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健康是想出来的
15159300000021

第21章 驾驭心境的理论探讨(2)

清人某笔记小说中有一首《行路歌》:“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总不如,回头再一看,还有挑脚汉。”这首歌谣虽浅显,但可以作为养心的借鉴。哲人说,人生就是一块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去比较,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利导思维和弊导思维对人的心境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本学者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一书中有曾这样说:“想好事,好事降临,想坏事,坏事敲门。”

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读了一本名为《人的思想》的书,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个人会发现,当他改变对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会很吃惊地发现,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能变化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里,也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们自己思想的直接结果……有了奋发向上的思想之后,一个人才能兴起、征服,并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奋起他的思想,他就永远只能衰弱而愁苦。”

就是这段文字让卡耐基的思维受到了良好的影响。哲学家依匹克特修斯也这样告诫人们:“我们应该极力消除思想中的错误想法,这比割除身体上的肿瘤和脓疮重要的多。”

其实,利导思维和弊导思维不单单是抽象的观念性事务,还会产生影响身心健康的物质性东西,就是人们常说的荷尔蒙,也就是激素。利导思维能促使大脑分泌如“脑内啡肽”之类的激素,它们能使人产生愉悦感,形成和维持良好的心境,同时还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而弊导思维则会抑制这类激素的分泌,同时导致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结果会导致恶劣心境,并削弱机体的免疫力。

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善于利导思维的人,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任何事情都往好的方面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内产生的物质就有利于健康;而喜欢弊导思维的人,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遇事喜欢往高处比,与人较劲,心理常常得不到平衡,体内产生的物质就有害于身心。

是否拥有良好的心境,完全由自己的思维决定。

凡是善于运用利导思维的人,性格开朗,心情舒畅,就能增强大脑活力,延缓衰老。而陷入弊导思维的人,最容易自我伤害,自我折寿。可以说,思维和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我们是否拥有良好的心境,完全由我们自己的思维决定。

和其他工作一样,养心也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利导思维。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看到落花时潸然落泪,纤纤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落花应该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现象了,可是聪明的黛玉,并不懂得利导思维。其实,落花的季节,她应该说:“花开花落有时节,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是明年花更红。”果真这样的话,黛玉就可以天天快乐,益寿延年了。

当您生活困窘时,不要羡慕他人。有位作家说得好,“大腕们出入的豪华宾馆不让进,我们也不想进;卡拉OK、KTV包房算什么东西,不就是拿着话筒装模作样狼嚎似的吼两嗓子?其实要吼野外吼得更刺激。我们有理由拥有比大款们更好的感觉,更好的潇洒。至少他们比我们多一重担惊受怕,常常听到富豪们被绑票勒索的事,我们无需担忧此类事。”

当您没有评上职称时,也不要垂头丧气、怨天尤人,不妨想想没有职称的民族音乐大师王洛宾,细细体味他的一句话:“是不是有了职称,我的名字就能立刻传遍天涯海角呢?”

当您人生失意时,大可不必自暴自弃,难为自己。自古失意的人太多了,不然,李白怎么会有那么多名篇佳句流芳百世呢?菜根谭中说,“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月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所以,人生旅途中,无论您遇到多么烦心的事儿,都应该学会利导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慢慢地,您就会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如此,您的养心就步入了正轨。

四、自信与养心

自信可以使人经常处于心境愉悦的状态。

自信,是一种对自己素质、能力作积极评价的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界认为,自信可以使人经常处于心境愉悦的状态。在这种心境下,血液循环顺畅,对大脑的供氧量充足,因此思维比较敏捷。此外,它使体内的肾上腺皮质素等激素正常分泌,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达到正常状态,有助于人体抵御细菌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中医理论认为,自信可以使人“处之泰然”,“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气顺血和”而“心有所养,神有所安,”不会受“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紊乱的干扰,故“诸疾不生”,能“永享天年”。

国外流行的生物信息反馈疗法已经证实:用充满自信的想象力去勾画出一幅众多的白血球吞噬细胞的图像,让患者入静后抽血化验,发现白血球大幅度上升,相反,患者惊恐不安则白血球下降。

英国皇家医学院曾对57例因患乳腺癌而切除了乳房的病人进行观察后发现:那些手术后注意精神调节、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的病人,10年生存率高达70%;而那些手术后精神变得颓废甚至绝望的病人,80%在手术后不久就相继离世。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有自信心的人,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即使在自己处于不利境遇之中,也能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从而保持心理平衡。

可见,自信对于养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喜欢自己,悦纳自己。对自己喜欢和悦纳,都需要对自己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和充分肯定,而这正是自信的内在要求。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激烈的竞争,社会关系纷繁复杂,家庭矛盾此起彼伏,还有一些不可预测或无法抵御的天灾人祸,如果没有顽强的自信来抗衡,精神必然会颓唐,悲观失望,以致百病丛生。有人对百岁以上的长寿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老人们无一不对人生充满自信。他们认为,自信能够使人保持积极的心境,对健康长寿非常重要。

在养心的重要技巧中,唯有自信的人才能够自如地运用暗示和自我催眠来保持良好的心境。只有将自信渗透到养心实践的各个层面,我们才能够熟练地驾驭自己的心境。

缺乏自信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才能树立自信?

