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15578700000006

第6章 给孩子一个温馨世界(5)

有调查表明,舍得花钱,没时间陪伴孩子,是许多家庭的通病。有人会说,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孩子。是啊!父母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之所以拼命的工作,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优越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然而,当父母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工作和其他的事情上时,却发现,自己没有给孩子留下一点点的时间。

还有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长大了,有些话不愿意与父母说,应该给孩子多留点空间,尊重他们的选择。这种尊重孩子的意识是值得提倡的,但这并不是不闻不问的理由。事实证明,正是由于父母的这种做法,将很多期待交流的孩子推向了网络的“魔爪”。他们依靠网络上的虚拟人际交流来实现自己渴望与人交流的愿望,从而在网络的世界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难怪有人会说,今天的孩子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是因为他们从不缺衣少穿,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好玩的样样都不少;他们之所以不幸,是因为他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父母也没有时间多陪陪他们,在心灵深处,这些孩子是孤独寂寞的。

教育专家认为,一个人在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的人格。每个人个性的形成应在多种环境中完成,但主要是通过现实中的人际交流而产生的。在孩子的幼年乃至青少年时期,如果缺乏与父母交流这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规范、价值观就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会造成他们对现实的不适应,同时在个性成长上容易造成自我封闭和过分强调个性这两个极端。

由此可见,对孩子们来说,物质的丰足固然重要,但父母与孩子精神上的支撑与交流也是异常关键的一环。每个人的童年都无法重新来过,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拥有,多和孩子聊聊天,陪孩子打打球,在孩子的欢笑中父母会获得无穷的乐趣。天伦之乐是世界上最温馨美好的感觉,有时间多陪陪孩子,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更让人感到快乐的呢?

『教子导引』

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曾说:“很多家长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孩子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父母总是有各种理由说明自己有多忙,有多么爱孩子和爱这个家,其实,爱孩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多陪伴孩子,身体力行教育孩子,让孩子获得成长的乐趣。那么,陪伴孩子成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平常就要多陪伴孩子

在现代社会,许多父母都一头扎进了职场当中,很少有父母愿意在家里陪伴孩子的成长。有些人甚至认为,在家里陪孩子是无能的表现。其实,仔细思考就会发觉这样的想法是多么的狭隘。

很多父母口口声声说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美的家,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只是,他们心中完美的家只是物质上的丰足。试想,当你的孩子因为缺乏父母的爱,缺乏教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此时有再多的钱又有什么作用呢?还能修改孩子的人生轨迹吗?

人的社会角色是多面性的,面对孩子的时候,你就是一个父母。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的,都没有理由不陪伴孩子成长。如果你逃避这个责任,你就是个不称职的父母。

有很多父母时刻处于矛盾的思想中,一方面认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一方面还在惦记孩子是否会孤独。其实,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就要作出一个决定,那就是:工作永远也不会一次性完成,但是可以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却在一天天减少。但你这样想的时候,也许你会做出一个决定,不让自己的生活再这样无头绪地忙碌下去,把时间分出一些来给孩子,用心去陪伴孩子的成长。

2.多和孩子出去玩

李开复曾经这样呼吁:“中国的家长: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当孩子做了不合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除了平日里多抽出时间和孩子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作为父母,最好能多陪孩子一起到户外去运动,可以去公园、野营、郊游、博物馆或展览馆。也可以利用假期,领着孩子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他与自然界和充分接触,领略田野风光,以丰富他的知识和想象力。对孩子来说,同大自然亲近有助于美好的人生。很早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感,这会使孩子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纯粹的兴趣、专注的追求精神,拥有健康良好的幽默感。在这些亲子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会得到大自然的熏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会得到增强。

3.陪伴孩子要用真心

陪伴孩子不仅仅要求父母的人与孩子在一起,而且要求父母的“心”和孩子在一起。父母也许会觉得,自己平时工作已经够忙了,所以偶尔有时间陪孩子,也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父亲好不容易放假在家,孩子对于这个事实异常地兴奋。他们会借此机会,不断地和父亲交流自己在学校的开心事,其实,此时父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边对孩子的话语“嗯嗯啊啊”地应付着,思绪却早就飞走了,也许他正在构思一份新的企划书。

