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1572000000015

第15章 尊重孩子的权利(2)

从教育的目的来看,如果要培养更多的恶,那么这种歧视的、不公正的事情是最好不过的摇篮,而如果要培养的是文明的人,是有创造力、有热情、富于爱心的人,那么这种不公正的环境将是最荒芜的滩涂。所以我认为,父母和老师应该把这种得到公正的权利毫无条件地给予孩子。只有这样,那些原本优秀的孩子才不会生活在一种人为的优越环境中,令才能得不到发展,那些原本不那么好的孩子,才有机会释放出更大的主动性和热情,那时他们对集体或者家庭的感情,不再是无奈,而是发自内心的爱。

人类渴望公正的天性,从上帝开始他伟大工作的那天起就有了。孩子比成人更渴望公正,原因在于他幼小身心生长和发育的力量,决定了他们非常重视在生活中的公正,并希望得到它。只有老弱的人、对生活完全绝望和即将进入墓穴的人,才显示出对这种权利的谦虚,因为和死亡相比,这些已不再重要了。

4.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自尊心受到打击时,任何孩子的反应都是痛苦。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既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孩子有责任心、上进心和荣辱感的前提,还是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中最重要的一环。每一个生命,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另一个生命完全不同了。而当他有一天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时,他的自尊心就诞生了。以后他生活中所有事情,都与他这个人息息相关。他将以自己的姓名和所指代的“这一个”有机体去经历各种事情,去作出判断,去遭遇失败,去享受胜利。无论父母多么爱他,老师多么喜欢他,朋友多么拥护他,都不可能代替他去做所有事。

自尊是对自我的认同与肯定。有的人为自己灵巧的手指欣喜,有的为自己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语言高兴,还有的为自己身体跳跃的能力自豪……正是这种自我认同,使每一个人都不甘落后,积极求知。当然,人们也会犯错误,但自尊心总是暗示自己,这只是偶然的,自己不可能永远犯错误,即使犯了错误,也会努力地改正。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这样吗?但教育的手段采取的往往是毁灭、打击这种自尊心的方法。当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说“我要赶上某某某”时,一些教育者会说:“你?怎么可能!” 当一个孩子说“这件愚蠢的事我以后再也不会做了”时,一些父母会说:“你如果真能做到,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当一个孩子确实连续几次都考得不好时,严厉的老师或父母会不断用手指戳着那个孩子的头说:“我如果是你,早就找个坑跳进去了。”“你为什么这么笨……”

如果这些方法能够达到教育目的,那我真的应该感谢这样的老师和父母了。如果教育真的就这么简单,那人类的智力一定与昆虫差不了多少。实际上,所有这些打击孩子自尊心的言行,几乎都是事与愿违的。因为当自尊心受到打击时,任何孩子的反应都是痛苦(难道还会快乐吗),有的会在内心反驳,有的则会憎恨自己。被这么多负面情绪所包围,他哪里还有动力去按教育者指引的目标努力呢?!他会长时间抬不起头来,与周围的人产生隔膜。这就像把一个人的头按在水里,却想让他学会游泳一样荒谬。如果再回忆一下,我们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的童年,最让你难忘的,一是得到爱的喜悦,二是自尊心受到打击而伤心的事,有的甚至连当时的细节都记得一清二楚!可见这种方法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深、多久。

我认为,在维护孩子的自尊这一点上,明智的父母和老师应该多说这样的话:“要赶上某某某,是完全可能的,但你没必要这样做,重要的是你要成为自己,因为你是独特的。”“愚蠢的事,每个人都曾做过,但你认识到了,这已经成功了一半。”“你并不笨,只是花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5.给孩子平等的机会

给孩子机会,就是给孩子无穷的可能性。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被信任、被重视的机会,希望得到与他人平等的机会。以小斯宾塞讲的“佩挂钥匙的权利”为例,如果那位老师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次掌管班级钥匙的机会,那么,他所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位“优秀”的班长, 而是所有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而那位“优秀”班长也会明白:世上还有很多优秀的人,机会并不总是属于自己的。

约翰·福伯斯爵士曾给一个学校的孩子做过一次实验:他让一个组的孩子享受比较多的均等的机会,譬如每人一周当组长, 轮流担任升旗手等等;另一组的孩子则按传统的方法, 机会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而且是固定不变的。结果相比第二组的孩子,第一组的孩子明显活泼、大胆,组织、沟通和行为能力都比较强一些,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和谐。即使是第一组中平时最差的孩子,他在机会来临时表现出的责任心和忍耐力,也能让每一个成人感动。我非常赞赏约翰·福伯斯爵士所做的这种比较实验。的确,能否把握每个机会,怎样运用每个机会,是由每个孩子的特点所决定的,虽然机会仅仅是意味着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连机会都没有,成功就是遥不可及的了。