自信是如此重要,但我们在生活中,还是会遇到不少缺乏自信的人。他们的缺乏自信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认为,有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原因。

从生物和心理互动的角度来看,如果某人有无法克服的生理缺陷,那么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可能接受到很多负面的评价,甚至反复受到他人的嘲弄,容易将这些评价内化,形成自卑的性格。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些病态教育方式可以直接导致自卑的性格。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是促使一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而孩子又常常无法达到要求,就会长期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很难获得成就感,最终会导致孩子对自身的评价很低,抑郁退缩。

一些社会因素也与缺乏自信的形成有关,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贫困学生可能会在同学的比较中产生自卑心理,长此以往就可以形成缺乏自信的性格。

有人说,任何心理障碍都可以从本质上归结于缺乏自信。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如何才能树立自信呢?

首先,需要认识到,自信是人生成败、幸福与否的关键,也是心理健康的关键。缺乏自信心的人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结果可能会由于心理紧张和拘谨而使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留下遗憾。

其次,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树立自信心打下基础。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对于不自信的人来说,每一次的失败都是沉重的打击。如果遇到失败,不自信的人总是把失败归结于自身的内部原因,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者不够聪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以后遇到类似的任务或者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时,就会选择逃避、放弃,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使人更退缩,更缺乏自信。

所以,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每一次的成功都会成为我们尝试新任务的动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使自己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于尝试新东西,为自己争得更多发展机会,赢得更多成功体验。

最后,拥有树立自信心应有的心态。一,要对自己绝对诚实,自信心养生祛病的效应、免疫功能的增长才会真正有效;二,树立“我就是我”的信念,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战胜病魔;三,相信会有奇迹的发生,现代医学虽然已经很发达,但对一些疾病仍不能出准确的判断,所以现有医学规律可以打破,奇迹可以发生;四,不要怕病、怕死,因为怕病、怕死的心理会加速疾病和死亡的到来。宋朝诗人欧阳修曾深有感悟地说过:“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苟免,贪者不可以苟得。”但愿我们从中有所领悟。

五、意念与养心

在养心的技巧中,常常需要集中意念。

所谓意念,就是做事或想问题时的意思和念头,它受思维的控制。良性的意念源于良好的思维,不良的意念,源于不良的思维,思维决定意念。意念无所不在,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产生意念。

对于养心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集中意念。所谓集中意念,就是静下心来,排除一切杂念,一心一意想着某个念头,集中全部注意力于一处。例如,健身时,教练会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所锻炼的肌肉,想象它在收缩、膨胀、生长,这就是意念。

有这样一个病例的报道。

有位病人患了膑骨骨癌,经医生诊断,必须截肢。这位病人本身就是医生,他决心与命运抗争,他一边服药,一边用意念给自己治病。每天,他抽出半小时闭目静养:他用意念调集全身的白细胞向病灶区域进攻,与癌细胞搏斗,并将癌细胞一个个杀死。在他的想象中,癌细胞尸横遍野,溃不成军,而白细胞却大获全胜。

经过两个月的意念治疗,他能下地行走了。去医院检查,他身上的癌细胞竟然全部消失。连为他治疗的医生也感到惊讶,他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

这位创造奇迹的病人运用的方法正是集中意念。为什么集中意念能够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呢?专家推测,意念是对大脑功能的最大限度的调动,在大脑的协调下,调动全身的力量,为达成意念所传达的目标而奋斗。也有专家这样认为:意念引起了情绪波动,情绪波动引起激素分泌的变化,从而导致相应的生理改变。

有人向笔者讲述了这样的体会:他的脚在冬天容易受冻,热不起来。很多时候,在运动的情况下脚是热的,但一停下来,脚很快就冷了。但只要想着脚不会冷下来,脚就会真的保持温暖!其中的原因就是,人的心理和生理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心理的想法也就是意念引起的情绪波动又引起了激素分泌的变化,从而加速了脚部的血液循环,产生了维持脚部温暖的热量。

有报道称,美国科学家在一名25岁高位截瘫患者纳格尔的大脑内植入了一块电子芯片,纳格尔只需通过意念,便可自主完成收发电子邮件、玩电脑游戏、更换电视频道等一系列以往望而却步的活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仿生人”。

该电子芯片约4毫米见方,包含一套名为“大脑之门”的仿生系统,植入位置在大脑运动皮层的中央前回处,因为这里是控制全身肢体运动的中枢。

“大脑之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患者开始想象自己运动时,芯片上总共100枚比头发丝还细、1毫米长的电子传感器将大脑产生的脉冲信号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一根根细小的导线传输到镶嵌在患者头皮内的一块一英寸大小的钛基座上。接着,再将脉冲信号通过导线传输给体外的一台电脑,经过电脑程序的转译破解,转换成一个个电子装置可以执行的动作指令。

纳格尔通过9个月的意念训练,能够利用该芯片系统完成收电子邮件、玩简单的游戏等任务。最近报道,纳格尔目前甚至能够通过意念完成开启和关闭一只假手的手指,控制一条机械臂抓住,以及移动物体这样的高难度动作。

有心理学家认为,安慰剂的效用和宗教的效用,说到底,都是意念的效用。安慰剂和宗教负载的信息转化成使用者和信仰者的意念,使人体发生相应的生理心理变化,从而发生部分预期的效应。

我们在进行暗示等养心活动时,常常会用到意念,意念的强度和集中的程度不一样,收到的效果就会有所差别。集中意念强,暗示的效果就好,反之,暗示的效果就差。

集中意念练习的重中之重是全神贯注,尽量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想的事情上,同时,一定要有坚定的必胜信心。有关专家认为,每天进行一次意念治疗,每次30分钟左右,对于慢性病、各种疑难杂症以及医生认为很棘手的疾病等,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神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