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是宝宝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宝宝的身体机能和大脑功能都发育得较好。并且.在这个阶段还是宝宝童年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从宝宝的日常生活行为已经能显示出一个人个性的雏形。不过.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爸老妈告诉我们。个性的形成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从父母那儿遗传得来的神经生理特点是个性素质的基础。而教育、家庭生活等文化环境,则是个性发展的后天因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后天的教育要比先天的遗传更为重要。因此.在宝宝个性形成的雏形期。也是宝宝一生个性定型的关键期,作为爸爸妈妈对宝宝务必要好好地培养,并且,要尽可能全方位地对宝宝进行打造与训练。
宝宝个性形成培养大训练
爸爸妈妈也许会发现,宝宝从这时起,明显的调皮了许多,会和爸爸妈妈顶嘴了,会发脾气,还会与你争辩;有时还会一个人静静地思考问题,偶尔的来一次语出惊人;独立能力增强了,能自己解决大小便……总之.宝宝这时的个性特征越来越明显。
老爸老妈告诉我们,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要帮助宝宝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助他了解生活,正确认识世界。并且,要多观察宝宝.了解他的个性特点,从而全面开展针对个性的良好教育。
新爸妈须知
在这个阶段,宝宝不但身体发育成长得快,个性变化也发展得很快,更重要的是,这时还是宝宝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可以说,世上所有的爸爸妈妈无不希望自己的宝宝,能有一个健全而稳定的个性,那么,多了解宝宝成长过程中可以预见的各个阶段.会对培养宝宝的个性形成有所帮助。
一般来说,宝宝在3岁之前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时的宝宝,俨然是一个爱“抢夺”的小霸王,比如,电话响了,他要抢着接;抢电视遥控器:抢电脑鼠标等,这些行为总是让爸爸妈妈又气恼又无奈。其实,面对宝宝的这些行为,是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的,因为这也是宝宝成长的过程。比如,宝宝抢电话,抢遥控器、抢电脑鼠标的目的除了好奇,更多的他是想模仿大人的行为。
这个时期又寸于宝宝来说,处于两个极度的世界:一、充满刺激、独立自主的未来世界;二、温暖安逸,并且依赖父母的过去世界。于是.在他的身上,同时具有许多明显矛盾的特点:既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既可爱又可恶。所以,该阶段无论对爸爸妈妈,还是对宝宝都是一个挑战性的阶段。
老爸老妈说,这个阶段的宝宝是不安分的年龄。你别指望他能乖乖地待着,不乱动。比如。当你扫地时,他要夺你的扫把,自己去扫地;当你刷牙时,他也拿起牙刷刷牙。而且,这一切还似乎做得很认真。此外。这时的宝宝很胆小,在某些方面。小家伙的依赖心理很强。这时他很明白,谁最能给他带来安全感,比如,突然遇到了一个陌生的人,他就吓得马上藏在爸爸妈妈的身后。基本上来说,宝宝在这时期的性格,可以总结为三个部分:
◆情绪化:发起脾气来比较难哄,并且很容易烦恼,又情绪激烈。
◆交际性:对别人反应积极,也希望从对方处得到回应,喜欢与别人在一起.也喜欢与别人一起活动。
◆活动性:运动量很大,说话也快,好像不知疲倦,精力旺盛。
针对宝宝这时期的个性特点,老爸老妈说,亲子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宝宝的心理状态。而且,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对形成不同个性特征有着直接的作用,大致情形如下:
◆民主型。在这种亲子关系下,宝宝的个性多是开朗自主的,而且,积极富有独立性等。
◆迁就型。在这种亲子关系下,宝宝的个性多是执拗与主观的,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等。
◆保护型。在这种亲子关系下,宝宝的个性多是依赖的、神经质的等。
◆忽视型。在这种亲子关系下,宝宝的个性多是冷漠的、莽撞的等。
◆专制型。在这种亲子关系下,宝宝的个性多是顺从或逆反的、被动或消极的等。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家庭中生活的宝宝,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了家庭教育对宝宝个性形成的重要性。
对此,老爸老妈说,对于宝宝的个性,要靠爸爸妈妈的良好引导。这时,一定要重视宝宝个性的萌芽。这时还没有定型,还有很大的可塑性,但它是未来个性形成的基础。而且现在的个性会沿着最初的倾向发展下去。
一般来说,宝宝在这个时候,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能干而独立的人.想自己做主,自己做事,而且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但与此同时,宝宝也知道了许多社会规范,并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对一些不合理的东西提出疑问。所以,这时细心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一会儿灰心丧气,一会儿天真可爱,一会儿又大发脾气。
宝宝在这时总是要求别人处处顺从自己,但是,如果你一味地迁就他,那么,小家伙任性的个性特征就会日益巩固,最终定型为一个任性固执的人。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抓住宝宝的个性萌芽,对他进行良好引导和培养,千万不要纵容。
