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人生的厚黑策略(教你成功丛书15本)
16799100000003

第3章 跟着厚黑学做人(2)

第二天,伯嚭见到夫差的时候,报告说文种又来求和了,并反复说明接受越国的投降既能得实惠,又能得仁义的名声,这可是当盟主很重要的一个条件。而且,勾践夫妇愿意入吴为臣,伺候吴王,这样,越国就已经名存实亡了,接受投降远比穷兵黩武要好得多。再说,吴王即位还不到两年,内部还不十分稳定,对外用兵需要速战速决,而不利于拖延。再与越国打下去,对吴王的地位也有影响。夫差一想很有道理,便应允了。当下就召见文种,商定勾践夫妇于第二年5月入吴称臣,越国所有,尽入吴宫。当伍子胥听说前来劝阻的时候,却为时已晚。

文种夜访伯嚭,先晓之以理,让伯嚭明白留下越国对吴国的种种益处,尤其是对他的好处,然后再诱之以利,讲明以后会源源不断地送来美女、珠宝等。这样,伯嚭想不动心就难了。当然,这也是利用了伯嚭贪财好色,而且对越国向来没有什么恨意而得来的结果。

抓住核心,对症下药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往往是矛盾复杂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每件事情的每个问题我们都一一去解决的话,恐怕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其实,每件事的核心问题往往只有一两个,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些核心矛盾,就能提纲挈领,看清事情的脉络,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把力气都用到这个主要问题上,事情再解决起来就相对容易多了。

清朝康熙年间,台湾还一直由郑成功的后代统治,没有归附清朝。康熙皇帝想收复台湾,几次出兵都没成功。这时,康亲王举荐姚启胜出任福建总督,全权负责收复台湾。姚启胜是浙江会稽人,跟随康亲王多年,在大小平叛战役中屡建奇功,康亲王对他十分器重。当时在起用姚启胜的问题上,朝廷内部曾有不少反对意见。

康熙亲自召见姚启胜,当面对他进行了策问考察,随后才正式让他上任。

当时的台湾虽然内部矛盾严重,十分混乱,但因为台湾官员和百姓都不了解,也不相信清政府,所以台湾军民的抵抗情绪很强烈,再加上清朝水师没有台湾水师善于水战,因此收复台湾对清政府来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姚启胜上任后,针对当时台湾的状况和官民的心理,采取了剿抚并用的方针,在对郑家军进行军事打压的同时,一反原总督不信任当地人的态度,安抚居民,并广贴布告,宣传保护沿海百姓,欢迎他们投诚。这一举措很快收到了效果,渐渐有沿海居民前来投诚。其中有个叫黄震的人曾是郑成功手下的百夫长,郑成功去世后,他降清归闽,以道士的身份隐居在福建,静观两岸的形式变化。

他看到姚启胜的安抚的确是出自真诚,受到感召的他主动找到姚启胜,建议修建专门安置台湾投诚官兵的场所。姚启胜接受了黄震的建议,在漳州修建了“修来馆”,专门用来安置降清官兵。姚启胜对投诚者不计前嫌,给予高官厚禄和妥善安置,而郑氏政权内部此时则矛盾重重,连军饷都快要发不起了。两相比较,人心自然渐渐归附于姚启胜,于是投诚者与日俱增。就连台湾派来的使者傅为霖也被姚启胜收为内线,暗中为清军通风报信。在台湾郑氏正式归降前,约有十三万郑氏官兵已经投诚降清。姚启胜的招抚政策为收复台湾立下了头功。

至此,台湾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再进行军事剿灭已经变得相对容易。而此时的核心问题已经由人心向背转为了纯军事问题。原清军将领大多不善海战,所以清政府兵员虽多,要收复台湾,却还缺了一个熟悉台湾、善于海战的将领。姚启胜深知这点,于是他多次力荐降清的台湾旧将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但因施琅的侄子在郑家军中任职而一直没有成功。

姚启胜却没有就此死心,后来又进行各方调查,在弄清施琅的侄子因密谋降清而被杀害后,他再次将施琅举荐上报,并详述了施琅与郑家的这段不共戴天之仇,施琅因此才获得了康熙的信任。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力排众异,郑重宣布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加封太子少保。施琅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率兵攻占台湾门户澎湖列岛,歼灭郑家军主力。此后,康熙又让姚启胜招抚台湾郑氏当局。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权者郑克壤决定归顺清朝。至此,台湾又重新被纳入清朝版图中。

清朝之所以能够成功收复台湾,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康熙皇帝大胆起用了姚启胜和施琅;而施琅之所以成功又要依赖于姚启胜对他的招抚和大力举荐。

收复台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

但由于姚启胜抓住了最为主要的问题,并下全力去解决这些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就注定了这场战争最后的结局必定会以清朝的胜利而告终。所以,无论看待什么问题,都要注意去领悟其最关键的核心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自然也就会药到病除了!

