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金瓶梅里的心经
15840600000010

第10章 色空品(2)

孟玉楼做的这件事、说的这些话,颇见本色。原来她是个明白人,知道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深知佛说“无常”的真理。又知道世上之人“离多会少”,此即“孽缘”所至,虽然相会,必至分离。孟玉楼对潘金莲说了一个词,让人浑身冷透,那就是“前进”二字。孟玉楼把潘金莲被转卖嫁人,称为“前进”,意思是“往前走”,往哪里走?往火坑里走。孟玉楼把话说的得透,实际上在摆明着说:“六姐,你往火坑里好走!”好一句沉痛、悲愤的话,充满对世界的咒诅。佛经上把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叫做“火坑”、“火宅”、“火狱”,人处其间,倍受煎熬。要想灭火跳出火坑,必须要有甘露。那甘露便是真心者的眼泪,承担者的汗珠。孟玉楼勇敢地对火坑中的潘金莲说:“我到你那里去看你”,等于说:“我到火坑云看你”,大有地藏王菩萨甘愿与人一起下地狱的无畏精神,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当地狱一空的时候,人人都成了佛。这个“空”空得好,指没有人困在火宅子中。人人都从这个空宅子移民天堂,回到桃花源,回到真空家乡。孟玉楼因色见空(因本色自明真空本性),便是对《心经》妙旨“色不异空”最好的注解。《红楼梦》里的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与妙玉相比,孟玉楼倒是一个能“空”的奇女子。

空不异色

上面我们讲的“色不异空”是现世道理,讲本色不异空如,可以明心见性成佛。但为什么我们可以“色不异空”呢?原来这是因为“空不异色”。我们的解脱取决于“空”,从“空”那里采撷智果、善果、成善成佛。

色不异空是自度,自悟,是人的觉悟与作为。

空不异色是度人,悟人,是佛菩萨的慈悲。

也就是说,假如“空”不开启那道门,“色”就进不去。有了“空不异色”,愿意接纳那“色”,才有“色不异空”,可以标明身份进去。因此,观音菩萨在开示《心经》时,讲了“色不异空”,马上讲“空不异色”,作补充说明,怕人听不明白,以为有了“色不异空”,就一切都搞定了。世上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没有那空,真空,何处容那本色?其对应关系为:

空——色

真空——本色

真空家乡——本色天地

说到底,是“空”赋予了“色”生命,给了他机会,共同创造了幸福。什么叫“空”?即真如性空,简称真空,指本来空明的境界。如果嫌我这解释抽象,你就把它理解为佛菩萨好了。佛即空王,佛门即空门,佛法即空法。这空不是那空,它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给人真真切切的幸福。

什么叫“空不异色”?代入以上概念:

空——佛

色——人

空不异色——佛不异人

佛菩萨、耶稣基督做的事情就是代人受罪,与人共苦,甘做替罪羊。他们化为人身,跟我们一样,与我们一起做一回人。不是高高在上指导,而是降卑为人一起吃苦。只有这样,我们才认他们为自己人,才肯信他们所讲的福音,接受了那福音,才有福报。《摩尼经》上说:“若有明使,出兴于世,教化众生,令脱诸苦。”亦即此意。

此时窗外正飞雪,转瞬间一个坑灰浩浩的世界。但这雪不是坑灰,它从天上降下,为的是净化这里的一切。它有这个本事,但如果它不从天上掉下来,一切就都无从谈起了。等它的任务完成,雪又化为水,水又化为汽,回到天空。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金瓶梅》上的李娇儿原是歌妓,被西门庆买了来作二老婆,其实就是家伎。西门庆死后,她的命运面临选择,是像潘金莲、春梅等人一样被打发出门嫁人好呢?还是像孟玉楼一样自求多福?或像吴月娘一样守活寡?她心知自己不是吴月娘,连守寡的资格她都没有,当初她只是西门庆养的一个歌伎,西门庆并不是她心灵意义上的丈夫。西门庆是吴月娘的丈夫,不是她的丈夫,对此她很有自知之明。不过让她做潘金莲与春梅,她又不甘心。做孟玉楼,也没有把握。那么,眼前的路看似有千条万条,其实是一条都没有。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没错,但要知道罗马并不是遍地黄金,任由人捡。相反,罗马有个十字架,去了罗马,可能面临着受死。所以,我们要完整地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有个十字架。现在还想去罗马吗?

