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十六计与为人处世
15632400000045

第45章 空城计

【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注释】刚柔之际:见《易经·解》。这里指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之际。

【译文】如果兵力空虚,就故意显示出更加空虚的样子,使敌人在疑惑之中更加疑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策略会奇妙莫测。

【计名出处】此计依据孙子《虚实篇》中的论述,而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计名阐释】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都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郑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一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排。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观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旗兵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旗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旗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古计今用例说〕

空城计用于处世方面,就是在于自己不利的情况下,胆大心细,不论形势多么恶劣,都要抓住对手的心理,出奇制胜,抢占有利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此计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否则容易暴露己方的真实意图,弄巧成拙。

1.买空卖空的生意

在国外,许多代理商都拥有很多资本,代理商专做买空卖空的生意,不需要资金、不需要设备,只要一间办公室就够了。他们信息灵通,终日往返于卖主与买主中间,以重利激发买主的购买欲,再帮助卖主销售,从中获得利益。

日本有家颇有名气的角荣建设公司,当初没有财力,于是想出了一个利用别人资金赚大钱的代理交易方法。

这项办法其实很简单。譬如,有人要卖某处山坡的地上物品时,他就前去找买主,一找到,他就跟买主接洽。

我们来看看他的办法。“那座山上的木料价值有100万元以上,主人现有意以80万脱手,请你把它买下来,2个月内一定保证你赚一成,超出一成利润时,超出部分由我所得,如果赚不到一成时,我可以赔你一成的利润。”

这样角荣就让有钱的朋友给他做连带保证。

如果买方把它买下来,买好了之后,角荣就代买主销售。日用化工厂,过去用圆柱形瓶装化妆品,销路平平,后来改为扁圆形的瓶子做包装,使人产生容量变多的错觉,销路特好。为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在商品价格上出现了许多“9”的尾数,例如:一件衬衣卖9.99元,一盏台灯的价格是19.99元等,都是以一分之差来满足顾客心理。

每个人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一种商品若不足一元钱,他连看都不看一眼,拿了便走。一种可以值10元以上的商品,如果不足10元,那就是便宜的。值100多元的,不到100元买到了,那东西不贵。其实,商人们只是少赚几分、几角,便可使人们得到心理平衡,何乐而不为呢?

2.松下公司摆脱困境

松下公司是由松下幸之助创办的一个大型电器王国,在其70多年的历史中,松下公司也多次遇到生存危机,但是,松下幸之助每次都凭计谋度过了难关。

50年代,日本出现经济大滑坡,松下公司的产品也大量积压。有人向松下幸之助建议减员一半,以度过眼前的难关。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后,整个公司人心惶惶。

此时松下幸之助恰巧有病住进了医院。松下公司的两位高级总裁武久和井植到医院看望松下。

“你们对公司目前的困难有什么高见吗?”松下问。

“看来除了减员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井植说。

松下在病床上欠起身,语气坚定地说:“我已经决定一个人也不减!”

武久和井植听了,都大吃一惊。

松下接着说:“如果我们减人,别人就会看出我们的困难。别人的公司就会趁机给我们讲条件,我们的处境就会愈加艰难。如果我们不减人,外界就会认为我们是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便不敢小看我们。”

“没有这么多的活干怎么办呢?”武久问。

“办法我已想好了,改为半天上班,工资按以往全天的标准分发。”

武久和井植回到公司,集合起全体员工传达了松下的决定。员工们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欢声雷动。所有的人都发誓要尽力为公司而战。公司上下出现了万众一心、共度难关的局面。

别的公司听说松下公司不减一人,而且只上半天班发全天工资,顿时感到松下公司不愧是日本实力雄厚的公司,定有灵丹妙药和回天之力。后来,松下公司的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只用两个月时间便把产品全部推销出去。接着不但停止了半天工作制,而且还要加班加点地干才能把大批订货赶制出来。

松下幸之助不愧是经营之神,在“黑云压城城欲摧”之际,能够从客不迫地采用空城计,干脆来了个愈空愈敢空,大有一空到底的气概,让外界不再怀疑,内部又更加齐心协力。于是不利变有利,处处是转机,终于走出困境。

