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少年科普知识读本军事科学
1577700000006

第6章 、海上钢铁堡垒--航空母舰、战列舰、巡视舰

1.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是现有军舰中吨位和体积最大、作战能力最强的大型舰只,是陆、海、空三个军种所有兵器的“大哥大”.有的将其比作“海上浮动城”,也有的视其为“海上流动机场”.

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作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军舰。它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攻击敌水面舰艇、潜艇和运输船,袭击海岸设施和陆上目标,夺取作战海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大型航母一般载有各种作战飞机80~120架,具有齐全的作战能力,可控制半径为300海里的海域。

现代航空母舰的确是个庞然大物。它的甲板比3个足球场的面积还要大,而且舰体也高得惊人,少则40多米,多则70多米,相当于一二十层高的大厦,可与坐落在长安街上的北京饭店比高低。

航空母舰有较大的航速和很好的续航力,特别是核动力航母,更换一次燃料可以连续航行80~100万海里,在海上停留几个月而不需补给,在12级台风中也能安全航行。在现代几次战争中,航空母舰显示了其无比的威力。

“罗斯福”号航空母舰

2.航母也能潜水

航空母舰潜到水下航行,作战时浮上来供飞机起飞,这可算是新奇的事情了。其实,潜水航空母舰早就问世,德、日、英、美、法等国都曾制造过。

1941年12月,珍珠港在遭到轰炸之后,不知从何处又冒出几架日本飞机,不等美军反应过来,飞机便呼啸而去,消失在海天相连的远方。不到一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也出现几架不知从何处来的日本飞机,旋风般轰炸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这些飞机都是从日本潜水航空母舰上起飞的。不过,由于这种潜水航空母舰载机太少,不能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因而没有受人注意。

70年代以后,随着对航空母舰生存能力要求的提高,潜水航空母舰再度成为发展的对象。美军正在研制的潜水航空母舰,是在大型核动力潜艇上装有一套特殊的起飞装置。起飞时,潜艇上浮,打开舱盖,起重机沿滑轨升出舱外,升降臂上的抓斗将垂直起降飞机抓起,转向舷外。飞机发动机在空中启动,当达到起飞速度时,抓斗松开,飞机离开舰艇,悄然而逝。

3.航母工作人员都穿迷彩服

水面舰艇上的人员都着海军服,而航空母舰上的人员则穿着红、黄、蓝、白、绿、紫等五颜六色的军服。为什么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着装要有颜色的区分呢?

原来,这与航空母舰这一特殊工作环境有关。航空母舰不同于地面机场,其飞行甲板面积十分有限,各类人员比较集中。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便于识别和统一指挥管理,所以担负不同任务的人需要穿不同颜色的军服。穿黄色服装的是舰上观察员,负责舰载机的起降和周围人的安全;穿蓝色服装的人专给飞机垫轮挡和给飞机进气道加堵盖;穿绿色服装的人负责救生、打捞和消防;穿红色服装的人专管飞机起飞弹射和降落拦阻;穿紫色服装的人主管飞机油料充填;穿白色服装的是机务人员,负责飞机的检查、维护、修理;而穿印有红十字白服装的是舰上医务人员。这样,远远望去各类人员服装标志分明,色彩醒目,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4.当代航母之王

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是跨世纪的航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母,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如果跟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相比,它一艘就抵过当年10艘航母加在一起的作战能力,因此成为当代“航母之王”.

尼米兹号航母是个庞然大物,满载排水量9万余吨,舰长332米,宽40多米,飞行甲板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6000人操作,载机达90架。从桅杆顶到舰底,约76米高,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在海上航行,真像是一座移动的钢铁摩天大楼。

舰上有6410个床位,544张办公桌,813个衣柜,929个书架,543个文件柜,5803把椅子和凳子,有29814个固定照明灯,比北京西客站还要庞大得多。

舰上五花八门的行业应有尽有。有邮政所,日夜不停地寄送和分发信件、包裹及电报。百货商店有各种日用品,还有金银首饰。全舰有几百台电视机,可以收到几个频道的电视节目,还有广播站、录音站、电影厅。舰上还有医院、理发室、裁缝铺,服装店。光厨师就有上百人,每天要提供17000多份饭菜。尼米兹号的航速可达35节,光是螺旋桨直径就6.4米,重量11吨,两个舵重量各为45.5吨,两个铁锚更是惊人,重量30吨。锚链每环重量163千克,这铁锚可以说也是世界之最了。一次核料可用13年,航程可达80~100万海里。

