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川文艺年鉴
1645900000055

第55章 舞台艺术(3)

作为研究专家的周毅林,不顾自己已身患晚期肝癌的病痛煎熬,广泛搜集证明材料,试图阻止宋晓军公司的商业开发计划……最终,怀着对“槐花大院”所承载的那段和保路运动息息相关的历史的尊重和敬仰,原本对立的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不仅成功保留了“槐花大院”,还创新性地对它进行了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梳理,把“槐花大院”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保留了城市的记忆,并且唤起了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该剧通过主人公宋晓军、乔萌萌、周毅林、刘娜娜等形象的成功塑造,折射出了诸多当代热会关注的热点。如宋晓军对事业的选择,他作为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为保护四川保路运动发起者的聚会地“槐花大院”牺牲了“钱”途颇丰的事业,弃大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不干,致力于古街保护开发;如辛亥革命历史研究者周毅林背负着沉重的感情枷锁直到病殁,短暂的一生纠结在漩涡之中;如坚守感情的乔萌萌一直对过往情怀忠贞不渝,终究等到了挚爱宋晓军的回归;如一直纠结着整容、怀疑丈夫情感的刘娜娜,最终认清人生价值,认识到女人应当有自己的事业,在槐花街开了书店……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70后,他们的奋斗、牺牲、困惑、挣扎、情感都在剧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诠释。

幕后:

孙中山先生曾评价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起义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一代人向前行进,民族发展走过的足迹却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作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献礼剧目,话剧《槐花大院》通过当代人的视角追忆当年的保路运动,关照100年前的那段辉煌历史。该剧由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首届文化戏剧奖编剧奖、中国话剧金狮奖的著名作家、编剧、市文化局副局长王爰飞创作,导演由中央歌剧院导演、曾创作话剧《情满玉树》的张慧担纲,成都艺术剧院话剧团和成都军区文工团的优秀演员联袂出演。编剧王爰飞凭借他对辛亥四川保路运动历史的熟稔和剧作家的责任感,历时两年数易其稿完成了文本,其间有若干同行和历史专家提供了宝贵意见。

《槐花大院》从老成都人最平常的生活状态出发,在一系列看似家常的事件里,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辛亥革命并不只是存在于书本和博物馆里,同时也是当代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主旋律题材作品的一种“非典型性”弘扬。为了让观众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情节的亲切,该剧的对白不仅穿插了成都方言和“川普”,还特意融合了老街老巷里的小贩叫卖声、小锤头敲打叮叮糖的声音、茶馆里传出的麻将声等一些老成都独有的声音元素。

演出中,演员们把剧中人物塑造得生动鲜活、栩栩如生,让人觉得亲切熟悉,仿佛就是生活在身边的人。两个时代的青春,一个是虽然没有在剧中展现,但能从宋晓军他们执着保护的精神上折射出来,那就是当年谋划保路运动的英雄们为国家和民族大义英勇向前的青春;一个则是“锦江中学”这群同学们为历史文化遗迹保存而坚持、执着和创新的青春。《槐花大院》故事脉络十分新颖,从当代人视角来看待那段历史,不仅让观众了解历史,还给观众带来如何更好地保护历史遗迹的启迪。

(五)音乐剧《燃烧的雪野》

编剧:李亭

导演:宫晓东

演出单位:西藏军区文工团、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

内容简介:

随着大幕徐徐拉开,音乐剧把观众带回了60多年前:藏族少女央金在雪中被解放军挽救,此后便开始自发地向那个终年积雪哨所送菜。60年过去了,送菜的少女已成为阿妈,在一次送菜途中,央金阿妈突发心脏病,解放军战士不顾大雪封山,将阿妈送进医院,在送央金阿妈去医院的路上,英雄班班长毕康被高压电击中失去了双臂和一条左腿。故事围绕着这群驻守在边防最高海拔哨岗的战士展开,讲述了他们在抢救毕康和央金阿妈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全剧分为上篇红色祥云和下篇红色雪野两个篇章,展示了一群为了祖国安宁驻守在边防的军人的生活与梦想。

《燃烧的雪野》艺术地再现了李素芝、王俊景、彭燕等先进典型的英雄事迹,生动诠释了西藏军人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努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崇高精神。该剧思想鲜明深刻、人物形象真实感人、艺术表现别具一格。

幕后:

