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人生是未知的,总有意料之外的惊、喜、悲、愁。似乎有过繁华似烟花,有过平淡如流水,有过爱之深恨之切的人生才算圆满,可是月有阴晴圆缺,又岂能够时时圆满?
很多人都是这样,说着说着就变了,听着听着就厌了,转身各自天涯,慢慢忘却了曾经的美好。她不知道,最后他有没有记起她;她不知道,最后他是不是仍对她怀恨在心;她不知道,最后他有没有叫一声她的名字,有没有念一句曾经的爱语轻言。
或许,人生本就是这样,无奈之后片刻喘息,喘息过后还是无奈,最后不得不苦中作乐地,将所有的无奈照单全收,慢慢地消化。世间的缘分就是一个偶遇到另一个偶遇,当人置身在红尘中时,翻看着一个个的偶遇时,或许能够突然发现缘分的奥秘吧。
她已入暮年,像她这个年纪的老人或许已经儿孙满堂、膝下寻欢,但是她却一人独自居住在这幢别墅里。这个老太太是很热情的人,她会和她的新邻居打招呼,会亲切地寒暄问候,言语间有些大家风范。
在上海,有很多像她一样的老太太,皮肤很白,头发梳得很整齐,涂着淡淡的口红,笑起来很亲切,又有一些特别的气质,或犀利或雍容典雅。她会安静地待在门口,看着高楼林立的周围,她会看着身后的别墅笑得一脸天真,会瘪着没牙的嘴,跟路过的邻居们说,这座别墅是她亲手盖的。
或许很多人都不相信,因为这样一个孤独的老太太,实在不能让人联想到任何故事。他们不知这个老太太曾经是上海滩的一处风景,她曾经走进了多少男子的心中,曾经进入别人风景中的她又是如何扭转自己的人生的。谁也看不出来,这样一位普通的老太太,竟有那么多故事,故事中,她或喜或悲,或骄傲或寂寞,不论姿态如何,她总如烟花,让人感受到那肆意的绚烂。
上海复兴路的玫瑰别墅是一座有着复杂故事的别墅,很多人都听说,这里曾住着孙科的情人,孙科的情人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女人,传言中那位美丽妖娆的女子毁了一个前程似锦的孙科,同时她也背上了“红颜祸水”的骂名。
老太太似乎不喜欢提起这些民国往事,对她来说,那些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似乎与她的人生有着莫大的关系。老太太并不是没有儿女,她的儿女远在大洋彼岸,而她为了这幢别墅宁可独处,想来这幢别墅对她意义非凡。
初夏的一天,在别墅里独自生活了六年的老太太离开了人世,在她去世时,手中死死地攥着一张纸。入屋为她善理后事的人,发现了这张纸,拿过来看了一眼,便目瞪口呆。
纸上的字迹已经不大清晰,却也能辨出字样:“我只有原配夫人陈氏与二夫人蓝氏二位太太,此外决无第三人,特此立证,交蓝巽宜二太太收执。孙科卅五、六、廿五。”
谁能想到,在这里安静生活了六年的老太太竟是当年叱咤上海滩的奇女子——蓝妮,谁也没有想到老太太说的那句话竟是真的,这幢别墅当真是她自己盖起来的。都说再大的繁华也抵不过寂寞,但至少她将一生的繁华燃尽,把寂寞留给最后短暂的岁月。
家道中落秋萧瑟,颠沛流离人世间
那年秋天,比起往年来,天气恶劣得多,台风侵袭,像是要将整个珠江三角洲吞入它的魔穴之中。尽管暴风雨的冲刷让空气里多了些泥土的气息,但是血腥味儿却从未淡去。
倾盆的大雨,伴着电闪雷鸣,滚滚的西江水咆哮着,似乎要将这样的天际撕开,那些水无情地淹没了岸堤上的剑麻地和香蕉林。翠亨村不远处的小山被笼罩在了雾霭之中,感觉小山已经难以承重,那片天似乎就要塌陷下来。
天塌下来确实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但是革命派的天是真的即将崩塌了。这一年,北洋军阀攻占中原重镇南昌,紧接着江苏都督程德全倒戈,张勋攻占南京,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在这样的一个暴风雨狂袭的夜晚,孙中山不得不再次告别家里孤苦的妻儿,踏上逃亡之路。
孙中山的女儿此时已经奄奄一息,看着父亲,小女孩儿脸上露出了既满足又悲戚的表情,她看到常年在外流亡的父亲,此时又是一副准备离开的模样。每一次的战斗,每一次的失败,每一次的流亡天涯,孙中山似乎都做好了准备,没有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
