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1572000000024

第24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1)

1.习惯来自重复,也来自快乐

人培养了自己的习惯,又逐渐被这种习惯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好的和不好的都如此。

习惯来自重复。有的人习惯用右手,是因为他长期使用右手;有的人走路很快,是因为他长期这样快地行走。久而久之,惯用右手的人,他的右手力量会变得比左手大,而出于方便和力量的原因,他会继续更多地使用右手;习惯于走路快的人,他的步伐会变得有力,为了迅速到达目的地,他会继续以这种步幅和频率行走。

不论是习惯用右手的人,还是走路很快的人,他们的习惯都将伴随一生,除非他们在这种方式上遇到了重大挫折才会改变。要知道,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和培养一种习惯所花的时间几乎是同等的。人培养了自己的习惯,又逐渐被这种习惯所改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好的和不好的都如此。

习惯产生于诱导。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习惯?为什么有的习惯保留了下来,而有的却消失了?这主要是因为诱导。诱导是人生最初的老师,它总是巧妙地把外在目的和被诱导者内在需求结合起来,它深谙人们对快乐需求的天性和对不快乐排斥的本能,它了解奖与罚、赞誉和批评对人的影响。诱导使一切习惯开始了它的第一次,接着便是第二次、第三次。

最成功的诱导是使被诱导者从中获得自我认同--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的自我认同。每个人的兴趣都有不同,明智的父母会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找到合适的诱导时机和内容。在我们了解了快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相关原理之后,这样的诱导就不再像占卜一样困难了,它简单到只需两个字就可以概括--有趣。是的,诱导的重点在于有趣。人类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开始于有趣,然后才会慢慢地与一定的目标相结合,一旦这些有趣的事实与某一理性的目标越来越同步时,有趣的事情就会逐渐固定下来,成为一个人主动选择的习惯。

2.养成专注的习惯

专注是与一般孩子的特点相矛盾的,唯有运用诱导和重复等技巧,才能帮助他们养成专注的习惯。

专注对于孩子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我们常常形容孩子好动、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等,却很少会用专注来说明一个孩子的特点。这是因为,从总体上看,专注是与一般孩子的特点相矛盾的,唯有运用诱导和重复等技巧,才能帮助他们养成专注的习惯。

孩子按照自己活泼好动的秉性去学习,并不是不能获得一些知识,但如果能加上那么一点专注的习惯,则会更好。从小斯宾塞 7岁时起,我开始培养他专注的习惯,这一点让他日后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受益匪浅。我的计划分为以下三点:一、通过一些小实验,启发他对专注的理解;二、通过几件有趣的事,培养他专注的习惯并从中体会到快乐;三、引导他把专注应用到求知上,并在生活中加以重复。

一天,我带着小斯宾塞去野炊,经过几小时的徒步,到达目的地时我们已经饥肠辘辘。可等搭好灶台准备生火做饭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两人都忘记了带火柴。这下可怎么办呢?小斯宾塞急得没了主意。我对他说,太阳光是大自然的火柴,我们可以利用它把干草点燃。小斯宾塞听了赶紧把干草放在太阳光下面,可等了很久,还是没有着火。我说,要是能把太阳光长时间地集中在一点上,干草一定会被点燃。小斯宾塞有些泄气,他认为我说的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我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凸透镜,用石头固定下来,然后把干草放在聚焦的一个亮点上,不久,干草发出了嗞嗞的声音,冒出了火苗!小斯宾塞像发现奇迹一样激动得满脸通红,他很好奇这个镜片为什么会把干草点燃?我告诉他,点燃干草的不是镜片,仍然是太阳光。只是镜片能够把光集中在一点上,长时间地照射后,干草温度升高就燃烧起来了。看着小斯宾塞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启发说,这个道理在很多地方同样适用,人也可以。只要我们把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件事上,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你想记住好朋友的生日,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脑子里想几遍,就再也不会忘记了。就这样,小斯宾塞第一次了解到什么是专注。