孩子的感觉都是敏锐的,他们会很快感受到父母的冷落和心不在焉,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亲子间的隔阂。而父母却以为自己是在“陪”孩子,其实这样做还不如痛痛快快地告诉孩子,“爸爸今天很累,也许不能陪你聊天,等爸爸休息一下咱们再聊好吗?”这样反而会得到孩子的认同,也让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父亲的尊重,他也会更加尊重父亲。

所以说,陪伴孩子是积极主动,而非被动的行为。让孩子感觉到你是积极地陪伴着他,而不是“人在心不在”。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孩子们并不会无理地要求父母一直陪伴自己,如果父母确实很忙,说明情况后他们也会“乖乖”地等待。他们要的,只要父母没有忘记他们而已。由此可见,孩子的要求真的很简单,父母还有什么理由不用真心来陪伴他们呢?

4.尽量不要与孩子长时间分开

一家早教中心曾经对千余名6岁以下孩子进行调查,接过发现,有近40%的孩子是与老人和保姆生活,每天与父母相聚的时间少于两小时。

还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干脆直接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以为在老人身边,孩子不愁吃喝,一定会把孩子照顾地十分妥当。其实,年轻父母的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隔代抚育有很多的弊端。

仅举最简单的两点来说:第一,隔代抚育的孩子总是很娇气。隔代的长辈喜欢溺爱孩子,大部分老人都会这样做。他们也许在年轻时会打骂教训自己的儿女,但是,当他们面对孙子、孙女的时候,那种宠爱之情会不自觉地迸发出来。

再加上,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所以老人对孩子的照顾就更加的周到,甚至达到孩子有求必应的程度。长此以往,“小皇帝”、“小公主”就诞生了。当大家意识到这样做可能会害了孩子时,往往孩子的娇纵任性的性格已经形成了,再想改正就难了。

第二,隔代抚养的孩子与父母不亲近。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父母辛辛苦苦在外拼搏一年挣了一些钱,等到过年急急忙忙回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家去看望小宝贝。可是,他们发现孩子面对自己时的神情是冷漠的,让他们叫声“爸爸”、“妈妈”更是困难。每当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形,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可是,来年他们往往还会选择离开孩子,理由却是为了孩子。

与孩子长时间分离的弊端有很多,如果有能力的话,希望父母尽量把孩子放在自己身边。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个的选择,就看我们更加注重什么。钱是可以再挣的,但是在孩子的成长最佳时期,如果父母不在他们的身边,那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教子箴言』

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发展,是每个做父母的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可是,世界上没有不耕耘就收获的事,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父母的关注陪伴息息相关,是孩子不可取代的精神“营养”,这是物质生活的富足所不能代替的。

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教育名言』

假若要求是产生于父母的争吵之中,而且是当着孩子的面,那么这种要求不论多么合理和正确,对孩子来说也是没有威力的,不是非执行不可的。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经典事例』

在军军很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就经常吵架。年幼的军军十分害怕他们吵架,每次父母吵架时,他都会吓得浑身发抖。在父母的争吵声中,军军长成了一个15岁的少年,此时的军军已经懂得给父母劝架了。

可是,他的父母并没有买儿子的账,日子就在他们的争吵声中进行着。有一天,在父母大吵一架之后,军军走了极端,他写下遗书:“我希望你们不要再吵了,和好吧,爸爸妈妈。”然后喝下了10毫升左右的“百草枯”。

当他被父母发现时,已经处在了昏迷中。心急如焚的父母迅速把军军送到附近的医院,又转院到省医院急救中心。省医院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称,那10毫升的“百草枯”使得他肝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肺部也出现纤维化,治疗前景非常渺小了。

到这时,军军的父母才幡然醒悟过来。军军面孔扭曲地躺在病床上,还在昏迷之中。他的父亲一直在默默流泪,另一边,是哭得几近昏迷的母亲。母亲哭着说:“都是我们害了儿子,我们太自私了,从来没想过孩子的感受。”看着离他们越来越远的孩子,夫妻俩抱头痛哭起来。

军军在病床上抽搐,母亲疯一样地跑出病房,用头撞墙,并放声痛哭起来:“都是我害了儿子呀……”她抓住前来劝慰她的护士的手,痛苦地回忆道:“每次他爸爸打我,他都跑过来拉开,还说他爸爸打人不对。孩子最害怕我们吵架,也不愿意我们说对方的不是。可是我们太固执了,没把孩子的话放在心上,我不配做妈妈啊!”

