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6715100000027

第27章 唐诗篇(26)

尾联:“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写自己送别后的心情。江村,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意谓自己一个人独归江村,只有孤单无依地度养残生了。这里的“独”、“寂寞”、“残生”,把严武走后诗人生活无济的凄苦悲凉的心情表现了出来。诗人曾有诗“君来雪山重,君去雪山轻”,与此诗一样,表达了对严武的感激和依恋惜别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多用倒装句,表现了深沉婉曲的情感,令人读之凄楚。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

【注释】

[1]剑外:剑门关以南之地,也称剑南,代指蜀地。蓟(jì)北:河北蓟州之北,泛指河北北部,安史之乱的老巢所在。[2]却看:再看。漫卷:随便地卷起来。[3]白日:指阳光明媚。青春作伴:指焕发青春及沿途春色作伴。[4]巴峡:指四川东北部巴江(嘉陵江)中的峡。杜甫此时在梓州(四川三台),须由涪江入嘉陵江再入长江出川。巫峡: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中长而秀丽之峡。襄阳洛阳:杜甫原注:“余田园在东京(洛阳),又出峡东北向,便由襄阳入洛阳。”顾注:“公先世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徙河南。父闲为奉天令,徙杜陵。”

【鉴赏】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军破贼在洛阳,进入东都,河南平。史思明之子史朝义败走河北,广德元年(763)春,史部幽州守将李怀仙请降,史朝义兵败至广阳自缢死,李怀仙斩其首以献,河北平。这时作者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忽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欣喜若狂,返家有望,于是挥笔急书,作下此诗。

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写初闻“收蓟北”时的欣喜情态。“忽传”指消息来得突然。即突然之间,蜀中大地遍传官军收复蓟北的胜利消息,安史之乱的老巢被揭毁,七八年战乱带来的流离即将结束,真是悲喜交集,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喜极而悲,悲极而喜的表现!

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作者悲喜交集之际,自然想到与自己同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因此回头一看,他们满脸的愁云也不知到哪里去了,而是喜笑颜开,喜气洋洋。于是,自己也无心伏案,随手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此联中的“却看”和“漫卷诗书”是两个连续动作,把“喜欲狂”的情态具象化了。以动作表情,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作者紧扣“喜欲狂”,以对妻子言说的口吻,说道:我们应该在这大好的日子里“放歌”、“纵酒”,欢庆胜利;我们还应以返老还童的心情,焕发青春,与青春年少的儿女一起,在这春光明媚之际,作伴还乡。这是作者“聊发少年狂”的“狂态”,表现了喜极之情。

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还乡”,作者的思想已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心”已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再入长江出巫峡,顺流急下至襄阳,再转陆路向洛阳,回到了故乡。惊喜的感情波涛有如洪峰迭起,奔涌向前,一泻千里。

本诗乃作者诗集中稀见的(有说是唯一的)描写欣喜之情的诗篇。本诗发自肺腑,直抒胸臆,毫不做作,一气呵成,明快自然,感情奔涌,韵律疾驰强烈地表现了作者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心情和急欲回乡的愿望。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1]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2]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释】

[1]复行役:一再奔走。孤坟:房太尉(房瑁)之坟,在阆州(今四川阆中)。[2]对棋:对奕、下棋。谢傅:

指谢安,死后赠太傅。把剑:指春秋时吴国季札挂剑的故事。

【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在房瑁墓前的一首追悼诗。房瑁,少好学,任县令时多兴利除弊,颇有政声。安史之乱时,玄宗奔蜀,他独驰见于普安郡,即日拜相。后领兵平叛,择将不力,致使官兵败于陈涛斜。肃宗即位被贬为邠州刺史。后因政绩突出,改为汉州刺史。宝应二年(763)拜刑部尚书,在入朝路上遇疾。该年七月改元广德,所以他于广德元年(763)八月卒于阆州僧舍,葬于阆州城外。广德二年(764),作者从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到阆州短住,闻严武再次镇蜀,遂于春末返归成都草堂。本诗当于作者离阆州之前拜谒房瑁墓时所作。

首联:“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写自己生活困难,四处飘浪,一再奔走,如今将返成都之时,特到老朋友的孤坟前来告别。房瑁与作者为世交,曾荐作者入仕。后作者上书救房瑁被贬,也成了他一生进退的关键。所以,他们二人的友谊是十分深厚的。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不得不来告别的特殊心情。

颔联:“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写作者在墓前的悲痛之状。作者曾与房瑁有交谊,并为救房瑁作者得罪唐肃宗而被贬。想起死者生前与自己的坎坷不平的遭遇,倍感悲伤,眼泪把周围的干土都湿透了。自己悲痛之情似乎感动了上天,天低云断,共同哀悼。愁惨哀伤之感,随“低空”、“断云”自然溢出。

颈联:“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写诗人与房瑁的生死交情,永不相忘。诗人先借谢安之典,据《晋书·谢安传》:谢玄破苻坚于淝水,有檄书至,谢安方对客围棋。客人问他,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表现从容镇定。诗人以谢安比喻房瑁讨贼时的镇定,虽打了败仗,但其从容儒雅与谢安是一致的。现借吴季札之典,据《说苑》载:吴季札出使晋国过徐地,心知徐君爱其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于徐君墓上而去。诗人自比季札,表不忘亡友的深情厚谊。此联引典寄情,十分含蓄。这是因为房瑁是个政治人物,诗人因他而吃了苦头,故对他的赞颂与哀思不能直说。

尾联:“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写房瑁坟茔冷落,寂寞凄凉。作者站在墓旁,只见林花飘落,如珠泪纷纷;声声莺啼,如哀声婉转,孤零零的坟地加上一个孤零零的吊客,这是何等凄惨哀伤之景。作者对亡友的深情厚谊和深切哀思于此可见!

