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国学九家智慧
15834400000037

第37章 墨家的平衡智慧——做一个和谐博爱的人(6)

但墨子是怎样的一位“贱人”呢?从墨子及其后学留下来的文字里,可以窥见这位,与贱人为伍的先知的风采:他是一个博学的人,而且做学问是很勤勉的,他甚至在出行的时候都要在车里装很多的书——从出行可以坐车这一点看,他在社会上又是一个体面的人。他称自己“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也就是说他既没有为官者的那些麻烦事,也没有处于社会底层的农人的生活艰辛。他似乎是一个很自由的人。据说他曾花了三年的时间制成了一只木制的老鹰,这只鹰在天空中飞翔了一天之后坠毁(此事在《韩非子》、《列子》、《淮南子》、《墨子》诸书中均有提及)。这件事情后来虽然不了了之,但这毕竟是人类征服空间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因此有人说墨子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但一个工匠花三年时间去制作一只木鸢,实在不可思议。他自由,但他又不是后来儒、道文化所衍生出来的“隐者”,他一直以炽热之情去干预现实的生活。从各种见诸文字的资料,可以看得出墨子是当时能量很大且相当活跃的一位社会活动家。他的门徒众多,《吕氏春秋》称“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淮南子》也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汤蹈火,死不旋踵。”还有一个可注意的现象是,墨子的弟子中一定有不少人受命到各国的政府机关中担任了重要的职务,而他们做官的目的,却在于行“义”。

有一个叫高石子的弟子被派到卫国去,卫君给了他很高的薪水,位列公卿,但不久他就辞职不干了,回到老师身边。他对墨子说:“卫君给了我很高的待遇,地位高,钱也多,但我多次给他提建议,他却一次也没有采纳,所以我炒了他的鱿鱼。他大概会说我这个人是个疯子吧!”墨子说:“只要我们做事是合于‘义’的,即使被称为疯子又有什么关系呢?过去周公辞去三公之职的时候,也有人说他是疯子,可他至今美名流传。要行‘义’,就不能避毁就誉。”他当场表扬高石子说:“我们常见到一些人为了俸禄而不讲道义,但从高石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为了行义而放弃优厚俸禄的可贵品质了。”有一次,墨子派弟子胜绰到齐国贵族项子牛门下为官,项子牛三侵鲁地,而胜绰三从。墨子听说之后马上派人去要求项子牛辞去胜绰。他说我派他来做官是要让他阻止骄气,纠正邪气的,没想到这小子贪恋富贵,助纣为虐,他不是不懂得“义”,他是把那俸禄看得太重了,重得胜过了“义”。

墨子本人似也有过做官的机会:先是弟子公尚过在越国做了官,很受越王的赏识。有一天越王高兴起来,对公尚过说:“先生若能将你的老师墨子请到越国来教导寡人,寡人愿将原先吴国的五百里之地封给他。”于是公尚过驾了五十乘车兴冲冲到鲁国来接墨子。

墨子却对公尚过说:“你看越王的志向到底如何?如果越王愿意采纳我的主张,那么我这就去。能吃饱肚子,有衣服穿就行,我要那封地干什么?如果他不是真心实意采纳我的意见,我奔着那五百里封地去,那就等于是把‘义’给卖了。”

从这些小故事中,我们可看到墨子及其门徒在当时所从事的社会活动,也可由此看到墨子的怀抱。无论墨子的出身如何,他都当之无愧是一位饱学之士,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位精神的领袖。以世俗的等级观念论,那些贵族或许可将他视之为贱人,但在精神品格上,那些一生在名利场上或相互撕咬或蝇营狗苟的帝王及其卿相们,永远也无法望其项背。

墨子还说:“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墨子认为贤才难得,且往往被埋没于平庸的民众之中,甚至还会受到压制和侮辱,但这些贤才毕竟是出色的君子,他们能严于责已且宽以待人,不同于平庸之辈的宽容自己、苛求别人。这些贤士有充分的自信心,仕途顺利时,他们会不改奋进的初衷,锐意进取;仕途不顺时,他们便静下心来,反省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即使与平庸之辈相处或者遭受无端的压制和侮辱,他们也不会一味地怨天尤人,怨恨命运的不公。因为他们有自信,知道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胆略,终究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墨子的这些道理在今天依然适用。人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做到“进不败其志”和“内究其情”。在身处顺境时,还要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不改夙志;而身陷逆境时,则要躬身自省,探究失败之由。此外,还应做到无论何时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事业做成功,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和事业一帆风顺。