尼米兹号表面看是个“魔天铁楼”,实际上内部拥挤不堪,因此训练和战斗都需要科学、紧张而有秩序的安排,对飞行员的技术要求格外高,起飞和着舰都充满难度和风险,一旦出了一点差错,后果相当严重。1981年5月26日夜里,尼米兹号航母就出现过一个恐怖可怕之夜。

5.现代航母有很好的抗沉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40多艘航空母舰被各种水中武器所击沉。战后,虽然航空母舰多次在局部战争中亮相,却不曾被击沉过。这除航空母舰编队的防御能力大为加强外,其主要原因是现代航空母舰的抗沉性越来越强。

为了有效地保护舰体的安全,现代航空母舰同坦克一样披铠戴甲。在般舷壳板、飞行甲板、机库甲板上都铺设了40~200毫米厚的特制防护装甲,长度占了全舰的2/3,构成了全舰性水平装甲防护带。在水线以下,设有专门的“水下防护区”.舰体两舷的水下部分,由3~5层纵向隔壁组成防雷隔舱,形成纵向装甲带。底部还设有2~3层底板,即使舰体遭到鱼雷、导弹等兵器的袭击,最多也就是穿透第一层装甲,在膨胀隔舱中便丧失了大量动能。如果偶然穿透第二层装甲,也因各舱中装有大量的水,而将爆炸剩余的热能吸收,使其不能继续穿透第三层装甲。即使部分舱室进水,舰体仍可保持很大的浮力,不会沉没。

6.海上钢铁巨兽--战列舰

战列舰是一种主要在远洋活动、装备强大的舰炮武器、有装甲防护与防雷舱的大型战斗舰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列舰是海军舰队的主力战舰,故亦称“主力舰”或“战斗舰”.它是海军舰队的核心,用于同海上敌人舰船决战,或对陆战中兵力的支援。

战列舰名称起源于300年前。早先的海战,双方的战舰两舷相接,手持大刀长矛的士兵冲到对方的战船上乒乒乓乓砍杀一气。随着火炮在海战中的运用,双方战舰拉开了距离,把战船按前后次序排成一列,使各船的火炮都对准敌舰,依次向敌舰炮击。海战的胜败告诉人们:只有那些吨位大、防护好、火炮进攻力强的战舰才能取得较好的作战效果,才有可能保持在战斗队列上。于是,人们便开始将这些吨位大、防护力好、火炮威力强的战船称为“战列舰”.据史料记载,这种一路纵队线阵战术问世于1665~1667年英国和荷兰战争期间。因此,战列舰的历史往往从那时算起。

战列舰的发展大致分为木质风帆战列舰和蒸汽铁甲战列舰两个阶段。

7.常胜将军--“胜利”号战列舰

“胜利”号战列舰是一艘木质风帆战列舰。她的名字与世界最杰出的海上战将、英国著名海军上将纳尔逊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1803年5月,拿破仑在土伦大造战舰,集结重兵,准备攻打英伦三岛。英国政府获悉情报后,便命令海军上将纳尔逊率领地中海舰队,前去封锁土伦,以阻止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进攻英吉利去一只眼、一条臂,伤痕遍体,积劳成疾。但是,他又一次欣然受命,在礼炮和欢呼声中登上“胜利”号。他坚定地表示:“在法国舰队还没有被彻底歼灭之前,我绝不能倒下去。”

10月21日下午4时30分,法、西舰队终于招架不住,纷纷挂起降旗。震耳的炮声静默了。非壮的特拉法尔加大海战降下了帷幕。

一代英杰纳尔逊在得到胜利的捷报后,安然长逝。辞世前,他对“胜利”号哈迪舰长说:“感谢上帝,我总算尽了我的义务。”

后人说:“一个特拉法尔加,一个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赶下了台。”

8.“密苏里号”出尽风头

1991年2月4日凌晨,激战前的海湾是那样的寂静。“密苏里”号战列舰,在装备高级水雷避碰声纳的美舰“柯茨”号护航下,小心翼翼地通过水雷区,到达指定阵位,3座三联装406毫米大炮那黑洞洞的炮口,直指伊拉克军沿岸阵地。