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

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当身处顺境时,人们往往会志得意满,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做任何事都只想到好的一面,总是幻想着成功之后的种种美事,却忽略了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自然也就没有考虑如果失败了该怎样应对。所以常有人说,处在逆境自然是不幸的,但不会有太多危险,因为趴在地上的人是不会被摔死的。

最可怕的是已经身处高峰却只知道欣赏高处的风景,而忘记了脚下的深山峡谷。这种人很容易摔下来,而一旦摔下来就往往会粉身碎骨。

任何人、企业或是国家都随时有可能陷入到危机当中,失败在很多情况下都无法避免,应付失败最好的方法就是凡事事前就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当不理想的结局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容应付,而不至于手忙脚乱。美国著名商人特朗普曾说过:“有人说我只相信积极思维的力量。事实上我却很相信消极思维的力量。在经商方面我恰恰是十分保守的。每做一笔生意,我总是预先做最坏的打算,如果你凡事都先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意味着你有能力应付最坏的情况,那么成功将会不期而至。”

从前有头驴,它毫无怨言地帮主人拉磨,每天都重复着单调的劳动。一天,小马跑来告诉它,主人已经买回一台小钢磨,今后就不再用驴拉磨了。驴听到这个消息,经过短暂的兴奋后,反而变得心事重重起来。小马便问:“驴兄,你马上就要从这种枯燥的日子中解脱出来了,为什么还叹气呢?”驴说:“有了钢磨就不用我再拉磨了,这当然是好事,可一旦不用我拉磨了,那我又去干什么呢?主人该不会杀了我吧?”小马却高兴地说:“你从此可以帮我一起给主人搞运输,也可以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是很好吗?”驴连连摇头说:“那样每走一步都会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多可怕呀!而且我又没你跑得快,又不熟悉环境,如果做不来,说不定主人就会杀了我呢!”小马说:“唉,也对,谁叫你是个蠢驴呢。不过,你也不要悲观,主人怎么会随便杀你呢。”果然,第二天主人就不让驴拉磨了,而是带着它和小马一起去搞运输。驴很害怕做不好会被主人杀了,于是它就努力地工作,只为了能够活下来。而小马却不以为然,驴来帮它后,它反而懒惰了很多。

一段时间后,驴已经适应了运输的工作,而且驮的货物比小马还多。尽管如此,驴还是每天提高警惕,并暗暗探好了路,一旦哪天主人来杀它,它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栅栏的缺口处跃出去,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它相信自己已经可以跃过那道从前无法逾越的栅栏了。终于有一天,主人拿着刀向他们走过来,警觉的驴很快就发现了,奋力向栅栏跑去,跑了一段后它才注意到主人竟然是要杀小马。小马也直到这时才发现主人要杀它,惊慌地朝栅栏跑去,但它最近工作太懒散了,曾经那道可以轻松跃过的栅栏已经成了它生命的障碍。最终,小马被主人杀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就像上文中的驴那样,随时都要有危机意识,而不能自以为聪明能干,就不思进取,以为永远不会有危险降临在自己身上,总是幻想着自己已经多么多么优秀,而忘记了自己脚下的路可能已经不再踏实,随时都有陷下去的可能。每做一件事,预先都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就没有什么结果能逃出你的预计,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应付那些结果,而且这样做的话,往往会有令你惊喜的结局出现。

智慧做人的厚黑哲学

做人的智慧博大精深,如何掌握做人的智慧?关键就是要博得他人的好感。压制住自己的私欲,适当地运用“善良”,学会“慷慨”与“原谅”,愿意“吃亏”,当你具备这些“品质”时,那么你就已经赢得了他人的好感。

将“伪善”运用到恰到好处

在厚黑的处世哲学中,没有善恶,只有利益。所以,当“善良”符合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时,厚黑者当然不会介意去“善良”一把。然而,善良的定义往往是因对不幸的人抱有同情、怜悯之心而去帮助别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善良是要损害自己的利益去令别人获得利益的。

