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15575500000020

第20章 教孩子应对挫折的方法(3)

“母亲的话是对的,当我于1932年从大学毕业后,我发现了这一点。当时我决定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当我敲开每家电台的门,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时,电视台一位很和气的女士告诉我:‘大电台是不会冒险用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手的,你去找一家小电视台,也许那里会有机会。’我又去试了几家小电视台,最后都没有如愿。

“我的心情糟糕极了。‘最好的总会到来’,母亲这样鼓励我。我又到WOC电台,但节目部主任对我说他们已经招聘了一个播音员。离开他的办公室,郁闷的心情一下子发作了。要是不能在电视台工作,怎么能当一名体育播音员呢?

“我准备上电梯时,突然听到节目部主任彼特在叫我:‘你刚才说什么体育来着?你懂橄榄球吗?’接着他让我站在一架麦克风前,叫我凭想象转播一场比赛。结果,我被录取了。”

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需要在关键时刻给孩子强大的自信心,给予孩子以鼓励和支持。里根母亲的“最好的总会到来”的鼓励陪伴他走过了人生的一站又一站,最后陪伴走上总统之路。

不可否认,孩子的进步需要一定的压力,如果一点压力也没有,往往他会一事无成。但是,孩子承受的压力有一定的限度,父母要教会孩子释放压力,并培养他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事实上,心理受承力是一个心理品质问题,反映了孩子对待困难和挫折的理智程度、社会风险意识,以及对自我思想、情绪、行动的控制力。所以,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以心理健康的教育为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

挫折教育建议:

1.及时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当孩子面对他无法承受的一些心理压力时,就需要父母及帮他排解。可以跟孩子谈谈心,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让他消除疑虑;帮他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鼓励孩子自信、坚强……父母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事例,让孩子懂得压力人人都会有,父母也会遇到麻烦、产生心理压力,并告诉孩子自己在产生心理压力时是怎样应对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增强孩子的勇气和信心。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听进去,学会排解压力。当然,父母也可以让孩子从事一些文体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

2.告诉孩子,挫折是暂时的。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挫折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这对孩子来说却很重要,因为孩子缺乏生活经验,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以为一次失败就会把自己的一切都毁了。如果父母能让孩子认识挫折是暂时的,就等于给了孩子希望及勇往直前的信心。

3.帮孩子平衡心理。

研究表明,那些经常受鼓励和表扬的孩子往往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提高了自信心;对那些普通的孩子,父母可以让他用自己的强项或爱好来有效地进行自我鼓励,如:“这次我没得第一名,可比上次有很大进步”,“我的书法不好,可画得很好,我要努力画,争取参加绘画大赛”。这样,父母就可以帮孩子平衡心理,锻炼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4.不断地鼓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多注意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不过,父母也要注意,对孩子的鼓励也应适当。否则,会让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变得任性、虚荣。这样,孩子就无法经受住困难与挫折。

5.不要去奉承孩子。

表扬与鼓励都是极为重要的教育措施,但不论什么样的措施,都应该客观、公正。不要去奉承孩子,也就是不单纯地讨他的欢心,要善于让孩子去承担他应该承担的义务,让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小就正视自己遇到的每个问题。

6.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操练”。

为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父母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开展一些“心理操练”。比如,可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兴趣活动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等等。有时,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出点难题,在他失败的时候可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始终以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才能够经得住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雨。

鼓励孩子敢于大胆尝试

要让孩子明白,要想有所发现,就必须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虽然这些尝试可能会以失败告终,但是要不断总结教训,在总结的过程中,就会找到全新的方法。

德国著名儿童教育家舒马赫曾说:“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

一位围棋家曾经勉励他的弟子说:“不尝试是无法知其成败的”。所以,他的弟子都敢于积极地尝试,而且大多数也成为了棋坛名人。其实,对于孩子也一样,比如英语,如果他在课堂上不敢开口,怕说错,他是绝对学不好英语口语的。

事实上,任何人的成功通常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与失败的。每个人在做事时,都有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而且开始通常也都做不好,只是通过不断尝试、实践,才由做不好达到了做得好。所以,孩子如果在第一次做事时,做错了或失败了,父母不要过于责备,而应帮助他总结经验,找出原因,下次也就可能做好了。

一对夫妇带着儿子到游乐场去玩。当男孩对秋千产生好奇时,爸爸就把他抱到了秋千上。男孩刚刚坐上秋千,秋千就摇晃起来。男孩吓得大叫:“爸爸,我害怕,我会摔下去的!”

