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让你受益一生的88个心理学定律
16121700000012

第12章 今天你可以很快乐(2)

再后来,洛克菲勒卸任后,他把董事长的位子传给了阿基勃特。在人才济济的标准石油公司中,比阿基勃特更有才华的职员比比皆是,然而他却脱颖而出,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拥有别人不可比拟的热情。因此,也只有他能当之无愧地坐上董事长这第一把交椅。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过:“一个人如果缺乏热情,那是不可能有所建树的。”他还说过:“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本身,而不是取决于你所从事的工作或是地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是一个人的热情在改变着生活,而不是生活改变着一个人的热情。因此,无论何时都不要丢掉了对生活的热情,否则你的生活就会形如枯槁,毫无生机和乐趣。

当然,热情指的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盲目的乐观。我们知道,生活如同逆水行舟,处处都是艰辛和磨难。只有积极地去面对,抱着对生活的信念和热情去创造财富和事业,生活才会回馈你幸福和快乐。而消极的心态,只能把生活中的苦难、困难扩大,即使机遇就在身边,你同样也会熟视无睹,对生活感到乏味与失望。这样的生活态度,幸福与快乐又怎么可能问津于你呢?成功,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刚柔定律: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老和尚携一位小沙弥云游四方。一天,遇大雨天,他们又恰巧要过一条河,这时,老和尚看到一位正准备过河的女子。可是,由于天降大雨,河水上涨,她又不敢过,于是,站在河边焦急万分。

眼看再不过河,河水继续上涨,他们谁也过不去了。情急之下,老和尚二话没说,没经女子同意,便主动背起她过了河。过河后,老和尚放下女子,继续与小沙弥赶路。

小沙弥把这一幕看在眼里,他为师父的行为感到耻辱,因为他觉得师父犯了戒。于是,一路上,他再也不跟师父说话。直到晚上,他们住进了旅店,发现师父毫无忏悔之意,小沙弥便指责师父道:

“师父,色乃佛门大戒,你怎么可以背一女子过河呢?”

老和尚听后,感叹道:“我早已将那女子放下,真正没放下的是你呀!”小沙弥听后,知道自己道行尚浅,方不再说话。

这则故事讲的就是佛门中著名的“拿得起,放得下”的禅理。其实,不仅悟道如此,为人处世也同样如此,既要拿得起,又要放得下。仔细思量,生活就是在“拿得起,放得下”之间来回徘徊。

有的人放不下金钱,有的人放不下权力,有的人放不下一己私欲,有的人放不下心中的偏执……因此,心理学家提示人们,只有做好了“放下”的学问,才能真正收获人生的快乐!

拿起容易,放下难。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对待成功宠辱不惊、淡然受之;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对待失败潇洒一笑,坦然处之。

在亚马逊密林中生活着一种蜘蛛猴,它们的个头很小,虽然也就有十几厘米高,但可以说浑身都是宝,而它们的皮毛尤为名贵。一直以来,当地的老百姓很想把捕捉这些蜘蛛猴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但是,由于这种蜘蛛猴生活在密林中最高的树上,因此,要想逮住它们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后来,一位土着人想出了一个最为简捷的办法,他在小玻璃瓶里装上一粒花生,然后把瓶子放到树下,自己便悄悄地离开了。

树上的蜘蛛猴从树上爬下来,把手伸进瓶子里抓住花生。可是,瓶子的口太小了,蜘蛛猴握住花生的拳头太大,根本不可能从中拔出来。

就这样,蜘蛛猴成了土着人的猎物。直到土着人将它们带回家,准备杀死的时候,贪婪的蜘蛛猴仍然不肯松开自己握着的拳头,而它为的就是瓶中那一粒小小的花生。

偏执的蜘蛛猴,由于自己无法“放得下”一粒小小的花生而让自己命丧黄泉。读罢这则故事,很多人都在嘲笑蜘蛛猴的贪婪和无知。但是,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悲剧却时有上演。倘若你的手中抓着一件东西不肯放手时,那么,你只能拥有这一件东西;倘若你肯放手,那么,你就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就会有机会拥有更多的东西。如果一个人一心死守自己的私念而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就只能达到这种高度而已。由于心没有了空间,因此无法超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倘若说人的心灵就是一面镜子,同样的一件事物,在不同人的心里折射出的光影是不一样的。倘若记挂太多,从不懂得放下,人的心灵就会灰暗起来。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统统让它们在自己的心中安家落户,你的心灵就会如同草地一样杂乱无章。而那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你看起来委靡不振。因此,扫地除尘,放下该放的事,让阳光洒进你的心灵,生活也会随之明亮起来。把自己心灵中那些无谓的痛苦赶出去,你的心灵才会有更多的空间来装载快乐。