“轰隆”……炮声震天动地,一枚枚巨型炮弹挟雷携电呼啸飞去。霎那间,伊军的指挥中枢、弹药库、炮阵地、雷达站、蚕式反舰导弹阵地,爆炸声此起彼伏,陷入一片火海。

2月6日,“威斯康星”号战列舰替换下“密苏里”号,又一次把那些巨型炮弹倾泻到伊拉克军阵地。

据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报告中统计:到2月28日停火时,两艘战列舰在83次炮击任务中,共发射了1102发406毫米炮弹,弹药重约1322.4吨。在有目标定位的52次炮击中,37次有炮击结果统计数据,其中40%的炮击给目标造成轻度破坏,30%造成中等至重度破坏。战列舰的炮击,给予美国地面进攻部队强有力的火力支援,为步兵冲击铺平了道路。

这是自朝鲜战争以来两艘战列舰的首次炮击,也是这两艘战列舰退役前的最后一次炮击,很有可能这将是战列舰历史上的绝响。

小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伤沉没的战列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列舰无论从吨位、主炮口径、装甲厚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由于航空母舰的崛起,双方交战距离大大增加,以往大舰巨炮对垒激战的场面已不多见,战列舰失去了主力舰的地位,也没有取得显赫战果。在航空兵和潜艇的攻击面前,没有多少还手之力,战列舰的巨炮没有多少用武之地,只是在支援登陆作战中,用以摧毁陆上目标。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伤或沉没的战列舰,很少是舰炮击中造成的,多是被舰载机投掷的鱼雷、航空炸弹或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所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有31艘战列舰被击沉。

9.英国“雄狮”--“狮”号战列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问世不久的“狮”号战列巡洋舰屡战北海,与德国新舰艇殊死拼杀,立下显赫战功。这几次海战的特点是:新舰与新舰的交锋,厚装甲与薄装甲的较量。

“狮”号战列舰由德文波特船厂制造,1910年下水,1912年5月建成服役。该舰长201.3米、宽30米、吃水8.8米,标准排水量2.627万吨、满载排水量2.968万吨。4轴,主机功率5.43万千瓦(7.38万马力),航速27节。主要武器为:343毫米主炮8门,101.6毫米副炮16门。

1915年1月24日,贝蒂率英海军战列巡洋舰编队与德国的战列巡洋舰编队,在多格尔沙洲东北海域,首次对垒激战。

此战,德国海军“布吕歇尔”号被击沉,“塞德利茨”号受重创,伤亡1034人。英海军只有“狮”号受重创,死15人、伤80人。此战表明,德国人重视装甲防护的设计思想是对的。就连被击沉的“布吕歇尔”号,也比“狮”号强。前者挨了70余发大口径炮和7枚鱼雷后,仍然吸引英舰大部火力达两个来小时,才告沉没。贝蒂对此战不甚满意,然而,英国朝野仍视此战为辉煌胜利。当“狮”号在驱逐舰只的簇拥下,由“不挠”号拖带回港时,福思港内欢声四起。几天后,丘吉尔上舰慰问,一位军官指着贝蒂对海军大臣说:“纳尔逊回来了!”

10.“亦君亦臣”的巡洋舰

在军舰的家族中,巡洋舰位居“老三”,是仅次于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的大型军舰之一。在战列舰主宰海洋的岁月里,巡洋舰甘当战列舰的“耳目”和“手足”.它速度快、装甲轻、巡航半径大,担负着侦察、巡逻、掩护战列舰行动、打击敌方舰船等任务。当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称霸海洋之后,巡洋舰又担任了航母的“卫士”,在编队中防空、反潜,还可以对舰、对陆地作战,是集多功能于一身、战斗力很强的水面战舰。

昔日,根据巡洋舰的排水量和所担负的任务可分为3种类型:重巡洋舰、轻巡洋舰和辅助巡洋舰。

辅助巡洋舰,多半是由快速商船和辅助舰船改装而成。它的排水量从几千吨到上万吨,航速20节左右。舰上主要武器是舰炮,口径在152毫米以下,还有一定数量自动炮,用于防空。辅助巡洋舰主要用于护航,保护己方海上交通线。

进入现代,巡洋舰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很大变化,功能亦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现代巡洋舰按排水量的不同,也可分为轻型导弹巡洋舰和重型导弹巡洋舰。按动力装置可分为常规动力巡洋舰和核动力巡洋舰。现代巡洋舰满载排水量在0.5~3万吨,最大航速30~35节。现代巡洋舰普遍装备有舰空导弹、舰舰导弹、反潜导弹和新型全自动中口径舰炮及多管小口径舰炮,配备有反潜直升机、鱼雷以及电子对抗和激光设备,装备舰艇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常规动力巡洋舰有燃气轮机和蒸汽机两种动力装置。核动力巡洋舰续航力可达15万海里。

11.名扬天下的“阿芙乐尔”