为了献礼建党90周年,由西藏军区文工团和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共同创排的多场次音乐剧《燃烧的雪野》由省人艺著名编剧李亭操刀编剧,总政话剧团导演宫晓东执导。音乐剧《燃烧的雪野》是根据真实故事创作改编的第一部反映西藏边防军人生活的作品。该剧以60年前被西进解放军挽救过生命的藏族少女央金连续几十年为雪山哨所官兵送菜的故事为线索,通过对将军医生黎至(原型为全国道德模范李素芝)和年轻军医晏小蓓(原型为英雄人物彭燕)军旅生涯的描写,以及驻藏士兵为抢救藏族老阿妈而牺牲的故事叙述,展现了60年来一代又一代西藏边防军人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守卫着雪域高原的安宁,歌赞了从士兵到将军甘于坚守奉献、平凡而伟大的中国军人特有的精神姿态与豪迈气概,抒写了一曲汉藏团结、军民团结的壮丽凯歌。省人艺的十多名年轻演员和西藏军区文工团的50多名演员共同参演。剧中担任演唱队队长的李志刚是一个有着20多年兵龄的一名老兵,出演《燃烧的雪野》可谓是本色出演。省人艺青年演员朱天天在剧中扮演代理班长郭老兵,在遭遇雪崩后,郭老兵与战友抱着界碑牺牲在祖国的边境上。

李亭为创作《燃烧的雪野》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期间她曾四次前往西藏采风。为了更好的体现出该剧的民族风情、军旅风情和高原风情,李亭突破了音乐剧二十多首歌曲的惯例,一口气写下了43首歌曲。

在这样一部充溢着时代精神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该剧编导通过细节的裁剪、人性视角的探察、激昂的音乐旋律、意蕴丰沛而优美的唱词、阳刚激越的舞蹈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为当代舞台艺术奉献了一台现实主义的军旅题材的音乐剧。该剧在成都首演时曾连演8场,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地方艺术院团和军队文工团合作创排的新剧目,该剧的成功上演,无疑为今后的军地艺术院团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

(六)音乐歌剧《娥加美》

作曲:林戈尔

编剧:商欣

剧本改编:吴欢迎、谭愫

导演:吴欢迎

演出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内容简介:

《娥加美》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以真诚与爱化仇杀为和解的曲折故事。作品的女主人公娥加美是一个美丽善良、勇敢智慧的白马少女,与本部落的青年门多真诚相爱。就在两人定亲、互诉衷肠之际,与白马人素来交恶、彼此仇杀不断的顿布人聂老九又来寻衅滋事,娥加美以宽仁之心晓以民族团结大义并释放了他,但顿布人却乘机设伏抓走门多。此举不仅使娥加美备受头人指责,更令两族之间的仇恨火上浇油。白马头人率众前去复仇,两军阵前,顿布头人之子聂青为娥加美的美丽及化干戈为玉帛的真诚善意折服,但两人均遭到双方头人的严厉呵斥。为救门多并说服顿布人弃绝对抗,娥加美只身赴险,而顿布头人却设麻醉之计,借此逼聂青强娶娥加美为妻。白马族人深感受辱,不容娥加美分辩并强令她跪对圣山忏悔。娥加美百口难辩,在向雪山发出深情倾诉之后拔刀自刎,恰被聂青夺下并道出二人结为兄妹的真相。如此真情大爱深深感动了两族群众,双方头人亦各有所悟而化敌为友,娥加美与门多终于在两族群众的欢乐歌舞中完成定亲大礼。

剧本紧扣两族恩怨情仇这条情节主线,以娥加美这个歌剧主人公的善良性格、大爱情怀以及由此产生的戏剧行动作为推进剧情的第一动力,故事发展一波三折,两大族群围绕娥加美引发旧恨新仇,导致双方立场和利益的尖锐对立,但在各自阵营中又穿插着积极的和解力量(以白马人中的娥加美、顿布人中的聂青和后来的聂老九为代表),戏剧悬念环环相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个主要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构成了一系列戏剧事件,令全剧戏剧冲突充满张力并贯穿始终。

该剧不仅音乐旋律动人,剧中还融入合唱、声乐、戏剧表演、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同时把音乐会和歌剧的表现形式呈现在舞台上。

幕后:

该剧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林戈尔作曲,由省歌舞剧院著名编导吴欢迎担任导演。剧作家尊重歌剧文学创作的特殊规律,强调剧本创作中音乐表现力,它的抒情性场面、叙事性场面、色彩性场面、冲突性场面安排得当,转换与连接自然流畅,不但使全剧场面设置显出色彩斑斓、丰富生动的特质,更为作曲家充分展开音乐的戏剧性创设了较充分的用武之地。

《娥加美》集结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及省内知名教授、专家组成创作班底,遴选该院优秀师生同台演出,集音乐、戏剧、舞蹈于一体,艺术地再现了夺补河流域白马藏族少女娥加美成功化解白马人和顿布人世代恩怨的曲折故事,情节生动,形式新颖。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此次《娥加美》赛前排练,遴选音乐系、戏剧系、舞蹈系160余名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学生,调集多名相关专业优秀教师,对该剧进行深加工。重点加强了合唱、舞蹈与剧情及角色间的有机融合等,精心打磨表演细节,并根据剧情发展需要,对剧中三段重要舞蹈“花腰带舞”、“水神舞”、“曹盖舞”全部重新编排,力求精益求精。