所以,在以厚黑为处世哲学的人那里应该是找不到真正的善良的。人们往往把在善意行为的表象掩盖下的实际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做法称为“伪善”。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是“伪善”行为的能手。

例如开创宋朝三百多年江山的宋太祖赵匡胤,便是此中的佼佼者。赵匡胤以将军身份,通过“和平演变”

的方式夺取后周政权,几乎没费一兵一卒就当上了皇上。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只有7岁,当时政局很不稳定。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春),北汉勾结契丹,一起入侵后周。当时主政的符太后乃是一介女流,毫无主见,听说此事后,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只能屈尊求救于宰相范质,皇室威严荡然无存。范质认为朝中只有大将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在国家危难时,赵匡胤却推脱说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赋予赵匡胤最高军权,让他可以调动全国兵马,赵匡胤这才领命。几天后,赵匡胤率领大军出发,傍晚行至陈桥驿后安营扎寨休息。

这时,军中懂得天文星术的苗训却拉着门吏楚昭辅,指导他观看此时的天象:只见天上太阳下面又出现了一个太阳,一道黑光在两个太阳之间来回游荡着,很长时间才消失,这天生异象令全军哗然。正好此时又有传闻说韩通把持朝政不发粮饷,于是大将军赵普和各位将军连夜开会讨论此事。黎明前,全部军士在驿门集合,喧哗吵嚷着说要拥立赵匡胤做皇帝。有人出来阻止,军士们也不加理睬,只是不停喧闹。天快亮时,军士们渐渐逼近了赵匡胤的寝帐,由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进帐禀告兵变之事,睡梦刚醒的赵匡胤这才慌忙起床出帐。这时诸将士已经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纷纷站立在大帐前说道:

“诸军无主,愿拥立点检为天子。”

赵匡胤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便有人把一件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于是,将士们一齐下拜,高呼“万岁”,然后搀扶着他蹬鞍上马。赵匡胤故作无奈,握紧缰绳,对众将士说:“我有号令,你们能听从吗?”众将士都下跪答道:“一定唯命是从。”赵匡胤便慷慨激昂地说道:

“太后、主上,我都以最高的礼节侍奉他们,你们不得惊驾犯上;京内大臣与我同朝为官,你们不得欺压凌辱他们;朝廷府库及士庶之家,你们不得抢掠侵扰。遵守命令者有重赏,违背命令者罪及妻子,绝不宽恕。你们可听清楚了?可能遵守?”众将士听到命令后,都齐声答应,觉得赵匡胤是个深明大义的明主。赵匡胤于是整饬军队、严肃军纪,开始转移方向,又回到京城。副都指挥使本来打算组织军队抵抗,却被政变将领王彦升杀死在家中。赵匡胤顺利登上了皇位。

当时,赵匡胤虽手握军权,但并非人人都拥其篡位。

所以,赵匡胤故意下令保护太后、皇上,不许伤害皇家之人,又表明所有原有官员皆不罢黜,且令将士不得欺辱,因此得到了大多数官员和百姓的支持。赵匡胤故作姿态的一再声明,让他只遇到很小的一点抵抗就成功地篡夺了皇位。赵匡胤篡取政权手段之高,不得不令人佩服。这除了要归功于他成功地利用了当时的政治形式及自己手握天下兵马的实力外,恰到好处的“伪善”表现,也为他的顺利夺权贡献良多。

“伪善”是一种厚黑手段,运用好了不但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还能赢得一个好名声。但要把“伪善”运用好也并不容易,少了可能根本毫无用处,无法掩饰自己的真正目的;而太过了也很容易露馅,以至被人识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只有将“伪善”运用得恰到好处,让人不易察觉背后的用意,即便是让别人知道了,也不得不对你俯首称臣,才算掌握了其中的真意。

投其所好,意在掳之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往,当然也少不了求助于人。这时候,往往要低三下四,请客送礼,以求达到目的。但在与人交往,尤其是求人过程中有个前提,就是要投“脾气”,关键就在于能否投其所好。

在推销过程中,如何打动顾客是一门艺术。当领悟了投其所好的诀窍后,也就等于掌握了推销的艺术,这时,成功就会越来越近。菲德尔电气公司的一位推销员就用这种办法达成了一笔大生意,顺利完成了推销用电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