负责抓捕孙中山的是龙济光的军队,他们向着孙中山的家乡步步逼近。香山县知事蓝和光的儿子蓝世勋连夜匆忙赶到翠亨村。见到孙中山还在家中与妻女道别,蓝世勋忙劝孙中山快点离开,并对他说出此时的紧迫情形。
孙中山看看蓝世勋,觉得将家人托付给眼前这个追随自己多年的学生是再安全不过的了。蓝世勋虽然坚定不移地追随革命派,跟着孙中山,但是他的父亲蓝和光却是清政府的官员,平日他与父亲关系不甚融洽,此时他正想赶紧离开一片硝烟的故土。但是蓝世勋受了孙中山的重托,即便自己即将出国留学,也要先将孙中山的亲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此时国内,袁世凯命龙济光整肃两广的革命派人,很多人在这次整肃中被捕,惨遭屠杀。革命派人的家眷们也未能幸免,阴差阳错,清政府漏掉了孙中山的家眷,但蓝世勋知道事态紧迫,不能再迟疑。
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的孙在离开故土时,突然精神回转,她自己带着心中对父亲的惦念,随着母亲和蓝世勋父女一同离开了这个生活了两年之久的地方。在车上,孙看着年仅两岁的蓝业珍觉得很有趣,小小的女孩儿却像个大人模样,在车上乖巧地跟着父亲,不哭不闹也不害怕外面的战火硝烟。
孙教小姑娘唱着儿歌,看着女儿病情好转,卢慕贞心中却隐隐地有几分不安,她不知道这份不安是源自于生死未卜的孙中山,还是因为眼前看似好转的女儿。卢慕贞也很喜欢蓝业珍,所以她会给小小的蓝业珍讲很多故事,尤其是目连救母的故事,每次讲完,蓝业珍都沉浸其中。
快乐的日子没有继续很久,一周之后,当他们一行人转了航船安全到达澳门的时候,孙却香消玉殒,病故于澳门。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卢慕贞强打着精神,谢过了带她们母女逃命至此的蓝世勋,与可爱的蓝业珍道别。
蓝业珍看着一路上疼爱自己、为自己讲故事的伯母,心里有了些说不出的感觉,小小年纪就能感到那种离别的心酸。蓝业珍随蓝世勋跟慈祥、忠厚的卢慕贞道了别,踏上了远去英国的航船。这时候的蓝业珍根本想不到,眼前的这位伯母日后将是自己的婆母。
说起来,缘分的事儿当真有趣,卢慕贞也想不到,这个年仅两岁的女孩儿将来会与自己的儿子成为一对眷侣,此时的孙科还在檀香山的伯父家中读书,并不知道自己母亲和姐姐的遭遇。
小小年纪的蓝业珍自然不懂“落花一地无情,雨落天际无意”,更不会讲一些“君子何处寻红颜,红颜此时已入帘”的话,小女孩儿此时喜欢的是儿歌和故事,但是缘分却在不知不觉中跟她牵扯上了。
蓝世勋送别了孙中山的家眷,也没有将自己的女儿送回祖宅,而是将女儿及妻子送到了别处,以避开清政府的追查搜捕。蓝业珍看着父亲,知道这一次他也要离开。乖巧的小女孩并没有以大声的哭闹留住父亲,而是看着母亲为父亲收拾了行装,与父亲做了最后的道别。
蓝世勋一个人去了英国,一待就是四年,他与自己的父亲蓝和光虽然处处不合,但是蓝和光却时时为儿子着想。蓝和光既不想让儿子留在国内惨遭清政府的追捕杀害,又不想让儿子再跟那帮革命派混在一起,所以让蓝世勋到英国读书。
蓝世勋走后,蓝业珍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很平淡,外面的风声很紧,所以平日里蓝业珍就跟着母亲在家中。因为平时没有事情做,蓝业珍也不能随处去玩耍,这时候,母亲就会拿出《三字经》《百家姓》等书籍,教蓝业珍识字,一句一句地教她背诵。
这样的生活大概过了半年,屠杀革命派人的风潮过去后,祖父才把她们接回香山。回到祖宅的蓝业珍并没有看到父亲的身影,懂事的她也并没有追问母亲,只是心中带着遗憾和对父亲的思念,在祖宅过着衣食无忧的安稳日子。
很多人都有过别离,离别一日如隔三秋的那种思念迸发时,心中是说不出的痛。倘若思念中还有着担心,更是让人愁上加愁。一个人在外的蓝世勋或许也能感到家乡妻女对他深深的思念,但是为了妻女的安全,他四年里从未给家中寄一封书信,带一句问候。一直没有父亲的音信让蓝业珍有些难过。
蓝和光是个很严厉的人,对于这唯一的孙女要求很是严格,平时他也会亲自教她读书写字。但是跟祖父在一起的时候,蓝业珍想的不是学习识字,而是想听祖父讲关于云南故乡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