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好的健康给孩子:5~13岁儿童健康手册
16505700000029

第29章 关注心态——孩子也有心理隐患(2)

杨力谈养生

要多和孩子交朋友。父母与孩子谈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不要总是一开口就是:你作业做完了吗?这次考了第几名啊?你看人家某某多好,你怎么就是不争气呢?我们当父母的工作挣钱供你上学容易吗?你怎么一点也不体谅我们的苦心呢?这么做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孩子为何爱撒谎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撒谎的时候。美国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全美有2/3的孩子在3岁前就学会不说实话,而到7岁,98%的孩子说过谎。在我国,有一家心理研究所曾用了3年时间,在全国7省13个城市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有一半的孩子从3岁开始撒谎,随着年龄的增加比例越来越高,到9岁,说过谎的孩子竟上升到70%。

孩子说谎是父母非常头痛的事,有许多父母都曾经为孩子撒谎而苦恼过。当孩子撒谎时,有的父母不由分说,一顿饱拳,或者一顿大骂,以为这样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首先对于孩子撒谎作一下具体的分析,弄清他们撒谎的原因,然后再采取合理的方式教育他们。

王先生是我的一个朋友,他有一个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有一次他在上班时忽然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让他赶快过去,说他的女儿突然头疼,疼得满地打滚。王先生急忙向领导请假赶往学校,当他看到满头是汗的女儿时十分心疼,就匆忙打车去医院。可是在去医院的路上,孩子却说头不疼了,想要吃肯德基。于是王先生就带着女儿去吃肯德基,他看着女儿吃饭开心的样子,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可王先生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这个小家伙一定在骗人!

我们可以看出,王先生家的女儿是为了不上学而撒谎的,因为她知道,如果直接跟爸爸妈妈或老师说不想上学是行不通的,说不定爸爸妈妈还会骂自己。在生活中,孩子们为了避免父母对自己的打骂、老师对自己的批评,都会想出各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或掩盖自己的错误,因此而撒谎。

心理学家认为,撒谎从性质上可分为善意和恶意的。对于善意的撒谎,父母应该原谅,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恶意的撒谎,父母要严厉地批评教育,必要时还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让其警醒或改正。

其实,孩子开始撒谎都是善意的,父母如果对撒谎的情况不加分析,不问青红皂白横加指责,那么在孩子的心中一定会产生害怕的心理,慢慢而形成习惯性撒谎。父母期望值过高,态度过于严厉,父母自己惯于撒谎和欺骗,都会导致孩子学会撒谎。

那么,作为父母,碰到孩子撒谎时,应该怎么办呢?

坦然面对孩子撒谎

孩子说了谎,也没必要教训他一顿,而应当面对现实,鼓励孩子说实话。当孩子真的说了实话后,要就事论事,首先要表扬他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他的错误。想办法让孩子明白撒谎是没有必要的,撒谎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可以用别的方法解决问题,撒谎的人任何人都不喜欢。

故事引导

作为父母,在平时应给孩子多讲一些有关诚实的故事,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华盛顿砍树”等,使孩子认识到为人诚实的好处。当然,反面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如“放羊的孩子”等。

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当孩子说谎之后,父母在责备孩子前,不妨先听听他们的理由,免得冤枉了他们,因为在许多时候,孩子们撒谎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给孩子一个没有恐惧的情境

当孩子告诉你,他做了错事时,先别对他动怒,给他一个接纳与同情的情怀,让他知道犯错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一个没有责难的温暖情境,孩子会知道他实在没有撒谎的必要。

杨力谈养生

父母应以身作则,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说谎的模仿对象。孩子是善于模仿的,父母在平时一定要谨言慎行,作好孩子的表率,因为“有怎样的父母,往往会有怎样的儿女”。

孩子孤独症的危害及治疗

3岁就能背诵几十首唐诗宋词,而且还能用简单的英语对话,今年刚满7岁的红红曾被亲戚朋友称为“小天才”。然而,这个聪明的孩子上小学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上课时听不懂课程,成绩也越来越差,老师提问时也一言不发,甚至不肯跟任何人交流。当红红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况,赶忙带红红来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7岁的红红坐在医生的面前,无论谁说什么,她都低着头不说话,也不看人。最后,红红被医生诊断为是得了孩子孤独症。

孩子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孩子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兴趣范围狭窄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孤独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欧美各国统计,每1万名孩子中有2~13例。美国心理协会调查发病率为0.05%,男女比例约为4:1。据资料显示,在我国有40~50万孩子患有孤独症。孤独症是慢性病程,预后大多较差,大约2/3的孩子没有独立社交能力,不能学会任何独立的生存本领,无法独立生活。在5岁以前已发展了有用的语言者,预后较好,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良好,部分可上大学或可进一步学习,独立生活。

孩子孤独症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孩子的社会交往障碍

社会交往缺陷是孩子孤独症的核心。即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在婴儿期就表现出避免与他人目光接触,也缺少面部表情。当别人要抱他起来时,往往不会像正常孩子那样伸出双手表现出期待别人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当与父母离别时无明显的依恋表情,见到父母时又无愉快的表示,见陌生人也类同见到父母的表情。

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

2.言语发育障碍

大多数患儿沉默不语或较少使用语言,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言语运用能力很差,不会主动与人交谈,常会自顾自地说话,且话语常用代词,或为刻板重复的言语和模仿言语。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

言语音调、节奏的障碍表现为自我刺激地使用言语,常会尖叫,哼哼或发出别人不能听清或不可理解的“话”,或者自言自语。常用手势或姿势语言,或用点头、摇头或其他面部表情来表达某种需求。

