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冠心病科学保健指南
16770900000009

第9章 冠心病的科学养生指南(4)

患者要正确对待不良生活事件

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谁都不能保证不碰到困难和挫折,不幸的事情可能瞬间就会降临。人们脆弱的心灵很容易受到诸如考学失败、事业倒塌、仕途灰暗、亲人去世、夫妇离异等事情的打击。面对这些变故,有的人会不屈不挠、奋起抗争、转变思路、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相信失败就是成功之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更有着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有的人则是不堪一击、心灰意冷、垂头丧气、情绪低落、悲观消沉,信奉所谓的“命该如此”,“我不是这块料儿”等,从此一蹶不振。相关心理学家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冠心病患者5年前都有类似上述不良生活事件的发生,有些时候甚至是一件事情就可导致冠心病的发作甚至心肌梗死。

针对此,医生应该劝说病人学习有关疾病的正确之时,同时要说服病人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不幸和打击,并学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调节自己的内心,排解心中的烦闷和忧愁。正如一首歌中所唱“阳光总在风雨后”,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逆境,或者暂时离开伤心地,以免触景生情,反复不断的处于悲伤、愤恨的情绪状态中;或者及时给自己充电,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化悲愤成力量;或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如钓鱼、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种花等;或者找心理医生,向心理医生倾诉心中的苦闷,有些事情说出来就会感觉很轻松,也可以让心理医生帮助自己早日摆脱不良的情绪,重新树立新的生活目标,以更加积极、宽容、健康的心理来面对生活。

抑郁可引发心肌梗死

患抑郁症的人,不论男女,不管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如何,都容易导致心肌梗死,并且与所吃的抗抑郁症的药物无关。为什么呢?通常来说,抑郁症主要表现为:

(1)反应非常迟钝,一件小事想了半天还是没有头绪;或者反应过于敏捷,顷刻间便能说出所以然来。

(2)失去正常的起居、饮食习惯,或者夜不能寐,或者过早醒来。

(3)业余的爱好、兴趣减少,原来的爱好逐渐丢失。

(4)不能集中注意力,对正常履行的家庭社会责任产生抵触感。

(5)情绪烦躁、悲观、绝望,甚至有自杀的想法。

一项新的研究还发现,抑郁状态可以促使心脏病的复发。在一次急性心脏病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但病死率保持一致。而资料中还显示,这种抑郁状态也更容易促使心脏病的复发。当然,抑郁症并不可怕,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已经发现了有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依据有规律的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感受器的反向控制这一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抵抗抑郁。但是,这种体育锻炼要保持一定的运动强度和频度,还要有持续的时间。一般说来,一周最好运动3~5次,每次坚持15~20分钟,可以慢跑、打球、跳绳等。此外,轻松愉快的散步也是一种很好的抗抑郁的方式。每天步行1.5千米,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在20分钟内走完这段路程,接下来可以逐渐加大运动的强度,如坚持在60分钟内走完5千米的路程,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改善抑郁的状态,间接上也控制了心肌梗死的发生。

怎样调节焦虑心理

心绞痛比较严重者,特别是那些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往往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态,同时,这些病人的性格也比较急躁。这种焦虑不安、抑郁紧张的情绪变化源于对疾病的恐惧,对巨大的痛苦的难以忍受,以及对死亡的恐惧。住院期间,冠心病患者的表现也是不一致的。有的人特别关心疾病的治疗进展情况,反复不断的询问“什么时候能治好?”、“有没有生命危险?”,急切地想早日康复出院;有的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自由活动,也总是打听“什么时候能出院?”、“什么时候能自由活动?”等。如果得不到确切答案,或者找不到倾诉的对象,都会逐步增加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

因此,亲属和医务工作者要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并付诸实施。要做到以下几点:

(1)自己首先不能烦躁,要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病人的想法,遇事不能慌乱,要保持镇静,更不能用夸大病情的方法吓唬、威胁病人。

