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1581600000055

第55章 (五十四) 文人之雄”韩愈

(五十四)文人之雄”韩愈

韩愈,字退之,生卒年为公元768~824年,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著名文学创

家、诗人、散文作家。年幼刻苦攻读,尽通六艺百家之学。在文学上大力推进和领导古文运

动,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自称“昌黎韩愈”,实其昌黎并不是他的家乡,只因为

昌黎是韩氏郡望族,后世称他为“韩昌黎”。

韩愈的高祖、曾祖、祖父都做过朝官或地方官。但其“三岁而孤”,由其兄韩会抚养。

愈在《与凤翔邢尚书书》中自言“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可能与韩会的抚育有关。

父辈能文者有韩云卿,李白称他“文章盖世”。韩愈也说:“愈叔父当大历世,文辞独行中

朝。”由此看来,韩愈既出生于官宦之家,叔父与兄又都以文章名世,这样的门第对于他后

来的志向有一定的影响。

韩愈出生时,家道已中落,而且韩会早死,韩愈随寡嫂颠沛流离,《祭郑夫人文》云:“

就食江

南,零丁孤苦。”韩愈二十岁时,赴京师求官,又曾“穷不自存”。韩愈初到长安谋考进士

,三次落第。直到贞元八年(公元792年),韩愈二十五岁,始中进士。以后,他的仕宦生

涯几经

沉浮。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任监察御史时,因为关中天旱民饥,他上书请宽民瑶赋

,因党派之间的排挤,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后被召回,升刑部侍郎。唐宪宗元

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因反拜副骨进宪宗,触怒朝廷几乎被处死刑,后贬为潮州(今广

冬潮安县)刺史。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重回京城,这时镇州发生兵变,他奉命

前往宣抚,使局面转危为安,因功升为史部侍郎,所以后世又称其为韩史部。他死后谥为文

,是为韩文公。

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而且也是杰出的古文家

他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将新型的“古文”文体广泛地用于政论、书启、增序、杂说

乃至祭文、墓志铭等各种体裁,写出了不少优秀的抒怀文章。韩愈主张文章一定要言之有物

,反对内容空乏;在文学语言上主张“陈言之务去”,即除去陈词滥调,讲求文学流畅和简

洁。宋代理学家曾用“文以载道”四个字来概括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特征,后人将韩

愈文章形容为“雅健宏深”,称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韩愈文章条理畅达、语言精炼遒

劲有力个体兼长,自成一家。他是司马迁以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但是他的真正成就,在于文学领域。

韩愈的文学主张,与他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有密切关系。他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比较

杂,主要源于儒家,但也有一些“离经叛道”的言论。他一方面谈仁义,谈性三品,继承

轲、董仲舒的儒学传统,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主张“人其人,火其书”(《原道

),僧徒返俗,佛经焚毁;另一方面又相信天命和鬼神。一方面赞扬孟轲辟排杨、墨,“功

不在禹下”,认为“杨、墨行,正道废”(《与孟尚书书》);另一方面又说“孔子必用墨

子,

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读墨子》)。一方面主张“宗孔氏”,“贵王贱霸

”(《

与孟尚书书》);另一方面又盛赞管仲、商鞅的事功,指斥后人“羞言管、商氏”为“不责

其实

”(《进士策问》)。一方面诋毁王叔文集团的改革;另一方面却追随另一个比较进

步的政治家裴度,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擅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

杂矛盾的现象,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反映。因此,韩愈虽然以儒学的卫道士自居,可是在宋代理

学家看来,他是“为文所得处多”,但对儒家之道“却倒学了”(《二程遗书》),“其论

著不诡于圣人盖寡矣”(杨时《送吴正子序》)。

韩愈积极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使这一运动获得重大的成功。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改

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韩愈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韩愈提倡古文的目的,就是:“通其辞也,本志乎古道也。”以古文来振兴儒学,恢复“

道”。韩愈认为,“文以载道”,文和道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应该首先重视的是道,“本

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

韩愈以“物不得其平则鸣”为根据提出了一条理论,认为人“有不得已而后言者”。

韩愈认为,文体上应该学习古代圣贤之为文,但必须“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还提出,写文章应该“唯陈言之务去”,去陈词滥调,务争有所创新。

韩愈领导唐代古文运动是成功的,从此“古文自唐以后为一大变”,一改淫靡的文风。韩

据此称是“文起八代之衰”。韩愈的文学主张,对于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活动

都有积极的影响。

他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从宋代的苏轼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苏轼平生自视颇高,但在其所作

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独推从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并指出从东汉以

来,圣道沦丧,文风败坏,佛教的邪说流行起来。虽经唐朝贞观、开元的盛世,有房玄龄

、杜如晦、姚崇等名臣的辅佐,也不能挽救;惟独平民出身的韩文公,在谈笑里领导

了大众,天下的人就跟随了他,重归正路,到现在已经三百年了。他的文章,振起八代衰颓

的文风;他的道理,拯救了天下人的沉溺;他的忠心,不怕触怒皇帝;他的勇气,能制伏三

军的统帅。这难道不就是能参与天地造化,关系天下盛衰机运,表现了浩然正气吗?对韩愈

真是推崇备至。再由于当时在政治上学术上都具有崇高地位的欧阳修出来鼓吹,尹师鲁、梅

尧臣、王安石、曾巩等的推动,韩文遂大行于世,达到“天下学者非韩不学”的盛况。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的散文涉及方面很广,有“扶树教道”宣传儒家思想的作品,如《原道》《原姓》

《原毁》;有寓意深刻的杂说,如《龙说》《马说》;有讽刺社会之弊的议论和表状,如《

讳辩》《论佛骨表》;有谈“求师之道”的,如《师说》;有感情激荡真挚动人的祭文

墓志铭,如《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韩愈的诗作也取得很大成就。他不拘泥于李杜,而是有所革新与创造,形成了一个新的

流派。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

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不失为一位有创造性见解的教育家。

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柳宗元曾赞叹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

韩愈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主要的有《师说》《进学解》和《杂说四马说》等等。在这些文

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命

题,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他还提出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

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韩愈的“性三品说”在哲学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韩愈认为,“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

者,接于物而生也。”就是说,人性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情是后天产生的。性的内容表现为

仁义礼智信(五德),情的具体内容表现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性情人人

都有,但程度不同。韩愈认为,这种差异也是天生的,因而他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相

应的情也有三品。根据这种理论,韩愈提出对上等人用“教”的办法,对下等人用“制”的

办法,使之“畏威”。这种理论同董仲舒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

性”一脉相承的。性三品说,必然导致英雄史观。韩愈认为,历史由“圣人”创造,这是性

三品说的必然逻辑结论。

韩愈的作品,充实了盛唐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瑰丽的文化遗产。他的思想观点,极大地

推动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进步,也因此,他成为我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位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