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爷天下
16529500000062

第62章 2001~2003善庄黑庄教父皇子的诡异变奏(11)

美国官司惊得********一身冷汗

********要增强经济实力,要化解利差损、增强偿付能力,要改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吸取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要做到这一切,便是上市,成为公众公司。

2003年12月1日,********上市路演开始。中国银行、花旗集团、瑞士信贷集团(2006年更名为瑞士瑞信银行)及德意志银行为********此次全球发行的联席保荐人。实际上,对于********的上市模式,投资者是存在疑问的。香港联交所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向********的提问超过1600个,其中一半问题涉及1999年之前的老保单。由于中国寿险业在1999年前销售了大量高利率保单,预定回报率高于7.5%。而随着中国人民银行7次降息,到1999年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息已经只有2.25%,这导致人寿保险公司出现了大量的利差损。

********能得以过关,最终还是借助于国家信用:财政部和********集团共同出资设立并经营共管基金,管理老保单账户,解决利差损保单问题。这样,********股份公司承继优质的资产和销售渠道,不再有利差损的负担。

在********上市前一个月,2003年11月6日,中国人保(2328.HK)在香港挂牌,募集资金54亿港元。中国人保上市成为当年全球最大首次公开募股。但这个纪录只保持了一个多月,即被********取代。

2003年12月17日和18日,********在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发行价格为:全球机构投资者每股3.625港元,香港公开发售每股3.59港元,每份美国存托凭证(ADR)(每份ADR对应40股H股)18.68美元。********(2628.HK)共筹集资金34.8亿美元,为第一家在香港、美国同步上市的保险企业。

在中国金融业,一向稍显拖后的保险业,有********和中国人保的两军突起,竟一跃成为改革前锋。

2006年12月12日,********(LFC)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每份ADR 97.64美元报收,这个价格已经是最初发行价18.68美元的4倍多。********前董事长王宪章曾在********纽约上市当日,以23.25美元的开盘价购买了100份********股票,两年半后溢价320%,为他带来了7439美元的收获。

然而,路多不平。美国官司让********惊出一身冷汗。

********2003年12月在香港和纽约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之际,它在招股说明书中罗列了19页的风险因素,其中警告说,“应该注意,本公司乃一家中国公司,所处的法律和监管环境在若干方面和其他国家不同”。但是,这个警告也许过于含蓄。

2004年2月2日,中国国家审计署披露,********的母公司——********保险(集团)公司涉嫌违规资金约人民币54亿元。********在2月3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的声明中辩称,2003年********保险(集团)公司的账目已经过审计,但涉及的期限截至2002年年末,距公司2003年6月30日的重组相距6个月之久。

3月16日,美国一家律师行Milberg Weiss Bershad Hynes &Lerach LLP号召2月3日前持有********股票的美国投资者进行集体诉讼登记。

其后,国家审计署新闻发言人回应********涉讼事件,表示审计署作为国家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其审计依据、标准与境外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依据和标准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差别。

********涉讼事件引发国内大哗,有人指责审计署缺乏大局意识,因部门利益导致********处于尴尬之地,也使国有银行的上市困难增多。《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刘杉撰文说,显然,指责者是从国有企业改制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从传统观念看,这种指责似乎有道理,至少可以认为审计署不够讲政治。不过,如果我们把审计署的所为放在一个大坐标系中,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审计署工作的意义就在于维护国家财产安全,防止少数人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力侵害纳税人的利益,事实上代表纳税人起监督政府的作用。另一个意义在于,让人民知道政府的错误所在,审记署审计长李金华公布审计结果,使纳税人可以对政府行为进行直接的评判。********的诉讼烦恼与国家财产安全相比,只能算是局部问题,而********之所以出现信息披露问题,恐怕其他方面更应找找原因。李金华之于********,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国有财产的“看门狗”。

2004年4月27日,********收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出的非正式调查函。2006年6月7日,********收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执法局公函,称针对********的非正式调查已经终止,且未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建议采取任何执法行动。

