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哲,清太宗皇太极皇后,世祖福临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父亲为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1636年被册封为皇后,谥号”孝端文皇后“。哲哲是后金改国号为清的第一个皇后。她恪守妇道,善良温顺,在清初继承皇位的斗争中支持庄妃,为福临的继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哲哲后来和顺治帝一起进关,被尊为皇太后而善终。
哲哲是皇太极的结发妻子。这门婚事,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定的。本来,科尔沁蒙古和努尔哈赤的关系并不好。后来,为了共同抗击明朝,逐渐联合起来,且关系越来越友善。努尔哈赤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科尔沁蒙古王公当福晋,科尔沁蒙古王公又把自己的女儿送给皇太极做后妃。满蒙两族就是通过这种政治联姻使联盟得以巩固、加强。
明万历四十二年四月,哲哲出嫁那天,努尔哈赤命皇太极亲自出迎。皇太极一直迎到辉发扈尔奇山城,大宴亲朋,举行了婚礼。哲哲美丽动人,端庄大方,性情温柔,待人和善,婚后与皇太极生活得十分甜蜜。当时皇太极常年东征西战,很少在家,哲哲虽感寂寞,却能体谅,给皇太极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安慰。
后金天命十一年八月,努尔哈赤去世,经过激烈的争夺,皇太极于当年九月继承了汗位,哲哲被封为中宫大福晋。此后,哲哲的母亲科尔沁大妃便常来盛京看望女儿。皇太极每次都要亲自迎送这位岳母,并赏赐给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
后金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盛京皇宫大政殿里热闹非凡,因为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登基典礼,皇太极从这一天起改称皇帝,国号改为清。皇太极登基之后,自然要加封后宫了。盛京的清宁宫、关雎宫、永福宫、麟趾宫和衍庆宫,均为后宫。皇太极有后妃15人,哲哲被封为清宁宫皇后;她的大侄女海兰珠被封为宸妃,居于关雎宫;小侄女布木布泰是海兰珠的妹妹,封为庄妃,居于永福宫;其他两宫来自蒙古阿霸垓部,一个为麟趾宫贵妃,一个为衍庆宫淑妃。
哲哲皇后恪守妇道,从未有过妒忌之心,也不过分注意皇太极和其他嫔妃的关系,生活得平平安安。因为自己未能为皇太极生子,她又把两个侄女进奉给皇太极为妃(庄妃和宸妃)。皇太极对她们十分宠幸,对皇后不免有些冷落。她却并不计较,始终默默地侍候着皇太极,并且关心和照顾着诸宫妃嫔。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因急病去世。哲哲皇后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一场新的争夺皇位的斗争。皇后这个特殊的身份使她在在关键时刻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和庄妃一起说服皇长子豪格放弃争夺,又争取大贝勒代善支持,最终使庄妃之子福临继承了帝位,而她自己和庄妃都成了皇太后。
此后,哲哲皇太后和顺治帝一起进驻北京,在宏伟高大的紫禁城中享了几年清福。顺治六年四月,51岁的哲哲去世。
附:清太宗皇太极庄妃布木布泰
布木布泰,清太宗妃子。父为科尔沁贝勒宰桑。1636年封为庄妃。谥号“孝庄文皇后”。在明末清初历史上,她占有重要地位。她在政局动荡的数十年中,历经二代(明、清)三朝(天聪、顺治、康熙)的变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之中,对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册立皇妃喜生贵子
明万历四十一年,布木布泰出生在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一个贝勒家里。童年时期,她的家庭条件优越,生活也无忧无虑。为了培养自己心爱的幼女,父亲宰桑特意聘请一些文人学士来教她读书,她也用心学习,自幼就显示出超人的天分和聪明伶俐的性格。
