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的天职: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
1665100000008

第8章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3)

孩子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但由于年纪小和智力低的关系,不是任何一件事都可以马上学得来的。有时孩子只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问一两句;有时孩子正玩得兴高采烈,才没有心情安静下来学东西;有时就是成人们所解释的太高深,他们听不明白,所以马上就会失去了兴趣。

如果我们发觉孩子学习不来时,可以暂时把话题放下,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再遇到这问题的呢!

反过来说,假使孩子对某种事情确有兴趣,而这门学问根本就不是孩子可以明白或学习得来的,这又应该如何去处理呢?

四岁的秀莲问爸爸:“奶奶为什么不回家?”做爸爸的向她解释:“奶奶生病了,要住进医院。”秀莲问:“奶奶生什么病?”做爸爸的满脸愁容告诉她:“奶奶患上了癌症,她觉得很痛苦呢!”秀莲从未听过癌症这个名词,很觉得新鲜,所以继续发问:“什么是癌症?那是什么东西?给奶奶涂点药酒不就好了吗?”做爸爸的对医学的认识不多,对癌的认识就更少,只知道这是一种恶性肿瘤,它的生长速度很快,会很快就破坏体内的良性细胞和人体组织,最后,就置人于死地。但他想到四岁的女儿是不会明白什么是细胞,什么是良性、恶性,什么是人体组织等名词的,所以经过一会儿的考虑,他就很坦白地告诉秀莲说:“癌病是一种病症,患上这种病的人觉得患处很痛苦,就算涂了药酒也没用。”

爸爸的简单答复是满足了秀莲的好奇心,也答复了她的问题。如果秀莲再发问,做爸爸的会按着所问的去答复。他没有责备孩子在他心情烦闷时问问题,没有赶快打发孩子自己去玩,不准多问,没有批评或取笑她的问题幼稚,也没有不耐烦地告诉秀莲这是很复杂的医学知识,就算向她解释她也不明白,更没有敏感地以为孩子对医学有兴趣,说不定她想做个大夫,于是就长篇大论把他对癌症的知识全部告诉孩子,这样做反而会弄得孩子莫名其妙。

以上就是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知识来辅导孩子学习的例子,但必须要按着孩子的年龄、理解能力和兴趣去指导他们,最重要的就是鼓励他们去发问和学习,要提防把他们学习的兴趣窒息。父母辅导孩子学习的目的不是只限于直接把知识告诉他们——因为父母不是百科全书,根本没可能通晓每件事,最重要的责任还是:一是保持孩子学习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不耻下问,要“学”就必先肯“问”,有问才有答;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情绪,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愉快宁静的环境里,随时随地保持开朗的心情,任何时间都可接受新的知识,专心一致去研究新的事物;三是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克服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分享孩子每完成一个学习阶段时的乐趣和称赞孩子学习的成绩。

(3) 激发孩子的求知好奇心

家长一定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儿童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的。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孩子们求知的一种反映,也是儿童智慧的火花。他们有探索现实生活中各种未知事物的强烈愿望,对周围一切感到陌生、新鲜、好奇。

正是出于各种好奇的心理和举动,有时难免要闯祸,如把闹钟拆开,以弄清闹钟为什么会打铃。有时他们对大人所说的,也要亲自试一试,企图自己找出答案。平时孩子们往往爱问“为什么”,有的家长由于不了解他们这种好奇心、好问的特点,把这些正常现象看成是捣乱、淘气,因而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采取冷淡、漫不经心、瞒哄和支吾搪塞的态度,或者不予理会。这种做法,会有损于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要知道,少儿的智力正是在好奇—满足—好奇中得到发展的。

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知道了从来不知道的奥秘。揭开奥秘后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反过来又激起新的探索兴趣。作为家长,不仅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应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发展成为强烈的求知欲。对孩子提的问题,要确切、通俗易懂、有条理地给以答复,如果暂时答复不了,可以告诉他:“这个问题等弄明白以后,再告诉你。”但是切记事后一定要兑现。如果对孩子求知的欲望采取应付的态度,不仅会抑制孩子好奇心的发展,也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对今后的教育不利。

与此同时,更要鼓励孩子自己去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纷纭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读书、观察、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

李明还没上小学,就开始用铅笔画图、写字等,觉得高兴极了。当发现母亲不用铅笔,而使用钢笔时,他即对钢笔产生了兴趣。钢笔不像铅笔要削,用起来比较方便,他开始对钢笔构造有兴趣,并画图想像,因母亲鼓励,他便用心去思考。

母亲拿支不能用的钢笔给他,并说:“实际构造妈妈也不清楚,你拿去研究看看吧!”意思是要他拆下来看。但对一个未上学的孩子而言,拆钢笔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可是他真有耐心,整天观察钢笔的构造。

李明母亲看他对收音机有兴趣,就给他报废的收音机,让他拆下来彻底研究。这样久而久之,他一直对理工科特别有兴趣。因为有兴趣,成绩也特别好。现在他在一所重点大学学电子工程。

把家里不用的东西储藏起来,等到孩子有兴趣时,就交给他拆下来研究。这位母亲真是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当孩子对某件物品感兴趣时,把实物给他拆下来研究,可使他对理科感兴趣。孩子对学习有了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成功的希望也就大。

我们要相信,只有当孩子的心中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无穷的求知欲望而自发地学习时,家长寄予他的良好愿望才有实现的一天。

在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时,教会孩子观察特别重要。在一些家庭里,并没有把观察看作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看作是培养兴趣、发展智力的途径,这实在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遗憾。

