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陇南文化
15047400000087

第87章 特别收藏:文化博物馆(2)

吴鹏翱(1763年—1826年),字云逵,今康县寺台乡吴家斜坡人,祖籍清阶州吴家道(今陇南市武都区汉王镇),故以古阶州治旧城所在地仙陵山(今武都城西旧城山)名为号,曰“仙陵山人”。系清乾隆举人,敕授修职郎,晚年任职于陕西旬阳县教谕。

吴鹏翱幼时好学,其父吴作哲在云南、广东等地任知县时,带上儿子,亲自教读。吴鹏翱18岁参加州试,名列前茅。随父读书时,有机会阅读到大量历史古籍,对考据学产生了极大兴趣。三次春围落第后,闭门谢客,苦读三年,乾隆已酉年(1789年)中举。

通籍后吴鹏翱无心仕途,致力于考据之学。父见其求学心切,叫他远游浙江,求学于亲戚、金石学家邢澍。邢澍说:“余戚选贡吴君云逵,客浙东西是余年常与余相依。暇日无事,纵论古今,叹乡《州志》之不足据,发奋草创。就余家藏书三万余卷,朝夕批阅,手抄目营至夜分不少休。体例门目则就余尚酌之。……历三年余,积稿纸若干束。”

志书草创,吴鹏翱回到原籍,遍访陇南山川古迹,查勘地理,印证前人的著述,呕心沥血,纠缪补漏。邢澍言其“访钟炉于古寺;拓碑碣于荒祠。取就所抄者,芟之,润之。议论之数年,稿成若干卷。一州二县之掌故秩然具备,名曰《武阶备志》”又说该书“州别部居,探源溯委,诸门皆不苟,而考论地理尤有功。”

《武阶备志》编纂始于嘉庆八年,成于嘉庆十三年,凡二十二卷。成书不易,刊印更难。直到六十年后,在阶州州判洪惟善的全力资助下,始得刊印,流传于世。民国时期著名方志学家张维认为,“吴氏此志,采辑明以前阶州及所属文、成两县故实极称详备。而郡县治城邑考、统属分合表、职官表、历代疆域图、兵防、纪事、碑碣各目,考证尤见精确。苻秦表、杨氏传,综赅史实,自成一家言,更诸志所未有也。”

吴鹏翱晚年出任陕西旬阳县教谕,在任教谕期间,精心选拔人才,谆谆教导生员,得到旬阳县父老生员的钦佩和敬重。清宣宗道光六年(1826年)冬月二十七日,吴鹏翱积劳成疾,谢世于陕西旬阳县任上,享年七十一岁。

《武阶备志》是个人所纂阶州志书。光绪年间,阶州人吕震南以《武阶备志》为楷模,补进《武州备志》断限后之史实,纂成《阶州直隶州续志》一部,凡三十三卷。《武阶备志》和《阶州直隶州续志》,为研究陇南历史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献史料。

【李白《蜀道难》诗篇】

李白青年时期往返陇蜀,曾涉足陇南徽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青泥岭(又名铁山,主峰海拔1946米)。《太平寰宇记》载:“青泥岭在接溪山东,即今之通路也。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遭泥泞,故曰青泥岭。”古代青泥岭上栈道连绵相属,设有青泥驿,有邮兵驿马负责邮传讯防事务。宋、金仙人关大战,元兵入蜀,都在青泥岭展开过激烈的争夺战。青泥岭山巅原有玉皇殿等建筑,已土己。《蜀道难》诗中的“青泥何盘盘”之“青泥”,说的就是陇南境内的青泥岭。《蜀道难》:古乐府曲名,属《相和歌·瑟调曲》,古代诗人常用来描写蜀地道路的艰难。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说:《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李)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在佐逆者著戒。”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杜甫草堂文化】

位于成县城东南3.5公里处,初建于北宋年间,在国内现存37处“草堂”中,历史最为悠久。安史之乱后,“诗圣”杜甫西出长安,沿秦州,经礼县、西和,在成县徙居月余,后由徽县、两当入蜀,期间感国事、伤离乱,留下了《同谷七歌》等著名诗篇,表达了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博大情怀。

【《赵世延家庙碑》文化】

礼县城郊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雍古氏家庙碑》,俗称《赵世延家庙碑》,记述了元代名相赵世延(元朝开国元勋雍古氏安竺尔之孙)的家世,为元仁宗敕赐,刻立于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由曾为元世祖忽必烈平云南刻石点苍山纪功德的翰林学士承旨程钜夫奉敕撰文,赵孟頫奉敕篆额并书丹,赵世延立碑。碑身高2米,面额为“敕赐雍古氏家庙碑”。此碑不仅对研究赵孟頫书法有重要价值,更是了解元蒙历史、特别是元代陇南、川北地方史与民族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嘉陵江】

(唐)元稹

秦人惟识秦中水,长想吴江与蜀江。

今日嘉川驿楼下,可怜如练绕明窗。

千里嘉陵江水声,何年重绕此江行?

只应添得清宵梦,时见满江流月明。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

(唐)李商隐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

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老夫真欲往仇池】

(宋)苏轼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

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今函草木姿。

一点空明是何处?老夫真欲往仇池。

【嘉陵江】

(明)杨慎

嘉陵江水向西流,乱石惊滩夜未休。

岩畔苍藤悬日月,岸边瑶草记春秋。

板居未变先秦俗,刳木犹疑太古舟。

三十六程知近远,试凭高处望刀州。

【宿徽州】

(明)杨慎

灏气横空雨露天,胡为朝暮雨连连。

客中多少思乡梦,却被金声破枕边。

【白马关邻白马羌】

(民国)高一涵

白马关邻白马羌,千年残垒踞岩疆。

地连梁雍山容壮,水下荆杨驿路长。

峻极峰高欺五岳,阴沉谷暗蔽三光。

狰狞恶石横当道,鞭叱无能只自伤。

【陇南盐井及盐文化】

《重修盐官镇盐井碑记》

(明)杨典

天不爱道,地不爱宝,亶乎其然。宝藏之兴,固有金玉锡铁铜矿;而济世,犹见盐之为物,生民不可一日而乏者。

西和治东,古迹汉诸葛祠,祁山堡东盐官镇,古有盐井。我大明编户一百五十家,日交水五百斗,月收盐三百六十五斤有余,不惟有益于一方之生民,抑凡济遐方之用运。不意嘉靖十二年十月初九日戌时,其井忽坏崩。至次日,西南隅塌一角,水涸五日,义官何论并灶房户呈其事,知县魏尚质同诸父老,设香案虔祷,其水复出。大巡王公绅少,方伯刘公存学,即命秦州同知郎中于光宇督工,散官左宗宽、老人赵才鼎建如旧。诸父老曰:“究其井之源头,虽有石碑,因年久,碑文脱落大半,命洗涤其玷,谨寻摸其一二,谓井之源流,肇自后周,有异僧志恭,翼水于地,后为卤城池。

至唐贞观间,尉迟敬德田猎于此,流矢中兔,其兔带矢之地,遂掘而成井。

唐杜甫有诗,具述其所由来。故至宋淳熙元年,开封刘规掌其出纳国税。越两冬,暴风起于西北隅,井随地而大坏。规思然,莫知所以。呈于有司,调长道、天水、大潭三县夫役,仍委知长道县事兼兵马都监宋珏重建井。功完,水仍涸。公设香案再拜,而井水涌出,诚意感格之速,其井遂成,世世以至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