当人生面临艰难选择时,李娇儿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她回到了妓院中。本来照常理,她已跳出火坑,被人包养并娶走,成了良人,这是何等幸福。西门庆虽然死了,她的良人身份依然确立,不会被动摇。她不再是妓女,她从良了,从良了就叫良家妇女。众人不理解李娇儿心思,都暗中笑她“又犯贱了”,只有李娇儿自己和与她相同命运的姐妹们才深深知道: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这就是命。佛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犯过错、有过罪的人,除了佛菩萨,谁还真把她看作人。即使再嫁,只会遇着另一个西门庆。这是确定的。为什么?因为别人不会把她当人看,表面上如何如何,内心其实鄙视。李娇儿如果连这点都看不清,她就白受了那么多苦。做人要清醒,抬高自己就是践踏自己,摆平了一碗水才好喝。不如归去。妓女就妓女。勾栏就勾栏。灯红酒绿就灯红酒绿,自有一番雪月境界。

李娇儿这种“自甘堕落”的修炼法,好比济公、弥勒。这是和光同尘,不是随波逐流。李娇儿是清醒的,从不妄求别人的幸福。佛说“自求多福”,什么意思?无非是说各人要照各人的命修行。命运无法借贷,无法代理,只有自家承受。说风凉话的让他自己吃风凉快去,说好听话的把好听话回赠给他。泥巴就是泥巴,不是一朵花,但说也奇怪,那花却开在泥巴里。人生索性沉沦到底,竟然从黑暗深处看到了亮光。很多话我不方便说,今天借讲《心经》也就说了:矿难、地震中被埋的人,埋得深的往往还有救,因为深处有缝隙、有光明,埋得浅先就砸死了,我们做人也是这样,被生活活埋得深的,往往得救。

《心经》说:“空不异色”,讲佛菩萨与人没什么区别,大家一起沉沦混世。但不同的是,他从没福人中找有福人,从罪人里找义人,从恶人里找善人,并且一找一个准。佛菩萨救人只看大处,不拘小节。李娇儿在回到妓院时,盗走了西门家一大笔财。这笔财本是她的,但她完全无法照正常途径获得,只好一盗了之。按说这种行为也不对,但比起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发心来,就算不得什么了。

色即是空

这话并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美色转眼成空”的意思,而是说“本色即真空”。此处的“色”必须当本色讲,此处的“空”必须当真空讲。如果硬要把“色”当做美色、美女,那么我也可以说美色不空、美女不空,像西施舍身救国,晴雯抱病勇补雀金裘,都是善举。《金瓶梅》上的春梅也是这样。

春梅本是吴月娘的丫头,西门庆娶了潘金莲后,让春梅服侍潘金莲。这主仆二人命中有缘,性情非常相投,春梅死心踏地跟着这个主子,人人视她为小潘金莲。春梅有金莲之淫,之泼,之得理不饶人。不过春梅到底不完全像潘金莲,细想来,春梅至少有三德。

春梅知道敬老。每次潘金莲的妈潘姥姥来,作为亲女,潘金莲经常让老母亲笑着来,哭着回去,要不一脸冰霜,爱理不理,甚至有时直接骂开了。金莲为什么这样恨她妈?原因很简单,当初她妈把她卖了,推进了火坑,以至有今日。再有,除了潘金莲,西门庆的妻妾们都很富,每次潘姥姥来,表面上是看望女儿,其实是要东要西来了,由不得潘金莲又气又恼,认为自己的老娘把脸丢大了,因此绝不给她妈半个好脸色,半句好话。种种这些前因后果,春梅都知道。但这小妮子有个好处,天生知道敬老,每次潘姥姥来,都是她代为招呼,殷勤款待,送东送西,大有《红楼梦》上平儿之风。春梅的做法暖了老人的心,在潘姥姥心中,春梅比金莲还亲,女儿有这种人做伴,是前世修来的福,她也知足了。春梅的这点敬老的好行为,很快就有了福报。西门庆死后,阴错阳差,她嫁给了周守备。周守备是个大官,比她大几十岁,对春梅异常宠爱与尊重。一个丫头能碰到这样敬她的人,这真是春梅的福报。当初她敬老,如今老敬她,这就叫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