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孩子,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

父母如果善于帮助孩子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就能使孩子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和灵活。

家长在教给孩子观察时需要引导他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来,教他们探寻和发现因果联系,经常要他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提出疑问来。

例如,二月正是深冬严寒的季节,可是恰巧遇到一个晴朗的日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带着孩子们来到寂静的,还有积雪的果园里,“孩子们,你们仔细地看看周围的事物。你们能看到春天已经快要来临的最初的标志吗?即使你们中间最不留心的人,也能看出两三种标志。

而不仅会看并且会想的人,就能看出几十种标志来。谁会欣赏大自然的音乐,他就能听出春天正在觉醒的第一批旋律。大家看吧,听吧,想吧!”他对学生们说。他看到,孩子们仔细地察看雪层覆盖的树枝,察看树木的外皮,倾听着各种声音。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使他们感到欣喜。每一个人都想找到某种新的东西。以后,他们过了一星期又来到果园里,接着每星期都来一次。而每一次,都有某些新的东西展示在儿童的好奇的目光面前。孩子在低年级受过了这种观察的训练,就学会了区分理解的和不理解的东西,而尤其宝贵的是,他们能够对此抱积极的态度。家长教给孩子观察和发现方法,就能从他那里听到许多聪敏的、出乎意料的“哲理性”的问题。

请你教给孩子观察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的方法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的时期,请你把孩子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大自然正发生着迅猛的急剧的变化:生命的觉醒,生物的内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为生命中的强有力的飞跃积蓄精力。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可以引起孩子充满好奇的目光,这时教给孩子如何观察,引导他积极思考,这对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是十分有利的。奇妙的大自然是我们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活“教材”。

孩子的好奇心需要培养,也需要引导。正确引导是孩子成才的吸铁石。当他们真正将好奇变为一种求知的渴望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韧性与探索精神将是无可比拟的。

——家教忠告

4.运用激励手段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中国着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孩子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称赞、嘉许、奖励,而不喜欢禁止、抑阻和消极的刺激。因此他主张要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诱导。

如果家长总是用消极的办法来对待孩子,“其结果,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要有一点不喜欢父母了……慢慢就不以父母之言为意……慢慢养成顽皮的恶习了。”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

激励是培养孩子求知欲的营养剂。只要父母对孩子充满信心,并且嘴边经常挂着一些由衷的赞美之词,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学坏了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小家伙更加积极上进。

有一位艺术素质很高的学生考音乐学院时意外落榜,这使他感到非常懊恼和沮丧。家长不知如何是好,便向孩子的老师请教办法,老师说需要激励的方法。后来,家长在老师的启发下,写上这样一句话压在孩子书桌的玻璃下面:“卓越人才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这张字条对那个学生的震动很大。从此,他把贝多芬的这句名言当作座右铭,继续发奋学习,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

以上事例说明,父母的激励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1)有效的赞美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①喜欢得到赞美是人的天性

和批评、责备相比,赞美是一种聪明的、巧妙的积极地肯定别人的方式,透过恰当的赞美之词,给人以无比信任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对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可以说,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赞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但它却可以替代很多。

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作品的核心就是揭示人性,讴歌自由和光明,赞美正义、美丽和善良,他曾经毫不遮掩地表示:“赞美,即是我的薪俸。”

②赞美能使消极的孩子踏上成功之路

一个处在涂鸦年龄的小孩,当他画画时,妈妈认真地看着,并赞美他:“哇,这个人是谁啊?怎么画得这么漂亮!”不管他画的是谁,他一定都会很满意地笑一笑,然后画一些更漂亮的拿给妈妈看。

懂得欣赏孩子的父母,是天下最幸运的人。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无限的潜能,头脑里充满创造的火花,只要父母给予赞美和肯定,孩子将踏上成功之路。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相反,这个出生在一个德国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到了4岁多还不会说话,以至于人们当时都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和“傻子”。上小学后 ,爱因斯坦表现得仍然很平庸,学校当时的训导主任曾向爱因斯坦的父亲断言:“你的儿子将一事无成。”

讥笑和嘲讽,使小爱因斯坦情绪极为低沉,他怕去学校,怕见同学和教师,他甚至自己也认为自己不行,什么也不行……担任电机工程师的父亲面对人们的讥笑和议论,尤其是面对训导主任给儿子下的结论,并没有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从鼓励入手,让爱因斯坦振作起来。他为爱因斯坦买了积木,让他搭房子,搭好一层,便表扬和鼓励一次,结果,爱因斯坦情绪高涨地一直搭到了14层。

正是父亲这种积极赞美的方法,消除了爱因斯坦的消极情绪,点燃了他心头的希望之火,从而以一种不断进取的心态,踏上了科学的漫漫征程。

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的一个工厂里,有一个刚刚年满十周岁的童工,他很渴望成为一名歌唱家,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当头给他浇了一瓢凉水。他的老师对他说:“你不可能成为歌唱家,你根本没有好的歌喉,你唱歌的声音就像穿过百叶窗的风一样。”但这个孩子的母亲知道了他的宏伟志向之后,并没有像他的老师那样讽刺挖苦他,而是肯定地指出他的歌喉有与众不同之处,某一个音域的声音也比较美,她相信他会成功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母亲为了省钱付儿子上音乐课的学费,走路连鞋都舍不得穿。后来,正是这位贫穷母亲的赞扬创造了奇迹,改变了这个小男孩的命运。他成了意大利着名的歌唱家。他就是卡鲁索(1873—1921),意大利着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举世闻名的歌唱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