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15056000000065

第65章 历史知识(5)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进而侵略中国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当时双方实力基本均等,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是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镇南关大捷

1885年中法战争中,法军侵占中越边境的镇南关(今友谊关)后因兵力不足、补给困难而退至文渊(今越南同登)、谅山,伺机再犯。老将冯子材受命赶赴镇南关整顿部队,部署战守。得知法军将犯镇南关,冯子材便夜袭文渊,打乱了法军部署。3天后法军再次进犯,年近七旬的冯子材持矛大呼,冲入敌阵,全军感奋,一齐涌出,与敌人展开激战,最终将法军击退。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振奋了民族精神,扭转了危局。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的以北方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义和团运动归于失败。义和团运动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它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民族反抗精神。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午战争爆发原因

1894年7月25日,中国北洋海军的军舰护送满载陆军的商船前往朝鲜。当他们行驶到牙山口外丰岛海面时,突然有3搜日本舰队向中国船舰开炮轰击,中国官兵奋力还击,最后因火力差异太大,中国船只被击沉,大批官兵殉难。清政府迫于压力,于8月1日对日宣战。从此,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以日本胜利而告终,从而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由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他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1895年,在香港设立兴中会总会。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因为过去的举人都坐公车,所以这次上书请愿就被称作是“公车上书”。此次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政治运动的开端。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是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由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为了支撑局面,清政府于1895年任命袁世凯为新建陆军督办。1905年,北洋新军全部建成,由袁世凯直接统辖。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奉系军阀等派系,各自投靠帝国主义,彼此争夺权力,不断发生内战。在北伐战争中,北洋军阀遭到毁灭性打击。1928年,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居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最终结束。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是1898年(农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希望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使国家富强,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宣传变法主张,受到少数官僚赞助。光绪接受维新派改革方案,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的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等八国联合军队,人数约3万人,为镇压义和团运动,以军事入侵中国。他们从天津向北京进犯。至此,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正式爆发。最后中国战败,联军占领北京,清政府逃往西安。当时,清朝政府派出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八国联军求和。12月,清政府接受了各国提出的“议和大纲”。次年9月7日,签订了《辛丑条约》。谈和后中国赔付白银4.5亿两。

火烧圆明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经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毁于大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想将其夷为平地,但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勘查,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和焚劫。

近代不平等条约

我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共1000多个,主要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中法新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中国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11国《辛丑条约》等。

詹天佑修铁路

詹天佑(1861—1919),号眷诚,字达朝,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中国铁路之父。他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1905年,清政府要修建一条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英国和俄国想要控制中国,都争着要修铁路。后来,清政府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詹天佑细心勘探,大胆试验,历时4年就完成了原定6年完成的工程,还节省了28万两白银。1909年7月,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为中国赢得了荣誉,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对他表示敬佩。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成立于日本东京,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以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其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武昌起义成立后不久,同盟会就开始出现分裂。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1913年,袁世凯在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于11月4日下令将国民党强行解散。中国同盟会是一个在20世纪初叶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中国政治和革命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黄花岗起义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威胁。在同盟会领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1911年4月27日,黄兴带领敢死队120余人,攻入两广总督府。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清朝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督衙门,起义军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起义军在冲出两广总督府时,遭到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所率军队的围攻。由于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分人及顺德会党按期发动外,其余各路均未能行动,造成黄兴孤军奋战,损失极其惨重。起义失败后,收殓烈士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这次起义也称为“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是给武昌起义准备了条件。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清政府,使清朝逐步走向灭亡,而且吹响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诞生的号角,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以武昌起义为代表的武装起义。因为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鼓舞了全国各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各地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首先响应的是湖南和陕西。此后,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附件、广东等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辛亥革命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华民国

甲午战争以后,内忧外患的中国,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挽救过国家命运登上历史舞台,发动了多次起义,终于在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后推翻了清朝,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华民国,简称民国。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中华民国的创立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革命政府。1911年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依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五色旗为国旗,宣告临时政府成立。在帝国主义的迫压下,孙中山于1912年2月13日被迫辞职。15日,袁世凯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告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随之迁往北京。

新文学运动

新文学运动是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就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以1915年9月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为起点。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的特权政治,要求政治民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廷和顾维钧等5人组成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归还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但是,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竟然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外交失败,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成为引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1920年8月成立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发起建立的,小组成员由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组成。共产主义小组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阐明中国共产主义者关于创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理想,提出消灭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废除旧的国家机器,消灭阶级的主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将《新青年》改为自己的机关刊物,随后又创办了半公开的刊物《共产党》和通俗刊物《劳动界》。

中共一大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进而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

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又称五卅血案。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中共中央根据运动发展形势,及时决定进一步动员群众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5月30日,上海学生2000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声援工人,英国巡捕逮捕100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开枪射击,当场死11人,被捕者、受伤者无数,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