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15056000000064

第64章 历史知识(4)

第一种,根据《史集·部族志》的解释:蒙语“成”的意思是“坚强”,“成吉思”是其复数;《通史简编》也认为“成”是“刚强”,“吉思”是“多数”。因此成吉思汗是坚强的大汗的意思。第二种,“成吉思”在蒙古语中意思为“天赐”,成吉思汗即是上天赐予蒙古人的大汗。第三种,《蒙古源流》和《蒙古世系谱》两书认为:铁木真即位前三天,每天清晨都有一个五色鸟叫,声声如“成吉思”。“成吉思”也是一种吉祥的征兆。“成吉思汗”的名字由此而来。

朱元璋名字的由来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小时候做过放牛娃,做过乞丐,在皇觉寺当过和尚。元末时期,他投身于郭子兴的农民起义中,在起义队伍中不断提升,当了元帅,渐渐觉得“重八”这个名字太土,因此改名为“元璋”。“元”是第一的意思,而“璋”是美玉(常指代男子)之意,合在一起即是“天下第一好汉”。后来,朱元璋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建明

朱元璋(1328—1398),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入寺为僧。1352年率众投红巾军,参加元末的农民起义,攻下南京后,运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壮大了军力,陆续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1367年,朱元璋决意北伐,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1368年正月,北伐军进占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明,改元洪武,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明朝迁都北京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明成祖朱棣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七月,他派大臣宋礼等到四川、湖广、江西、浙江等地采木备料;第二年调集23万工匠、上百万民夫及大量兵士营建北京宫殿。永乐十八年(1402年),被禁宫殿基本竣工。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迁都北京。

葡萄牙入侵澳门

1514年和1515年,葡萄牙殖民者两次来到中国试探通商和开辟航道,但都没有获准登陆。1517年,葡萄牙使者安刺德和比留斯率领武装舰船,强行驶入内河珠江,从广州登陆,从此揭开了入侵中国的序幕。1535年,葡萄牙人向明朝官吏行贿,取得在澳门停靠码头的便利。1553年,葡萄牙人又贿赂广东海防官员,以货船遇风浪为借口,请求在澳门借地曝晒浸水贡物,并上岸搭棚暂住。从此,他们在这里建造了城垣和炮台,设置了行政机构,任命了官吏。就这样,澳门逐步被葡萄牙占领。

戚继光抗倭

14世纪初,日本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的一些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倭寇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嘉靖年间,戚继光奉命抗倭。他招募农民和矿工,训练了一支3000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排演“鸳鸯阵”。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年),他率军在浙江台州地区9战皆捷,大败倭寇。第二年,他率6000精兵捣破了倭寇在横屿(今福建宁德东北)的老巢。后来,戚继光与刘显、俞大猷合力清除了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解除。

郑和下西洋

郑和,原姓马,云南昆阳人,15世纪初著名的航海家。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命郑和率领240多艘海船、27400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众7次远航下西洋,经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30多个国家,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加深了中国和各地之间贸易、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明清军事家、民族英雄。青年时代,他目睹了台湾被荷兰人侵占,内心充满了对荷兰殖民者的仇恨,暗暗下决心要收复台湾。1661年3月,他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9个月激战,他击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2月,荷兰统帅在投降书上签字。被侵占了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完成了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愿望,为中华民族抗击海外侵略,维护祖国神圣领土的完整统一,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李自成起义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崇祯三年(1630年),李自成率领3万人马起义,并投靠闯王高迎祥,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高迎祥被俘牺牲,李自成承袭闯王名号。经过连年征战,到崇祯十三年(1640年)时,李自成的军队发展到近百万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改襄阳(今湖北襄樊)为襄京,成立新顺政府,自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崇祯十七年(1644年),起义军攻克西安,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并改西安为长安。同年二月,起义军进攻北京,三月十九日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明朝灭亡。由于起义军在胜利时丧失了警惕,明朝山海关外的明总兵吴三桂起兵反叛,引清军入关。四月,李自成败退北京,离北京南下,经晋入陕。九月,在九宫山被地主武装围困,李自成牺牲,起义失败。

清军入关

1643年,皇太极死,其子福临即位,即清世祖顺治皇帝。由于福临年幼,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辅政。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清军由多尔衮率领,倾巢南下。四月十五日,清朝大军行至翁后(今辽宁阜新附近),接到镇守山海关的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的“乞师书”,立即向山海关进军。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正式投降了清朝。此后,清军大举进军中原,取代了明朝对全国的统治。

