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X光下看腾讯
1640200000024

第24章 诊断三 领袖责任难题 山寨与创新 (3)

那么,腾讯应该如何摆脱短视症呢?

张平建议腾讯应该做三年、五年、十年规划,并以花旗银行和微软如何进行专利预先部署和未来管理为例进行说明。当年花旗银行在中国部署专利的时候,中国根本就不开放金融市场,但它继续在中国部署专利,部署了十年之后,中国开放了金融市场,这些专利开始发挥作用。微软的商业软件是版权制度应用的最大受益者,它早期排斥专利,忽视专利,在20世纪90年代初意识到他人软件专利的威胁时开始申请专利,但就在它申请专利的时候依然给外界的印象是不主张软件的专利保护。

当它部署了十年的软件专利后,今天我们看到它和苹果、谷歌开始发生专利诉讼,一家有远见的企业,需要超前进行知识产权部署。屈伟的建议是做一些不以短期赢利为目的的产品(这也是很多人的建议):为什么像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会受人尊敬?因为他们做的一些项目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这些项目都是一些人非常喜欢和爱好的产品,比如谷歌文档、谷歌地图这样的产品,对人们的确是非常有帮助的,让用户觉得离不开。腾讯以前可能只是想怎样从用户身上捞钱,但现在可以多做一些不以赚钱为目的的产品,腾讯可以把产品分为两级,一级是为了赢利的产品,一级是为了口碑的产品,为了口碑的产品应该多做一些,因为这也是一种营销。

张书乐则以自己在湖南卫视的见闻提出腾讯应该再发展几个像QQ那样真正受到喜爱的产品:“电视应该是比拼收视率,就好像企业所有的产品比拼赢利一样,但湖南卫视做了几款栏目不是比拼收视率的,它的收视率极低,那么为什么还要做呢?它的考虑是作为精品,作为树立品牌的栏目,它可以是不赚钱的,可以没有多少收视率,可以是小众的节目。腾讯下一步应该跳出所谓的山寨、创新或者垄断、开放的视野,专心做出一款新的精品性的东西,腾讯除了QQ被外界称道,能不能有第二个高峰呢?难道总是被别人说成‘绑架用户’?”

魏武挥的建议是不要过于注重结果,他认为今天的消费市场基本上是创造需求的,而创造需求需要拥有一个浪漫情怀的契机,但腾讯是一家特别务实的企业,务实得过头,这就像结婚与恋爱,恋爱多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而腾讯更擅长的是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显得很枯燥。“腾讯的基因是太务实,这就会造成目光短浅,看到钱就去赚点。”在他看来,谷歌仍然保留了相当多的浪漫情怀。

来自美国在线总部的宁力则建议腾讯不要过于为客户需求所困,而应该引导客户需求。“中国的网站一般都围绕客户的需求做文章,帮他们解决问题,但在美国很多公司要做的是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完全适应这种生活方式。比如苹果,当时都已经快倒了,但是它通过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开始出了一个iPod,后来出来了iPad、iPhone一系列的东西,日本的电器商就没有生意做了。”他认为目前的互联网有很多的变化,腾讯不能完全把头埋在沙里,像鸵鸟一样,不看外面,只顾卖力地往前走路,而应像谷歌那样—谷歌虽然做互联网,但是也花了很多钱投在新能源上。

无论是哪一种建议,最终都传达着这样一个核心思想:完全跟着用户、跟着先行者的策略不再奏效,因为互联网正处于一个变局时期,没有谁知道什么才是未来的主流,或者干脆再也不会有主流。在这样的市场中,腾讯如果还像过去那样跟着用户和被模仿者跑,可能某一天醒过来时,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完全陌生、根本不能适应的环境中。在这一点上,腾讯面临的挑战可能比那些中小型公司更大,因为船小好掉头。

39) 腾讯背离用户体验至上的原则了吗?