这个时期,还要特别注意利用宝宝有明显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的特点,给他一些他最需要的慈爱与关心,多鼓励和支持他,从而对他原有的个性特征进行良好的教育,使他最初的个性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此外,老爸老妈还告诉我们,宝宝的个性形成与其父母言传身教有很大的关系。宝宝在这时期,对充满好奇的“危险”举动或表现出的“不听话”的表现,对此,爸爸妈妈不要吓唬,更不要打骂。宝宝不小心摔倒后,大人不要表现出紧张,这样当宝宝遇到其他困难挫折也不会惊慌、紧张。当宝宝偶尔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爸爸妈妈绝不可暴跳如雷,因为,你过激行为往往反而又寸这类不良行为形成了强化。
宝宝好像一架摄像机,会不断地把爸爸妈妈的言行都一一记录在心里,并且会有意识地进行模仿与学习。如果爸爸妈妈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得焦虑、紧张,那么宝宝也表现得比别的孩子更加紧张。如果爸爸妈妈之间互相猜疑、怨恨、吵架甚至离异,将给宝宝的幼小心灵投下阴影,这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而且,爸爸妈妈自己在平时为人处世,不要斤斤计较,又寸人不要尖酸刻薄,从而为宝宝作出榜样。
具体教育方亲
一些老爸老妈说,尽管人的脑细胞,开始的增殖主要涉及遗传因素,但是早期的一些感觉经验,却可以改变不受遗传控制的微神经元的功能特性。这说明,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宝宝良好性格的形成。
对于宝宝个性的培养,老爸老妈说,这是一个艰苦细致而又需要精雕细刻的教育工程。要使宝宝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有一个长久的稳定的计划,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这就要求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付出自己的爱心与耐心。具体可采用以下法:
1.凡事要依靠自我平时,要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自由地做自己的活动,包括游戏与探索,大人不要整天将他看得紧紧的,更不要束缚他。
2.表现出对他的尊重宝宝虽然年龄小,也需要尊重。
因此,在指导他去完成较难的任务时,平时要使宝宝受到尊重和重视。对他的一些出色的表现,要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要用尊重的态度,显示出对他的重视。
3.教育模式保持一致
对于宝宝的教育方法,爸爸与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人,要建立一致性的教育模式.而不要妈妈说这样,爸爸又说要那样,如此的教育方法会使宝宝显得无所适从,从而不利于健全性格的形成。
4.健康的情绪身体健康的宝宝,才能活泼可爱。
如果宝宝长期身体不好,就会表现出忧郁的个性,要知道,一个人的个性与他的体质、情绪是有关的。所以,平时爸爸妈妈一定要保证宝宝有个健康的体魄,并使他拥有愉快的情绪。
5.给予充分的自由
培养宝宝良好的个性,必须给予他充分的生活自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让宝宝自己作出各种决定,允许他用更多的时间去玩游戏或学习新东西,这对宝宝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6.一定要坚持原则
平时,宝宝淘气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坚持原则,因为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非常重要。要做到疼爱,但不溺爱。如果在宝宝一耍脾气,就采取妥协,满足他的无理需求。那么,这样下去会让宝宝更加任性,越发的不可理喻。
7.表扬要恰如其分
平时表扬宝宝,要先告诉他,他的行为哪些地方值得表扬,要指出具体的行为。还要帮助他明辨是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不宜笼统地加以肯定或赞赏。这在宝宝个性发展中起着“扬长避短”的作用。
8.从小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当宝宝出现任性行为时,爸爸妈妈一定要严格限制,不能轻易地妥协、退让。并且,还要让宝宝掌握自己行为的限度,要在他的心里形成“不是什么事都可以”的概念,又寸一些不合理需求加以限制。因此,在平时要让宝宝知道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可以的,从而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9.批评要适可而止对于宝宝的批评,爸爸妈妈要掌握好“分寸”,要适可而止。对于宝宝所做的一些不对的行为,不宜作出过低的评价,更不要借题发挥,说这事的时候再加上另外的事,这样会使宝宝的道德认识模糊。而过于严厉的责备,往往会让宝宝丧失信心,这都有碍于个性的正常发展。老爸老妈的智慧告诫
宝宝在这个年龄阶段,随着年龄的成长,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爸老妈说,宝宝在这时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差,情绪表现有很多自发性,往往变化无常,常常易冲动。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因此.宝宝在这个阶段很不好教养。
新爸妈的误区和困惑:有人说,宝宝在3岁之前都靠妈妈在成长,3岁之后的发展教育才由爸爸承担。那么。宝宝在这时期的个性发展,就让妈妈一个人多多培养吧。
老爸老妈的智慧告诫:只让妈妈一个人培养宝宝的个性,这观点是不对的。因为,爸爸妈妈的教育对宝宝的个性成长同样重要。而且,俗话说:“天才常由父亲一手造就”,这句话虽然说得绝对了点,但从爸爸妈妈之间不同的心理差异和育儿特点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爸爸,在宝宝成长过程中的角色,是不容忽视的。