刚柔相济的人,任何时候都懂得放下,他们总是懂得放下自我,舍弃拥有。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100个年轻人做同样一件事情,其中的一半把事情做完,另一半人则被勒令中途停止。结果发现,很长一段时间过后,那一半中途被迫停止的人对没能完成的事情仍旧耿耿于怀。

这说明,人们对自己想做但又没有达到目的的事情会长期地放不下。但是我们又不得不说,这样的“放不下”除了让自己刚愎自用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意义。因此,懂得刚柔并济,才是成功的王道。

气球定律:气大伤身,聪明的你不生气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叫做“脑岛皮层”的组织,当人的精神受到刺激、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这种信息便会很快地通过“脑岛皮层”传递到心脏,从而使心肌负担加重,心室纤维发生颤动,严重者则会因心跳停止而死亡。因此,生气是会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同时,当人处于极度愤怒状态并出现“冲动高峰”时,人体的促肾上腺皮激素大量释放,并与血液中的白细胞“拥抱结合”,致使白细胞杀灭致病微生物的能力大大减弱。据此,医学工作者一直说:“生气,是百病的根源。”

英国著名化学家亨特因为在一次医学会上被别人顶撞而大动肝火,导致心脏病复发,最终酿成了悲剧,当场身亡。可见,怒气就犹如藏在我们身体里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酿成大祸。

因此,无论是跟别人发生争执,还是自己被一些不愉快的事搞得心情不爽想要大动干戈时,你一定不要先急着拍案而起、怒发冲冠。倘若这时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缓解矛盾,不妨选择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

很久以前,释迦牟尼到处普度众生,为众讲法,受世人爱戴,可是也招来有些人的嫉恨和误解。

一次,在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时候,一个人大大咧咧地走到他跟前,出口大骂,而且污言秽语不堪入耳,说法被迫中断。

众人为此愤愤不平,可令他们感到奇怪的是,释迦牟尼一如既往地闭着眼打坐,而且面不改色。

起初,那个人见释迦牟尼并不还口,于是越骂越起劲。最后,他终于骂累了,就喘着粗气问:“我骂你,你为何不说话?”

释迦牟尼缓缓地睁开眼:“如果你送别人一份礼物,但别人并没有接受,那么,这一份礼物最终会在谁的手里呢?”“当然还在我手里。”那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那你刚才的怒骂,我一概听而不闻,你那怒气不是还要回到你自己身上吗?”那个人一时语塞。

最后释迦牟尼语重心长地说:“气大伤身,你伤的还是自己啊!”

心理健康学认为,心理和生理的划分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所以心理与身体是一体的,不能生硬地将其分割开来,人的心理变化对身体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不良的情绪、违反自然的观念、过分执拗的想法,都极有可能导致人体内气血的循环不良,给人的身心带来一定的痛苦,严重者还会导致器质性病变。

其实这很好理解,当一个人身体不好时,他的心情也往往随之发生改变;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时,他的身体也会随之出现一定的不适。

医学家更是断言:“救人要先救心,治病却治不了命。”其实,改变命运首要改变的就是自己的性格和脾性。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和心理又是分不开的,性格和心理改变了,就可以改变命运。

有一只骆驼在沙漠中无力地行走,火辣的太阳简直就是一个大火球,像是要把整个沙漠吞没。

骆驼又饿又渴,焦急万分,但它仍要不停地赶路。于是,一肚子的火不知该往哪儿发。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一小块玻璃片不偏不倚地扎中了骆驼的脚掌心。本来就满腹怨气的骆驼,这下子被这小小的玻璃片扎了一下,顿时火冒三丈。于是,它抬起脚狠狠地向碎玻璃片踢了过去。谁知,这一踢,让它的脚掌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汩汩的热血染红了沙漠。