这时候,后金正在关外地区迅速崛起。后金大汗努尔哈赤为了更好地笼络蒙古贵族,亲自为四子皇太极挑选了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为妻。皇太极和哲哲福晋婚后十多年仍然无子,哲哲为了本民族在宫廷中的地位和利益,也为了使自己的生活不感到寂寞,在征得科尔沁蒙古王公同意后,建议皇太极把自己的侄女布木布泰召进宫中共同侍奉皇太极。
此前,皇太极曾见过这位内侄女。天命十年二月,皇太极在都纳练兵之余,在大舅子宰桑家饮宴,见宰桑之女布木布泰艳丽无比,不禁为之动心,便有聘纳之意。此时见哲哲提起,便欣然同意。举行婚礼的那天,宰桑遣子吴克善送女。皇太极出迎,遇于沈阳城北岗,筵宴如礼。将要到辽阳京城,努尔哈赤率诸贝勒及后妃等出迎十里,大宴以礼成婚。皇太极因她貌美而十分宠爱。又见她谈吐不凡,智慧超群,更加器重。当时皇太极34岁,布木布泰只有13岁。
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后,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崇德三年正月,庄妃喜得贵子,取名福临,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皇太极也十分宠爱这个眉清目秀、十分聪明的福临。
为帝解忧劝降敌将
崇德六年七月,明、后金两军会战锦州,皇太极抱病出征,亲自指挥,打垮了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的13万军队。洪承畴战败被俘,锦州守将祖大寿被迫投降。锦州沦陷,标志着宁锦防线全部崩渍,明朝20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北京危机大大加深。
皇太极早知洪承畴之能,深知若入主中原必用此人,于是他遣谋士说客,千方百计劝洪承畴降清。可是被囚禁在三官庙的洪承畴拒绝投降,断然绝食。皇太极曾派谋士范文程等人多次劝降,洪毫无降意。此后,皇太极想尽办法,洪承畴干脆口也不开了。
一天,心情颇为失望的皇太极,走进永福宫,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庄妃。庄妃听皇太极说出因由,沉思许久说:“洪承畴若肯归顺,夺取中原的大门就打开了。皇上,可不可以叫范文程来一趟?”皇上立即派人去叫。不一会儿,范文程来到永福宫。庄妃通过他详细了解洪承畴的家世、经历、爱好、脾气后,胸有成竹地向皇太极献出了自己的计策。皇太极不禁陷入沉思,最后点头同意。后来,庄妃亲自去到洪承畴住处,以她的温柔、美丽、体贴等等刺激了洪承畴的求生愿望,使他渐渐地意转心回,先是恢复了饮食,后又投降了皇太极。
庄妃劝降洪承畴,自然立下大功一件,心存感恩的皇太极对她更是宠爱有加。而当洪承畴得知对自己劝降的那位姑娘竟是皇太极钟爱的庄妃,他更感激皇太极的知遇之恩,决心追随新主人,以效犬马之劳。但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只是流传而已。
智扼火拼扶子继位
崇德八年十一月,皇太极突然得了重病而暴亡,时年52岁。与皇太极相伴18个春秋的庄妃布木布泰悲痛欲绝,一再提出要效法前代皇后,为皇太极殉葬。但诸王、贝勒以皇子幼小需要母亲照看为由,全力劝阻。庄妃在众人的劝慰下慢慢平静下来。
由于皇太极死时,没有提及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于是皇位争夺战很快展开了。皇太极有11个儿子,肃亲王豪格为长子,当时34岁,实力很强;此外的皇子均年幼,毫无竞争力。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无论功勋、能力,还是兄终弟及的方式,是另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的竞争就开始了。双方势均力敌,各不相让。庄妃悲痛之余,已感到剑拔弩张之势。她认识到,在清宁宫的权力还没有完全丧失之前,她要运用它为自己的命运去搏斗。她分析形势后认为,豪格与多尔衮二王相争,和不可得,拼则两伤。经过几个昼夜仔细认真的思索,庄妃终于想好了一个折衷方案:把自己的儿子福临推上皇位。这样就会使矛盾消减,成功的把握还是很大的。
