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讨会上,著名剧作家严西秀表示,灾后重建让灾区一下子前进了几十年,灾区人民突然拥有了现代化的体育馆、剧场、医院……如何用好这些公共文化设施,让其为我们的心灵重建服好务,是所有人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努力用文艺创作来反映这个适应过程和变化,和灾区人民一起珍惜、感恩这个时代,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副主任丁鸣表示,“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年以来,四川的戏剧创作者们紧跟时代潮流,先后创作出大批反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美好新家园的舞台艺术作品。“如果把抗震救灾作为第一阶段,灾后重建美好新家园作为第二阶段,那么在第二阶段即将告一段落的当下,我们应当更加深入挖掘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自觉地把笔触转向新的第三个阶段,即把对事件和过程的关注转向对人、对人性的关注,深刻揭示和讴歌灾区人民艰难的心灵重建和精神重建。”
(三)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开展“纪念灾后恢复重建三周年”舞台艺术创作系列活动
为贯彻落实刘云山同志来川调研时关于继续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深入挖掘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精神财富,加大文艺创作的指示,广泛宣传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展示党和人民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力量,按照厅领导要求,省厅剧目工作室陆续组织开展了“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暨灾后恢复重建三周年”舞台艺术创作系列活动,将“感恩奋进”主题文艺创作活动不断推向高潮。
一是组织“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暨灾后恢复重建三周年·灾区新魅力”采风活动。于2011年5月4日至6日,组织部分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批评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20余人深入汶川灾区一线体验生活,聚焦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火热生活,采集素材,鼓励创作抗震救灾、重建美好家园的现实题材文艺作品,以推动一批激励斗志、振奋精神、提劲鼓气的优秀艺术作品能应运而生。
二是召开“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暨灾后恢复重建三周年”舞台艺术作品研讨会。“5·12”前后,将邀请省内部分专家、学者及剧作家对我省三年来创作的有关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进行研讨,从思想意蕴,结构形式,叙述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帮助作者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作品,以打造舞台精品为目标,使之在推进二度创作中有更大提高。
三是编辑出版《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暨灾后恢复重建三周年舞台艺术作品选》(上下卷)。从2010年8月即着手资料搜集工作,开始编辑整理,作品选主要收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主题的舞台艺术作品,形式包括大型戏剧(含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小戏小品等。上卷为大型戏剧选,收入《坚守》《坚强》《羌山雄鹰》《好好活》等剧本,下卷为小戏小品卷,收入《北川人》《大年三十》《山里女人》等作品,对我省抗震救灾主要创作结集总结,其作品集在2011年5月下旬正式出版。
四是从2010年8月始,面向全省展开“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暨灾后恢复重建三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征文活动。2011年活动结束时累计收到应征作品50余件,形式涵盖戏剧(含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小品、曲艺、朗诵诗等多种艺术形式,内容涉及灾区人民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各个领域;《戏剧家》杂志已连续专栏推出,并进行了征文评奖,从征集文稿中择优评出了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四)川剧专场演出亮相“非遗节”
2011年5月5日,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接到“成都国际非遗节”组委会通知,来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驻华使节等贵宾,专门提出并安排出时间,希望在成都观赏川剧演出。对此,泽波副厅长专门指示:演出由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承办,各相关单位要精心准备、主动配合,“向非遗节中外嘉宾展示川剧和川剧人的高、绝、亮品质和良好风范。”
由于第二十五届“梅花奖”大赛也将于非遗节期间举办,各川剧演出院团忙于赛事活动,演出场所也几乎全被占用,工作难度前所未有。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积极主动协调各方,在成都市川剧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绵阳市艺术剧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下,确定了“荟萃川剧精华,展现传统经典”的演出主题。以成都市川剧院为“底班”,由晓艇、杨昌林任艺术指导,孙普协任导演,仅用20来天时间就完成了剧目论证、阵容安排、节目排演、剧场舞美、海报印制等多项工作。
