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解脱智慧
南怀瑾说:天纵睿知的人,决不轻用自己的知能来处理天下大事,再明显地说,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议,然后有所取裁。所谓知者恰如不知者相似,才能领导多方,完成大业。
大师智慧串讲
研究发现,红杉必定是一大片在一起生长,并没有独立长大的红杉。这一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接着一株,结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连结、占地超过上千公顷的红杉林。除非飓风强到足以将整块地掀起,否则再也没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动摇红杉分毫。
红杉的浅根,也正是它能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于地表,方便快速并大量地吸收赖以生长的水分,使红杉得以快速成长壮大。同时,它也不需耗费能量,像一般植物那样扎下深根,它用扎深根的能量来向上成长。
造物主在世界各地为人们留下成功的启示,只看我们是否拥有智慧去体会与领悟。
红杉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向,让我们广泛地伸出自己的学习触角,和广大的资讯网络结合,去吸收更丰富的成功知识及经验,来提供自己赖以迅速成长的养分,而不必耗费能量去独自盲目地钻研。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帮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如红杉林根部相连,以充分而紧密的合作关系,创造出不可动摇的伟业。
一个人,不管他的能耐有多大,他的智慧和才能都是有限的。惟有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智慧,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才能广采博集,发挥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更离不开他人的智慧和支持。
蚂蚁是生物界中体形较为弱小的一种,由于个体的弱小,所以蚂蚁们特别懂得与其他生物取食共生,互惠互利。单个的蚂蚁在外面觅食或是侦察时,也从来不逞一时之勇,而是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与他人相互合作。
蚂蚁知道,如果不懂得和他人合作,不懂得借用他人的力量,是无法维持这个庞大的蚂蚁帝国的,更无法促使整个群体得到快速的发展。希腊哲人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个支点,就是他人的智慧。
孤掌难鸣,独木不成舟。一个涉入社会生活的人,必须寻求他人的帮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一个没有多少能耐的人必须这样。一个有能耐的人也必须这样。就算我们浑身都是钢,也打不了几个铆钉。何况我们大多烂泥一团,没有多少真材料。不过,“他人”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有些不着边际,而且这些“他人”大多都是你的陌路人,不太熟悉的人,关系很一般的人,他们大多都不能实际地帮助你,具体地帮助你。“他人”中只有一种人能够实际地帮助你,具体地帮助你,那就是——朋友。这些贴近你的亲朋好友,总是给你各种各样的帮助。你遇有危难紧急,总是他们帮你排忧解难,渡过危急。或者当你吉星高照时,也是他们为你抬轿唱喏。朋友,是一个特定的圈子。圈子虽小,作用却难以估测。
一个人,无论在工作、事业、爱情和消闲哪方面,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朋友就是如此。因为各人的能力和局限,以及人际关系所不同,而必须相互帮助。借朋友之力,正是一个人高明的地方。在自然界,也是这样,动物们相互帮助,以有利于捕猎、取暖和生殖。兽王更是利用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秩序和习惯,以享受最大的优越:可以吃得最多最好,可以占有最美的雌性和最年轻的雌性等等。而耍单的动物,被淘汰者居多,无论其多么凶猛强悍。如老虎、狮子、独狼等等。群居动物(相互利用了对方的长处和力量,哪怕是极微弱的力量)则容易繁衍和生存,如蚂蚁、蜜蜂、家鸡等。
一个人,不管他的能耐有多大,他的智慧和才能都是有限的。惟有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智慧,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才能广采博集,发挥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更离不开他人的智慧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也好,一个集体也罢,不要嫉妒别人的能力比你强,而应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与智慧,为我所用。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答不上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中去。”可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巨大的,单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总是有限的。比如踢足球,尽管你的技术很好,但如果在场上不和其他的队员配合,只打个人英雄球,那么不管谁当教练,都会把你换下来。因为只顾表现个人的队员,配合不好的球队是不能夺冠的。
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借用他人的力量才会有所作为。因为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智慧的结晶。牛顿说得好:“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除了他的自身实践之外,如果没有前人创造的高等数学和力学知识,牛顿也是不能创立地心引力论的。
当然,浩瀚的大海是由千千万万滴水汇聚而成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也是由个人聚集而成的,只有每一个人都发挥才智,集体才会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借助别人的智慧解决和处理问题,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西汉时期的刘邦,运畴帷幄比不上张良、萧何;带兵打仗比不上项羽、韩信。可他却获得了天下,就在于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智慧。刘邦在建国后的一次庆功会上,曾向群臣解释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
然而,与刘邦恰恰相反的是,《三国演义》中马谡,这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满腹经纶,熟读兵书战略的风云人物。他自幼“饱读兵书,颇知兵法。”在蜀军平定西南时,马谡曾向诸葛亮提出富有战略远见的正确建议:“攻心为上”,足见其韬略之深,可是当他身为街亭之战的主将时,却因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导致街亭失守,酿造了一出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当时,与他一起领兵的大将王平,曾一再劝说他不要屯兵于山丘之上,可马谡自以为聪明,听不见任何人的意见,更谈不上借用他人的智慧,结果街亭失守,自己的性命也被白白地葬送了。
不仅帝王将相需要借他人之智慧(帝辇虽高,却须将帅垫托),就是平民百姓也离不开个三朋四友。这样,平时有个三长两短,紧急偶然,也有几个说话的,帮衬的,遇事方能应付。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好汉也离不开帮手,篱笆要站稳,离不开几个桩。这都是在讲利用他人之长,借用朋友之力。
一个人在社会中,如果没有朋友,没有他人的帮助,他的境况会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帮助,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业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