庄妃立即找皇后商量,向皇后分析了目前的形势。皇后听完她的分析,认为这样可以避免豪格与多尔衮的火拼,决定支持庄妃,让福临继位,以保住清宁宫的特权,避免相互残杀。之后,皇后和庄妃一起劝说豪格支持这个方案。豪格虽然觉得心有不甘,但为了不让多尔衮继位,还是同意了。说通豪格后,庄妃和皇后立即召大贝勒代善入宫,争取代善的支持。代善害怕豪格与多尔衮自相残杀;但他又担心立福临后,庄妃临朝听政。他的心思一下子就被庄妃看透了,她诚恳地表示:福临即位后,自己就退居后宫,不会参与朝政的。代善终于默认了。
这样,只要庄妃再说服多尔衮就大功告成。当她来到睿亲王府时,多尔衮吃了一惊。庄妃微微一笑,开门见山地说:“我来睿王府,是和你商议嗣君事宜的。你完全可以凭借你的战功登上皇位。但先帝有子,头一个豪格就不会甘心。同时你也会遭到先帝其他年长的儿子,以及代善一支的反对。”等了17年皇位的多尔衮自然不甘心,但听了庄妃对形势的分析,再加上得知后、妃也不会支持豪格继位,也就不再坚持自己继位。这时,庄妃便把自己的打算和盘说出:“我儿福临,年方6岁,可以让他继承皇位,以王爷为摄政王,全权负责军国大事。这样安排,诸王贝勒不好公开反对,而王爷又能控制实权。国家不会发生内乱,王爷大权在握也实同皇帝。不知王爷意下如何?”多尔衮见庄妃说得合乎情理,同时也感受到了庄妃对自己的关心,自己也可以获得更大的权利,于是也同意了庄妃的建议。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在沈阳继承帝位,改元顺治,是为清世祖。尊哲哲皇后和生母庄妃为皇太后。
下嫁睿王全力辅政
年幼的福临登上皇帝宝座,但他还没有处理朝政的能力,国家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多尔衮手中。随着清军入关以后军事进展的顺利,多尔衮的权力欲也日益膨胀,他利用手中掌握的军政大权,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先是幽禁豪格,以致其郁郁而死,又排挤走另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多尔衮建造的王府宏伟壮丽,胜过皇宫。他入朝时,满朝文武要对他下跪。多尔衮实际上享有了皇帝的尊荣和权力。他掌理国政,权高望重,天下只知有摄政王,不知有顺治帝。他如果要废顺治帝自立,易如反掌。但在布木布泰的巧妙周旋下,多尔衮始终没有这样做。
多尔衮以摄政王之尊出入内宫,和太后接触频繁。当时太后年方31岁,正值盛年。比太后大2岁的多尔衮也十分爱慕布木布泰的美貌。这时恰恰多尔衮的妻子病故,太后为了笼络和控制多尔衮,巩固自己和福临的地位,便按照满族父死则妻其后母、兄死则妻其嫂的习俗,于顺治二年下嫁给多尔衮。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志满意得的多尔衮突然咯血,病死在塞外的喀喇城,时年39岁。13岁的顺治帝追尊他为成宗义皇帝。但没过几个月,有人告发多尔衮有废帝自立的阴谋。顺治帝早已不满多尔衮的专权,于是追废了多尔衮的一切荣衔,并抄没其家。
顺治八年正月十二,14岁的福临在太和殿宣布亲政。临朝听政,日理万机地处理国事,对顺治来说,依然困难重重。但顺治在亲政的8年间,能够有所作为,使清朝政权得到基本巩固,这与布木布泰太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顺治八年二月,布木布泰太后诰谕皇帝说:“为天子者,处于至尊,诚为不易。民,国者之本。治民必简任贤才,治国必亲忠远佞,用人必出于灼见真知,莅政必加以详审刚断。赏罚必得其平,服用必合乎则。毋作奢靡,务图远大,勤学好问,惩忿戒嬉。倘专事佚豫,则大业由兹替矣。凡机务至前,必综理勿倦,诚守此言,岂唯福泽及于万世,亦大孝之本也。”顺治帝把这份诰谕称为“作君之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顺治遵照母后的教导,总结治国的经验,选贤任能,严惩贪官,对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庄妃也十分欣慰。
此时,各地反清斗争依然不断,南明残余势力也在试图东山再起。布木布泰太后认识到要统治全国,缓和满汉人民之间的矛盾,必须要重用汉人为清皇朝效力。当时吴三桂被清政府封为平西王,权倾西南,布木布泰太后对他倍加笼络,亲自主持把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和硕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为妻;又打破常例,把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养在宫中,一切待遇与郡主相同。这种特殊的礼遇,使早年投降清朝的原明朝将领感激万分,他们尽效犬马之劳,为清廷扑灭南明反抗力量、稳固统治立下很大功劳。
