氐、羌、吐谷浑诸部,又被吐蕃征服,统称为吐蕃。15世纪,宗喀巴进行宗教改革,创建格鲁派,广泛实行活佛转世制度,藏族空前统一和发展起来。陇南的藏族和甘肃的藏族一样,“笃信喇嘛教,其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都与喇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陇南白马藏族的婚俗,通常表现为:青年男女在自由交往中,互相爱慕,产生感情后,便告知自己的父母,由男方央请“贝尼”(媒人)备酒去女家提亲。媒人必须黄昏到女家,将酒放在桌上,若女方父母不同意,全家人则脸色不悦,令媒人将酒拿回;若同意,便喜笑颜开,全家人将酒喝了。当着媒人的面,父母问女儿同意不同意,女儿点头,事便告成。之后,媒人再去女方家商定“送酒礼”的时间。
“送酒礼”是陇南藏族婚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行“送酒礼”时,一般由男方家的父兄及户族长辈、媒人、新女婿等4至6人,背上自酿的泡酒(1斗2升),带上一条猪肋肉及猪肝、肺、肾各一副,并按其家庭经济情况,背上粮食(少则6升,多则1斗2升)到女方家。过村寨时邻近相熟的人伏在路傍向送酒人撒灰,送礼人要在黄昏时到女方家,女方家门口有人迎接并向来人撒灰,进门时,女方家父母为来人扫灰,然后请来人坐到火塘边,送礼人取出所带的白面馍,分摊给女家亲房。女家用男家所背的泡酒招待来客,并在欢乐的气氛中商定结婚时间。
白马人结婚前,男方家要请阴阳先生以男女生辰八字推算吉日良辰。
白马人的婚礼一般都是在冬、腊月举行。
结婚前一天,新郎家必须将新娘家在婚礼上所需的酒送去,新娘的亲戚邻居要陪伴新娘坐夜,并各送礼物。第二天,新娘按择定时间出门上马,女方亲戚送至村口。送新娘的人,少则8人,多则15人,谓之满福满贵,随行于新娘马后。新郎家在接亲人出发之前,由户族长辈舀一勺酒,用中指蘸酒洒向空中,祝愿接亲人平安归来,并在村口摆张方桌,放上一壶酒、一个酒杯、一升青稞,升内插蜡烛。新娘到村口时,点燃蜡烛,户族长辈与送亲人共立桌前,男方总管举杯蘸酒洒向空中,说吉利话,再令新郎向送亲人敬酒,酒毕回村进入家中,新娘下马,伴娘搀新娘入洞房。送亲人坐在庭堂里,总管祝福吉言后,再入席。晚上,新郎家将送亲客人请至正庭就坐,男方亲戚在庭堂之外就坐,并关上庭房门,送亲人与新郎家人对唱《门经歌》,如答不上,则点燃辣椒枝杆等柴草,烧烟熏堂内客人,直至答上,然后开门,手拉手在火塘边唱歌跳舞。第二天,新郎家村寨的亲朋好友要招待新娘家来的送亲客人,客人和主人手牵着手,一路唱着欢乐祝福的歌儿前往。第三天,送亲客行“交接礼”。送亲人及男方家父母各自就坐,新郎新娘跪桌前,总管取“收尕”(木雕人形牌)在新人头上旋绕,口说吉利话,新郎新娘拜堂(拜天地、拜祖宗、拜高堂)成亲,入洞房。第四天,送亲人返回。
过去,武都坪垭藏族的婚姻,基本上都是父母包办的。家庭成员中,老大结婚当家,老二、老三学经当和尚。婚龄一般为男18岁,女16岁。男方相中女方后,便请有威信的中老年人去提亲,提亲时不收任何彩礼,也不拿任何礼品,若女方家同意,媒人便拿上一壶当地的青稞烧酒再次去女方家,女方家长喝了酒,说明这门亲事已经说成。双方商榷后,请喇嘛按男女双方属相、生辰择算吉日,然后举行接亲仪式。由男方和亲房的两个女人到女方家接亲。新娘身着新藏服,胸戴银牌,耳垂银环,头梳细辫,哭着向家人告别。男方家煮腊肉、烙饼子、烤青稞酒,款待客人。第二天,双方家长和亲朋好友吃喝欢庆,载歌载舞,祥和喜庆。整个结婚仪式简朴而热烈,不摆阔,不攀比,反映了藏胞纯朴豪爽的良好风尚。(《武都史话》,苏丹:《坪垭藏族的生活习俗》)
三、陇南回族婚俗
陇南回族婚嫁的过程基本上和汉族的相同,但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
回族男女婚嫁,是按伊斯兰教教规进行的。
只要男女双方自愿,有当地阿訇或具有阿訇资格的人主婚、男方老人(男到女家有女方老人)和当地本民族中有威望的成年人参加作证婚人,就可以结婚。