(2)稳定病人的情绪,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医院的环境和护理上的要求。

(3)有步骤地进行耐心开导,倾听病人的想法,细心照顾,以无微不至的爱心感化病人,使病人消除孤立无助的念头。

(4)有计划的向病人讲述有关疾病的知识,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和医生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理解有关医护的要求,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

最后,患者也要主动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心态,及时转移注意力,不急不躁,乐观积极的对待病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才能减轻痛苦,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以正确的认识战胜恐惧心理

冠心病患者的恐惧心理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因为以下几点:

(1)病情发作后就被家人限制在床上休息,不能参与体力活动,一些日常的生活也在床上进行。而长期的卧床导致稍一活动就感到头晕眼花、虚弱无力,这时,病人就会惧怕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2)凡事都靠别人去做,自己不敢活动,形成一种依赖、恐惧的心理,担心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

(3)知道自己的病情,并对心肌梗死的严重后果有所了解,因此产生悲观失望、大祸临头的感觉,认为“生命已经到了尽头”“卧床就是为了等死”。

对此,亲属和医务工作者应该让病人认识到,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有些疾病的发作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所以医生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讲述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原则等基本常识,还要向病人强调在大小便、休息、饮食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教会病人诸如自我保健和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还要让病人认识到,对药物产生依赖心理,片面追求吃好药、吃贵药、吃进口药、多吃药等都是错误的。要让病人养成终生定时服药的习惯,但也要注意调节生活、体能锻炼、食物调养、精神调适等其他治疗及康复的手段。因为药物治疗仅仅是一个方面,过分依赖药物往往会适得其反。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对待病人态度一定要和蔼可亲、言谈举止要文雅大方、操作技术要娴熟稳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还要学会用委婉、暗示、诱导的方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让病人逐步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冠心病患者的起居指导原则

冠心病患者发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缺血缺氧的原因导致的。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可能引起病发的因素,所以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

1.按时起居

冠心病患者要保证每天十小时睡眠,不宜过多,也不能过少。早睡早起,无论是娱乐还是工作都不要熬夜。睡前要避免从事任何会令精神兴奋的事情,比如:长时间看电视,熬夜工作,饮用咖啡和浓茶。

2.营养均衡

不要食用含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也不要过量地摄入糖和盐,否则会增加血管内壁脂质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品,既可以不增加脂肪,又能有效地防治便秘。另外,据国外研究者发现,冠心病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坚果,例如:胡桃、杏仁、花生等,尤其是杏仁,它能够调节血糖和胰岛素,并且可以补充大量的钙,有益于心脑血管疾病。

3.适量运动

运动时,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肌肉新陈代谢,增加肢体末梢组织的侧枝血管,有效地改善肢体缺血状况。户外运动也能够增加心肌的供血量。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是在锻炼心脏。但是运动要适量,不要超负荷运动,否则将会物极必反。

4.视温度情况增减衣物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心肌梗死的高发期,这是由于温度骤然降低,致使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冬季时,室内外温差较大,突然从室内到室外,寒冷的气温引起动脉收缩,心率加快,最终导致心绞痛。所以,冬季来临时,冠心病患者应该选择一些轻便且保暖性好的棉服,避免引起心绞痛、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5.起床不宜过猛

醒来时,应在床上静躺半分钟,然后缓慢地坐起。因为体位的突然改变会导致血压升高,严重时就会造成脑溢血等不良的后果。

6.不要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能够使心肌输血量减少,血液循环减缓,容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7.适量饮酒、禁忌吸烟

冠心病患者可以适量饮用一些酒精含量低的酒类,例如:葡萄酒、黄酒、啤酒等。少量饮用可以舒筋活血,但是高度烈性酒对心脏的刺激比较大,所以绝对不可以饮用。

冠心病患者的清晨起居宜忌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那么,冠心病患者在清晨应该注意什么呢?综合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清早醒来后,不要急于起床,要先躺在床上静卧几分钟,然后轻轻的活动四肢,并用手在胸部做适当的按摩,等浑身感觉比较轻松时再起床。起床时,不能一下子坐起来,要先慢慢的起身坐起,在床上稍稍停留后再缓缓下床。另外,穿衣服的动作要缓慢有序,不能慌乱,切忌猛然弯腰、蹬腿等动作,这样才能使刚在睡梦中醒来的身体适应白天的活动。

