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静生活
15828200000026

第26章 静者有方——静心是药更是方

真正的美丽需要内外兼备,身体的健康决定了外在的美丽,而内在的美丽是由心理健康决定的,焦虑症、恐惧症、忧郁症、神经衰弱等都是心理疾病,它们让我们的心态变得有缺憾。美不仅在表象,它还需要内在的思想,一种从容平和的精神,散发着优雅之光。外在美,只是纸上的美,而内在美赋予了美的灵魂。

日前,报纸上有一则消息说,时下在德国头疼患者总数已达到2900万人,其中有1100万是男性公民。专家认为,这些人患病主要原因是精神高度紧张。无独有偶,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现在多数白领阶层也患精神紧张症。面对如此无情竞争和人们心理紧张的社会,韦任重先生给大家开出了一个药方:平静无价。

他说:

当今信息社会,瞬息万变,竞争激烈,人处变不惊,委实是十分重要的。平静无价,就是说每个人对遇到的任何事,都应有平常心,千万不能被欲望和困难所淹没,否则或忧虑重重,或过分悲观和狂热,人生就难以有平静如水的安详。

古人讲究心平气和,佛教倡导众人“静虑”,无疑是告诫人们要以平常心把眼光放远,顺其自然罢了。

武汉的归元寺,该寺方丈昌明法师的一句诫言:劝君莫烦恼,烦恼催人老,一念烦恼生,功德烧光了。事烦心不惊,静心排忧难,世事在人为,莫畏度难关”。这诫语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坎,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沉静应对,设法找出过坎的办法,如此才能有益身心和谐。

“学会欣赏宁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之一。应当说,马斯洛的这一准既符合心理健康的一般规律,又针对当前的社会现实。

成功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健康也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如果成功和健康二者不能够兼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是舍成功而保健康,还是舍健康而取成功?

只要抬头看看我们所在城市的天空,你就可以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灰蒙蒙的,隐隐约约还有黑烟几缕,空气中飘浮着灰尘,还夹着一股汽油味。经济的发展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这就是我们世界的通则,发达国家曾经是这样,发展中国家现在是这样,整个世界一直是这样:舍生态环境而取经济发展,还没有哪个国家真正走出“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舍健康而取成功具有通适性,国家是这样,人的发展也是这样。我们或许取得了成功,赚得了钱,博得了名,甚至也名利双收,但却没了身体的健康,血压升高,肺在变弱,肝在变虚,肾功能在衰退,记忆力在丧失,甚至于某一部位突然肿瘤了。“三十岁前用健康换金钱,三十岁后用金钱买健康”——这一句关于个人“先污染后治理”的民谣并不是哪个人信口胡诌的,它反映的是生活的现实。

在人们的常识中,白领阶层是一个值得羡慕的人群,他们从事良好的职业,收入破高,过着体面的生活。2002年,就中国白领的生存状况,新浪网作了一次大型调查和讨论,竟然发现白领们的职业西装下套着一腔子辛酸与悲痛,有的甚至声称”“活比驴子还累”。

当时还重点讨论了李意欣的典型个案,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意欣,算得上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企白领,所干的正是健康与金钱之间的买空卖空。可以把李意欣从1992年到2002年的人生历程分为两个阶段,从1992年到1997年是一个阶段,在此期间,李意欣为事业奔波,他1992年进入波音公司做公关,因工作出色而成为波音驻中国的首席公关顾问兼发言人;从1997年到2002年是一个阶段,在此期间,李意欣为健康奔波,于1998年9月正式辞职,全身心投入治病,从上海到北京到福州,从西医到中医,辗转奔波,耗费积蓄30多万,为一般人所不能想像。

不要可怜李意欣,也不要以为自己是多么的理智,更不要叫嚣“我怎么会拿自己的身体和健康下赌呢!”之类,置身于现代社会这一个纷纷扰扰的名利场,你甚至会有一股用健康换金钱的强烈冲动。

有时候,你甚至会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用“革命本钱”换取银子的机会。一位在广州某成衣厂打工的老乡告诉我,在她们厂里,能够每天加夜班是一种高级待遇,可不是一般员工轮流得上的。她抱怨说:“我的上司对我的印像不太好,至今没抓着一个加夜班的机会?”瞧!用健康换金钱是福了吧,也正是所谓“吃不着苦的苦比吃得着苦的苦还苦”。

