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嫉妒就是错误的根源。著名诗剧《浮士德》中写道:“嫉妒是来自地狱的一块嘶嘶作响的灼煤。”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别人超过自己时,一定要看到别人付出的努力,要真诚地向他学习,千万不能再让自己的嫉妒成为错误的根源了。
小贴士:
虽然嫉妒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弱点,但是我们青少年一定不能因此而忽视它的危害性。要趁着它还只是我们心灵里的一个小小“肿瘤”时,就赶紧去治疗它,否则,一旦它发展下去形成恶性“癌变”的话,我们再去治疗它就已经来不及了。
嫉贤妒能害人害己
嫉妒是诸恶德里最大的恶德,它可以使好朋友反目为仇,也能让一些贤能者一蹶不振,还能增加嫉妒者本人的痛苦。
——(法国)司汤达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嫉妒能使人得到短暂的快感,也能使不幸更辛酸。”嫉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也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会对学习、生活、人生都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
实际上,一个人的嫉妒心理以及相应的嫉妒行为除了能够让他的心理得到暂时地平衡之外,根本就毫无可取之处。因为,身受其害的嫉妒对象会远离这个“作恶多端”的嫉妒者,旁观者也会对嫉妒者的小人行径不满,嫉妒者以前建立的一些人际关系也可能由此而失去和谐,变得紧张起来。
另外,嫉妒者本身也并不是一个胜利者,他自己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在以后的交往活动中也会裹足不前,不敢与那些条件优越或者有很强能力的人交往。更为可怕的是,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嫉妒行为给双方都造成巨大的伤害,正所谓“嫉贤妒能害人害己!”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名牌大学心理学系的一位女研究生,将同宿舍的一个女同学告上了法庭。这之前,原告与被告的关系相当不错,堪称该系的一对姊妹花;同时,两个人的成绩不相上下,因此,彼此又在暗自较劲。到第三年的时候,两人都参加了托福和GRE考试。因为原告的成绩比较不错,就向美国一所著名大学提出了申请,不久她就被告知每年可以获得近2万美元的奖学金,她十分高兴,等着美国学校的正式录取通知书。但是,被告却考砸了,看到原告每天都兴高采烈的样子,她非常生气。很快,她就生出一计。这时,原告想正式录取的通知书应该到了,可她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通知书的到来。然后,她就委托在美国的同学去该校打听,校方说曾经收到了她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说她要拒绝来该校,因此校方只好将名额转让给了其他人。原告听到这个消息,如同五雷轰顶,冥思苦想是怎么回事。后来,她多方调查,才发现是被告盗用了她的名义,在学校心理系的微机室给美国学校发了一封拒绝函。原告带着愤怒的心情,将此事诉诸法庭。
是什么害了那个已经考取美国学校的女研究生?又是什么害了那位没有考取的女研究生呢?显然,是嫉妒。因为嫉妒,害了他人又害了自己。
这种事例并不少见。我们可以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历史事实,还是文艺作品中的描述,反映因嫉妒而造成惨重后果的比比皆是,这些,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在触目惊心的同时,也应该好好地掩卷深思。
因为嫉妒,庞涓虽与孙膑为同门兄弟,又同在魏国为官,但仍因孙膑才高于己而陷害于他,以至孙膑被砍去双脚,落下终身残疾,后来,两人又在战场上争斗,最终使庞涓“智穷兵败,乃自刎”;
因为嫉妒,诗人曹植的手足之亲曹丕,虽然贵为一国之君,却势必要致弟弟子于死地而后快,于是就有了:“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绝句,而从此,曹丕的小心眼也就和这“七步诗”紧密相连了;
因为嫉妒,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这位中国第一位行使皇权的皇后,制造出了人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彘”。她将丈夫生前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砍去双臂双腿,摘眼、挖耳、熏聋哑,然后抛之于猪圈中,这惨绝人寰的情景甚至吓病了她自己的亲生儿子;
因为嫉妒,“小乔初嫁、英姿勃发”的周郎周公谨,英年早逝。临死前他仰面向天,发出了沉重、无奈的、流传千古的绵长叹问:“既生瑜,何生亮?!”