11、做一个平衡关系的人

天下所有的学问,几乎都是阐释“二”的学问,人与内心是二,人与他人是二,人与社会是二,人与自然是二,人与团体是二。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都可还原为“二”的问题。如得与失、乐与悲、成与败、强与弱、硬与软、正与反、好与坏、进与退、快与慢、虚与实、收与放等等。

一切的冲突,一切的竞争,一切的成功与失败,都可还原为“二元对立”,都可简化为“二”的学问。如果不理解人生学问的本质问题,那么,无论是谁,都是难以成大气的。

一个人若处理不好“二元对立”的问题,平衡不好各种关系,那么,他就不可能处理好任何其它的问题。

平衡这一原本是“机械动力学”里的特专业的术语,已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意,以其意味深长的“和谐统一”之大意之引申意,充满了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

大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国际政治经济的,有国际贸易的平衡、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经济的平衡、数字鸿沟的平衡、生态的平衡等等。

中小到牵之人民生活的运动健康的,有心理的平衡、营养的平衡、肌肤的PH值的平衡、瑜伽的身心的平衡等等。

还有,责任与义务,选择与放弃、梦想与现实、欲望与克制、自我与整体、赚钱与休闲、享乐与勤勉、爱与被爱……有许许多多两者、三者甚至若干者“之间”的关系或者矛盾都需要平衡。

《平衡的智慧》一书曾经很是风靡,受到了业内诸多人士的肯定,作者Intel最年轻的副总裁帕特、基辛格在合理分配时间、恪守生活准则以及安排人生优先次序方面堪称“平衡”的典范。然而,“平衡”总是相对的,“不平衡”才是永恒的。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往复,我们都在不懈地不停地寻求着平衡。是啊,人类平衡了才会和睦,社会平衡了才会和谐,世界平衡了才会和平。事实上,生存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的艺术,领袖领导的艺术就是平衡的艺术。甚至有位管理大师曾调侃到“管理玩的就是平衡”。

我们也许可以这么理解:懂得平衡之道越多,我们迈向成熟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而我们拥有的快乐也会越多。

从做人来讲,平衡也可以说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有的人能左右逢源,有的人能游刃有余,是因为他们总能掌控好做人的度,掌控好对待每个人的火候,他们总能达成平衡。他们在吃透人性的前提下,总能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每个人的需求,总能顺理好与每个人的关系。

平衡,也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有的人总是一开公司就垮,一个公司没开上一年半载就倒闭了。为什么?主要是因为他处理不好公司对内对外的各种关系,处理不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总是顾此失彼,总是到处失去平衡,最终因多处失衡而导致冲突不断、冲突太多而关门走人。恰恰相反,有的人却能很快将企业做大做强。这又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懂得了做事的分寸,懂得了平衡之道。

平衡,是健康的最高境界。

许多人为了金钱,为了事业,不惜拼命地工作,忘我的工作,他们通过偏执狂地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达成了目标。这种成功,只可是用他们的身体换来的,许多老总头发都掉光了,肚子“大腹便便”了,从头到脚全是毛病了。其中还有许多人因过劳而英年早逝。显然,这种人是严重地打破了工作与健康的平衡,真是得不偿失,令人惋惜。

平衡,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责任和义务需要平衡;选择和放弃需要平衡;欲望和克制之间需要平衡;赚钱和休息之间需要平衡;亲情和友情之间需要平衡;爱与被爱之间需要平衡。

许多人忘记了,人生是一个整体,它需要随时维持人与内心的平衡,人与他人的平衡和人与环境的平衡。其中许多人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他们既不清楚富足人生是什么,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在此,我告诉大家一个实现富足人生的判别式,它就是看你的人生是否“平衡”。

平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熟练地把握好这个度呢?

要想让身与心平衡,我们就不妨学学庄子,学学什么是“逍遥游”。要想让自我与他人平衡,我们就不妨读读孔子,读读他是怎样理解“仁”的。要想让自我与环境平衡,我们就不妨研究老子,看看他是怎样理解“道与德”的。要想让整个生命自由平衡,我们就不妨拜读佛陀,看看他是怎样即身成佛的。

12、做一个和谐的人

和谐与和平都基于一个“和”字。和谐是和平之上的一种更高、更美的境地,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个体的人自身的和谐。

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重点在于:既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的需要,也调整人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的规律,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要义。

关于人与人的和谐,重点在于: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既考虑局部的利益更顾全整体的利益,以达到整体的协调发展。