事实上,像李意欣这样的病人不在少数,甚至满写字楼都有,满街都有,满城市都有。哪一个地方的经济发达,哪一个地方的病人就多;哪一部分人的领子“白”,哪一部分人的病人就多。2002年7月,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公布了一份报告,从全国16个省、直辖市辖区内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调查发现,北京人的亚健康率是75.31%,上海人的亚健康率是百分之73.49%,广东人的亚健康率是73.41%。亚健康人尤以像李意欣这样的白领人士为多,这些人一般都西装革履,出入高档写字楼。

那是不是一个人的成功就真的必须以健康作为代价呢?

不知是人性格上特别喜欢简化,还是世界原本就是简化的,很多东西都被人们归纳到一点,比方说真善美一体。一个叫乔治·萨顿的科学史家,把人世的知识描绘成金字塔的三个侧面,一个侧面是自然科学,代表真;一个侧面是社会科学,代表善;一个侧面是人文科学和艺术,代表美。在金字塔的底部,三个侧面彼此分明;往金字塔上面走,三个侧面渐趋融合;在金字塔的顶端,三个侧面也融为一体。这是关于知识的真善美一体的观念。

如果说智慧是人性的一个侧面,反映的是真;魅力是人性的一个侧面,反映的是亲和力与善;健康是人性的一个侧面,反映的是美,这三个侧面在金字塔的顶端是不是能融为一体呢?智慧属静,威风属静,如果说人性的真善美是融为一体的,那这个金字塔顶端的融合点不是别的,就是静。

孔夫子“述而不作”,曾国藩“书而不作”,要留传于世的大义恐怕都在《曾国藩家书》中。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曾国藩曾现身说法写下这么一段话:

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将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中年以后,则肝肾交受其病。盖郁而不畅,则伤木;心火上烁,则伤水。余个日之目疾及夜不成寐,其由来不外乎此。故于两弟时时以平和二字相勖,幸勿视为老生常谈,至要至嘱。

翻译为白话大约是这样:

大概心里面抑郁太多,怨天尤人,不光是没法处世,也没法养德;不但没法养德,而且也无法保身。中年以后,肝肾都可能因这一点而得病,因为抑郁不畅就伤肝,心火上炎就伤肾。我现在所患的眼病,以及夜里面睡不好觉,原因也都是在这里。所以我对你们时时劝以“平和”二个字,千千万万不要当作老生常谈!

曾公所言是非常有道理的,无论是“涉世”,还是“养德”,抑或是“保身”,只要能做到心平气和,那什么都可以一并搞掂。就是说,成功和健康是完全可以兼得的,根本没必要二者取其一。更重要的是,若二者只有其一,那这一也是有问题的——真正的大智大慧之士,必须做到成功与健康兼得。

一个人若是只保有健康而无成功,那他的健康就必须挂上疑问号;一个人若是只取得成功而丢失健康,那他的成功就必须挂上疑问号。比方说,像李意欣那样的成功,我们就必须存疑。再比方说,像路遥那样的成功,我们也必须存疑。“早晨从中午开始”的路遥才四十三岁就英年早逝,有人曾说他“活该!”——这未免有点毫不客气,但的确发人深思。

主静为什么能够治病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来看一看生病究竟是怎么回事。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重大而专业的医学问题,在这里,我们只能够简单地说一说,大概地圈定之,要言为烦。

《黄帝内经》的回答即“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气的种种动作导致形形色色的病,就这么简明,没什么繁琐概念。

“百病生于气”实质上是“百病生于心”。在中国传统哲学里面,特别是在道学和理学的语言中,“心”与“气”原本不是可分离的二个东西,如影随形,心浮则气浮,气散则心散。正因为百病生于心气,中医为人开出了一个最根本的药方,这就是静心定气!《黄帝内经》开门见山就讲这一个十全大补的心病药方:“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健康问题,静心就好,定气就行,完了!

