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意志最坚强的人,一定是母亲。身为一个母亲,苏杭虽然身患重病,但是,在女儿的面前,她总是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笑脸。母爱让她忘记了病痛,母爱让她超越了人生理的极限,发挥着母亲的本能。母亲用积极的态度影响着女儿,女儿也用行动回报了母亲。
苏杭,1948年生,天津市人,作家、评论家、家庭教育专家。现在天津市文联从事文艺评论工作。1982年大学毕业,1983年患重病。久卧病榻仍写出众多文学作品,其中有十余篇作品获全国及华北地区、省级奖。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朝不保夕”的艰难境地里仍不忘一个母亲的责任,其成功经验曾作为“苏杭教子”广为传播,至今已应邀作各类家教报告一百余场,并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家长”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她的家庭也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刘苏,1980年生,曾就读于天津市耀华中学,是校学生会主席。她曾经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十佳少年、舞蹈特长生、优秀小编辑等,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18岁入党,1999年被保送入南开大学。
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孩子
肾上腺是体内第一大内分泌腺,有分泌快乐激素和排除干扰的功能,功能低下的病人症状是情绪沮丧,特怕声音。切去肾上腺的小白鼠也惶惶不可终日,在笼子外搓手的声音都使它们心惊肉跳,很快死亡。
刘苏的母亲苏杭,因为身体的原因,切除双侧肾上腺。她常常思考,自己是否能超越生理的局限?青少年时苏杭边读书边拷问自己的灵魂:如果我的手指钉进签子,我能像江姐那样不出卖同志吗?如果我身中数弹血流如注我能像牛虻那样单腿跪起嘲笑向我开枪的刽子手吗?如果我全身瘫痪双目失明,我能像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样写出震撼几代人的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
多年的文学熏陶使苏杭有了战胜厄运的思想基础,痛苦越深,越应有相应的人格高度。多年来,她用一脸不衰的笑容,扫除着自己和别人心中的阴霆。
她打着滚在五马分尸般的痛苦风暴中挣扎过来,先给医生、护士、朋友、亲人一张笑脸,尤其是对女儿要笑得更甜,她觉得世界原来这样的美好。
苏杭想起寻常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那些互相猜忌是那样的愚蠢,她多想抓住徘徊在死亡身边的时光为世界献出点什么。她第一个想到的是积压在手中的那些学员们的稿件,仿佛那些省吃俭用也要拥抱文学的人们正在呼唤着她,她逃过了医护人员的眼睛,挂着输液器就开始修改稿子。
十几年患病的日子,苏杭就是这样挣扎着度过的,左手扎烂了就扎脚,留着右手写字干活儿。她躺着、跪着、趴着以每天仅仅四五百字的速度,滴水穿石般地硬是撰写了400余篇文学作品,其中有文学评论、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十余篇获国家级、华北地区级、省市级奖。
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专题片《久病榻前母爱歌》获当年全国社教片一等奖头名,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也为她家录制了专题片《借来的日子》。编辑高昕撰文:在与苏杭一家拍摄的日子里,我们的眼泪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苏杭曾拖着骨折后紫涨的脚面采访劳模,被爱人用三轮车拉着在寒风中观察采写交警。当她在呕吐中为文艺新星们写出报告文学;当她头一天脚骨骨折,第二天又让女儿搀着参加剧本研讨会;当她被汽车拉着完成百余场“笑对人生”的报告,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使她汗流浃背、脸胀腿肿,场场爆发出含泪的笑声和振作的掌声净化着她的灵魂。这时,苏杭总是悄悄地问自己,是否超越了部分健康人?
如今女儿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她多次被评为天津市级三好学生,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学生、《中学生》杂志优秀编辑、舞蹈特长生等等,在中学时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现在被保送到天津南开大学读书。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老师、同学、社会一致公认女儿的素质好,情商高,全面发展。
许多人都知道了苏杭的事情,在得知她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还依旧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时,很多父母来信来电话求索教子良方。当年,素质教育还没有被大力提倡,这些都是苏杭自己摸索的。
她开始拾掇起散落在病榻周围教子的零头碎脑,与大家共同商讨。孩子们最向往的母爱不是溺爱、宠爱、偏爱、私爱之类,而是博大的精神世界。
苏杭总结出,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子,当父母自私沮丧牢骚满腹,孩子就无法健朗热忱;父母斤斤计较,觉得谁都对不住自己,孩子就会变得偏执狭隘,无法宽容大度。所以,父母一定要警觉,不能让灵魂中的劣质细胞渗透到孩子的肌体中。
教子点睛:
人是动物界中唯一有意识的成员,只有人才能通过有意识心理,自觉地从内部控制情绪,而不是受外界的影响被迫这样做;只有人才能慎重地改变情绪反应的习惯。一个人越是文明、有修养、有教养,他就越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做一个有素质的母亲,不要把情绪的垃圾丢给周围的人,丢给孩子,孩子也能像母亲一样,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做朋友式的妈妈
苏杭说,信任是一剂通心的良药,关心得过分就变成了伤害。把孩子当朋友看待,她才会主动让你走进她的心扉。
一次,刘苏班上有个男同学打逗,不小心踢伤了小个子K同学的辜丸,K同学立即住院了。中午,许多同学别扭得没吃好饭,议论纷纷,发愁他今后不能成家生育了。女儿也忧心忡忡,回家向苏杭讨教。
苏杭赶快查医书,最后,她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她用一张小纸写下:“一侧辜丸的损坏不会丧失功能,你会有幸福的未来!”让女儿悄悄地把纸条交给了K同学。平素视刘苏为大姐姐的K同学不知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于是说:“你妈真够哥们儿!”
班上另一位同学告诉刘苏,他把这事和自己的爸爸一说,他爸爸就急了:“在学校不好好念书,还公开讨论什么‘狗蛋’问题,真不学好!要在我们那个时候,早按流氓开除了!”
苏杭觉得,中学生渴求用医学知识为同学解忧,助人与求学之心是多么珍贵!他们敢于公开讨论婚育科学,这是时代的进步啊!为什么要把当年的封建愚昧当做单纯向孩子标榜呢?
有时,苏杭和女儿之间也有面红耳赤的争论,凡在这个时候她都用幽默的语言让女儿轻松而大胆地质问。对待真理,她最怕孩子把她当做长者,唯唯诺诺而失去自我。
孩子考得不理想,深夜难眠,悄悄推过蓝色日记本,允许母亲走进她的心扉。于是她在女儿的日记本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只知道要你的高分安慰自己,那我只是个肤浅虚荣的妈妈;如果我只凭分数论定你的成败,那我是个糊涂功利的妈妈。因为我分明看见,女儿正在追求全面发展的人生境界,正在追求为他人为集体做贡献的高尚生活。
随着刘苏渐渐长大,苏杭认识到,女儿的独立人格已经形成。这时,她特别注意让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空间,遇到孩子的同学来电话,她绝不追问,尤其是男同学的电话连姓名都不问,顺手递给女儿。
苏杭说,也许,是自己太了解自己的女儿了。中学生打电话往往不敢报姓名,连同性别的同学也只是含糊地说:“我是她同学。”这想必是父母戒备森严造成的吧!信任是一剂通心的良药,关心得过分就变成了伤害。
有个女同学遇到麻烦,来电话找刘苏借几百元钱,但不肯说明原因。由于苏杭夫妇害怕那女生路遇不测,在寒风中,刘苏的父亲用三轮车拉着她们母女及时将钱送去。当见面时,那女生眼含热泪,一把将女儿拉到角落去诉说,却把他们夫妇扔在一边冻了半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