所谓人的自身和谐,主要是指人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同时代和社会相适应,并能积极推动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一个人的自身和谐需要具备思想和谐、心理和谐、人格和谐等要素,才能达到自身的真正和谐。

思想和谐。思想、观念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与时代进步的节奏相合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即能够与时俱进。此外,思考问题全面,不偏激,处理问题能合理、合情、合法。

心理和谐。心理要始终保持乐观、积极健康的状态。也就是平时大家所讲的心态要好,即在工作上能争先创优,在生活上能知足常乐。

人格和谐。人格的和谐必须体现社会伦理性的要求,必须具备道德的修养,个人的行为必须与社会的总体道德要求相一致。在待人接物中,尊重他人,遵纪守法,遵循社会的伦理规范,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良好道德水准、人格和谐的人。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和平与和谐,唯和平才能使文明的成果得以保存,唯和谐才能使文明稳步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包容,因为社会的和谐必须先从“人”的和谐做起,每个人是一个和谐的人,整个社会的和谐就不再是梦。

在报纸上看到路透社的一篇报道,让人心酸不已——中国麻风村居民难以重返社会。他们之中不少人都没有手指甚至整个手掌,麻风带来的耻辱对他们来说习以为常。即使治好病,他们仍然居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子,而且已住了几十年。尽管麻风病患者的后代并没有患病,但他们自出生起就一直住在麻风病患者聚居地,由于受到排斥、贫困潦倒又目不识丁,很少有人敢离开村子。不仅如此,就连已治愈的患者也会歧视新感染者,恐惧和偏见如此根深蒂固真让人感到惊讶。

麻风病患者及时康复,仍然被家人遗弃,这使他们除了留在麻风村外别无选择。少数离开的人也被大家避之惟恐不及,经常被禁止乘坐公共汽车和火车。未感染者歧视感染者,连感染者也在歧视新感染者。四川省山区喜德麻风村,村民们将一名13岁的孤儿赶出小学,因为经诊断他患上了麻风病。这个男孩现在一个人住在高山上一个破败的棚屋里,远离其他村民。人与人之间如此的隔阂,连起码的关爱都没有,更别说包容心了。这样又怎么构建和谐社会呢?

我们应该还对那著名的“艾滋病村”记忆犹新,如今又有“麻风病村”,一提起这些人们就“谈虎色变”。想起温家宝总理深情拥抱一个失去亲人的艾滋病孤儿,我们不觉得惭愧吗?总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明“对待每一个生命要包容”的态度,我们是不是也该行动起来了呢?

山之所以青,得益于树木的生长。虽然树木吸取山的养分,但是山还是包容了树木。因为山知道,如果没有树木,那她自己就不会有美丽青春和亮丽娇容。假如没有木秀,还会不会有山青青?

看看身边的勾心斗角,想想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再看看人们对无辜者的歧视态度,多么的令人惋惜与痛心!心的距离不拉近,人与人之间就难以融合,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和谐就只能是一场梦。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不同的声音发出。虽然“一人一个调”,但只要真诚地包容,那它就能弹奏出和谐与美妙的乐章。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她们却编织了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也正是因为有了人与人的思想相异,才会有智慧与财富的光芒照亮人类世界,并续写着生生不息的传奇……

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而是社会的一员,是自然界的一员,是自始至终生活在群体、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所以,一个心理健全的人,必须学会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做一个和谐的人。只有学会了与人相处,工作、学习、生活才能够事事顺手,时时顺心。与人相处的最基本要求是:讲文明、有礼貌;能容人。学会与人相处应当具备,自尊和尊重他人、理解和信任、同情与人道等优良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开朗、热情、坦诚,发展友谊,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情绪低沉,轻者产生孤独、空虚、焦虑、恐惧,重者产生多疑、嫉妒、敌对、攻击的心态和行为。做一个和谐的人应当学会关心他人,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我校五心教育是: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做一个和谐的人,不等于放弃原则。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既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孤芳自赏,要能够使自己的行为与朋友、同事、同学协调一致。

包容是和谐的需要。人与人之间,你包容我,我包容你,那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会,一个多么和谐的社会!多一份包容,就多一份和谐。不管是国与国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抑或是在个人之间,只有同舟共济,彼此了解,才可能带来幸福、进步和安乐。

和谐社会所具有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特征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在不断的付出与创造中才能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以包容之心待人,以包容的行为感染人,大家目标一致、情同手足,那么社会方可进步,国家方可发展,和谐方可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