男孩的妈妈一阵紧张,赶紧上前对丈夫说:“多危险呀,你赶紧抱他下来吧!”但是,男孩的爸爸却没有这样做,他对男孩说:“你抓住两边的绳子,就不会掉下来了。”

“不,我害怕!”男孩缩起身子,一动也不敢动。“那好吧,我抱你下来。但是,我可要先玩一会了!”说着,爸爸把男孩抱了下来,自己却坐了上去。只见他抓住绳子,来回晃动了几下,秋千就开始摇荡起来,不一会儿,就荡得很高很高。

“爸爸,你真厉害!”男孩看到爸爸荡得这么高,高兴地欢呼起来,并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爸爸见儿子心动了,于是说:“要不,你再来试试?”男孩高兴地同意了。这一次,尽管男孩还有点害怕,但是,他仍然坐在秋千板上不住地扭着身体,希望把秋千荡起来。他的动作十分难看,秋千也没有荡起来。

在一旁的妈妈看着儿子滑稽的动作,哈哈大笑起来:“宝贝儿,你这是在荡秋千吗?动作简直是太难看了!”男孩听到这话,似乎有点泄气。

这时,爸爸连忙说道:“不是的,刚开始要想秋千荡起来,都要这样做的。我们的儿子做得很好,一会儿就会荡起来的。”

妈妈听出了爸爸的意思,连忙说道:“哦,我想起来了,第一次荡秋千的时候我就是这个样子的。”

“是吗?”男孩听到妈妈这么说,一下子就来劲了,“那我再用力荡几下!”

“是这样的,”爸爸及时鼓励他说,“每个人第一次荡秋千的时候都很害怕,总是害怕会摔下来。实际上,只要你紧紧地抓住绳子,是不会摔下来的。”

男孩的秋千开始荡起来了,爸爸微笑地看着他说:“爸爸第一次荡秋千的时候,也是害怕得要命,一动也不敢动。你比爸爸强多了,我相信你一定会荡得很好的。”

“真的吗?那我现在荡得好不好呢?”男孩明显很高兴,秋千已经随着他的动作摇荡了起来。小男孩的欢笑声回荡在天空中。

孩子在尝试做事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父母说:“算了,太危险了,还是不要做了。”“小心点,你会伤到自己的!”这样,孩子想尝试做事的微弱愿望一下就会被父母“爱护”得无影无踪。但如果父母试着鼓励孩子说:“没事的,来试试吧,但要注意……”父母教给孩子必要的防护方法,这就可以让孩子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要想有所发现,就必须大胆地进行各种尝试,虽然这些尝试可能会以失败告终,但是要不断总结教训,在总结的过程中,就会找到全新的方法。世界著名声乐家贝弗利·西尔斯说得好:“失败了,你可能会失望;但如果不去尝试,那么你注定要失败。”

真锅博先生是日本著名插图画家,他特别推崇要让孩子尝试新鲜事物。在其著作《独自旅行的教育》中,他曾提到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如果他发现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是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那他就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去尝试。

比如,关于发电报这件事,孩子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真锅博先生就对孩子说:“你去给你在美国的叔叔发个电报!”然后,他就告诉孩子最基本的要求、收电报者和电报的内容,但并不告诉孩子具体的办理手续,只是建议他,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明的话,就去问邮局里穿制服的工作人员。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尝试很多事情。在不断地尝试中,他才会获得成功的欢乐和生活的体验。如果父母因为过于保护孩子,而剥夺了他尝试的权利,那么,孩子就永远无法取得进步,无法获得成功。

挫折教育建议:

? 1.让孩子尽早开始“第一次”。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2岁后,就会自然地出现摆脱父母“控制”的倾向,他们往往会大声嚷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妈妈,我要自己吃饭!”虽然孩子第一次洗脸有可能洗不干净,甚至会一边洗脸一边玩起水来。这时,父母不要板起脸收起毛巾,更不能代劳,应该在耐心具体指点孩子,等待孩子做好,同时,也要真诚地赞赏他的表现!这样,孩子就会尽早开始“第一次”,孩子尝试了第一次后,以后做事就会越来越好。

2.要正确引导孩子去尝试。

父母要想让孩子敢于大胆尝试,就必须引导他去尝试,而且,这种引导一定是正确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国孩子和一个中国孩子都在玩沙子,他们都有一个漏斗和一个小桶。两个孩子都想用漏斗把沙子装到桶里去,但是因距离比较远,等孩子走到桶边时,沙子就快漏光了。

外国孩子就在那里不停地装,不停地漏,他的妈妈站在旁边,并没有管他。小孩最后发现用手把漏斗的孔堵住就可以了,于是玩得津津有味,一直乐此不疲地跑来跑去。而中国孩子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他的妈妈看不过去了,说:“这还不简单,孩子,就这样做!”这位妈妈用手把漏斗孔堵住了。然后,孩子玩了两下,便说:“妈妈,咱们走吧,我想不玩了,真没劲!”

