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并不是单纯地独自生活,也不是表面地独来独往。孤独,应该是一种对于自己不能融入群体的沮丧和恐慌。孤独者想了解他人,却不能如愿,同时,他也不被他人所了解。现代社会中,沟通和合作是成功的重要基础,所以,驱散孤独恐惧是必须的,一个孤独恐惧的人注定不能成功。
让自己融入群体
普通人都难以忍受孤独,处在逆境的人由于不信任任何人,对这种孤立更加敏感。
——(法国)巴尔扎克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与他人交往。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信息、沟通思想、联络感情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际交往对于人的健康会产生协调和保健作用。人们通过彼此间的互相交往,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可以增进成员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协调人们之间的行为。一个人如果不会和他人正常交往和建立起人际关系,就无法立足于社会。
可见,交往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我们有的青少年怕见生人,甚至与熟人谈话时都感到紧张和脸红,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合。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惶恐不安,出汗、心跳加快、手足无措、口齿不清等现象出现。通常,这种表现通常被别人误认为老实、听话、不顽皮。其实,这是自卑的外部表现,这些现象被称之为“社交恐惧”。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并能促进身心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常有许多人不能如愿,其中不乏外界因素的局限,也有个体自身心理方面的原因。
对青少年朋友来说,也有很多人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不敢与人交往;有的则是由于性情的原因,不愿与人交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合群”。
合群是人的一种性格特征,一个合群的人,既能够接受别人,同时也能被别人接受。合群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他们不封闭自己,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理世界;同时,合群的人往往是善解人意,热情友好,因此,他们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很多知心的朋友。
人都是“社会性动物”,自然应该合群。在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困居荒岛的鲁滨逊,一个人孤独生活了好几年。当他救下一个意外闯入岛上的黑人,并为他取名为“星期五”时,鲁滨逊显得很高兴,他终于有了交流的伙伴。后来,他终于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国家,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之中,他更是高兴异常。
也许有人说,合群只是庸俗人的行为,那我们来看这一位。明代大思想家、怪杰李贽,特立独行,同时不为世所容。他不能融入官场,于是辞官住在湖北黄安朋友家里。由于他坚持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不小心得罪了朋友当大官的哥哥,住不下去了。最后,只得避居麻城的龙湖芝佛院。
李贽虽然自诩高洁,但内心也充满了孤独感,他这样写道:“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在这种状态下,他仍然盼望有知音知己,并不是自己刻意追求孤独。
在现代社会活动中,每个人也都必须与他人交往,团结协作是交往不可缺少的条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沙赫特认为不合群与恐惧有关,合群能降低人们恐惧。事实证明,能合群的人,就比较容易与人合作,人际关系和谐,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合群是融入群体生活的基础。
青少年问题专家通过调查发现,合群的青少年在无论是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还是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人。
如果我们有性格孤僻、独来独往的表现,心目中就只会有自己,很少会想到别人。别人就会觉得我们不易相处,不易合作,最后影响学习、工作,也会影响自己人生的进步。如果不加以改正,我们将很难与人合作,有碍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也会让自己感觉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导致做事退缩和心理孤独。长此以往,必将有碍于身心健康发展。
青少年朋友,我们要懂得,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在与人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如果缺乏与人交往的体会,我们的心理就会往另一个方向发展,变得对外界事物缺少兴趣,反应迟钝。所以,我们要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喜欢与他人交往,能同大家合得来,融入群体,这样才能走上成长的正轨。
小贴士:
人是社会性动物,一个人永远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必然时时都要与他人往来接触,交流沟通,产生联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人也离不开社会人群。所以,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就犹如鱼和水,必须和谐相处才能共赢。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是否能合群,是人际交往成败的最根本的条件。
沟通是交往的基础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美国)海明威
有专家指出:一个人的成功,20%靠专业知识,40%靠人际关系,另外40%需要观察力的帮助。而这40%的人际关系的基本来源就是有效沟通。试想,一个不能与人有效沟通的人,总是不能从社会交往中获得自信,久而久之,自然会对与人沟通、与人交流有所畏惧。
为了能够提高我们青少年与人合作的素质,让我们获得成功,就必须要学会不断地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技巧,随时有效地与他人接触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当下的学习中和未来的事业中取得成功。
对于在与人沟通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直接从社会技能入手,学会一套与人沟通所需的技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让我们尽早掌握沟通的技巧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首先,拥有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沟通来说非常重要,一旦有了自信以后,就会乐意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愿意与人交流沟通。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们之所以能够攀登事业的高峰,与其沟通能力是分不开的,而沟通能力又来自难以动摇的自信心,有自信才敢沟通。
自信心是青少年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真正做好与人沟通交流,如果连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好的话,又怎么谈成功地做事呢?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青少年,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也不会愿意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侃侃而谈。
其次,倾听也很重要。
询问是一种主动沟通的行为,尤其是在对方行为退缩,默不做声或欲言又止的时候,我们可以学会用询问的行为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以一个忠实听众的角色,来诱导对方发表意见,进而对自己产生好感,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学会倾听就等于拥有了与人交往的一把金钥匙。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注定会赢来更多的朋友和更多的关注。
第三,选择好沟通内容。
沟通时要把握沟通的内容,也就是对方真正的意图。选择好沟通的内容,才能直入主题,简洁高效。否则,纵使费上再多心思,付出再多努力,效果也不会好。我们要问自己,沟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吗?
第四,注意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沟通。
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是沟通成功的保障。如果我们用刚刚学到的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与人沟通的话,肯定不会达到想要的沟通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他就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接着问他:“其价如何?”卖柴人也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他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柴的价钱。秀才听后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这次,卖柴人根本就没有听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平时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进行有效沟通。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要对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最后,沟通氛围很重要。
人际间的沟通应该是良性的,而良性的沟通就是心与心的真诚沟通,也是情感交流。这种沟通应当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和谐、融洽、平等的氛围是实现人与人之间良性沟通的必要条件。
沟通是一种必须,也是一种艺术,是需要我们认真体味、学习的一种能力。如果我们都能做到有效沟通,自然也就不会恐惧与人交往。沟通是合作的基础,我们要用心打好这个基础。
小贴士:
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一个人如果畏惧与人沟通,并且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那么,他一定是孤独的,也是可悲的。一个对于沟通抱有恐惧心理的人,内心一定非常痛苦,因为,这个弱点会让他在当今社会寸步难行。
远离孤独有方法
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
——(英国)罗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