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爸爸妈妈平时要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使孩子感到你在支持他与尊重他。平时,对孩子说话,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或“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平时,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要珍惜孩子刚萌发的独立性意向,并且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从而使孩子的独立性不断地增强。事实证明:受到爸爸妈妈充分尊重的孩子,往往能待人友善、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而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优秀。所以,聪明的爸爸妈妈应该相信自己孩子有能力,给他锻炼的机会,要经常对他说:“你能行”、“你能做好”、“我非常相信你”。
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所以,让孩子独立,就一定得让他学会劳动。让孩子爱上劳动,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平时,让孩子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小家伙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从而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老爸老妈说,独立能力是孩子成功的基础,但是这个能力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培养过程。所以,爸爸妈妈要根据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锻炼与支持。比如,扫地的时候,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行时,并不知道怎样拿扫把,怎样把脏物扫干净,对此,爸爸妈妈可以将扫地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
此外.要想让孩子独立做好某件事情,还必须让他内心有充分的安全感。让他知道做这件事情是安全的,这样孩子才敢放手去探索,去尝试。还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爸爸妈妈是很伟大的。同时,可以拿一些东西作奖励,孩子将一件事做得很好,就适当地奖励一下,不断的加以循循善诱,建立基本的独立意识。具体教育方案
据说,在欧美国家,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爸爸妈妈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学走路时,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没有人去拉。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独立能力,爸爸妈妈应该在生活中多创设锻炼的机会,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在年龄的增长之下,孩子的独立意识也不断地增强,往往会对事情产生想要动手一试的欲望。这时,爸爸妈妈要及时发现孩子想要自己动手的愿望,恰当地把握时机,鼓励孩子大胆去动手尝试,并与孩子一起积极探索。在最初的几次尝试成功以后,孩子就会自发地独立进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性。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当孩子三岁时,能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四岁时孩子可以自己洗手、洗脸,五岁时可以学会刷牙,六七岁时就可以学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扫地、择菜等。开始,爸爸妈妈可以一边给孩子示范,一边给他讲解做某件事的顺序。
3.督促孩子坚持独立
大多数的孩子做事,往往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只凭一时的新鲜好奇,通常是三分钟的热度。然而,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所以,爸爸妈妈还需要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使孩子萌生独立的愿望,并将愿望逐步转化为独立做事的习惯。对此,你不妨让孩子每天从自己分内的工作开始,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学习将衣服穿好、放好;自己的学习用具收拾好;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盆,等等,从而让孩子慢慢养成自理的习惯。
4.为孩子设置私人空间
在孩子独立的空间里,他可以决定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合理地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为此,爸爸妈妈应在家中布置一个角落,作为孩子的私人空间。你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房间,也可以用布帘在房子里隔出一个小空间,告诉他这是他自由活动的地方,从而让孩子在自己的空间里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比如,他可以随意地在这个空间贴一些粘贴画,画一些水彩画,或者在这里玩游戏以及看书学习等。
5.教育方法要一致
老爸老妈说,只有老师与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形成统一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在孩子上了幼儿园或小学以后,如果老师要求孩子回家做的一些事情,爸爸妈妈切不要替孩子做,而且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做的事,爷爷奶奶也不能来代替,要知道,大人的代办,很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6.引导孩子独立应变