可以说,那位中国妈妈在引导孩子,但是她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孩子也没有体验到真正的尝试,没有快乐地体味到自己的聪明智慧的力量。可以说,那位中国妈妈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权利,剥夺了他成长过程中能够让他快乐的细节。实际上,妈妈的强行闯入,让孩子有一种严重的挫败感。和成人的现成经验相比,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愚钝的,他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时候,他需要用更大的勇气去面对妈妈所谓的“引导”给他的心理上带来的划痕。

所以,很多时候,父母试图把自己认为最行之有效的、现成的经验灌输给孩子,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没有用处的,远远不如他自己尝试得来的经验更容易让他接受。

父母应该明白,对于孩子来说,尝试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中,孩子才能逐渐地学习到为人处事的各种方法,增强自信心,提高能力,促使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给孩子创造尝试机会。

有一个小女孩,平时特别爱喝酸乳。每次都是妈妈替她把吸管插上,把酸乳送到她嘴里。有一次,妈妈没空给女儿插吸管,结果女儿对着瓶嘴咬来咬去,怎么也喝不到酸乳,于是哭着向妈妈求助。妈妈这才意识到,孩子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于是,她决定创造机会让孩子大胆尝试。经过一阶段时间的尝试,孩子养成了自己想办法、自己动手的好习惯,不但凡事都想自己试一试,还给妈妈提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去尝试,以此来培养他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这样,他就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成长起来。这种创造机会让孩子尝试新鲜事物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

有一点请父母注意,在给孩子创造尝试机会时,不要将具体的做事过程说得太细致,否则,孩子就会丧失新奇的体验感,尝试的目的就达不到了。所以,要想让孩子去尝试,就应该最大程度地让他自己去做事。

4. 把握好孩子尝试的度。

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时,父母要把握好孩子尝试的度。因为,鼓励孩子去尝试并不代表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有原则、有条件的。

比如,孩子尝试上互联网络,搜索到了不健康的网页,可能他开始并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开始浏览起来,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孩子尝试的度和方向一定要由父母把握好。父母应该知道,孩子就像飞上天的风筝,怎么飞,很大程度上由孩子自己决定,但父母一定要掌握好手中的风筝线,不要因为只想给孩子自由,就忘记了手中的线,忘记了自己把握的原则。因此,在必要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拉一下手中的“线”,让孩子“飞”得更稳一些。

5.正确面对尝试失败的孩子。

当孩子大胆尝试后失败了,一定不要呵斥与批评孩子,孩子需要的是鼓励的话语和对原因的分析。这时,父母可以给孩子讲名人面对失败的故事,以激起孩子继续前进的动力。

爱迪生小的时候特别爱动脑筋,也特别敢于尝试,但他的实验,总是失败。面对儿子的失败,爱迪生的母亲从来不呵斥,而是循循善诱,鼓励儿子继续尝试,继续实验。不知不觉中,爱迪生的母亲培养了儿子“胜不骄败不馁”的性格,并最终造就了一位大发明家。

其实,对孩子来说,失败并非坏事,关键是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败的态度。即使是失败了,也要鼓励孩子继续大胆尝试,这样孩子才有机会体会成长。

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总是安详而快乐的,而不是像那些容易冲动和后悔的孩子,总是被情绪所左右,控制不了自己。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最大的敌人实际上并不是他多么缺少机会的眷顾,也不是他多么的青涩年幼,而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缺乏对情绪的控制。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对美国各监狱的数十万名成年犯人做过一项调查,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人之所以沦落到监狱中,有90%的人竟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自制!因此,可以说,自制对一个人成败很关键,任何人都不能忽略它对自己的重要影响。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想让孩子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这就要求孩子,既不能不思进取也不能飞扬跋扈,要做个“平衡”的人,必须要让孩子身上的热忱和自制平衡。

不可否认,缺乏对情绪的控制是今天孩子最具普遍性的弱点之一。如果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说了几句他不希望听到的话,如果他缺乏控制情绪能力,就会立即与父母针锋相对,用话语进行反击。虽然孩子可能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会使父母伤心,可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他还是会选择放任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