因为,宝宝在2岁左右时,静对爱确认”。这时,是宝宝“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宝宝通过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判断个人的存在价值。如果他在与爸爸妈妈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确认“我是有价值的”,“爸爸妈妈很爱我”,那么,宝宝就可以建立一份良好的“安全感”o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双方或者其中的一方,给宝宝的信息感觉是漫不经心的,那么,宝宝就很难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对自己也没有信心。所以,一个优秀的爸爸。对宝宝“爱”的价值观的确认,以及个性的均衡发展等,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做爸爸的,都往往认为自己毛手毛脚,照顾宝宝不细心也没有耐心,并认为宝宝在很小时的教育,完全是妈妈的事情,所以对宝宝接触比较少。其实,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年轻的爸爸认识的误区。因为,宝宝“对爱的确认”以及“安全感”是来自爸爸妈妈双方的,只有与爸爸妈妈相处均衡,个性才得以健康的发展。
一般来说,妈妈在教育宝宝时,往往会倾向于保守和小心,因此宝宝如果经常和妈妈待在一起,个性往往会比较敏感,并且,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比较长。相反,一般爸爸的个性,往往比较多“敢于冒险和探索外界的勇气和信心”。那么。和爸爸互动比较多的宝宝,往往会比较勇敢,喜欢探索新事物,个性也会更加独立。
此外.爸爸还是宝宝需要模仿的对象。就一般情况而言,宝宝在2岁半左右时.会对自己的性别有意识,即明白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这时,当男宝宝确认自己的性别后,他将会模仿爸爸的所有行为,来确认自己的性别身份,从而打造自己小小男子汉的形象。但是,如果这个时期,宝宝接触不到爸爸,或者很少有机会接触爸爸,那么,宝宝就失去了模仿的机会,这样一来,宝宝的个性就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在这个阶段,爸爸的角色,对宝宝后天的能力和性格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宝宝日常生活自理大训练
老爸老妈告诉我们,宝宝的自理能力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长大后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耳闻目睹,如今孩子的自理能力,成了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孩子虽然长大了,可是让他到外面去上学或就业时,一些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而为个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起来。
新爸妈须知
宝宝的自理能力,分为三大领域:第一,是指个人生活方面,包括个人清洁,自我饮食,自我解决大小便等;第二,是居家功能,收拾家务,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忙家人打扫其他共用地方;第三,是指社会功能,包括生活安全、社会规范、金钱运用等。一般来说,宝宝在这个阶段,需要学习的自理能力属于第一及第二大领域。
老爸老妈告诉我们,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有两个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让宝宝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独立性、自信心及责任感:第二,可以让宝宝学习自我照顾,养成规律作息,并且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因此,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宝宝的一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首先要让他养成独立的个性。从而使宝宝成功脱离成人的照顾,并进而拥有照料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当宝宝逐渐成长之际。爸爸妈妈就得把握时机,启蒙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逐渐拥有“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不要让宝宝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所谓自理能力,就是宝宝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也就是宝宝从仰赖成人的帮助,到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食、衣、住、行等历程。
对宝宝来说,踏出家庭保护网是走向自我独立的第一步。如果在平时,样样有人代劳的话,那么,很容易使宝宝养成依赖的心理。如果爸爸妈妈又没有及时的察觉或指正,那么可能就会使宝宝变得娇生惯养,到长大之后还不能独自处理自己的生活琐事。
不过,老爸老妈还说,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按部就班来才行。因为,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一定要顺应宝宝的身心发展,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效果才会加倍,而且不要心急,最好能进行分阶段训练。
其实,每个人一出生就会有生活自理的欲望,比如:婴儿会试着用手扶奶瓶,这就是自理能力的开始。所以,当宝宝出现自理的动机时,爸爸妈妈就要放手,让宝宝尝试自己动手。再如:宝宝1岁多时,自己会站了,会走路了,就可以试着让他自己去洗手,抹肥皂;鼓励他自己脱袜:到了2岁时,就可以让宝宝尝试自己穿鞋、脱裤子、如厕等;到了3岁时,就可以让宝宝学洗自己的小手绢或小衣物,吃饭时,让他拿筷子,擦饭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