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16576700000009

第9章 按照心理规律行事,成事就是那么简单(2)

唐睢说:“这是平常人的发怒,不是士人发怒。从前,专诸替公子光行刺吴王僚的时候,彗星冲击月亮;聂政为严仲子杀韩傀的时候,白虹穿过太阳;刺客要离刺吴王僚的儿子庆忌的时候,苍鹰在宫殿上扑击。这三位都是布衣之士,他们的满腔怒气还未迸发,上天就降示预兆。现在加上我,将要变成四个人了。如果布衣之士非要发怒不可,倒在地上的尸体虽只两具,流血不过五步,可是天下的人都要穿上丧服。现在是时候了!”说完,拔出宝剑,跃起身来。

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耸身长跪,向唐睢道歉,说:“先生请坐。我明白了,韩、魏两国所以灭亡,而安陵只有50里还能存在,就因为有先生你在啊!”

秦王用500里换安陵君的领地,显然是个政治阴谋:安陵君如果同意交换,500里地很显然不能到手,从而失去了祖传的“根据地”;如果不同意交换,则背上了轻视秦国的罪名,也会被吞并。安陵君岌岌可危。然而先秦时代,“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唐睢胸有成竹,以布衣之怒相对,辨析常人之怒与士人之怒的不同并连举三例之后,用“倒在地上的尸体虽只两具”对“百万尸首横地”,用“流血不过五步”对“鲜血流淌千里”,结果是士人之怒会使天下人都要穿丧服,同时拔剑跃身,宣称“是时候了!”

吓得秦王连连道歉,放弃了侵吞安陵的计划。没有唐睢的针锋相对,安陵君怎么能自保呢?

俗语说:“先下手为强。”在人际交往中,虽说不是刀枪相见,但存在一种心理优势由谁取得的问题。有的人处于有利地位,认为只要自己提出要求,别人的东西就会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对这种人你要从实力上见真章自然不行,应该意识到,他能威胁到你靠的是实力,而你也一定可以找到可以威胁到他的软肋。以硬气的态度发出威胁,就可能达到挫其锐气的目的。

巧妙利用对方的软心肠

在办事的时候,如何打动对方的心,让对方从心理上折服,这是成功的关键。情感也是人身上的死穴,善制人者,必善制心,因此战场上的名将,商场中的高手,无不信奉“以软服人”的谋略。而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这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充分了解了对方,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做事策略。

美国的前总统罗斯福被人们誉为“私人交际天才”。一次,他在阿肯色州的一次宴席上,发现了很多自己并不认识的共和党议员。在宴席结束前,罗斯福想对每一个共和党议员表示自己至诚的好感,而且此时他也正为1912年的总统选举做准备——这绝对是一个展现魅力与风度的绝好机会。于是,罗斯福先向自己的顾问打听清楚了那些人的性格特点。接下来,罗斯福就开始着手向这些人的攻势了。对他来说,这再容易不过了,因为他已经知道了对方的底细,明白了每个人自傲的东西和特殊嗜好,因此他在与在座的每一位共和党人的谈话的尺度与分寸马上就了然于心,这样的谈话无疑使对方认为罗斯福对他们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在散席以后,罗斯福成功地赢得了这些人的好感与支持。

罗斯福做了总统以后,也十分擅长运用这种心理策略。对于每一个前来拜见他的人,都会在拜见之前掌握这个人的所有的资料……他就是运用这样一种再简单不过的方法,满足了所有他想赢得其好感的人的自尊心。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当你了解了对手的性格特点,你攻心的战术就会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生活中你必须要了解别人,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很多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看到不如自己的人,总是会“心软”的,再冷酷无情的人也有被打动的时候,关键在于“情”和“意”能否到位,能否切中对方的要害。

某企业的销售员到东北推销产品,很快同某厂签订了二十万元的供货合同。货到后,货款却迟迟回不来。半年后,企业老板责令他去该厂讨债。

他来到该厂,厂长诉起了苦,表示暂时不能付款。要不来钱,这位销售员就在该厂泡起了“蘑菇”,成了一名“编外职工”,天天到厂里来“上班”。

几天下来,他在该厂混熟了,也摸清了他们的底细。这家工厂并不是没有钱,而是钱少债多,担心给了几家会引起更多的债主上门讨债。

不久,他发现厂区内高高挂起的广播喇叭,每天中午都播出该市经济广播电台的一档点歌节目,该厂的干部职工大多是这个节目的忠实听众。

中秋节这天这位销售员没来“上班”,人们都以为他回家过节去了。

中午,该厂人照例边吃边听起了广播,从广播中传出的是这位销售员那有趣的“河北腔”。人人都放下手里的筷子,想听听他要说什么。正在吃饭的厂长也停住了,他担心销售员在广播中乱说,损害他们厂的声誉。