中国保险企业改制上市,不仅要接受股东和监管层的监督,还要受到股民的审视;不仅是中国股民,还要受到上市地海外股民的苛查。

WTO一剑封喉要了法定再保险的命

2000年4月,中国再保险公司总经理戴凤举中气十足:“按净保费规模计算,中国再保险目前已位居世界同行前20强之列。这里,我们可以向诸位大胆地承诺:请不要担心我们的偿付能力。”戴凤举的十足中气是有道理的。作为一家再保险企业,既有国家授权搞法定分保,又可以相机搞非法定分保;既捧行政命令的碗,又捞市场经济的鱼。这样的企业当然是爷,黑白通吃,中气十足。但是,在2000年他还没有察觉到,一个危险正在逼近,这个危险要动中国再保险公司的根——法定分保。

不仅是戴凤举,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冯晓增也没有察觉到这个危险。在2000年4月全国再保险工作会议上,冯晓增谈到世界贸易组织,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是为了牺牲民族利益,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借鉴国际保险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发展和壮大民族保险业。

但有一个人可能预料到世界贸易组织会坏了法定再保险,此人就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2000年12月2日,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百名学生面前,龙永图哭了:“前几天欧盟为给哪几家保险公司发执照与我们争了起来,临走时威胁我,如果不同意,就不要指望欧盟再支持中国。给哪家保险公司发执照是我国的内政,他们有什么权利干涉?我的血压一下子就升高了,现在还像是在腾云驾雾。”

保险市场开放是中国入世谈判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对手要价最高的行业。

2001年9月12日22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获得通过。在再保险市场,中国承诺从2003年开始,每年减少5%法定分保,直到2006年全部取消。在银行业,中国承诺5年内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区域限制,逐步取消人民币业务客户对象的限制,允许设立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享受中资同类金融机构的同等待遇等。

如果说,1958年人民公社结束了保险国内业务的说法有些似是而非的话,那么,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终结法定分保确是实实在在一剑封喉的。当保监会还在考虑做加法,酝酿引进法定再保险执行主体以形成竞争机制时,世界贸易组织则在琢磨着做减法,革法定分保的命。所谓开放拽着改革跑,在这里得到明确的体现。

1840年,西方列强用炮舰撞开了中国大门,从此中国就在关门还是开门之间摸索,在前进还是后退之间流血。有人说中国与西方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实际也许根本就不在同一个竞技场上。1901年,美国人向西方列强提出中国“门户开放,利益均沾”,中华大地乃案旁羔羊,只等一刀。100年后,中国门户开放的要求基本上达到了,但却是在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中国、不同的氛围、不同的谈判基础上实现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是被洋枪洋炮押送过来的,是中国人的自主选择,世界贸易组织让中国之船真正驶进世界民族之海,进入全球化的航路。自此中国自觉或被迫地用另一种思维走另一条道路,开弓没有回头箭,入世将加速中国的改革,将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中国人。

【存档】30年间几次金融宏观调控

1978年,工资性现金支出增长了14.2%,“洋跃进”又上了一大批项目,当年国家外汇储备不到20亿美元,出口只增长28.5%,进口却增长51%,外贸赤字达到11.4亿美元,财政赤字猛增,现金发行增加16.6亿元,货币信贷失控。于是在1979年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

在城市加快体制改革之时,再次出现了经济全面过热,投资和消费双膨胀,银行信贷和通货双膨胀。尽管1984年当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只有2.8%,但滞后到1985年为8.8%。1988年尽管在年初就提出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货币信贷政策,但仍没能顶住经济热浪的冲击。大进大出国际大循环,放开粮油副食品价格,形成抢购挤兑风潮,1988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至18.5%。

到1993年,有沈太福长城公司非法集资案,有炒股票、炒美元、炒黄金、炒地皮、炒开发区的经济过热,有乱拆借、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擅自变相提高利率的金融秩序混乱,有宏观调控和******的“约法三章”。1992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为5.4%,1993年一季度上涨至14%,1994年为21.7%,1996年下降至6.1%。

之后,1998年至2002年出现了通缩。1998年消费者价格指数为–2.6%,1999年为–1.4%,2002年为–0.8%。

到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中国再次拨转船头,从反通胀到刺激经济,便有了2009年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