因为嫉妒,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笔下的睿智高尚、骁勇善战的奥赛罗轻信小人的挑拨与谗言,杀死了纯洁的妻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人间惨剧,在真相面前不得不拔剑自刎,使自己一世英名付诸东流。正因为如此,莎士比亚告诫我们:“警惕嫉妒,它是开创恶例的绿眼睛怪物,这意味着它贪得无厌。”
……
有人说,嫉妒就像盘踞在一个人心里的毒蛇一样,疯狂地吞噬着人性中一切善良的东西,直至把这个人也变成毒蛇,再去伤害别人。青少年朋友,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让嫉妒这条毒蛇钻进自己的心里,害人又害己!
小贴士:
“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就想不通为什么大家会如此吹捧他。如果我也有他那样的机会,我一定会做得比他更好。按道理来说,这个机会本应该属于我的,我想一定是他在暗地里做了手脚。我一定要揭穿他的老底,让他好看,我会这么做的,但我会把它做得天衣无缝!”青少年朋友,看了这些话,我们感觉到了什么?是否和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有一点共鸣呢?如果是的话,那就要警惕了,嫉妒之蛇正在爬向你,你要小心了!
突破嫉妒的心理
不要嫉妒,最好的办法是假定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
——(美国)巴鲁克
一个人有了嫉妒之心,就等于承认自己不如人了。如果想要超越他人,就应该首先超越自己。一位哲人曾说:“对心胸卑鄙的人来说,他是嫉妒的奴隶;对有学问,有气质的人而言,嫉妒却化为竞争。”我们一定要坚信他人的优秀并不妨碍自己的进步,相反,却给自己物色了一个竞争对手、一个榜样,这样会给我们自己注入前所未有的动力。实际上,一个真正埋头沉入自己学习、工作的人是没有时间嫉妒他人的。
当我们看到他人比我们强大的时候,要承认,要接受,更要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说:“他的优秀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无端地嫉妒他于事无补,只有勤奋地扬长避短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然后,我们要努力完善自己。美国一个拳击手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深深记着刚开始在埃德·帕克的武馆里训练时的情景。有一次,我正在练习拳击,对手的技术要好些,为了弥补我技术和经验的不足,我试图使诈,想轻易得分。但我被远远地超过了。对抗结束后,我很沮丧。武馆教练帕克把我请到他的办公室。
“你为什么不高兴?”他问。“因为我得不了分。”我回答。然后,帕克从桌子后面站起来,拿了一支粉笔,在地上画了一条长5英尺的线。“你看怎么才能把这条线弄短?”他问道。我端详了一阵后,给了他几个答案,包括把线截成好几段。他摇摇头,又画了一条线,长过第一条,“现在你看头条线怎么样了?”“短了。”我说。
帕克点点头说:“提高、增长你自己的线,总比切断对手的线要强。”
在学习或生活中,我们的嫉妒心理往往会发生在双方或多方之间,只有我们注意自己的性格修养,尊重和帮助他人,尤其是我们的对手,我们才能突破嫉妒心理而免受其害,同时,我们也能够获得学习和未来事业上的成功。
伯兰特·罗素是英国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并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那么,我们应该具体采取什么方式来化解嫉妒心理呢?
首先,要胸怀大度,宽以待人。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嫉妒心理就很难产生了。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他对肖邦的才华却大为欣赏。李斯特想了一个办法让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以使观众在黑暗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试想,如果有这样的胸怀,还会有嫉妒心理吗?
其次,懂得客观评价自己。
当嫉妒心理萌发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从而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重新评价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第三,杜绝虚荣心。
有人说,少一分虚荣就少一分嫉妒心。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者来说,他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所以,克服一分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
第四,善于寻找快乐。
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就像嫉妒者随时随处为自己寻找痛苦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想:比起别人可能得到的欢乐来,我的那一点快乐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会永远陷于痛苦之中,陷于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哪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靠我们来调整。正所谓“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
最后,做到见贤思齐。
一个道德思想纯正的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在发现他人做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更有能力时,根本不会对他人心生不满,而是从他人的成绩中找出自己的差距所在,从而振作精神,向他人学习。这样,他就会在积极进取心理的状态下,赶上甚至超过曾经比自己强的人。这就是古人讲的见贤思齐。
小贴士:
显而易见,嫉妒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青少年朋友,我们与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嫉妒他人,还不如利用一切力量去增强自身的本领,做一个让人羡慕的人,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绽放出它应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