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15547300000023

第23章 刘苏之母苏杭:病榻上谱写母爱曲(2)

和那女孩分手后,面对父母渴求答案的神情,刘苏抱歉地说:“我已经答应替人家保密,对不起!一句也不能说。”孩子的行动,证明着自己的成熟。重承诺、讲信义是做人的根本。苏杭夫妇半句也不问了,释然而笑。

所以说,虽是长辈,也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这样,和孩子做朋友,用平等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他,对待他,孩子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一种独立自主的感觉,他内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反而会被激发起来。

教子点睛:

和孩子交朋友要给孩子更大的空间,不能老拿家长的架子把孩子逼得太急,同时,不同的孩子还要考虑不同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态。心理上也有自己不同的想法。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具体心态,从孩子方面出发,尊重孩子的意愿,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让孩子学会审美

刘苏很爱美,小时候,她看到一些小朋友着装艳丽,或戴项链、手镯,不免流露出几分羡慕。她悄悄地问妈妈:“园园涂红指甲好不好看?”

苏杭觉得,审美品味的高低,最能反映人的气质。怎样培养孩子具备较高层次的审美意识,从而能够在富有个性的审美中建立自尊与自信呢?

虽然苏杭懂得品位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但是,她没有限制孩子在穿戴方面的选择,也从不硬性规定哪些可以穿或哪些不可以穿。她之所以这样做也是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妈妈有病,没有能力打扮她,就限制她追求美。

一次,苏杭花10元钱买了5公斤毛线头,那是毛衣厂的下脚料。她把五颜六色的线头一截截接好,给孩子织了10来件衣、裙、裤和背心,利用颜色俱全的特点,精心设计出富有儿童情趣的款式和图案。

比如,有件毛衣构图新颖奇特,下摆织成红色线加白色线的“砖墙”,胸前露出半张顽皮三毛的脸,左右两只胖乎乎小手正扒着墙头,好像在寻找着什么。仔细一看,袖子上还有一只小乌龟。小乌龟是先用绿色线头缠好,缝上去的,活动的头和尾别有一番情趣。

刘苏穿上这件衣服,平添了几分聪颖、活泼。小朋友围着她,摸摸小乌龟,揪揪三毛的头发,羡慕极了。好多阿姨都借这件毛衣做样子。

苏杭那时因病坐不住,躺着织得很艰难,致使胳膊肘流血结痂,但她以母亲深挚的爱,像春风化雨般地润泽着女儿健康的审美情趣。她问女儿:“你还要贝贝的粉缎子棉袄和项链、戒指吗?”女儿赶忙说:“不要不要,像个小大人,多俗气!”

过年了,懂事的小刘苏不让母亲花钱为她买新衣,建议利用家里的剩条绒布拼成灰绿色罩衣,由她自己设计选择补花图案,她选择了一个卡通小姑娘。于是,一家人找出各色花布,刘苏负责剪纸样,全家三口人剪剪贴贴,拼拼补补,一起缝制,整整干了两天一夜,大年初一才完工。

苏杭把它挂在衣架上欣赏,那奇特的效果,简直令人心醉!美得全家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件衣服穿在刘苏身上有了轰动效应,路人多行注目礼,她几次到电视台录像都穿着它,从6岁一直穿到小学三年级仍舍不得丢弃。刘苏在一篇作文中说:“即使我住进了宫殿,享遍富贵荣华,不管走到哪里,永远不会丢弃它。”

在现在这个充满物质诱惑的社会中,让孩子拥有一种富于个性的协调美,保留一份自尊自信,少一份自卑自贱,不会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美,让她体会到创造美的过程比享受美更令人陶醉。

苏杭说,这么多年,刘苏在衣饰和学习用品等物质享受上从不与人攀比,她不是有意无意地压抑自己,而是具有了审美的自信心!校园里的攀比引起刘苏的思考,她翻翻那些爱穿名牌衣饰的同学的档案,大多是工薪阶层,更有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是不是为了获取衣饰的自尊而掩饰自卑心态呢?为此,她还设计了几个研讨会,主题是“替父母分忧”、“人要怎样才算美”、“豪华的衣饰不如高雅的气质”,这样的观念在同学中得到了认同。

苏杭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了很多朋友的信赖,有很多家长打电话给她,抱怨孩子不体谅父母的困难,非名牌不穿。苏杭对他们说,其实,做父母的也应该反思一下,从小到大,父母给过孩子多少审美自信呢?