5月29日晚8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处处长塞西尔·杜维勒(Cécile Duvelle)、澳大利亚的苏珊·奥吉、印度的戈斯瓦米·拉胡尔、日本的小川直之等组成的“国际非遗学者团”,俄罗斯驻华大使列别杰夫·谢尔盖、墨西哥驻华大使南希·古斯曼等7个国家的9位驻华使节,以及参加“非遗国际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共计60余人莅临金沙剧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专场演出”在激越、昂扬的“川剧锣鼓套打”中拉开帷幕,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陈巧茹、肖德美、许明耻、孙普协,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成都市川剧院的中青年演员,以及绵阳市艺术剧院的30多名川剧小梅花演员,向中外嘉宾献上了《华容道》《射雕》《打饼》《裁衣》《放裴》《金山寺》等6出传统经典折子戏。塞西尔·杜维勒等深深为川剧艺术的魅力所吸引,热情地鼓掌,他们时而凝神注目,时而开怀畅笑。古老优美的川剧艺术为国内外嘉宾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演出得到了国外嘉宾等的高度赞扬和好评,他们有的用略显生硬的中文说“非常精彩!”,有的用英文说“Very good!”。演出结束后,塞西尔·杜维勒等高兴地走上舞台,与演员们一一握手问候,并合影留念。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当晚,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在蓉高校的近2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慕名前来观看,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
本次川剧专场演出,汇集川剧名家,聚合中、青、少三代阵容,全方位地展示出了川剧遗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传统,将对川剧申报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作名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广大青年学生中,起到了宣传、普及川剧知识和培养年轻观众的积极作用。
(五)“四川省第三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班”在成都举办
2011年5月29日至6月2日,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第三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班”在成都金河宾馆举办。本届传习班旨在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推动川剧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学员共34人,主要来自18个省、市、县的川剧院团,为各地艺术管理、艺术生产、“非遗”保护等方面的业务骨干,其中院、团长14人。
传习班期间,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文化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康式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智林、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杜建华等专家学者,分别就戏剧艺术创评、剧团管理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辅导、川剧遗产保护传承等,举办了专题讲座,通过授课、讨论等形式进行指导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和第25届“梅花奖”大赛在成都举办的机会,组织学员观摩了川剧、粤剧、越剧、京剧等4台精品剧目展演出,并考察了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
6月2日上午,在省文化厅五楼会议室举行了结业仪式。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泽波、非遗处林彤处长、黄玉梅副处长、省川研院杜建华院长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林彤处长主持。在听取了学员代表的学习感言,传习班班主任郭勇的工作小结后,泽波副厅长指出:本期传习班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川剧遗产保护树立了样板。并就近年来川剧的保护与发展情况、近期川剧保护的重点等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川剧的传承传习工作,进一步“富化”川剧艺术的土壤,希望川剧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职业要有充分的信心,为振兴川剧做出贡献。
最后,泽波副厅长、林彤处长等为学员颁发了学习证书,并合影留念。
本期传习班通过传授、学习、交流、观摩多种形式,为全省川剧从业者提供了一个观摩、学习、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学员对于川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自觉、自信和自强,提升了学员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同时,为川剧院团建起了一个相互沟通、信息交流的桥梁。连续三年举办的川剧传习班,已经成为我省川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亮点。今后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争取把传习班办成振兴川剧的一个品牌。
在第三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班期间,还同期套开了“四川省川剧表演团体艺术生产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六)川剧《红梅记》赴巴黎演出荣获“赛纳大奖”
