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角上火,烧春鸡麻烦,迷你干炒牛河又太油腻,三明治又吃不饱。烧味,烧味有叉烧、烧鹅、烧肉、油鸡、切鸡、烧排骨、单拼、双拼、三拼,还有四宝,怎么选?喝汽水还是例汤,汽水要大还是要小呢?大的我喝不完,小的又不够喝……”
——《购物狂》
我们的困惑
1.熊市我不开心,为何牛市赚钱了,我也不开心?
2.在投资中,面对2000多只股票、656只开放式基金(不包括QDII和货币基金,2010年年底数据),你又该如何选择,才能在赚钱之余,又不赔上幸福?
我有“选择恐惧症”
生活中充斥着各种选择,而秦先生却是个害怕选择的人,他的口头禅就是“随便”。
吃饭的时候,秦先生不知该点什么菜,在厚厚的一本菜单上找出要吃的东西,比炒股票还花脑子。好不容易点完了,服务员又礼貌地问,先生喝什么茶……
买衣服的时候,秦先生总是很犹豫,不知道该买什么式样,买件衣服得逛好几家商店,白色想要,红色想要,黑色也想要……
在超市,每次挑东西,秦先生总是拿了A后又想想B也不错,好不容易决定了,准备结账时,他又开始犹豫了。
买房时,秦先生也是广撒网后精挑细选,作好各套房子的SWOT分析,其专业程度堪比规划局,但在顾盼犹豫之间,却错失了不少机会。
而每次跳槽更让秦先生难以割舍。老东家的熟悉,新东家的挑战和不确定,何去何从?秦先生的脑子里一阵权衡利弊之后,还是无法定夺。而在选择之后,他又觉得现在的公司不如之前的,于是又跳槽,又不满。
让秦先生做什么都好,就是别让他作选择。所以,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不是“可以”,就是“随便”,或者是“蛮不错了”。
有时候,“随便”不代表随和,而是你毫无主见。
在看了电影《购物狂》后,秦先生觉得,自己似乎有轻微的“选择恐惧症”。片中刘青云扮演的心理医生李简仁就患有“选择恐惧症”,也称为“选择困难症”。患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痛苦,无法正常作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导致对选择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恐惧。
生活中,像秦先生这般“纠结”的人不在少数。生活中的刘青云就表示,自己虽然不会像片中男主角那样惧怕选择,但一旦面临作决定的时候,也缺乏果断,通常吃饭时吃什么都是由太太决定。“我感觉好像害怕选择是男性特有的一种气质,甚至包括对待感情。而女孩子一般就比较确定,说爱就一心一意地爱,说跑就跑了。”
点菜的问题,好解决,但股票的问题,就不一样了。
熊市时,秦先生会懊恼;牛市中,秦先生却免不了自怨自艾。股市的上涨,并没给他带来更多的快乐。原因在于,身处股市,秦先生有太多股票可供选择。这只是蓝筹股,那只是通胀概念股,另一只是LED概念股,似乎每只股票都是“美女”,都有迷人之处,但又都有不够完美的地方。面对它们,秦先生总得斟酌许久,纠结许久,费尽心思,希望能找到一只自己最为看好、未来涨幅最大的股票。
买入后,秦先生总是“纠结”于自己的“手霉”。在几只待选股中,他选择的股票总是涨幅最差的,他总是抱怨:“我选择的这只股票只涨了10%,而另一只没选的却涨了30%,手气真霉……”
于是不管牛熊市,秦先生似乎永远处在痛苦之中。
相信炒股的你,一定觉得秦先生的情形似曾相识吧。
“差不多”就行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现代人患有抑郁症、焦虑症?
很多人会抱怨:因为通货膨胀,因为工作紧张,因为生活压力大。这当然是原因,不过,你可曾想过,拥有太多选择也是一个原因。
在选项太过丰富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会有很大的苦恼和焦虑:选择前举棋不定,选择后懊悔不已。
本来,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和资本,似乎该比上一辈人更幸福。但太多的人没有选择的慧眼,也没有选择的胆量,更没有选择后的坦然。
我们越是想选对,就越怕选错,于是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力图作出最明智的决定。可是问题是,众多选择中包含着太多运气的成分,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也无法控制。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寓言,说狗熊在玉米地里掰玉米棒子,掰了一个拿在手里,看到另一个更大,于是扔了手里的,去掰那个更大的……这样反复多次,从这头走到那头,最终狗熊却一无所获。
太多的选项,会让人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不满足感,因为无论作出怎样的决定,无论你取得的成绩多么出色,内心中还是会悄悄地问自己:“如果当初那么选,现在我会如何?”