这位销售员在广播中动情地说:“今天是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离家在外的‘游子’,我也想家。但我并不孤独,我来到这里,得到了贵厂干部职工的很多帮助,在这里我为你们点播一首《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以表达我对你们的祝福。”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歌声在厂区内回荡,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第二天,到了上班时间他又准时地出现在该厂,一下子成了新闻人物,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都上前同他打招呼。很快有人告诉他厂长有请。走进厂长办公室,厂长含笑上前握住他的手,连说对不起,让他在外边过节。

随后,厂长告诉他,正巧厂里收回一笔钱,他首先考虑的就是还他的货款。

生活中,同情弱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态,许多崇高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基于非常朴素的同情思想。所以,做事的时候,我们不妨利用这种心理,扮成弱者往往能解决很多难题。

软磨硬泡:降服对手的最好方法

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明明是对方有能力解决你的问题,可就是找了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搪塞、推托和拒绝,让你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就打了退堂鼓,撤回了事,不再坚持了。但也有一部分性格顽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他们采用软缠硬磨法,“友好”地磨对方的时间,套对方的情面,不答应就是不撤退,不把事情办成就是不回头,搞得对方急不得、恼不得,最后不得不答应了他的要求。

上世纪80年代初,著名的引滦入津工程曾经因为炸药供应不上,而要面临停工、延误工期的困境时,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们心急如焚,于是,便派张连长到承德的某家化工厂求援。

张连长昼夜兼程千余里赶到那家化工厂的供销科。可是听到答复仅仅只有一句话:“眼下没货。”于是,张连长又去找厂长,可是,厂长很忙,根本就没时间听他多作解释。于是,他便跟进跟出,一有机会就说上几句。

他死缠硬磨的,但厂长仍然不为之所动,最后还是冷冰冰地对他说:“我不是和你说了嘛,眼下没货,我也无能为力。”

厂长劝他另想办法,并为他倒了一杯茶水。张连长还是不死心,他喝了一口水,看到这水的时候,他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话题,于是说道:“这水可真甜,天津的水可没有这么甜。天津人喝的都是从海河槽里、各洼地中积淀的苦水,不用放茶叶都是黄的。”他一眼又瞥见厂长戴的是天津产的手表,接着又说:“您戴的也是天津表吧?听说现在全国每10块表中就有一块是天津产的,每4个人里就有一个人用的是天津的碱。您是办工业的行家,懂得工业和水的关系。造一辆自行车要用一吨的水,造一吨碱就要用160吨的水,造一吨的纸就要用200吨的水……引滦入津,解燃眉之急啊,没有炸药,工程就要延期……”

他说得很动情,也非常在理。最终,这位厂长理解了他的急切心情,并同他聊了起来。这位厂长问他:“你是天津人吧?”张连长说:“不是,我是河南人,也许通水时,我喝不到那滦河的水了!”……终于,厂长彻底心动了。于是,拿起了电话下达了命令:全厂加班3天。3天后,张连长押着一大车炸药胜利返程了。

常言道:“人心都是肉长的。”无论你与对方之间的距离有多大,只要你善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诚意,这样,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你所提出的请求,进而理解你的苦衷,那时,你将会“泡”到成功的希望。

采用“软缠硬磨”的招法来求人办事,也可以把同样的意思反复渲染,反复强调;把你的要求反复申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面对顽固的对手,“反复哀求”是一种最有力的武器。

宋朝的赵普曾做过太祖、太宗两朝皇帝的宰相,他是一个性格坚韧的人。在辅佐朝政时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与皇帝意见相反,他也敢于反复地坚持。皇帝有时也拿他没有办法,最后会答应他的请求。

有一次,赵普向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允诺。赵普没有灰心,第二天临朝时,他又向太祖提出这项人事任命事项请太祖裁定,太祖还是没有答应。

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再次提出来。连续三次反复地提,同僚们也都感到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样厚。太祖这次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了地上。

但赵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无言地将那些被撕碎的纸片一一捡起,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太祖面前一动不动。太祖为其所感动,长叹一声,只好准奏。

还有一次,某位官吏按政绩应该晋职,身为宰相的赵普上奏提出,但因太祖平常就不喜欢这个人,所以对赵普的奏折不予理睬。

但赵普不计皇上的好恶,前番那种“韧性”的表现又重复起来。太祖拗他不过,勉强同意了。

太祖又问:“若我不同意,这次你会怎样?”

赵普面不改色:“有过必罚,有功必赏,这是一条古训,不能改变的原则,皇帝不该以自己的好恶而无视这个原则。”也就是说,你虽贵为天子,也不能用个人感情处理刑罚奖赏的问题。这话显然冲撞了宋太祖,太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赵普死跟在后面,到后宫皇帝入寝的门外站着,垂手低头,良久不动,下决心皇帝不出来他就不走了。据说太祖为此很受感动。

同样的内容,两次、三次不断地反复向对方说明,从而达到说服的效果。

运用这种说服法,须有坚韧的性格才行,内坚外韧,对一度的失败,绝不灰心,找机会反复地盯上门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得有理且运用此法要有分寸,超过限度,伤害了对方的感情,反而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要谨慎处理,以不过度为限,最终达到求人有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