后来,我们去观察蚂蚁,要知道这可是小斯宾塞最喜欢做的事了。我对小斯宾塞说,这个星期天我们要把蚂蚁王国的情况彻底搞明白,其他事我们一件也不做。即使其他小朋友来约你出去玩,也不去。小斯宾塞欣然同意。我预先准备了几张卡片和一本关于昆虫的书。每一张小卡片上都有一个问题,然后和小斯宾塞一起按这些问题,把书中有关蚂蚁的资料全都查出来抄了上去。就这样,我们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把有关蚂蚁的情况全部弄清楚了。 最后,我问他这一天过得有趣吗,他点点头说,简直太有趣了。就这样,我经常让小斯宾塞练习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如果一本书没有看完,就不去看第二本;如果一幅画没有画完,就不去画别的;如果做一件事时,就不去想其他的事。多次重复之后,小斯宾塞逐渐养成了专注的习惯,他总能专注地做一件事并从中找到乐趣,也渐渐没有了往日的那种浮躁。

一旦形成了专注的习惯,孩子的心智潜能就会变得巨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也许训练孩子专注时,一开始他所做的事并不是父母或老师所希望的。但请不要忘记,不论学习哪种知识,孩子的心智都会受到启发和训练。就像要让孩子去抓住一张混杂在一堆卡片时的某张卡片一样,他虽然一开始抓到的并不是你所期望的那张,但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手指、思维和感知能力同样得到了训练。所以,培养孩子专注,一开始应该选择他感兴趣的,而不是父母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做,会使我们的教育容易得多。

3.运用知识的习惯

正是“运用”使兴趣与实用、知识与目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研究一下家庭作坊中传统手工艺的传授过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复杂的工艺技术和难以言明的工艺经验,本来是不利于传授的,却出乎意料地在工匠子女的手中完美地得以传承。究竟是什么方法,使这些孩子能够有效地学习并熟练掌握这么复杂的技艺呢?答案就是运用。正是“运用”使兴趣与实用、知识与目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认为,实践出真知,知识如果不与运用(哪怕仅仅是出于训练和教育目的的运用)相结合就会僵化,既不利于调动孩子的兴趣,也不利于知识的自我衍生。而一旦知识被运用,则至少会产生三种积极效应:一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起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二是使已有的知识得以重复提出进而被充分理解和掌握;三是使这些知识自我衍生,让孩子举一反三,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如此看来,还有什么比“运用”更让父母和老师们喜欢的呢?

在培养小斯宾塞学会运用的时候,我是从下面几件事开始的。起初仅仅是不经意之举,但后来我发现,这些方法除了使小斯宾塞感到其乐无穷外,效果也令人吃惊。“写作” 一度是小斯宾塞最不愿意做的事。他可以想,可以说,但就是不愿意写。他害怕写东西、厌烦写东西,只要老师留了“写作”的功课,就会愁眉苦脸、能拖则拖。怎么办呢?我对此也甚为苦恼。任何一个研究过教育的人都知道,写作是思维的训练,是人记忆的重复,小斯宾塞的成长中如果缺少这一项,他的智力发展将会比别的孩子慢很多。没过多久,我患了严重的喉炎,医生建议我少说话,否则有失声的可能。为了保持和孩子的沟通,我想出了字条游戏这个方法。于是,我和小斯宾塞所有的日常交流,都通过写来实现。那时的小斯宾塞只有 6 岁多,能写的单词和句子有限。起初,我们只写简单的句子,比如“衣服该洗了”“今天吃什么”等。慢慢地,我们的字条开始涉及对一些事物的评价和看法,每次写的句子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每当小斯宾塞出现语法错误时,我就在字条上纠正,下次他就会在同样的语法点上格外留意。难熬的一个月过去,我们都有了收获:我的疾病完全康复,小斯宾塞的写作能力也大有长进,他甚至养成了写随笔的习惯!我想,如果不是因为运用,就是花上半年时间,恐怕小斯宾塞也不会有现在的书写能力。

无心插柳的举动,却换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体会到运用对知识学习的作用之后,开始举一反三,想出了另外几个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能力。比如阅读,为了培养小斯宾塞的阅读习惯,我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天,我们彼此为对方念一段书,这样我们都可以用劳动来换取享受,既公平又快乐。小斯宾塞很喜欢我的提议,而我也乐此不疲。每天晚饭后或者睡觉前,我会惬意地躺在安乐椅上,听小斯宾塞读书,充分享受这段美好时光。起初,我们所读的内容局限于报刊上的文章,小斯宾塞读错的地方我会纠正,并要求他做个记号,避免下一次读错。后来随着词汇量的扩大,我们又开始阅读书籍,特别是美国文学家爱默生的一些随笔,这对我们俩来说都是美与智慧的享受。

阅读使小斯宾塞的理解力大大增强,也使他在快乐中获取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