看一看今天的社会,我们便明白,尊重孩子们机会均等的权利是多么重要。现在的英国已经完全处于一个自由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时代,无论在商业、科学还是公共管理领域,机会对每个人都越来越均等, 如果孩子从小看到的便是机会只有少数人才享有的情形,那么当他进入成人社会后,也必然产生相同的认识,他主动去认识和把握机会的观念就会减弱。 他们会想当然地把许多事看作是固有的、一成不变的,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其后果就是,他会白白错过许多机会,更别提去发展与这种机会相关的能力了。

给孩子机会,就是给孩子无穷的可能性。

6.独立思考和判断

教育者们不能因为孩子的思考和判断不成熟,就因此剥夺他们的这一权利。

人之所以为人,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有思考和判断的权利。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可以找别人帮忙代替自己。比如工作,你生病了,别人可以代替你去工作几天,然后作为回报,你也可以在他人有事的时候替他们工作。但唯独思考和判断却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这是属于你的权利,也是只有你才能做的事。

孩子也有思考和判断的权利,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承认,这一时期的孩子,思考还是幼稚的,判断也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但没有幼稚的思考,成熟的思考又从何而来呢?没有任何失误的经历,正确的判断又如何得出呢?教育者们不能因为孩子的思考和判断不成熟,就因此剥夺他们的这一权利,我们须明白,教育除了让孩子获得已有的知识外,还在于训练他们的心智,以增强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独立思考和判断是如此重要,它推动着人类所有知识不断向前。谁能想象,所有知识停滞不前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下面是来自各个时代官方文件和权威人士的话:

1840年,以每小时50公里速度旅行的人,早晚会因缺少空气而窒息死亡。

1844年,电力照明?这简直是荒谬。

1876年,隔着大洋通电话,就和飞过大洋一样是天方夜谭。

1878年,只有在梦中,或许才可能组装出一架能让人飞行的机器。

……

然而事实又是如何呢?所有这些判断,无论当时被人们多么推崇,今天却都无一例外地被事实驳倒。如果后来的人们都只是盲从前人的思考和判断,那么所有后来的事实都不可能发生。

既然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和他以后的幸福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培养、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权利呢?如果你希望他日后成为一名商人,那么没有独立思考只会让他赔得精光;如果你希望他日后从事航海,那么没有独立思考则很可能让他葬身鱼腹;就算你对他没有这么多期望,他以后也会结婚、生子,若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则可能会遭遇不幸,到头来他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独立思考和判断是如此重要,我在家庭和学校中却仍听到很多完全相反的话语: “你为什么不按照标准答案来做,难道平时我白教你了吗?”“你以为你是科学家吗?”“这么奇怪的想法你居然也好意思写在试卷上?”“你自己要是能想出来,要书本和老师干什么?”

我认为,教育者们不应该武断地否定孩子的思考,而应该像尊重其他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们宝贵的思考。只有这样,所培养的才不是仅会背诵标准答案的“好学生”,而是充满兴趣和活力的未来人才。在他们看似不羁的外表下是活跃的思想和独立判断的心灵。

7.尊重孩子的选择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孩子自己作选择,为未来的独立生活作准备。

亲爱的读者,你是否也曾像我一样在深夜扪心自问:“我能代替孩子经历以后生活的磨难吗?”“我能帮他作出决定吗?”倘若细细思考,我们就会得出答案: 不能!孩子终将会离开我们的怀抱独自面对未来的生活。那些好的或不好的成果都将由他们自己承担。

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明白教育的目的。它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孩子自己做选择,为未来的独立生活作准备。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除了一些必须如此的事情外,都尽量让他自己选择,遇到困难时让他去忍耐和努力,取得成功时让他去享受和喜悦。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进行选择的时候向他们指出有利或不利的因素,并告诉他:“自己作的选择,也应该承担选择带给自己的一切。”

不是所有孩子的选择权利都能够得到尊重,也不是所有教育者都能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和勇气。我甚至看过一个报道,讲一个女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学习钢琴,结果为了不再练琴,竟然把自己手指弄伤。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的孩子喜欢上午游戏,下午学习,父母却要求他作出相反的安排,结果他照做了,却并不快乐;有的孩子喜欢蓝色的衣服,父母却喜欢给他买绿色的衣服,结果他虽然接受了,却并不快乐。这一切选择,还仅仅是日常的琐事,有些孩子甚至一生都没有选择的机会--从衣食住行到上学、工作,就连恋爱,也是在自诩为过来人的父母的掌控之下。这样做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孩子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肯为之心甘情愿付诸努力的机会。

选择,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课。我们应该对此给予尊重,让他养成独立意识,学会为选择而付出,为选择而承担后果。

有些不合理和有害的选择我们可以代替孩子拒绝,但应尽量多地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因为这也是尊重他们的自主思考,是尊重他们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