太后在后宫提倡节俭,在发生灾害时拿出余银去赈灾。顺治十一年,太后发宫中银4万两救灾。顺治十三年,她又发宫中银3万两,赈济直隶灾民。虽然这只是杯水车薪,但在朝廷百官中已经形成了表率。她还要皇帝发布告示,鼓励人民返回家园,开荒生产,并适当减免税收,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顺治十六年七月,郑成功从厦门率舟师北伐,攻克长江的门户镇江,围困南京。消息传来,整个朝政都要震惊了。顺治帝举止失措,想要退守关外。皇太后严肃地斥责他说:“你怎么可以把祖先以勇敢和鲜血生命拼来的江山这样轻易地放弃呢?”顺治帝由羞愧转为狂怒,说:“我要亲自出征,或胜或死!”拔剑击案,以示决心。皇太后认为这样将使大局动荡,又竭力劝阻,使狂怒的皇帝冷静下来,留在北京坐镇指挥。顺治十七年八月,顺治帝宠爱的董鄂妃病故,他陷入极度悲痛之中,甚至要削发为僧,也为皇太后等人所劝止。
顺治帝在太后的辅佐下掌权11年,为清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夜里,24岁的顺治因天花病死在皇宫中的养心殿。
再扶幼帝奠定基业
顺治帝一死,皇位继承问题再次出现。顺治帝临死前,曾想选立一位兄弟,可太后布木布泰坚持立皇子,并作主立顺治帝8岁的幼子玄烨为帝,主要是以玄烨在幼年时已出过天花,不会再受这种病症的伤害为理由。此时的太后已有左右朝廷的能力,在她的主张下,帝位顺利更替,为防止专权,还特意安排了4位辅政大臣。
康熙帝即位后,安徽桐城秀才周南不远千里来北京,请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可太皇太后断然拒绝了,她谕示诸王、贝勒和大臣们说:“你们恩报朕子皇帝之恩,偕四大臣同心协力,辅佐幼主,则名垂万世。如果你们能做到这样,我就十分放心。”
四大臣辅政时期,施政纲领以太祖、太宗的法令为主,并恢复了一部分满族入关前的旧制,思想倾向保守。不久,四大臣内部开始分化。康熙四年初,议立索尼的长子噶布喇之女为康熙皇后,鳌拜借口其出身低下坚决反对,并会同遏必隆、苏克萨哈启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毫不客气地回答说:“满洲下人之女如何立不得皇后?这件事不必再议了,就这么决定了。”七月,索尼的孙女被册立为皇后。当年六月,索尼病故。七月,太皇太后考虑到鳌拜与苏克萨哈的矛盾,决定同意康熙亲政。
康熙六年,14岁的康熙亲政。鳌拜无视幼主,把持朝政,不肯归政,时常露出篡位的野心。太皇太后感到孙子的皇权受到威胁,于是在她精心策划下康熙选练少年侍卫,智擒了鳌拜,巩固了政权。
康熙帝亲政后,太皇太后更加全力辅佐。朝廷大事,康熙帝基本上办事之前先告诉太后。朝中重大决策,甚至日常事务的处理,都与她的旨意是分不开的。康熙帝每天上朝前或下朝后,都要到后宫问安请示,有时一天多达3次,聆听祖母面授机宜。康熙帝曾赞颂太皇太后说:“祖母虽然处在深宫,但为国家谋划弘纲大政,勉以怀侍,惕以励精。”康熙十二年二月,翰林院进呈刊刻满译本注释儒家经典《大学衍义》一书。太皇太后认为这本书十分有价值,并告谕康熙帝让他加意编篡,命儒臣翻译刊刻,颁赐诸臣。并特发内宫白金1000两,奖赏译刻有功人员。
康熙二十年末,康熙帝平息了三藩之乱。群臣要给康熙帝上尊号,康熙帝断然拒绝,提出应给太皇太后上尊号。太皇太后再三辞谢。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太皇太后染上风寒,卧床不起。康熙帝在慈宁宫连续侍奉了10余天。他每天只在辰时到乾清门听政,事情一处理完就返回来侍奉祖母。他还席地而坐,亲自调药。无奈太皇太后的病愈来愈重,临终前她平静地回忆了自己的一生,嘱康熙帝不要过于悲伤,以国事为重。并面谕:“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恋你皇父及你,不忍远去,务必于孝陵近地为我选择一个地方。这样,我的心就没什么遗憾了。”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太皇太后逝世,享年75岁。遵照她的遗愿,安葬于河北遵化昭陵西,称昭西陵。谥号“孝庄文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