主静是健康之本,这不仅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得到了实验的证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让人对着鼻管喘气,再把鼻管插在雪地里十分钟,冰雪不改变颜色,说明该人比较心平气和;冰雪变白,说明该人有些抑郁内疚;冰雪变紫,说明该人有点生气动怒,用1~2毫升变紫的冰雪注射给小白鼠,小白鼠1~2分钟后就死了。这一实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是不是心平气和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众所周知,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对健康与否关系甚大。去甲肾上腺素和B-内啡肽是人体内分泌激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和最直接的两种内分泌激素,它们就听命于心气。如果心理状态失去平衡,脑内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一种剧毒的荷尔蒙,这是百病病根苗;如果心理状态得到平衡,脑内分泌B-内啡肽——一种大补的荷尔蒙,这是健康之本。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能够常常保持神闲气静的状态,疾病根本就惹不了身,因为主静能让人的免疫系统发挥最大功效。稍有静坐经验的人都应当知道,哪怕是静坐一会儿,嘴里面都可感觉到满口津液——道家称之为“华池神水”。实验已经证明,华池神水比平常时候的唾液中的免疫物质含量要高得多。常言道“病从口入”,唾液是人体抵抗外来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如果你能够经常含得满口的华池神水,那你得病的几率要比一般人少得多。

云南昆明的华亭寺有两样好东西,一是这么一幅对联:“听鸟说甚,问花笑谁。”不知道这对联是谁说的,太棒了,能与花鸟相俯仰,此心何其静也!另一个是这么一付药方:

药有十味:好肚肠一根,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阳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用药方法是:宽心锅内钞,不要焦,不要躁,去火埋三分。

用药时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肠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

也不知这药是谁开的,显而易见,这也是一付心病药方,中心意思也就是人要心平气和!

先哲说:动以养身,静以养性。道家说:无为自化,清静自在。与其声嘶力场地去摆平,不如泰然自若地让自己安静,宁静可以沉淀出浅薄,能过滤尽浮躁,可以避免轻率、荒谬,可以杜绝鲁莽与无聊,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德行,一种聪慈。

幸福美满是一种静,因为她昭示着平安与稳定;万事如意是一种静,因为她昭示着安心与满足;家庭和美,四邻和睦是一种静,因为她昭示着安宁与祥和:物价稳定、社会安定是一种静,因为她昭示着和平与宽松.宁静是福,处事为人,生活工作,只要你保持一份超然的心境,守住一份温馨的宁静,一切将会变得更加轻松美好。

宁静,源于内心。而人,生而有欲,苦苦追求也难以达到满足。如此,又怎能获得宁静?耶稣在被人告密时,说:“你赢得了整个世界,而丢失了自己,又有何意义?”此言可值得百般回味!

虽然,我们不可能像一些哲人一样,为了逃避生活的喧嚣和摆脱人生的烦恼,而远离城市和人群,跑到荒山野林或孤岛上去;可为了活得有价值、有质量,还是应该在内心深处保留一点空间,在那里享受片刻或永久的宁静,去感悟“天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清明之境,去享受月朗风清的美好夜晚,去与明月、花草、鱼虫相亲,过一种“岩上无心云相逐”的恬淡生活!

要摆脱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使自己学会欣赏宁静,需要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走进宁静是很不容易的,它是一个人内心修炼达到一定造诣时的内在拥有和外在表现,要求人必须能够屏弃一切脆弱、具备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学会欣赏宁静,就会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掉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从而避免许多轻浮、鲁莽、无聊甚至荒谬的事情发生。

学会欣赏宁静,就会使自己在成功时很快进入安然状态,失败时很快进入超然状态,忧伤时得到满足的安慰,急躁时得到心灵的净化,迷茫时得到深沉思索的指导。

学会欣赏宁静,就会超脱地看待一切,拥有一份对生活的坦然、对生命的自然、对人生的平静;就会活得舒心、快乐,不为声色犬马而劳神,不为荣辱得失而茶饭不思。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牢记:只有学会宁静,勤勤勉勉做事,潇潇洒洒做人,才能更加热爱生命、享受生活!

静心课二十

对自己充满爱意。想象自己正静静地坐在一汪平静的湖水旁,湖边环绕着棕榈树和礁石。你低头望着波澜不惊的湖面,看见自己的倒影。你的脸上写满平静。你凝视着倒影中自己的双眼,被其中折射出的宁静和无限深情所深深吸引。在你面前,你的倒影心甘情愿为你服务,在你望向平滑如镜的水面时,总是乐意回应你的召唤,赞美你。回应你的尊重,向自己的倒影表达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