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看重的是自身的修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文,担任楚国的令尹。这个人三次做官,任令尹之职,却从不喜形于色,三次被免职,也怒不形于色。这是因为他心里平静,认为得失和他没有关系了。子文心胸宽广,明白争一时得失毫无用处。该失的,争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越得不到,心理越不平衡,对自己毫无益处,不如不去计较这一点点损失。
患得患失的人是把个人的得失看得过重。过于注重个人的得失,使一个人变得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目光短浅。而一旦将个人利益的得失置于脑后,便能够轻松对待身边所发生的事,遇事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例如,南朝梁人张率,12岁时就能做文章。天监年间,担任司徒的职务,他喜欢喝酒。在新安的时候,他曾派家中的仆人运3000石米回家,等运到家里,米已经耗去了大半。张率问其原因,仆人们回答说:“米被老鼠和鸟雀损耗掉了。”张率笑着说:“好大的鼠雀!”后来始终不再追究。张率不把财产的损失放在心上,是他的为人有气度,同时也看出来他的作风。粮食不可能被鼠雀吞掉那么多,只能是仆人所为,但追究起来,主仆之间关系僵化,粮食还能收得回来吗?
粮食已难收回,又造成主仆关系的恶化,这不是失的更多、更大吗?
正确地看待个人的得失,不患得患失,才能真正有所得。人不应该为表面的得到而沾沾自喜,认识人,认识事物,都应该是认识他的根本。
得也应得到真的东西,不要为虚假的东西所迷惑。
用心眼看世界,生活无限好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生活与智慧关系的时候说:“生活是智慧的源泉,生活让智慧充满了绚丽的光芒。人类的智慧都隐藏在生活的门后,智慧经常会破门而入,给生活以意外的惊喜……大自然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扇门,一扇神奇的门,而这扇心门如果紧闭,常常会成为我们的敌人。其实只要我们轻轻一转,就可以全面感受生活与智慧:感受智慧的美丽,感受生活的可爱。”
打开心灵的门,就是放开了我们的眼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美丽的世界。用一颗美好的心灵去看待世界,时刻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人生,就会多一份自信,少一份自卑与失望。
用美好的心灵去看世界,就是用眼光去感受世界,你就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就会在心底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勇气,少一份怯懦。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
推开心灵之门,门外风景无限好,多为自己开启一扇门,方可八面来风……
曾经有一个人,每到晚上都会做一个梦,他梦见自己走在很长的走廊,在他走到尽头的时候,出现了一道门,看见门他就全身发抖,直冒冷汗不敢打开门,就这样,20年来他经常在做着同样的梦,他也找心理医师治疗了20年,但一直没能医好,后来他换了心理医师,也把梦的情形告诉了医师。
医师在听完后觉得很奇怪,就跟他说:“你为什么不把门打开看看呢?最多只是一死而已嘛!”这人想了想医师所说的话,觉得不无道理,因此,当晚就在梦中他便鼓起勇气把门给一下推开了。
隔天,他去找心理医师,医师问他:“门打开了吗?”
这个人点点头回答:“打开了。”
医师问:“结果门后有什么呢?”
他说:“打开门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绿油油的柔软草地,有灿烂的阳光,还有耀眼的蝴蝶在飞舞。”
著名作家蒙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完美,但我们的心灵世界却可以变得完美。”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很多人都想拥有一个比较美好的心境。
对此如何才能做到呢?其实你一旦抛弃了一切无谓的繁忙琐事,打开心灵之窗,拥有一个好心境根本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人的心灵,是一座能够绽放百卉的花园,只要你细心地去养护它们,自然就会开出美丽的花,从而香飘四溢。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追求,但是却不可强求。一个人的一生,从起点到结束,可以完整。然而,如果你想要达到完美的境界,就必须要看清它去奋斗。
我们可以为生活去做各种各样美好的追求,可是我们却不能把自己变成米缸里的老鼠,靠贪婪吃太多的米,因为对于生命有它的极限,你只要多吃了几口米,也就很有可能就将困死在这只米缸中无法逃生。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培养出一种平凡人的心境。在平凡的生活中,靠一日三餐而好好地活着,然后扮演好凡人的角色。就像一棵草,一朵花,它们才是最坦然最朴实的一种生存。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时候,为别人而活着,痛苦地活在别人的目光当中,活得实在太累,从而使自己的心境变得暗淡无光。记得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生活原本就像一杯清水,你给它撒一勺糖,它就是甜的;你若给它放一把盐,它就是咸的,甚至变苦。人生的就是一个调味瓶,有千万种的滋味,全由你自己调理。”诚然,人要学会坦然地面对生活,活出自己的忠诚、善良、激情、潇洒……只有做到这样才是一种从容,一种完美。
打开你心灵的窗户吧,放眼看风物。相信你看到的将不只是一片云、一只鸟、一个生活小场景,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强者别漠视弱智
在一条宽马路的人行道上,出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场景:一个被城管撵得失魂飞逃进小巷的小贩,对着悻悻而去的执法车,像小孩子一样,将手指扮成手枪状,嘴里无声地发出想像的枪声,表情很像港片中那些枪手,眼里是冷静而仇恨的光……
这个场景,让人会想起一部动物电影,一只刚逃脱狮子疯狂追逐的野牛,远远地站在山冈上,对狮子做俯冲状。
很难想像,如果那位小贩手中当时握着一把真枪,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同我们难以想像,野牛如果真冲向狮子,会有什么样惨烈的后果?
这只是弱者的反抗,其表态度的意义大过于实质的意义,如同舒婷早年一首诗歌中说的那样:我无力反抗墙,但有反抗的愿望。
关于这一点,现实中有很多场景是可以得到佐证的。弱势的儿子在强势的父亲背后的嘀咕,是最早的弱者反抗;弱势的学生,在厕所里写强势的老师名字,是幼稚的反抗;弱势的员工,在强势的老板面前跳楼讨工钱,是悲哀的反抗;弱势的民众,给强势的统治者编的政治笑话,是无奈的反抗。
这些弱者的反抗,有些如同阿Q在赵太爷假洋鬼子和王胡背后吼的那句“儿子打老子”那样,是以滑稽甚至可笑的形式出现的,如厕所里的名字和小贩的“开枪”。有些,则更是以拙劣甚至可恶的形式出现:如某些外来人员觉得受城里人歧视,而偷偷拿公用设施撒气;有些反抗,则让人感觉悲凉,如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某地老百姓追踪千里终于找到污染他们水源的企业老板家,最终也只是将一瓶臭水扔在他的宝马车上。
但如同细微的征兆可以看出人体的疾病,来自社会的种种弱者反抗行为本身,也足以显示社会需要医疗的一部分。好的医生,总会在病态初显的时候,正视它,并采用合理的医疗方式进行治疗。近年来,包括******工程引发民众“散步”,并最终提到妥善解决的案例,便是很好的正面案例。
在我们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还有不少庸医,对那些看似弱小甚至滑稽的弱者反抗采取漠视、隐瞒甚至打压,颟顸地坚持认定丛林生存法则,强者通吃,并最终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几年前,四川乐山一位亿万富翁因为不到1万元的债务问题而被他眼中那位“拱不翻被子的虱子”似的弱者用几公斤炸药送上天的惨烈案例,多少也应让强者们有一丝丝的反省。
长期以野牛为食的狮子,有时也会葬身于野牛群的乱蹄之下,这也许是弱者与强者之间最具辩证意义的关系。
在弱者们的手指没有变成真枪之前,强者们,请别漠视他们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