本诗情思缈缈,哀情缕缕,在含蓄而深沉的诗句中将二人生前死后的交情,一一奔泻而出。此亦可见作者人品之高:尤其是结语,移情于物,愈显余韵不绝之妙。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2]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3]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4]

【注释】

[1]客:诗人自谓。[2]玉垒:山名,在今四川都江堰市(灌县)西北。变古今:古今不断变化。[3]北极朝廷:用北极星居天之中,始终不变来比喻唐王朝江山不会动摇。西山寇盗:指吐蕃族对四川西北部岷山一带的侵扰。后主:指蜀汉的昏庸之君刘禅。梁甫吟:汉代乐府民歌,诸葛亮隐居隆中时爱唱的歌。

【鉴赏】

此是一首伤时感事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唐代宗出走陕州;后赖郭子仪反击收复京师,唐代宗得以重返长安。十二月,吐蕃又占西川松、维、保三州,高适不能抵御,于广德二年(764)春调离;唐王朝重命严武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治理蜀中。作者在阆州,拟出峡东下返乡,得一消息,以为时局有转,便返回成都草堂,作下这首诗。

春花烂漫之时登临高楼本应是乐事,然作者竟伤心。为什么?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作者以倒装笔法写登楼的时际与心境。在这“万方多难”之时,满腹忧愁的作者“登临”此楼,虽然万花近楼,春光满目,却极伤作者之心。“伤客心”是果,“万方多难”是因,因果倒置,伤心之情更为沉重。

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作者放开一笔,纵目远眺,只见锦江春水奔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忽起忽灭,如同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这联明为写景,实乃暗示时局的风云跌荡。

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作者以北极星来喻唐王朝击败吐蕃,光复长安,代宗返京,“终不改”言唐王朝气运久远;同时警告侵扰西川的吐蓄,莫再徒劳“相侵”了!这里,作者议论时局,呼应前两联的“变古今”和“万方多难”,在喜忧之中表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心理。

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作者在楼上远望后主祠引发感慨。像后主刘禅这样重用宦官,以致成了亡国之君还受人祭祀,暗喻唐代宗虽未亡国,但重用宦官鱼朝思、程元振,能否中兴唐室,实在是令人忧虑的。在这夕阳西落、日暮苍茫之中,诗人空怀匡时济世之志,却报国无门,穷愁流落,只好像诸葛亮未出山之前一样,高唱《梁甫吟》以遣怀!这里,作者以诸葛亮和刘后主对比,表现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和对刘后主的鄙薄之意。

本诗感时抚事,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表现出了作者由一时的胜利带来的希望和对未来严重政治危机的隐忧。语壮境阔,寄寓深远,给人以深重的顿挫沉郁之感。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

【注释】

[1]含:藏在里面。

【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诗。本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独立的挂轴,似无关联,但一经组合,竟成一幅春归图,且呈一派生机。

在一派和煦的春日里,作者的心情非常好,面对着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成本首千古名作。

上联写屋外所见之景。嫩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鹂在欢快地唱歌,蔚蓝的天空上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场面十分愉悦,有声有色。“翠柳”点明时间,“翠”是新绿,初春时节柳枝刚出嫩叶。“鹂鸣翠柳”而成双成对。“一行”表明作者观察细微。“鹭”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白色的羽毛在蓝天的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鹭上青天”而且成行,动感十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在联中同时出现,组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景,而黄鹂的鸣叫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情感。

下联写屋内所见之景。凭窗远眺,西边山岭的千秋积雪历历在目;再向门外一瞥,远下东吴的万里行船就停泊在江边。“西岭”一词点明地点是在成都。成都西面的西岭,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之雪”。从成都看西山雪岭,天气不好是见不到的。诗人看到了,说明这个春日天气十分晴好,空气十分清新。一个“含”字,似乎将西山雪景嵌在窗框中,成为一幅挂图。欣赏到如此难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之舒畅不言而喻。门外泊船本是常见的寻常之物,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因为它来自“东吴”。当你想到这些船只行将离岸,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在作者当时的战乱年代,交通常常为兵戈所阻挡,行不成“万里船”,现在能看到东吴来的“万里船”,说明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自己回乡有望,怎不令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又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作者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臆何等开阔!

四句景语两两相对,各成一联,是本诗的特点之一;四句景语既各自独立成景,又一以贯之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是本诗的特点之二;四句景语随着作者视线的游移又一一转换画面,完整地表达了作者这时复杂细微的内心活动和思乡之情,是本诗的特点之三。读者可细心体会。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杜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1]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2]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3]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4]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5]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6]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7]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8]先帝御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9]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10]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11]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12]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13]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14]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15]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16]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17]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18]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19]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