有选择余地当然是好事,但当选择多到某种程度时,消费者就很容易产生焦虑与无助感。像秦先生这样的消费者,便会采用一种“主动积极”的研究方法。例如买车前,面对不同品牌,他会通过研究每个车型的马力、操控性、耗油的优劣,试图找到最佳的选择。
但心理学研究表明,秦先生这样的消费者非但不幸福,反而会更焦虑。面对诸多选择,他们反复推敲,三心二意,想要作出最英明的决定,最后却徒劳无功,永不满足,人也会变得更累。据统计,如今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天接触3000个广告,也就是至少3000个选择。
心理学家表示,有选择恐惧症的人,大都是极度追求完美的人,而且是极度苛刻的人——他们要求自己必须作一个单选,而且这个选择必须是最理想化的选择。他们往往追求完美,并赋予选项太多的意义。在投资上,往往表现为对收益率、排名的追求,例如一定要选择业绩排名前三的基金。
选择恐惧症的成因,大多是患者对自我不满,患者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出来,变相地折磨自己,并逃避面对事实。一般选择恐惧症有以下几种症状:
1.不能确定自己内心最重要的需求,无法获得心理平衡。
2.害怕承担自己选择后的结果。
3.对自我不满,将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出来变相反映为逃避自己。
事实上,在人生的各种选择后,永远有更大的“玉米”等在你前面。要克服选择恐惧症,心理学家的建议是:在作选择时,以拥有“差不多就行了”(good enough)为目标,而非“最好的”(best)。
心理学家发现:选项越多,越容易弱化从选择中得到的满足感,也就是说,越丰富的选项,其实越容易让人感到不快乐。
如果说在赌场赌大小,会有50%的人感到幸福,那面对2000多只股票时,每个人只有万分之五的概率选择到最佳,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牛市赚钱时,投资者仍感觉懊悔及哀怨的原因。
面对656只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在作决定时,感受到的“机会成本”很大。如果买了这只内需成长基金,就无法选择那只中小盘基金。赌大小,只需放弃一个选择机会,在656只基金中挑一只基金,放弃的选择机会可就多了。这些“机会成本”会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心态,原本该幸福地享受自己购买基金的收获,却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收益与自己放弃却排名最高的基金所带来的获利作对比,从而产生懊悔情绪。
剩男剩女的出现,很大原因就在于其“贪婪”地幻想一个并不存在的“完美”对象,并由此“怨恨”目前的选择,从而导致幸福感大为降低。
对投资,与其抱着“恋爱”的心态,不如抱着“养儿子”的态度。由于没有“选择”,睿智的父母对于儿女往往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不苛求孩子什么都第一。而投资往往因为选择太多,而目标又总是定在完美,导致追涨杀跌,反而缺少放松和自在。
以基金投资为例,投资者应该明白,业绩排名前三的基金未必是你投资的最佳选择。原因就在于,年度基金排名的更迭比较频繁。事实上,如果仔细留意历年的基金年度业绩排名,你会发现,每年排名前十的基金都不尽相同,若按照年度排名按图索骥,难免有“刻舟求剑”之嫌。
每年都能选择到“最好的”(best)基金,既不可能也不现实;选择“差不多就行了”(good enough)的基金,才是正确的策略。
在教育学中,有所谓的“Super B”现象。在校期间成绩突出的学生未来不一定能够获得出色的成就,反倒是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有着难以预想的潜能和创造力,未来在事业上可以崭露头角,出人头地。而反映在投资上,与其盯住年度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不如将目标瞄准那些“Super B”基金,多研究下基金的“综合素质”,比如基金公司的品牌、基金经理的人选、投研团队的实力、长期历史业绩表现等。选择那些业绩稳定,经常保持在年度业绩排名前1/3的“Super B”基金,虽然不一定能像冠军基金那样“领一时风骚”,但从长期投资上说或许是更佳的选择。
如果非要按照体育比赛的标准来评价基金,只有前三名才能登上领奖台,那么绝大多数基金持有人对自己持有的基金都不会满意。频繁地宣传短期业绩排名会误导投资者,投资者按照短期排名来选购、更换基金也很难获得良好收益。
幸福投资的关键,在于放低赢利预期,更得慎选投资参照物。在投资时,以选择“差不多就行了”(good enough)的绩效为目标,而非“最好的”(best),这样才能多些快乐,少些焦虑。
不要和姚明比跑步
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基金选择,是目前基金管理行业流行的一种趋势。有趣的是,一项针对美国投资者的研究发现,投资者对有更多的基金供他们选择一般都抱着正面态度;但另一方面,如果基金选择过多,投资者则会不知所措。
仅以沪深300指数基金为例,截至2010年年底,该指数基金数量已达到20只,基金资产净值规模1338.77亿元。而从基金风格上看,指数基金分为纯指数基金与增强型指数基金,上述20只指数基金中,14只基金为纯指数型基金,6只为增强型指数基金。面对这20只形形色色但同样挂钩于沪深300却业绩各异的指数基金,投资者难免会感到困惑。
面对太多的选择,投资者如何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基金呢?首要的问题就是,了解基金的分类,不要“和姚明比跑步”。姚明的强项是打篮球,如果你非和他比跑步,那你一定会失望,认为“姚明”是项失败的投资。对投资者来说,首先得明确基金的分类和各自的强项,不要出现“和姚明比跑步”的悲剧。
常常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某只基金的业绩会比另一只好?其实,投资者若仔细分析过基金的契约,会发现基金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仓位和可投资股票范围的规定。两只基金的产品特征不同,业绩自然有差异,不能直接比较。而产品特征是基金投资收益的重要决定因素。
对于开放式基金,根据晨星网对基金的分类,可分为7类:股票型基金、积极配置型基金、保守配置型基金、普通债券基金、短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保本基金。股票型基金是主要投资于股票的基金,其股票投资占净值的比重超过70%;配置型基金细分为积极配置型和保守配置型,将风险收益特征明显不同的基金进一步细分。
基金的业绩与基金的分类密切相关,例如海富通中证100指数(上市型开放式基金)是只指数型基金,海富通强化回报混合是只混合型基金,而海富通稳健添利债券A为债券型基金。一般来说,在牛市时指数型基金表现最好,但到了熊市,则是债券型基金称王,而混合型基金表现则较为中庸。
所以,投资者若在牛市选了债券型基金,而在熊市选了指数型基金,绝对会导致投资出现极大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