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4000000113

第113章 吴西逸

〔越调〕天净沙

吴西逸

闲题

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依旧红尘满眼。夕阳新雁,此情时拍阑干。

吴西逸存世的令曲有四十七首,其中〔天净沙〕《闲题》共四首,都写夕阳西下时江关景色,抒发离情,并隐见对现实的不平。本篇是其中第一首,涵盖最广,意境也最为苍凉。

曲以“长江万里归帆”开头,雄浑地展现了经流万里的长江。江中归帆点点触发了作者的缕缕情思。于是,次句以“西风几度阳关”写出了时空的跳跃,从江中帆归,联想到离人西去。

作者在另外三首〔天净沙〕《闲题》中,除“楚云”、“湘江”外,“沧州”、“远水”、“江亭”、“平沙”,均非定指某地,因而反观本篇,“长江”、“阳关”与其说是实指,还不如看作象征性地名更为妥当。这样一来,大江东去与阳关西出的并列、交织,就不必遭“缩地”之讥,亦不必似王士禛那样以“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来作解释了。因此,本篇与其余三篇,是总写与特写、泛指与专指的关系,因而也具有广为涵盖的意义。

元散曲本以极情尽致、刻露无余为特色。但由于以张可久为代表的后期散曲作家,逐渐走上雅化的道路,形成蕴藉、骚雅的特色,因而吴西逸所作也多从诗词汲取养料,以凝炼、清丽的风格著称。本篇对王维诗、辛弃疾词有所汲取,但又自铸新辞,脱化无痕。长江、归帆、西风、阳关、红尘、夕阳、新雁,开阔的意象与苍茫的情思形成高度和谐,“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以少概多,构成丰富的内涵。“拍阑干”的“此情”诱人联想却不宜指实,而深长绵邈之中,又与长江水波、阳关西风达到情景的统一。较之元曲中诸多的写别情、旅怀之作,本篇已不具善于铺陈、工于描画、笔笔形容、淋漓尽致的特色,而是接近于诗情与诗境的归返。不仅其中的乡关之思、尘世之厌和离情别绪以及无端愤懑值得玩味,便是它与其余三首构成类似国画“四条屏”的组曲,亦诗亦画,也别具一段风流。

〔越调〕天净沙

吴西逸

闲题

楚云飞满长空,湘江不断流东。何事离多恨冗?夕阳低送,小楼数点残鸿。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潇湘夕照图,表现了羁旅行客的离愁别绪。

令曲一上来就描绘出一幅楚天云飞、湘江奔流的图景,意境辽阔高远。楚云、湘江也许是实写其景,点明作者浪游潇湘一带的踪迹,同时也逗引出一种怅惘凄迷、深沉悠远的情绪。云梦潇湘,水乡泽国,这一富有荆楚文化特色的区域,是和种种神话、传说、历史联系在一起的。那神女的梦幻、湘妃的哀怨、屈子的幽愤,以及历代骚人墨客的故事,曾使众多到此登临的文人雅士神思飞动,诗兴勃发,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

“何事离多恨冗”是点题的关键句子。一方面承上写景,点明景中包涵的感情,好像云和水都满载着这众多的离愁别恨;一方面又开启下面的写景,使景物也涂上了感情色彩。在夕阳低垂中,登楼目送归鸿,直至星星点点,最终消失于天地的尽头。这一描写与前面的景物相呼应,随着景物的延伸,感情也越发深沉悠远了。鸿雁能够传书,如今远去,能否捎来书信呢?这个结尾留给人无穷的回味。这首小令,如果去掉第五旬,完全是一首六言的绝句。

小令由于其体制短小,需要高度的凝炼,“盖小令一阕中,要具事之首尾,又要言外有余味,所以为难。”(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要达到这个要求,选择形象是很重要的。这首小令择取了云水、夕阳、小楼、残鸿等形象,赋予它们以深沉的感情内涵,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达到高度的省净简炼,差可追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越调〕天净沙

吴西逸

闲题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马东篱“枯藤老树”一令,众口争传,蜚声今古。吴西逸这首〔天净沙〕,模仿马作的痕迹相当明显。模仿固然不会有大出息,但如果所取范本极高,自身技法较佳,也未尝不能写出可读的作品来。我国山水画之“平远”构图,意境辽远而凄迷,与首句是协调一致的。“绿柳阴中系马”一句,透露出一点游子情调,使得景物描写有了依附,可知前面描写的景物皆为这系马的游子所见。较之马作“古道西风瘦马”,不仅有夏秋景物之别,而且色调的明暗、感情的乐哀亦皆迥异。结尾二句,写“夕阳西下”时,给青山绿水人家涂上了一层火红的余辉,与首句残霞相映,画面仍然是艳丽迷人的;但在出行之人见到“水村山郭人家”的夕阳暮霭时,或许也会想到自己漂泊无归,于是,一丝淡淡的凄凉之感便不禁涌上心头。但这支小令的抒情内容较轻淡,不同于马作之题为“秋思”,以抒情成分为重也。这支曲子通篇都是写景,五个句子,由十二种景物构成,除“系”字、“下”字外,不曾容纳其他词语。总的说来,这首小令所描绘出来的画面还是相当优美的,把它当作一幅精巧的风景小品来看待,也就可以了。