可见,一家企业也好,一个机构也好,成败得失往往与领导者、决策人的个人智慧与胆魄有着密切关系。

松下幸之助为企业赢来了灿烂的明天,确实值得钦佩。

3.巧换品牌

企业的广告形象代表一个公司的形象。一般来讲这些广告形象多是一些可爱的卡通人物或动物。企业一旦确立了广告的形象,一般是长期不变的,以树立本企业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但是绿色巨人罐头食品公司换了形象代言人,不料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绿色巨人罐头食品公司是以玉米及豌豆制作罐头打入市场的。在产品初销时,曾以身披树叶的绿色巨人形象作广告,由于绿色代表健康,巨人代表强壮的体魄,所以此广告使消费者对“绿色巨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产品上市不到一年,由于质量可靠,宣传力度大,使消费者都很喜欢这种食品,一时间买者趋之若骛,知名度超过了迪斯尼的唐老鸭,销售量也大为上升。由于市场需求量出乎意料的大,造成了产品的供不应求。面对这种情况,为了防止竞争名牌乘虚而入,广告代理商主动献计,设计出“红脸巨人”的广告图案,上面写道:“很抱歉,由于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我们感到难为情”,“绿色巨人”变成了“红脸关公”。这则广告表现得相当和谐与出色,深获消费者的好评,竞使“绿色巨人”公司安全地渡过了市场的真空阶段,奠定了今日绿色巨人公司独步市场的根基。

“绿色巨人”如此巧妙地创造了“红脸关公”,不但博得了消费者会心的一笑,同时更加巩固了这一名牌的地位,真可谓是成功运用“空城计”的佼佼者。

法国有家名叫维也登的公司,其产品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盛名不衰,产品销售势头不减,成为上层人物首选之物品,展现出富贵与权势地位之魅力。但这家公司坚持在稳定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限量”生产,对国内外客商的求购,不予充分满足,以保持其产品的紧俏地位。

维顿公司是法国经销皮箱的大公司,可他们仅在巴黎和威尼斯各设一家商店,而且只设一家,在国内的分店也控制在27家,并严格控制销售量,人为地制造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即使碰到购货量再大的客户,也不为之动心。有一位日本顾客,三天上门十多次,每次都提出要购买50只手提箱,但售货员却每次都声称,库存已告罄,最多只能卖给他两只。这种匾乏战术,获得了销售上巨大的成功。

“限量竞争”之所以奏效,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利用人们的心理因素,物以稀为贵,产品少,得之不易,往往成为众多人的追求目标;另一方面是防止多产而致质量滑坡,产生“倒牌”现象。相比之下,生产批量控制后利于管理,利于提高质量,以保名牌名副其实。现在,我们有一些名牌产品,在“批量竞争”的驱使下,通过扩能、扩散、转牌子等途径,产量上去了,质量却保不住,市场面扩展了,消费者的需求却大为降低,甚至使一些老名牌没有销路。在这样深刻的教训面前,我们的一些企业领导是否也反其道而行之,唱一出“空城计”呢?

4.制造悬念,引人注目

有的在一个广告中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有的则通过一组悬念广告,引起人们普遍的高度关注。台湾野狼125机车的销售广告就是采用后一种方式,唱了一出“空城计”。

1974年3月26日,台湾的两家主要报纸同时刊出了一则图文式广告。图上画的是一幅漫画式机车,没有注明厂牌,图下端写着几行字:“今天不要买机车,请您稍候六天。买机车您必须慎重地考虑。有一部意想不到的好车就要来了。”

第二天,广告继续刊出,内容只换了一个字:“请您稍候五天……”

第三天,又只改一字,“稍候四天”。

第四天,广告写的是:“请再稍候三天。要买机车,您必须考虑到外型、耗油量、马力、耐用度等等。有一部与众不同的好车就要来了。”

第五天,已被吊了几天的悬念获得了“实际补偿”,广告出现了实质性内容,“让您久等的这部外型、冲力、耐用度、省油都能令您满意的野狼125机车就要来了。烦您再稍候两天”,应该说,此刻消费者被悬念引发的冲动已加快。

第六天,千呼万唤欲出来,但“犹抱琵琶半遮面”,广告写的是“对不起,让您久候的野狼125机车,明天就要来了。”

第七天,“野狼”终于冲进市场,立即成为畅销产品。

5.故意让市场供不应求

意大利有一家专售首批新产品的市场,即莱尔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你会看到每当一个新产品上市,就会出现顾客蜂拥而至,争相抢购的场面。原来这家市场对任何一种新产品,都是只售一次,售完为止,不再第二次进货。有些新产品,顾客很喜欢,抢到手的,喜上眉梢,没抢到手的,不无遗憾,要求市场再进一次货,可得到的却是令人遗憾的回答:很抱歉,本市场只售首批,卖完为止,不再进货,就是抢手货也是如此。对这样的回答做法,许多顾客难以理解并在闲谈中不断向别人诉说。可令人感兴趣的是:就是这些“不理解的顾客”、“听人诉说的顾客”经常光顾莱尔市场,见到喜欢的产品,当机立断,决不优柔寡断,这使莱尔销售不断创造出新纪录,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莱尔市场就是抢手货也决不进二次货的“忍痛割爱”高招,它留给顾客的不只是遗憾,而是强烈的印象——莱尔市场出售的都是最新的产品。要想购买新产品,就到莱尔市场去买;遇到中意的产品,要当机立断,不要犹豫,否则在这个市场就再也买不到了。莱尔市场正是由此而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专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