3.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

对环境,倾向于要求固定不变或不正常反应,好刻板固定生活行为方式。很多患儿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孩子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对迷恋物件会终日拿着,数十天如此,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

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出刻板、重复的行为和特殊的动作姿势,常独自来回踱步、自身旋转、转圈走、重复地蹦跳,最常见的姿势是将手置于胸前凝视,常会出现自伤、自残性质的动作。还会反复触摸光滑物体,常会将物品先在鼻前嗅一下,甚而对常见物也要先嗅一下。

对视、听、触等多种感觉迟钝或过敏。患孤独症的孩子有时会聋,对声音没反应。正常孩子会被声音例如狗叫惊吓,而孤独症孩子会无动于衷。他们对疼痛、冷热也不太敏感。

4.智力发育落后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表现为“智力超常”,如对路线、数字、地名、人名的不寻常记忆力和对日期推算和速算的能力。如有位患儿的认字能力特别强,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阅读孩子故事书,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这说明孤独症孩子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低下。

孩子孤独症的心理干预及治疗:

第一,对孩子孤独症要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治疗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为治疗。在教育上,目的是促进对患儿正常行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如刻板、自伤、睡眠障碍、发脾气、多动等继发性症状等。在行为治疗上,重点应该教会患儿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助能力,与人交往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及行为规范,对公共设施的利用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当然,这需要坚持与长期性,因为要让患儿掌握一种基本技能和习惯,需要半年或更长时间,尤其早期接受教育对患儿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要给孤独症孩子以关爱。

我们要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多关心患儿,给他们以温暖。这样,他们才会健康地成长。孤独症孩子由于存在社会交往障碍,所以更需要爱、身体保护、智力开发和鼓励,以至还需要特殊的教育,他们才会最大限度地发展起来。如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给他们这些需要,或者给得不及时,那么,他们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目前,对孩子孤独症采取药物虽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达不到根治的效果,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使一些症状减轻,有利于行为及心理治疗的进行。可使用的药物有抗精神病药、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组织胺类药、抗抑郁制剂和维生素等。

第三,孤独症孩子还可以进行中医点穴治疗。

心理学认为,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让孩子感到接触舒适,产主肌肤之情,这样孩子容易产主安全感,施术者容易与孩子建立融洽关系,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现代医学认为,刺激某些穴位可改善大脑皮质的微循环,使大脑组织血流量增加,改善脑组织的营养物质及氧气供应量,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因此,点穴治疗对智力低下有明显改善作用。

孩子孤独症发现越早越有利于治疗,所以,父母一旦发现孩子两三岁还不会说话或虽然聪明但不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对什么事情都比较冷漠等,应该尽早到医院检查就诊。

杨力谈养生

孩子孤独症的危害在于孩子不合群、自闭、智力发育缓慢、不说话,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父母及老师要多关爱孩子。

如何发现孩子早期的孤独症倾向呢?以下的16种行为就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孩子同时具备以下16种行为,就应该怀疑他有孤独症倾向了。

1.爱鹦鹉学舌

2.对环境冷漠

3.爱旋转物品

4.拒绝他人拥抱

5.拒绝接受变化

6.对疼痛不敏感

7.玩耍方式奇怪

8.不明原因的哭闹

9.无缘无故地发笑

10.对声音没有反应

11.不与同龄人一起玩

12.爱用动作表达需求

13.不害怕真正的危险

14.特别依赖某一物品

15.不与人进行目光对视

16.对正常的学习方法有抵抗心理

孩子多动症的危害及干预治疗

孩子多动症又叫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孩子行为障碍综合征。多动症孩子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却具有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容易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等特点。据统计,孩子多动症的患病率在3%~5%,以6~9岁孩子居多,10~12岁次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病率不一样,以我国几个城市近年的调查结果为例,北京5%,上海高达13.4%。男女患病率相差也很大,比例为3~4:1。

孩子多动症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注意障碍

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或不能持久,听课不专心,坐在教室里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作业难完成。无论是看连环画或看电视,都只能安坐片刻,便要站起来走动。干什么事情总是半途而废,即使是做游戏也不例外。环境中的任何视听刺激都可分散他们的注意。

2.活动过度

多动症孩子就好像上足了发条的钟摆一样,只要不闭上眼睛睡觉,永远不会安静下来。课堂上不能按正常要求坐在小凳上,总要不停地扭动,做小动作,东张西望,咬手指头或者咬铅笔,甚至站起来在教室里擅自走动,下课后无目的地乱跑,话特别多,爱插嘴,与大人顶嘴。一放学便像利箭一般冲出学校,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到了家里翻箱倒柜,忙个不停,即使晚上睡觉也经常不停翻动身子,磨牙,说梦话。只有少部分多动症孩子看上去较文静,少动,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开小差,对讲课内容一问三不知。

3.情绪和行为障碍

多动症孩子情绪不稳,多冲动行为,做事不考虑后果,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兴奋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发脾气、哭闹。他们在学校会经常主动与同学争吵或打架,横行霸道,不服管教。有的反应迟缓、动作懒散、作业拖拉。

4.学习困难

多动症孩子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成绩却普遍很差。表现是多方面的,有的为视运动障碍,临摹图画作业时不能按照原形排列,文字书写潦草难认;有的为视听觉障碍,对声音的辨别困难;有的为认知困难,分不清左右、颜色、地点定向;有的诵读困难,念错念倒都可能发生,如上海读成海上。学习困难,成绩低劣。留级生中多动症孩子占了相当的比例。

5.社会适应不良

多动症孩子常表现为个性倔强,不愿受别人制约或排斥小伙伴,所以很难与其他同龄孩子相处,不得不常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