〔双调〕清江引

吴西逸

秋居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造物巨匠塑造的秋天,年复一年来到人间,面目都是一样的。而到了诗人笔下,它却千变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不得志的宋玉嗟老叹卑,于是乎“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那样肃杀凄凉。在正积极奋发建功立业的曹操眼中,它“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踊起”,何等壮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是超尘脱俗的。同一个元曲家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像一小轴枯淡的水墨画,而“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却似大幅油画,色彩斑斓,如火如荼。那吴西逸这首题为《秋居》的小令所描写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看它清冷雅洁,宁静淡泊,像没有人间烟火味的仙界,这是一位隐君子的精神追求。

在这首曲中,作者追求的是远离污浊的尘世,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保持高雅的情操,故读之令人俗念顿消。当然,似乎过于冷清一点。

〔双调〕寿阳曲

吴西逸

四时

萦心事,惹恨词,更那堪动人秋思。画楼边几声新雁儿,不传书摆成个“愁”字。

据《全元散曲》所录,吴西逸现存小令四十七首。这首〔寿阳曲〕(又名〔落梅风〕),在四十七首里,不是白眉,也不属于元人散曲中的上品,然而有特色,仍值得一读。原作共四首,分别写春、夏、秋、冬。这是其第三首,写秋,更具体点说,是写一个闺中少妇悲秋伤离的意绪。

前三句,直接地抒写内心世界。“萦心事”,意思是说“心事”重重,萦绕胸怀,驱之不走,遣之不去。“惹恨词”,意思是说想用词来排遣内心的苦闷,而作词却反而招引了“恨”,只能“彩笔新题断肠句”(贺铸〔青玉案〕)。后两句:“画楼边几声新雁儿,不传书摆成个’愁‘字。”通过写外部世界而间接地表现内心世界,和前三句有所不同。这两句的描写对象是雁群,层次是先点明其飞翔的位置——“画楼边”,次写闻其鸣叫的声音,再写见其飞翔的阵式,最后写抒情主人公对这雁群的反应。写雁群的鸣叫也罢,飞翔也罢,都是次要的,主体是抒情主人公的反应。雁,传说能传书带信,抒情主人公今日也正盼着这一点,然而它们却没有捎来片纸只字,这就使人怨极而责。

《旧萝曲语》说:“词尚意内言外,曲尚意外言外;词尚沉郁顿挫,尤重立意,曲尚豪辣浩澜,尤重遣词;词静而曲动;词纵而曲横;词内旋而曲外旋;词收敛而曲解放;词之措词,比较上不免扭捏做作之处,若曲则适如时下新语所谓赤裸裸的是也。”(见任中敏《曲谐》卷二)这首小令,前三句近词,后两句近曲,是由静而动,由纵而横,由敛而放,由沉郁而豪辣,由意内而意外,由内旋而外旋,由含蓄而显露的结合。这是其特色,也是其不如一般元人本色当行之作的地方。(何均地)第一章赵显宏

〔黄钟〕昼夜乐

赵显宏

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飘飘地乱舞琼瑶,水面上流将去了。觑绝时落英无消耗,似才郎水远山遥。怎不焦。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见他来到。

〔幺〕佳人,佳人多命薄。今遭,难逃。难逃他粉悴烟憔,直恁般鱼沉雁杳。谁承望拆散了鸾凰交,空教人梦断魂劳。心痒难揉,心痒难揉。盼不得鸡儿叫。

这是一支代言体的曲子,主人公是一位思妇。我们知道诗词常常以景语开头,大多具有所谓“兴”的作用,其特点是语言精练,蕴意深婉。曲中亦有以景语开头,比如这首曲子,它原是赵氏写的春、夏、秋、冬四首中的一首,由于题目和内容的需要,开篇写的便是落梅逐水之景,但与诗词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幺篇换头说;“佳人,佳人多命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封建社会中无数妇女悲剧命运的概括。她以往对此也许仅仅是听过,见过,却不曾亲身经历过,然而,如今自己也逃脱不了这种遭遇。因此,现在再提此言,就有着具体的内容,深切的感受了。

“风送梅花”六句,言辞细腻素雅,旋律轻盈缥渺;幺篇则多为“耳根听熟之语”,质实明快。然而,作者却能够根据写景、叙事、抒情的需要,恰到好处地组织到一起,塑造出一个生动的思妇形象,这种雅俗并存,文采与本色相融相映,亦是元曲中的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