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应驻巴黎中国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成都市川剧院一行30人,由杜建华、陈巧茹领队组成川剧演出团,携川剧优秀剧目《红梅记》参加第五届中国戏曲节演出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为扩大中国文化在法国的影响,驻巴黎中国文化交流中心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戏曲交流演出活动,邀请国内有影响的地方戏剧的优秀剧目到法国交流演出。这次参加展演的共五个地方戏剧种,都是国内享有盛名的剧院和剧目,上海越剧院的《西厢记》,陕西戏曲研究院的《杨门女将》,浙江的婺剧《穆桂英挂帅》,福建莆仙戏《白兔记》和成都市川剧院的《红梅记》。这次演出活动全部实行公开售票,每张票价25欧元,套票75欧元,在演出活动开始前,戏票已全部售出。
12月3日,川剧《红梅记》在巴黎蒙福尔特剧场登台亮相,全体演职人员以饱满的情绪投入了演出。这次演出根据主办方的要求,完全恢复传统舞台一桌二椅的演出形式,没有任何舞台布景。乐队放在舞台左前方,独具特色的川剧打击乐、帮腔也成为了观众欣赏的一部分。整个演出历时1小时50分,剧场寂静无声,当字幕推出“剧终”二字时,寂静的剧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伴随着演员的谢幕,法国观众的掌声持续不断,由自发的鼓掌逐渐变成了全场节奏整齐的掌声。演员们先后6次谢幕,将剧场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
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观看演出后上台和演员合影,祝贺演出成功。他说:我看了三场演出,川剧是最好的演出之一,剧本很好,整个戏简练流畅,演员的演唱出色。乐队放在舞台前方,让观众了解了川剧音乐的演奏。你们的演出代表了国家水平,为国家争了光。法国观众戏剧欣赏水平很高,这个戏能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是精湛的川剧艺术征服了观众。他还说:中国文化中心已经举办了五届中国地方戏演出,影响越来越大。下一次,除了在巴黎演出之外,将到法国各地去巡回演出,进一步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法国文化通讯部、法国中国戏曲节法方主席让·皮埃尔·于尔斯说:你们的演出很辉煌,水平很高,感动了观众。最后,观众纷纷涌上舞台与主角陈巧茹、王超合影,剧场里洋溢着友好喜悦的气氛。通过《红梅记》的演出,进一步扩大了川剧在法国的影响,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12月4日下午4;30时,第五届巴黎中国戏曲节颁奖仪式在蒙福尔特剧场拉开了帷幕。颁奖仪式由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第五届中国戏曲节中方主席殷福主持,他对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并对评奖过程和具体办法作了介绍。此次活动的评奖全部由五位法方评委组成的评奖小组评议产生,由中国戏曲节法方主席让·皮埃尔·于尔斯具体负责。川剧《红梅记》因剧目完整,表演精湛,唱腔优美,传统的锣鼓伴奏富有特色而名列榜首,一举夺得戏曲节唯一的一个“塞纳大奖”。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莅临颁奖会场,观看了成都市川剧院演出的折子戏片断,并亲自为川剧《红梅记》颁奖,陈巧茹代表演出团上台领奖。孔泉大使首先对川剧获奖表示祝贺,他说,川剧的演出为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并高兴地与全体演员合影,又专门与乐队全体演奏人员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还设立了最佳传统剧目奖、优秀男、女演员奖、优秀青年演员奖,分别由福建的莆仙戏剧团、浙江婺剧团、上海越剧院和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剧团获得。颁奖仪式上,成都市川剧院优秀青年演员还献演了《射雕》《别洞观景》《打饼》和变脸,将剧场热烈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我国驻法国大使馆对本届戏曲节高度重视,当我们飞抵巴黎时,使馆工作人员到机场迎接,全团下榻中国驻法使馆招待所,大家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中国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带领大家参观了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文化胜地。
此次川剧赴巴黎演出获得成功,有几点经验值得总结。其一,作为专业性学术研究机构,省川剧艺术研究院主动寻求社会赞助资金,积极参与到川剧的出访演出活动中,与剧院形成了良好的互助关系,为院团演出实践提供了经济和智力支持,加强了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的结合。其二,扩大了川剧在法国的影响,为川剧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其三,开阔了眼界,对国际戏剧演出市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拓展川剧演出市场。其四,增强了对川剧艺术的自信心,通过具有很高艺术鉴赏水平的巴黎观众的检验,通过与多个兄弟剧种的同台竞技,加深了对李长春同志关于“川剧要走向全国”的指示的认识,坚定了振兴川剧、高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旗帜的信心。
(七)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
2011年11月18至20日,达州市盛大举行了主题为“和谐大舞台·幸福新农村”的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该展演由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四川省文化厅,中共达州市委、达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群众文化学会、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达州市文化和广播影视局承办;省、市相关部门共同协办。展演坚持“立足达州、面向全省、放眼全国”原则,突出“离乡土最近才有生命力,离农民最近才有亲和力,离农村最近才有感染力”理念,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集中展现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新业绩、新成就、新气象,用全新的艺术形式生动演绎新农村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