生气的骆驼由于疼痛只好一瘸一拐地向前走,身后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血迹。血迹引来了空中的秃鹫,它们在骆驼的上方盘旋着。骆驼一惊,不顾伤势狂奔起来,在它的身后,是更浓、更长的血迹。

骆驼不顾一切地一路狂奔,最终到了沙漠的边缘。这时,浓郁的血腥味儿引来了附近的沙漠狼。

此时的骆驼已经疲惫不堪,加之流血过多,无力的骆驼变成了“无头苍蝇”,到处乱窜。

仓皇中,骆驼跑到了食人蚁的巢穴附近。鲜血的腥味儿惹得食人蚁倾巢而出,向骆驼扑过去。

刹那间,黑压压的食人蚁就像一块黑毛毯,把骆驼裹了个严严实实。不一会儿的工夫,可怜的骆驼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临死前,骆驼追悔莫及地叹道:“唉,我为什么跟一块小小的碎玻璃片过不去呢?”

骆驼直至临死,才明白不该跟一片小小的、而且只是扎了自己一下的玻璃片过不去,只可惜为时晚矣。骆驼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很多人往往为了一件小事就大发雷霆,等到心平气和下来,又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

俗语说:一个愤怒的人只会破口大骂,却看不见任何东西。生气会暂时蒙蔽人的双眼,导致人们做出违背常理之事。因此,任何时候你都要学会三思而后行,要懂得生气是不好的,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情绪,倘若让它蛰伏心中,它就会伺机操纵你的生活。

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原谅自己,并懂得原谅他人,不让自己的“过错”折磨自己,更不要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做一个聪明的、不生气的人,让自己在心平气和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压力阀效应:把自己从紧张情绪中解救出来

生活步伐的日益加快,让我们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无论是家庭还是职场,都犹如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我们的肩上,让我们不堪重负,苦不堪言。可是,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往往顾此失彼。

但生活仍在继续,我们没有逃避的权力。久而久之,我们发现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坏,动辄就会大发雷霆,还时不时会拿起桌边的茶杯狠狠地砸向门口那盆已经枯萎的栀子花。老板的不满,朋友的疏远,亲人的抱怨,更是让人焦躁不安。世界如此之大,却没有让自己逃离的空间,世界人口众多,却没有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其实,大家都觉得周围的事物在改变,那肯定是在改变;倘若眼前的一切,只有你一个人感到在变,而其他人却是无动于衷,只能说变的是你,而不是外界的事物。这一切都是紧张惹的祸。

王敏在一家房地产杂志社做副主编,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已经让她习惯于挑灯夜战。但最近不知怎么了,她总是感觉自己提不起神来,而且常感到疲惫不堪。可是一年一度的房交会在即,为了房交会的特刊,部门的每个人都跟上紧了的发条一样在忙活,自己当然更是不能怠慢。

老板知道王敏的工作能力强,于是把整个房交会的重头戏压在了她的身上,当然更希望她不负领导期望。封面、扉页、封底到底该怎么设计,文章的内容、格式怎么做才会更出彩,王敏为此绞尽脑汁。终于,在房交会的前一个周末把自己认为还算比较满意的一份策划交给了主编。为此,王敏如释重负。

可是周一的早上,王敏刚刚推开公司的门就被主编叫进了办公室。“这份策划大体可以,问题也不少。我都已经给你标注了,你赶紧做出调整。”主编一边翻着策划案一边没好气地对王敏说道。

王敏“哦”了一声,就接过了那份“满篇红”的策划案。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王敏看着那份面目全非的策划案,感觉自己的头都快炸开了。整个策划案几乎被否定,她的神经马上紧绷起来。此时,看着桌子上摆着刚刚从楼下带上来的鸡蛋灌饼,她突然有一种作呕的冲动。

王敏来不及顾及自己想呕的冲动,顺手把鸡蛋灌饼丢进了脚下的垃圾桶,接着为那份策划案忙碌起来。

“怎么回事?怎么越做越离谱,我不是都给你标注了吗?”老板用手敲着桌子上的策划案,对王敏失望地吼道。王敏感到一阵晕眩,这是她奋战了三个晚上的战绩。

王敏开始失眠了,别说做策划,就连坐公车她都感觉自己晕乎乎的,脑袋上就戴带着一顶帽子,帽子不但厚,而且很沉,压得自己头晕目眩,胸口发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