结婚时男方先将女方接入家中,再举行结婚仪式。结婚的聘礼由女方本人视男方家庭经济情况提出,多少不等,也有女方不要聘礼的。阿訇在念《古兰经》中有关婚姻的章节前,要亲自听到男女双方都同意的意见,并祝愿新郎新娘白头偕老、夫妻恩爱,若有一方不同意,阿訇就不主婚。女方家人送新娘出门时,向新郎新娘撤红枣、核桃、果品等物,让孩子们争抢,在喜庆的气氛中送亲娘到新郎家后,新郎家备糖果茶水招待送亲人和来客。婚后第三天,女方家接新娘“回门”,小宴亲友,也有置办酒席宴请嘉宾的。
如果汉族男女或其它民族青年与回族男女通婚,非回族一方则必须信仰伊斯兰教。婚前阿訇先要为其主持入教仪式,之后再做主婚人。
陇南有的地方回族婚俗有:请单媒,送两次礼,一次“占礼”,一次“大礼”,先“占礼”后“大礼”。礼县盐官地区回民为“看”一次,送“大礼”一次。由媒人、女婿、亲房等(一般8人),将礼送与女家即可结婚,办筵席招待宾客,但不喝酒、抽烟。新郎新娘由阿訇念“尼卡哈”成全,即结为夫妻。
四、陇南传统婚俗的主要仪程
自古至今,陇南婚俗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虽多有变异,其主要仪程依然随着婚俗文化的传播,延续了下来。这里简要介绍民国前,陇南汉族婚俗的一些主要仪程。
【开庚】开庚指古时候,男女双方经媒人撮合之后,由女方父母将女儿的生庚八字用条形红纸写出来,如“于×年×月×日×时”,交媒人带到男方家。女方八字进屋,男方即将八字放入神龛香炉下,并马上燃香秉烛上告祖宗,再设宴待媒。此举明示验庚,要7天之内无损伤破败方能表态,7天内如果有口角是非或打破碗盏,都视为八字不干净,便迅即退庚。次俗已佚。
【定庚】过去有些木刻规范的“庚书”,在杂货铺或文具店内有售。庚书一纸三叠,前为封面,全书“龙凤呈祥”或“合婚大吉”四字,边描吉祥图案。开一叠即庚位两座,形如牌位,男方写右座(面向为左,书写为右),惯用的写法是:“乾造×年×月×日×时建生”,左座留给女方写。于是备办酒礼送至女方家。女方接定庚书后,立即补写“坤造×年×月×日×时赋生”,两庚必须头齐尾齐,不能错字漏字才是吉利,这样两家婚事便确定下来了。酒宴之后,才议婚期,议期是一个大概,以便双方准备,一般只定为某年的上半年或下半年,具体时间由双方父母做主。次俗已佚。
【相亲】在议婚阶段,换过定帖后,男女双方由媒人联系时间、地点见面,议定婚事。旧时多由家长或长辈出面“相亲”,主要考察对方家庭的经济状况,现在实行自由恋爱,基本上是男女双方直接见面交谈,了解对方的人品及才干。
【选日子】选日子也叫“择期”。是为了男女双方八字不与值月值日值时星曹相克,并优选上黄道,选定之后风雨无改。
过去,期书亦有规范印刷品,为红柬描金的喜帖。内容先是吉语诗词开篇,由算命先生代填某年某月某日婚礼,女方在某时开脸(拔去新娘面颜上的汗毛兼修眉),需五行中哪一命的妇女操办婚礼,新娘朝哪一方坐,哪一个时辰上轿,哪一个时辰到男方家,这些写清楚后,备办礼物,吹吹打打送到女方家。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陇南嫁娶礼俗中的许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习俗被淘汰,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城镇青年男女结婚不请阴阳择黄道吉日,而是选择“五·一”、“七·一”、“国庆”、“元旦”等法定节假日作为自己的婚期,有的抛弃旧规陈俗,代之以“旅游结婚”。
【请媒】请媒又称“起媒”,过去请媒酒多为女方举行,男方少办,即使男方主办,也很简单。请媒这天活动是在晚上,男女双方都请了乐工吹打,华堂彩灯齐明。富贵人家还要挂喜幛。并于滚柱指示书写“当大事”三字。请媒宴席之后,请客打牌下棋谈天,凑合热闹。次俗已佚。
【哭嫁】女子出嫁前“哭嫁”多在婚礼前三日开始,哭三天三夜。
哭嫁歌每首四句,内容先从母亲开始,尔后是父、祖、兄弟、姐妹。“哭”完直系亲属再“哭”旁亲。“哭”到哪位旁系亲人,则此人需添箱送钱。凡是来“劝”哭的人都要哭遍。女子出嫁不会哭或哭得不动人,往往会被人耻笑。次俗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