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俄国彼得堡涅瓦河上,缓缓行驶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主炮慢慢昂起头来,粗大的炮口对准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巢穴--冬宫。

“立即炮击冬宫!”遵照列宁的命令,“阿芙乐尔”的前主炮,发出了震惊世界的轰鸣!炮口闪出的一团桔红色火焰,像一道金色的闪电,划破了深沉的夜空。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士兵们,高呼口号,汇集成一股势不可当的革命洪流,直捣冬宫。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炮声中诞生了。

“阿芙乐尔”有一个好名字,在俄语意译为“黎明”、“曙光”或“东方红”.在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指的是司晨女神奥罗拉,她每天黎明时唤醒人们,给大地送来曙光。真是惊人的巧合,“阿芙乐尔”不辱其名,名符其实地充任了呼唤黎明的司晨女神!

1941年6月22日,前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当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停泊在奥拉尼叶巴乌姆港(今罗蒙诺索夫市)。这艘已服役38年的战舰虽不宜直接出海作战,但舰上水兵仍用舰炮,打击德国法西斯。

当德国法西斯围攻列宁格勒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主炮被拆卸下来,部署在这座城市的外围,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连”,扼守从沃伦尼山到基辅公路长达12千米的防地。当时有152名水兵参加了炮兵连。这个连因战功卓著,战后被苏维埃最高主席团授予红旗勋章。

12.巡洋舰的隐身法

随着雷达探测、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水面舰艇极易受到制导兵器的攻击,要想提高生存能力,就应尽量使雷达探测不到,激光制导抓不着。为了在“看不见的战斗中”取得主动权,未来的巡洋舰就要采取孙悟空的隐身术。

未来的巡洋舰隐身的办法有:首先改变舰体形状。现在的巡洋舰庞大的身体、高高的舰桥、舰面有棱有角。这样的结构使雷达波反射面增大。未来巡洋舰,尽量减少上层建筑,采取低剖面、圆弧度、小反射角。将来的巡洋舰以各种导弹武器为主,导弹全部采用垂直发射装置,而且一种垂直发射系统,也可以发射多种型号的导弹,这样,就为减少上层建筑提供了可能。从目前美国、瑞典设计的隐形军舰的形状看,基本没有突出的上层建筑,整个舰身呈流线型,按照数学模块计算出舰身的最小反射面,整个舰形像个扁扁的甲壳虫。

另外,未来的巡洋舰多采用吸波材料,可以把雷达探测过来的声波“吸掉”,使它很少反射回去。现在,各国研制出不少种吸波材料,如,玻璃纤维、纤维、聚芳酰胺克夫拉纤维等增强塑料或复合材料,可用这些吸波材料建造军舰;还可以在一部分金属结构部件的表面涂上一层特种涂料,如,超微粒或铁氧体等,这样就可以将目前几万平方米的雷达反射面积减少到几百平方米,以达到隐身的目的。

13.灵敏的神经中枢

未来的海战,在多维空间展开,双方参战的兵力种类多、使用的先进武器多,战场情况瞬息万变,需要担任海战主力舰的巡洋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应灵敏,应变自如。因此,未来的巡洋舰将运用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建立灵敏的“神经中枢”.

未来巡洋舰作战的信息来源,将主要不依靠战舰上的探测器材收集,而是依靠海洋监视卫星、预警飞机和陆基超视距雷达等手段,全方位地获得信息后,然后通过卫星提供给巡洋舰。这样,巡洋舰可以减少上层建筑那众多的雷达天线,也能够严格保持无线电静默,便于战舰“隐身”,使敌方不易发现自己的踪迹。因此,未来巡洋舰与卫星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指挥、探测、通信、导航、气象等等,哪一样也离不开卫星技术。因此,有人说:“未来的海洋控制意味着空间控制。”

未来的巡洋舰将采用“神经计算机”处理各种信息、用于作战指挥。“神经计算机”由许许多多人工神经元组成网络,模仿人脑进行信息处理。如,对图形和语言的识别,目前广泛使用的电子计算机还不如一个3岁的孩童。如果给“神经计算机”输入声纳回波的图形,它就能准确地判断出是何种类型的潜艇、是沉船还是礁石;给它输入雷达侦察告警信号,它能立即告诉你来袭的导弹是什么类型,采用什么样的制导方式。另外,用“神经计算机”对导弹和线导鱼雷进行引导,命中率将会大大提高。难怪有军事专家预言:“神经计算机”广泛应用于舰艇之后,将对海军装备技术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