孩子第一次做某事时,总会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作为家长不能看到孩子不会就表现出焦虑失望的情绪,也不能轻易地一手包办。最好的做法是,耐心地教会孩子一些基本技能,先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及时表扬和鼓励,促使孩子不断提高动手能力,过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并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
7.特殊的交往方式
在西方的家庭中,爸爸妈妈和孩子的交谈方式,往往都是成人化的。比如,在吃饭的时候,爸爸或妈妈会对孩子说:“杰克先生,您想喝点什么?”这样的教子态度,对孩子的独立性、成人感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8.耐心不可少老爸老妈说,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烦琐的工作,所以进行这项工作,年轻的爸爸妈妈应有足够的耐心。比如,当你第一次教孩子学洗碗时,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你要先示范一遍,让孩子仔细观察,再手把手教给他,也许孩子开始学时会把碗摔碎了,这时你不可以着急,也不可以埋怨,而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这样虽然比你亲自做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从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爸爸妈妈的耐心是不可少的。
此外,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还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每天除了上班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很多事情,因此孩子也应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他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教孩子学做家务,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扫地、擦桌子在孩子空闲时,你可以找出一块抹布.让孩子试着去擦桌子,之后.表扬一下,再找来扫把教孩子如何将地板弄干净。
2.洗米、煮饭
教孩子学会做饭时,爸爸或妈妈应与孩子一起做,先打开米缸舀米,告诉孩子舀多少。多少米应放多少水,要煮多长时间等,都要给孩子说清楚。洗米时,可以告诉孩子,这水除洗米外,还可以留着做其他用途。如洗菜,让孩子除了参与家务外,还要树立节约观念。
3.择菜
让孩子学择菜时,要从择菜到洗菜所有的环节都示范两遍,还要让孩子知道所吃的菜肴都需要经过这些步骤才能食用,从学习中教导孩子做家务。4.晒、收、叠衣服平时晒衣服时,可请孩子帮忙拿衣架,由爸爸或妈妈晾衣服;在收衣服时,孩子还小,可由他负责拿自己的衣服;叠衣服时,孩子也可以学习折叠及分类放好。老爸老妈纳智慧告诫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爸爸妈妈平时还要教育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让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小皇帝”,不能为所欲为,不能有特殊权利。要从小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要总是以“我”为中心,一切只顾自己,而不把别人放在限里。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和人格健康的人。
新爸妈的误区和困惑:我家孩子做什么都笨手笨脚,一件事教了好多遍,他仍然记不住。一说他吧,他还很生气,并嘟着小嘴说再也不愿学做事了。
老爸老妈的智慧告诫:孩子一开始做不好,是很正常的事。要知道.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个长期的过程,爸爸妈妈要持之以恒,不能操之过急。不管教孩子做哪一件事,都必须要遵循孩子不同的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超过了界限,孩子往往是学不好的。并且,在训练的同时,还要多加以正面教育,多赞扬多鼓励。一定要记住,千万别伤孩子自尊,别让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平时在引导孩孑学习做家务时,爸爸妈妈还应留意一些事项:
◆怍为家长,你自己要对做家务的态度端正,勿让孩子从你的言行、举止察觉出做家务是件令人讨厌的事。应让孩子有正确认识,“家”是属于每个人的,所以家里的每一件事,大家都有义务去做。
◆在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时,爸爸妈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了解孩子在各年龄段的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应视孩子能力范围而定,切不可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
◆在指导孩子的时候,口气要温和,不可破口大骂,有耐心、有步骤,以“多容忍、少责备”的心态,去教导孩子学习。
◆面对孩子把现场搞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时.你务必要耐住性子,教孩子改正及示范正确方法。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可忘了安全问题,千万不能让孩子白行去做或拿取那些带有危险性的事情或物品。孩子的内省及自律智能培养
老爸老妈说,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有一定的自我约束的能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内省自律,才能在将来控制更多的资源,更多的人。而那些缺少自律能力的人,往往很容易受到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干扰.也很难在某一方面作出杰出的成绩,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因此,培养孩子的自律内省能力也很重要。它可是孩子漫长人生路上的标尺与准绳。
老爸老妈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不仅需要自学、自理、自护、自强,也需要自律。自律在人的成长中占重要的地位,一个不能做到自律的人,往往比较放纵与任性;而一个自律能力强的人,往往很有作为。因此,培养孩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也是爸爸妈妈分内的事。