的确,在21世纪初时腾讯QQ(当时叫OICQ)还只是众多ICQ复制者中的一员,而且马化腾还一度打算以100万元将其卖掉。但马化腾本人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而且幸运的是,他同时也是个ICQ发烧友,这让他能从用户体验的立场出发,在OICQ中增加了许多针对中国市场、能提高用户体验的功能。

随后,这一经验被固化为一种屡试不爽的模式,即腾讯并不急于成为第一,而是等待两个以上的参与者出现并证明有机会后,通过改善既有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迅速后来居上。但到后来,随着QQ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加,腾讯有了一种更加简单有效的后来居上方式,即借助QQ终端接近用户的先天优势,利用弹窗推广新的模仿产品。这样一来,不但QQ用户的体验受到影响,腾讯也容易滋生对用户的忽视倾向—因为即便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没有什么改善,甚至不如之前的产品和服务,凭借QQ这一渠道的独占性,腾讯也能畅通无阻。

到3Q大战时,这种模式发展到了极致:由于腾讯认为360扣扣保镖会威胁到QQ及其衍生的新品推广模式,从而给腾讯带来“灭顶之灾”,于是用户利益在二选一中被正式放在了第二位。腾讯联席CTO熊明华道出了这一转变的根源:

“你也许说只要用户喜欢我们就应该做,但是360的扣扣保镖会把QQ的一部分广告屏蔽掉,这可能是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但对于腾讯来说,这是一个商业的东西。如果一个浏览器可以把新浪上的广告全部屏蔽掉,用户肯定喜欢,但是新浪肯定不干,因为这样新浪就完蛋了,就没有办法持续工作。所以,这需要有一定的平衡。”

但很快,腾讯高管们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我们也觉得确实对不起用户,我们弄完之后也赶快道歉,但是道歉也没有用,伤害已经造成了。”显然,腾讯过高估计了用户的忠诚。

而贾敬华则更直接地道出了问题的关键:“腾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慢慢把用户忽略掉了。最初腾讯很热心地倾听用户的声音,包括当初好友的上线到QQ群的诞生以及QQ群人数不断增加,这是腾讯倾听用户声音的结果,但是从大的角度来讲,腾讯已经把用户忽略掉了。”

他接下来的话也许足以让腾讯高层吓出一身冷汗:“如果现在有一款很好的产品替代QQ的话,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逃离QQ,因为现在QQ的产品体验已经无法跟早期相比,当时的QQ第一很省资源,第二很方便,现在QQ夹杂了太多东西,从社交到电子商务,变得比较复杂,让我们有一点不喜欢了。”

赵曙光认为,腾讯必须重新回到专注技术的发展。“腾讯真正用户体验做得好的、技术做得好的就是IM。看腾讯网比其他的互联网公司用户体验做得好吗,技术做得好吗?QQ的电脑管家敢说比360做得好吗,技术做得好吗?我们敢说腾讯比百度搜索做得好吗?垄断有四种形态:政府授权的垄断、自然垄断、利用市场地位形成的垄断、技术创新形成的垄断。腾讯IM成功以后所有产品都利用IM的优势地位去推,而恰恰抛弃了早期做IM时精心做用户体验的道路。腾讯今天的流量做到第一,是靠腾讯网吗?没有IM,腾讯网是什么?没有IM,腾讯的电脑管家是什么?腾讯自从IM做成功了就开始转向利用它在IM领域形成的市场优势地位去扩张。腾讯不应该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地位去进行扩张,而应该重新回到老老实实地把技术产品和用户体验、产品做好的路子上。”

但罗振宇认为仅仅回到技术路线,可能腾讯仍然不能解决用户体验变差的问题。腾讯之所以招致口诛笔伐,与互联网的体验经济特性有关。在强调产品功能和性价比的时代,用户关注的是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即便你对用户不那么友好,也不用担心用户会抛弃你,而现在腾讯的用户眼里绝容不下沙子。在某些时候,腾讯的高管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转变。

“腾讯讲注重用户体验,这话是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觉得这个事件显露出它的用户体验最差呢?很简单,这是两个产业时代的问题。对于产品经济来说,产品好就意味着一切,可是对于一家创意产业的公司来说,一切好才是一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相当于开一家餐馆,腾讯可能此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菜品的研发、口味的处理上,但是很不幸的是门口接待的服务小姐见人就骂,腾讯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客户体验已经远远超越了产品本身,进门时的迎宾小姐、餐馆的布置、让不让抽烟等所有的一切都构成用户体验,但是腾讯在这些体验上几乎都没有做好,无论是机构上还是思想上,都没有准备好。”罗振宇说。

有一点似乎肯定,腾讯高管的当务之急,是在公司重新激活用户体验至上的文化,重新赢得用户的信任。这对腾讯而言,是切切实实的利益所在—在互联网迅速变局的时代,拥有用户的信任与信息能更好地帮助公司扫清前途的迷雾,提供创新所需的方向。过于追求短期回报只会让公司离用户越来越远,从而最终被用户所抛弃。

40) 庞大的用户群会继续帮助腾讯获得成功吗?