平定三藩之乱

明清之际,明将吴三桂、尚可喜、耿忠明叛明降清,分别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平南王和靖南王,镇守云南、广东和福建,称为“三藩”。他们各自拥有重兵,割据一方,严重威胁了国家的统一。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引发三藩叛乱,一时波及十余省。康熙帝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对元凶吴三桂坚决打击,对随同的叛乱者大力招抚,到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被平定。

八旗制度

清代满族人自称“旗人”,他们以射猎为生,以10个人为一组,称为“牛录”,总领称为“牛录额真”。1601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进行改组,每300人为一牛录,各牛录分别以黄、红、蓝、白四色旗为标志,这就产生了四旗。随着队伍不断扩大,增加到八旗,努尔哈赤正式建立了八旗制度,规定为: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分别以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八种颜色的旗帜为标志。凡满族成员,“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这一制度使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清军入关后,八旗的生产职能减少。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八旗军队和绿营兵共同构成了清政府统治全国的工具。清朝中期,其军事职能也日趋削弱。清朝灭亡,八旗制度随之瓦解。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地在位时期(1661—1795年)出现的繁盛局面。在这100多年里,国力强盛,国内局势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家统一得到极大的巩固。三位帝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被史学家誉为“康乾盛世”。

清朝的闭关政策

清朝的闭关政策,是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清朝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实行闭关政策。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界,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禁海的目的主要在于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涉,防范人民集聚海上;后期着重防备禁戒“民夷交错”,针对外国商人,以条规立法形式,严加限制对外贸易。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虎门销烟

1838年底,湖广总督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他在广东整顿海防,缉拿烟贩,勒令各国商贩交出所有鸦片,并保证不再贩运。1839年6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237万多斤。这一举动史称“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第一位女皇帝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她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她入宫为才人,后来成为唐高宗李志的皇后。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唐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辅佐中宗处理军国大事。690年,她登上帝位,自封为“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

古代历史之最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朝;

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在唐末;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唐律疏议》;

第一次把火药配方记录下来的人是孙思邈;

指南针最早开始应用于航海是在宋代;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

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

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毕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是元朝;

我国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省级行政区划,开始于元朝;

世界上最早进行的远洋航行是郑和下西洋。

皇帝之最

最长寿的皇帝,清高宗乾隆,享年88岁;

寿命最短的皇帝,汉朝的殇帝刘隆,死时不足一周岁;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在位61年;

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半日;

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清朝的乾隆皇帝,执政63年;

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女皇武则天,即位时已61岁;

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汉朝的殇帝,出生后一百多天就当皇帝了;

儿女最多的皇帝,清康熙皇帝,36子,20女;

掌握语言最多的皇帝,清乾隆,会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等,堪称语言学家。

四次民族大融合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民族大融合分别是: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腹心地区进行的,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民族;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出现对流,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少数民族往内地来;第三次,宋辽金元时期,进行于边疆地区进行,不仅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而且大量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第四次,是清代时期,奠定了现在中国疆域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基础。

古代通商路为何称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主要朝代

中国主要朝代有:夏(约前2146—前1675)、商(约前1675—前1029)、西周(约前1029—前771)、东周(前770—前256)、秦(前221—前207)、西汉(前206—25)、东汉(25—220)、三国(220—280)、西晋(265—317)、东晋(317—420)、隋(581—618)、唐(618—907)、宋(960—1227)、金(1115—1234)、元(1206—1368)、明(1368—1644)、清(1616—1911)。

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

林则徐打击了鸦片走私,触怒了英国殖民主义者。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清军在英军强大的现代武器前不堪一击,1842年8月,英军舰艇驶达南京江面。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借口“亚罗号”事件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时出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偷袭并攻陷大沽口炮台,进犯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签订了《天津条约》。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1860年8月,联军登陆,进占天津,进攻北京。咸丰帝和慈禧太后仓皇逃往承德,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在城郊烧杀抢掠。清政府派恭亲王奕主持议和,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赔偿巨款,丧失了大片领土,使得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是:1、中国割让香港;2、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可派驻领事,通称五口通商;4、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的税率由中英共同议定;5、废除“公行”制度,英商可以与中国商人自由进行贸易。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附件,增加了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是1851—1864年由洪秀全建立的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之“拜上帝会”。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3月宣布登基,称天王,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称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到1856年,太平军击溃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就在此时,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清军趁机全面反攻。1863年,曾国藩统领的湘军开始围困天京。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

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以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为主的洋务派,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洋务运动自186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时开始,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时结束。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