俗话说:“播种一个理念,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培养孩子行为规范、自律知礼,你将会收获到一份惊喜。因此,爸爸妈妈应该从这个时期开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采取把孩子的最大化发展与对他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让自律智能伴随着孩子一同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做家长的总是把孩子的智能进步放在首要位置.总是期望孩子能作业完成得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会多种才艺,有很好的创造力等。但是,作为爸爸妈妈在关注孩子“成就”的时候,却忽略了对孩子日常行为表现的教育。这样一来,就使孩子虽然成绩好些.但日常行为表现却不敢让人恭维,这不能不说与缺乏严格的家庭教育有关。
不对孩子严格要求与他们自己的行为体验相结合,那么,孩子的品质发展就不能形成应有的涵养,也就无法做到自律和自检。让孩子做到自律自检,爸爸妈妈的教育必须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化为孩子内在的一种需要,而这种需要的形成却要求孩子有亲身体验,才能让自律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比如.让孩子想想,他自己在幼儿园或者是小学的食堂里打饭时,为什么要排队?如果大家都不排队的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此,通过孩子的亲身体验,使他懂得要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必须先尊重别人的利益,从而树立一种又寸等的权利义务观念,启发自律能力形成。
此外,培养孩子自律,爸爸妈妈还要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成人的以身作则相结合。我们知道,孩子正是在成人的照顾下长大的,于是成人的一切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爸爸妈妈首先要作出表率,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意识。
实际上,自律、责任感的形成,含有诸多的社会性成分。也就是说它们更多的是在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比如,家庭、学校与其他公共环境所获得的,通过与这些地方的接触、教育而获得发展的。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平时应该让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坚持道德准则.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
◆常省察自己
◆善于自我控制
◆不放纵自己
老爸老妈说,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还要培养他有良好的内省能力。所谓内省.即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智力。
知人者智,自智者明。我们教育的使命,就是要教会孩子·瞳得人类的多样性、相似性和依存性,而孩子在认识他人时,必须要首先认识自己。孩子只有学会认识自己,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的反应,而培养孩子情感同化的态度,对他一生的社会行为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常,那些内省智能强的人,大都能够清楚地分辨自己的内在情绪与思想,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动机、脾气和欲望,能够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律精神和自尊心,常常喜欢独立思考一些问题。因此,那些优秀的哲学家、思想家、心理学家、小说家、律师等都具有出色的内省能力。
生活中,孩子的内省智能往往被家长们所忽视,很多爸爸妈妈都会认为孩子小,不懂什么,培养内省智能是长大以后的事,这实在是家教的缺陷。要知道.孩子的自我意识很薄弱,他们的自我认识,主要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有时,我们问孩子:自己知不知道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但孩子们的回答却是不同的,有些孩子面对“自己”这个问题,懵懵懂懂,似乎摸不着头脑:而有的孩子却能回答得头头是道,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喜好,很多事情喜欢抢着做。因此,爸爸妈妈还要花心思观察孩子,才能对孩子的内省智能做正确的评估与指导,而孩子的内省智能也才会逐渐地形成。
具体教育方案
自律,是孩子从自身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的能力,是对人的一种高要求,更是孩子纪律性发展的最高阶段,特别是在学校或一些公众场合,学习自律就是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自律是纪律的核心。
老爸老妈认为,自律能力的形成,必须具备价值的内化和技能的获得。价值内化,就是个体赞同和认可社会规范,以及道德准则所赞同的价值观,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表现。
培养孩子的自律品质,要把尊重孩子的人格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把外部监控与自我调控相结合,还要注意利用集体舆论导向和集体规范的约束。
开始培养孩子自律时,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多谈各种规则,如游戏规则、交通规则等一些有原则性的问题。可以从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种准则出发。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控制自己的行为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虽然给孩子讲明了自律的道理,可是孩子还是不能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常常是事后才知道后悔。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爸爸妈妈忽略了自律培养的实施技术。只是表面教导,没有实际照行。因此,当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要发脾气时,可以让他试着在这时做一做深呼吸,或在心里默默地数数。几次训练之后,孩子的冲动情绪就可以慢慢地克制住了。
2.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