腾讯QQ有超过6亿的注册用户,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了1亿,这在用户数为王的互联网领域,对任何公司都是一笔巨额财富。而今天的腾讯某种意义上正是建立在这些用户基础上的庞大应用帝国。但3Q大战也表明,即便是拥有如此规模的用户量,也不足以让马化腾和腾讯的管理层感到心安,高耸的大厦也可能被一个毫不起眼的破坏性产品或商业模式颠覆。

实际上,即便腾讯能够继续高效地开发出各种新的应用,也可能难以保证这些用户会在腾讯的下一个12年对其依然忠诚。胡泳将那种认为用户是自己私有财产的公司称为放牧者心态。

原因是,在互联网世界,用户拥有完全的选择权—互联网整个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造出各种各样的工具,并最终为人所用。这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旦你把一些使用工具的权利下放给用户以后就很难再收回来,这是新媒体时代特别大的风险,因为用户一定会抓住这个权利,自己来决定使用互联网工具最好的方式、最好的用途,然后由他怎么来做。不管是多么强大的公司,比如说Facebook可能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如果在非常关键的地方玩得不好,用户也可以抛弃它。

“我不觉得互联网时代会有非常强大的公司牛到说现在已经笃定知道用户要什么。它是上帝,告诉用户我给你这个东西,你应该这么做,我觉得凡是这样想的公司最后都会自食其果,这就是我说的失去人心。”胡泳警告道。

祝志军也持这个观点,不过他用的是“护城河”的比喻。“你挖了那么多护城河,这个护城河还起作用吗?刚要过河的时候就弄出这么大的事来。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这些护城河还起作用吗?所有习惯都会转移,我们可以在手机上阅读、消费、上网、看电影、看电视,我最近下了很多应用,腾讯并没有表现出在移动互联网上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简单地说下输入法的问题,现在手机很多都是触摸屏,过去只是把传统的输入法放在手机上,手指粗的人很容易按错,发短信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百度的输入法和搜狐在手机上的输入法没有任何区别,都不方便,个人电脑上的输入法也大同小异,但是手机上要考虑很多。如果做不到这些的话,你挖的护城河全会形同虚设。”

而更坏的情况则是,腾讯可能会像那些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一样,堕入资源诅咒的宿命。“所有石油的富国都没有成为技术的强国,中国也是这样,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也没有发展成技术强省,腾讯有中国最庞大的用户资源,有最强大的IM系统,我们在发展其他业务的时候,会不会也掉到这个资源的诅咒里面去?我觉得腾讯应该老老实实回到最本质的地方去,像当年做IM一样,把技术创新做好而不是依赖强大的用户群,应该摆脱这种资源的诅咒。”赵曙光说。

罗振宇也认同这种观点,不过他把腾讯拥有的资源归纳为渠道,并从全球历史的角度证明这种建立在渠道上的优势有多么不可靠。“19世纪时美国最挣钱的产业是铁路,那时股市上70%的公司都跟铁路相关。电技术成熟以后,都是一根线就来,至于是哪里的电用户不关心。现在腾讯的渠道非常强悍,但强悍到一定程度,从经济学角度看它的外部性就足够大,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被政府接管。腾讯即使开放,把自己变成渠道的运营商,如果20年后出现危机怎么办?所以对腾讯来讲,不要仅仅迫于公众呼吁和压力,仅仅将开放作为现在困境的解决方案,而应该以一种更好的心态去想应该做什么。”

综合起来就一点:用户已经开始向外看,他们受到的诱惑更多,注意力更容易偏离,而技术的发展和用户之间联系渠道的多样化,也使用户从一个平台转向另一个平台的成本大为降低,而在类似无线互联网这样的新平台上,腾讯几乎再也难以形成在有线互联网时代的近乎垄断的地位。在这种趋势面前,所有继续将用户视为自己牢牢控制的财产,而非需要付出100%努力去服务的对象的公司,可能都会遭遇挫折。

41) 腾讯的产品力正在下降吗?

长期以来,腾讯在推出新产品时都坚持一个原则:只有当市场上已经有人做而且市场反响不错时,才会迅速介入,并很快获得数一数二的份额。从腾讯发家的QQ,到后面的门户、搜索、游戏、电子商务等,迄今腾讯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