2011年10月,《娥加美》经省文化厅推荐报送,由文化部组织专家严格评审,成功入围参加首届中国歌剧节展演的剧目。11月20日、21日,《娥加美》在福州大戏院连演两场,赢得专家评委和观众一致赞许。有评论家认为,该剧艺术地再现了娥加美勇于担当,善用智慧,成功化解部落之间的仇杀和恩怨,并融入合唱、声乐、戏剧表演、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情节生动,形式新颖。

《娥加美》作为四川省参加“首届中国歌剧节”的唯一剧目,颁奖礼中斩获包括“优秀音乐创作奖”、“优秀表演奖”、“剧目奖”在内的三项大奖。入围中国歌剧节是《娥加美》继2010年参加四川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后,参与的又一重大艺术赛事活动,也是四川省近些年来歌剧首次参加国家级艺术活动展演。

(七)大型曲艺音乐剧《锦娘》

音乐总监:王文能

编剧:林解

导演:刘凌莉

演出单位:四川省曲艺团、四川省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内容简介:

《锦娘》以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的四川为大背景,通过一位蜀绣绣娘的沧桑命运,折射出从辛亥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巴蜀大地的时代变迁。新婚之际,锦娘的恋人因参加保路运动而丧生;抗战时期,她送儿出征,儿子战死沙场,血锦裹身;临近解放,在国民党部队“潜伏”、离家十年的女儿终回成都,锦娘夫妇险些用祖传红锦误杀女儿;成都解放,蜀绣新生,锦娘告慰她家中一个个逝去的灵魂。

《锦娘》共分四幕:序曲、锦书托梦、锦绣山河、花重锦官城。蜀绣、蜀锦、清音、扬琴,这几个独具四川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穿插在故事当中。

幕后:

2011年4月,林解接到省曲艺团和省歌舞剧院的邀请,着手打造一台以蜀绣为主题和能展现巴蜀文化精神的精品音乐剧。《锦娘》剧本拿出来以后,省曲艺团和省歌舞剧院邀请了四川著名编导刘凌莉担任导演。刘凌莉创作的舞蹈《俏花旦》登上了200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同时,扮演主角锦娘的则是两次夺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得主陈巧茹。此外,巴蜀笑星叮当等知名演员也出演该剧。

这部曲艺剧不仅将蜀绣、蜀锦、清音、扬琴四种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同时融汇在一个舞台上,还整合了四川曲艺、戏剧和舞蹈界的国家级“非遗”传人加盟。在《锦娘》的舞台上,蜀绣与蜀锦是以歌谣、舞蹈的形式展现,四川扬琴与清音的唱腔则贯穿全剧。剧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巧茹跨界饰演女主角锦娘,大唱四川清音、扬琴唱段。近100分钟的曲艺剧,有70分钟都是在唱。30多段音乐,大部分都是以四川扬琴的曲牌为主,配合琴音和竹琴的曲牌。

该剧和《蜀红》一道获得2011年四川省“文华奖”最佳剧目奖,《锦娘》同时还获得四川省“文华奖”优秀编剧奖。

《锦娘》在成都公演时,四川著名戏剧评论家严福昌称《锦娘》可称为《蜀红》的姐妹篇,有相同处而又不尽相同,生动展现了浓郁的巴蜀文化,同时具有精彩生动的细节,堪称经典。

二、主要活动

(一)四川文化发展60年——“冷茂弘艺术生涯60周年庆典”活动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共同主办,省歌舞剧院、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承办,中国舞协、四川舞协、凉山文工团、南充市文体局、西南民族学院等单位大力支持的“冷茂弘艺术生涯60周年庆典”活动于2011年11月6日下午3点在成都金牛宾馆俱乐部会议厅隆重举行。作为四川文艺界、舞蹈界的一次盛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席资华筠,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贾作光,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秘书长罗斌、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杂志社社长赵士军等贵宾以及省内外各界领导和专家共计200多人出席,共同为冷茂弘艺术生涯60周年祝贺。

与冷茂弘先生同时代的著名舞蹈艺术前辈,资华筠、贾作光等老一辈艺术大家不但见证了冷茂弘先生艺术成长的道路,对四川文艺的建设和成就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四川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寄予厚望。通过对冷茂弘先生艺术作品和艺术成就的回顾,充分展示四川舞蹈的风采和成果,高唱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民族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积极探索四川文艺的发展之路。

会上,朱丹枫副部长、郑晓幸厅长分别代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发表了重要讲话,向冷茂弘先生表示祝贺的同时,深刻剖析了在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文化强国、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号召大家向前辈们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艺术水平,为四川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培养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二)“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暨灾后恢复重建三周年”舞台艺术作品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2011年5月17日,“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暨灾后恢复重建三周年”舞台艺术作品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严福昌、张羽军、严西秀等省内近30名戏剧理论家、批评家及剧作家集聚一堂,共同探讨舞台艺术创作的新思路及创作方向,以推动四川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题材舞台艺术作品走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