经过抢救,军军清醒了,暂时脱离了危险。他看着心焦的父母,有气无力地劝他们和好。羞愧的父母痛哭着答应了他的要求,他们一起安慰儿子:“你好好配合医生的抢救,我们再也不吵架,再也不分开了。”听了这话,痛苦万分的军军,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教育感悟』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双方会经常为了家庭琐事而吵架,还有的父母,会把工作的压力、家庭生活经济方面的压力过多地暴露在孩子面前,继而不断爆发家庭战争。

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没有任何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小小年纪的他们,因为父母的失和,而提心吊胆,不得不过早地背负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他们在父母失和的阴影下,每天所顾虑的尽是些家庭琐事、父母的感情问题等等,长此以往,且不说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学习,就连原本活泼的性格也有可能变得郁闷寡欢。

因此,很多人提出:“为了孩子,夫妻间应尽量减少吵架的频率,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古人“孟母三迁”是为了孩子,今人节衣缩食也是为了孩子,那么,给孩子一个温暖快乐的家,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于父母而言,就真的那么难吗?

也许有人会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再好的家庭也有磕磕碰碰,难道父母吵架,真得对孩子的影响有那么大吗?对于这个问题,有关教育专家通过我国最近一项涉及18万青少年犯罪心理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家庭细节出了问题。而父母吵架,则是最重要的家庭细节之一。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伤害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轻微,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理的主要诱因。

研究表明,孩子最怕父母吵架,这不仅给孩子带来恐惧感,孩子会因此而认为:“父母是我最亲的人,他们之间都要互相仇视,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温暖可言?”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他们在成长最关键的时候没有得到家人的关爱,他认为这个世界没有爱,导致他们使用残忍手段去犯罪。

一位小学老师曾在班里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父母吵架是自己最害怕的事。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负面影响。有关研究发现,常常目睹父母吵架的孩子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患口吃、遗尿症和肠胃等疾病的比例较高。

同时,父母失和的家庭,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很多孩子表现出年龄不符的沉重。还有的孩子变得非常孤僻、不自信,有的孩子则变得偏激、易冲动、暴躁、好斗等。不仅如此,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明显下降,这都是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后果。

作为父母,既然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就有责任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不应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牺牲品。所以,建议父母们:如果夫妻两人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非要争论一番才能解决的话,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请试着做一个好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将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当做自己的一种责任。

『教子导引』

人人都喜欢和睦的氛围,孩子也不例外。父母不和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尤其是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家庭,孩子的恐惧可想而知。所以有人呼吁:“为了孩子,请多一点理智和包容。”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呢?

1.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一个孩子曾经这样对老师说:“老师,我真想快点长大,真想早点离开这个家!”老师愕然地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个家吵死了,他们天天在吵架,从不顾及我的感受!”老师顿时明白,这个孩子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他的父母刚刚吵过架,而他的父母一定把怒气同时撒在了他身上。所以,孩子对现在的生活厌倦了,他恨自己不能赶快长大,他想离这个家。

事后,老师悄悄地把孩子所说的话告诉了他的父母。这位老师提醒他们,孩子已经流露出厌家的念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倘若父母再不及时做出调整,消除孩子心里的这种隐忧,那么迟早会把孩子逼走。

其实,如果家有温情,谁会愿意放弃亲爱的父母和温暖的小屋而去风餐露宿呢?即便家庭条件不好,但浓浓的亲情也足以使孩子留下来。

可能有人说,夫妻吵架是件很正常的事,这话不错,居家过日子,家家都会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内战”也许是不可避免。但是,有了矛盾也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大动干戈,或竭尽诋毁之能事互相辱骂对方。这样一来,既破坏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也会让孩子感到生活没有希望。如果孩子因为父母紧张的关系,而做出一些令人惋惜的事,父母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2.给孩子做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