(2)起来洗漱时,用水既不能热也不能过于冰凉,要用温水,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因为过凉的水刺激血管收缩,从而促使血压升高,还有可能促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这点,冠心病患者要特别注意。

(3)起床后最好能喝一杯温白开水。这是因为身体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后,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很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脑血栓。早晨喝水后,不仅可以稀释血液,又能促使血液中代谢的废物尽快的排出体外。冠心病患者在早晨大便时还要注意放松自我,轻轻用力,最忌讳急于排出而用力屏气,大便后要慢慢站起,切忌骤然起立。

(4)起床后,患者最好能到户外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一定距离的散步、打太极拳、遛狗、逗鸟等。一来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大脑,二来可以陶冶情操,舒缓压力,给新的一天带来愉快的心情。

冠心病患者如果能在日常的生活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做自我保健,就可以尽快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患者最宜温水洗浴

人们洗浴时的水温,经常随着四季的交替而变换。寒冷季节来临时,大家往往喜欢用热水泡澡。酷暑时节,大汗淋漓后,人们便会觉得冲个凉水澡是件非常享受的事情。但是,过热或过凉的洗澡水温,对身体的健康都是无益的。尤其是冠心病患者,洗澡时的水温,更加需要控制。洗澡水以温水最为合适。

泡热水澡会使人感到舒适,那是因为,热水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全身的毛细血管都会扩张、充血,令人脉搏跳动加快、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身体充满活力。但是,在此同时,心脏的负荷也大大增加。热水澡对冠心病患者是有一定危险的。

用温水洗澡时,能够使血管扩张,脉搏跳动减缓,血压下降,同时加快新陈代谢。温水浴还可以赶走烦躁的情绪,令人心境平和,能够安神,有效地促进睡眠。冠心病患者在洗浴时,应该注意以下的情况。

(1)不要空腹或饱餐后洗澡。洗澡时,体力消耗比较大,所以冠心病患者空腹洗澡是很危险的。饱餐后也不适宜洗澡,因为饱餐后,肠胃开始工作,腹腔脏器处于充血状态,所以心肌的供血就会相对不足,心脏的负担增大。如果在这种状况下洗浴,使心脏和大脑更加缺氧、缺血,所以容易造成猝死。

(2)水温适度。洗浴时的水温要控制在35℃~40℃左右。患者在洗浴前可以先用手测试水温。

(3)情绪波动时不要洗澡。情绪激动时,冠状动脉会发生痉挛,心肌的供血量减少,所以情绪波动时最好不要洗浴。否则很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4)保持空气流通。洗澡时,水的温度会造成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较大,心肌缺氧,所以最好能够用换气扇来促进浴室内的空气流通。

(5)注意保暖。浴室温度应保持在20℃~25℃左右,以减少对身体的刺激。更衣室的温度与浴室的温差不要太大,以免着凉。

(6)在洗澡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心绞痛的状况时,应当立即告知家人,同时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

冠心病患者不宜冷水洗浴

冷水浴常被人称作“血管体操”。它能够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抗寒功能,对防治疾病和延缓衰老十分有利。冷水浴包括:冷水擦身、冷水淋浴、冷水浸浴和冬泳等众多方式。人们洗过冷水浴后,会觉得头脑清晰,精神愉悦,那是因为冷水浴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长期坚持冷水洗浴,对其他慢性疾病还能有一些治疗作用。但是对于一部分冠心病患者,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如盲目的效仿,可能会出现不良的后果。尤其一些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患者更不适宜冷水洗浴。

一部分冠心病患者自己本身就不适合冷水浴,平时摸到过于冰凉的水时,就会觉得心脏不舒服,所以就更不适宜冷水洗浴,极有可能诱发严重的心绞痛。

另一部分冠心病患者在夏季大汗淋漓后,立刻进行冷水洗浴,这时,冠状动脉突然遇到寒冷的刺激,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随即产生心肌缺血、缺氧,就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