教子点睛:

父母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不仅要教导孩子多学知识,也要给孩子演示是非、善恶、美丑的区别。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一味地在物质生活上攀比,并不能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真正的美丽是在内心,而不是外在。

要让孩子善待他人

苏杭经常教导孩子,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目的是要让女儿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善待他人,和任何人打交道,都要做到不卑不亢。

苏杭出院后,依然浑身乏力,什么活都干不了。刘苏的父亲临出差前一天,领来一个小保姆。那个小保姆由妈妈陪着来的,一进门就要高价,苏杭婉拒了她们。可是,没过10分钟,她们娘儿俩又折回来。那女孩说:“我看你家像个好人家,就帮帮你,少要点儿钱吧。”这个小保姆让苏杭觉得有趣,就把她留下了。

但是,一干家务,才发现不对劲儿。这个女孩几乎不会干家务活,不仅不能帮忙,还老是添乱。第二天,她又惹了祸,把一缸腌坏的咸菜全倒进了厕所,堵了下水道,使臭水流了一地。

苏杭正好看病回家,还没说话,女孩就扑在她身上哭了,说自己有精神病,不该到阿姨家里来骗钱……原来,她在少女时被一个亲戚侮辱了。她四处告状,在乡下受到讥笑,一气之下喝了大剂量的农药。等抢救过来,她脑子就乱了。

对这个苦孩子,苏杭不忍心解雇她,只能多给些关爱。刘苏的父亲出差回来,他们便带上女孩一起去逛商场。热闹的街市使她兴奋得不能自已,她尖声尖气地高声说话,甚至有时还怪叫,引得周围人频频回头看她。

这时,刘苏已经和她拉开距离,绷着小脸走到前面去了。在拥挤嘈杂中,苏杭止住女儿匆匆的脚步,嘱咐说:“挽住小阿姨,别丢了。”刘苏对这一切有些无可奈何,看来她是烦了。

对此,苏杭想应让女儿善待这个受过伤害的孩子,于是对刘苏说:“你嫌弃她了?你知道吗,她有骨气才喝农药,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还外出打工自食其力。你应该保护、尊重她才对。如果有一天,你身处逆境,你有没有她这勇气来面对生活?人一生境遇多变,你应该和她来个换位思考!”

面对苏杭的严厉批评,女儿哭了,一句也没有辩解。回家后,刘苏告诉母亲,她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以后要好好对待生活环境不如自己的人,不能看不起他们。

暑假,刘苏在秦皇岛参加市三好学生夏令营活动时,买了两串项链,回家后她捧在手里先让小阿姨挑。父亲出差,买回一个小挎包,刘苏说:“怎么不买两个呢?这个给小阿姨吧!”连过年买新衣服刘苏也不肯独占,更不肯吃独食,总是笑着说:“王老汉,见面分一半!”

小阿姨也特别喜欢刘苏,有一次,苏杭嫌刘苏动作慢,要给她剪辫子,小阿姨一把抢过剪子,说:“阿姨,你要是给她剪辫子,我就从阳台上跳下去。”吓得苏杭赶快妥协。

这些年苏杭家断断续续来过三四个保姆,她们对女儿都有深厚的感情,都说她是厚道妹妹。她们一起游泳、看球、滑冰,一起唱卡拉OK。

苏杭夫妇尽可能让保姆们享受城市文明和不失去求学的机会,同时,他们的做法也让女儿明白,保姆也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她们用平凡琐碎的劳动,给他们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带来幸福;善待别人,是人的优良素质的体现。

教子点睛:

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刘苏对待保姆的真诚态度,换来了保姆的真心。所以,父母要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对一个人尊敬的态度,不应该因为钱财的多寡和地位高低的迥异而产生差别,当你尊敬别人的时候,也一样会换来别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