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6500000028

第28章 “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先导者、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明代宦官 郑和(5)

郑和问:“双方胜负如何?”

前哨那位指挥说:“苏干刺常胜,宰奴里阿必丁常输。”

郑和急忙说:“济弱扶危,维护和平,我们不能不管。”

便迅速命令马贵、张通率军前去增援宰奴里阿必丁。

这时苏干刺与宰奴里阿必丁双方正打得难解难分。

只听三通鼓响,呐喊一声,宰奴里阿必丁阵上涌出一支军队,为首的马贵、张通骑着战马,高声喊:“哪个是苏干刺,还不下马受降!”

苏干刺听了,心里吃了一惊:这些威武的将士不是本国的,也不是西洋诸国的,是哪里来的生主儿,怎么叫我名字?

宰奴里阿必丁被弄糊涂了,他连忙问左右道:“这些天兵天将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帮助我们?”

左右人员说:“这是大明天朝正使大人派来的。”

宰奴里阿必丁一边说着:“难怪这么威武,真是天助我也!”一边抖擞精神,率军杀敌。

苏干刺遇到明朝将士,哪有还手之力,遂一败涂地,弃甲曳兵,大败而逃。马贵、张通率军追赶。不出两个回合,便将苏干剌活捉。剩余兵卒看到首领被捉,吓破了胆,举起双手,缴械投降。马贵令军士将他们一一捆绑结实。这时,宰奴里阿必丁也赶来了,他翻身下马,跪在地上,对马贵、张通说道:“多谢二位将军助我苏门答刺国。”

马贵忙说:“国王不必多礼,这都是我们大人安排的。”宰奴里阿必丁跟着马贵、张通,来到主船,拜见了郑和。郑和对宰奴里阿必丁说:“苏门答剌国现已和平,身为国王,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发展生产,做到国富民强。苏干剌等人,就关押在此,由你处置。”宰奴里阿必丁接连点头,致谢处理苏干刺等人,治理自己国家。

郑和率船队便于第二天离开苏门答剌国,继续西行,然后再返回大明王朝。

朱棣帝在明成祖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命令郑和送十九国使臣回国,顺便再进行友好访问。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公元1417年冬,郑和率船队开始了第五次远航。行至泉州,郑和曾在泉州城外****先贤墓行香,乞求圣灵保佑他远航一路平安。郑和率远航船队还是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到达爪哇、彭亨、旧港、满刺加、苏门剌、南渤里、锡兰、沙里弯尼(位于今印度半岛南端东海岸)、柯枝、古里等国。在锡兰,郑和派出一支船队驶向溜山,然后由溜山西行,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剌哇(位于今索马里境内)、麻林(位于今肯尼亚境内)等地。在古里,郑和船队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船队直达忽鲁谟斯;一部分船队驶向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阿丹和刺撒(今也门民主共和国境内)等地。另一部分郑和船队这是第一次到达阿拉伯半岛。

郑和船队每到一国,进行友好访问,都赠送给各国国王礼物,各国也回赠礼物。如忽鲁谟斯的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阿丹的麒麟和长角马哈兽;木骨都束的花福禄、狮子;卜剌哇的千里骆驼和驼鸡(即驼鸟)等。郑和船队回来的时候,有十七国的使节可随同来中国访问,其中有的是王子,有的是王叔、王弟。郑和船队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公元1419年8月8日),回到了大明天朝。

郑和率领船队在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公元1421年3月3日),开始了第六次远航。这次出使,除了照例访问各国以外,是把十七国的使节送回本国。

随行的人员有王景弘、马欢、郭崇礼等。所到的国家有:占城、暹罗、满剌加、苏门答刺、南渤里、锡兰、甘巴里、柯枝、古里、忽鲁谟斯、祖法儿、阿丹、木骨都束、卜刺哇等。郑和船队在阿丹,国王率领大小官员,到海滨迎接船队,并告谕人民,有珍宝的都可以进行买卖。郑和船队在阿丹买到了二钱重的大块猫眼石、色泽光艳的宝石、晶莹硕大的珍珠、高达二尺的珊瑚树以及麒麟、狮子、金钱豹、白鸠等珍禽异兽。郑和船队在祖法儿,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祖法儿国王差遣大臣告谕人民,可同中国船队做买卖。人们拿乳香、没药、安息香、芦荟、苏合油、木别子等物品,换取中国的紵丝和瓷器。郑和船队于明成祖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公元1422年9月3日),随船来访的有遏罗、苏门答剌、阿丹等国家的使节,郑和率船队又一次顺利地完成了第五次远航任务,平安地返回了大明天朝。

郑和奉朱棣命令在永乐二十二年正月十六日(公元1424年二月十六日),率船队出使旧港。郑和还没有回来,朱棣皇帝就死了,太子朱高炽继位。郑和在政治上失去了支持他的力量。朱高炽认为,郑和下西洋耗费太多,是先朝一项弊政,遂罢“西洋宝船”。只因郑和是先朝旧臣,而且立过许多功劳,朱高炽皇上命55岁的郑和为南京守备。

朱高炽是个短命皇帝,登上皇帝宝座不到一年就死了。他的长子朱瞻基于公元1426年即位。郑和依然任南京守备。

明宣宗朱瞻基登上皇帝宝座后,看来朝的外国使节及进贡的礼物越来越少,决定要继承他祖父朱棣的事业,再次组织下西洋的船队。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六月,朱瞻基诏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诸国。

郑和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他受命不辞,迅速组织起一支庞大的船队。这次下西洋,也是郑和的最后一次远航。

郑和率船队在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公元1431年1月19日),从龙湾(今南京下关)开航,随行人员有王景弘、李兴、朱良、周满、洪宝、杨真、张达、吴忠、朱真、王衡、马欢、郭崇礼、费信、巩珍等,共27550人。

船队拥有“清和”号、“惠康”号、“长宁”号、“安济”号、“清远”号等大型宝船61艘。船队于2月3日到达刘家港。

郑和等在刘家港树立了《通番事迹记》石碑,记下了他们前六次出使的历程,乞求神灵保佑这次出使平安无事。

船队于4月8日到达福建长乐,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并把一块《天妃灵应之记》的石碑立在南山三峰塔寺。

郑和船队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公元1432年1月12日),驶出五虎门,踏上了远洋航行的征程。这次出使,先后到达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刺、锡兰、古里、忽鲁谟斯、溜山、木骨都束、卜刺哇、竹步(今非洲东岸的Djobo)、祖法儿、阿丹、剌撒等国家。船队到达古里国时,正值古里国王差人到******教圣地麦加,郑和便派通事七人,随着古里的国船,访问了麦加,并在麦加购买了各种珍宝、异兽,画了天堂图。

郑和在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七月,率领船队回国。苏门答剌等十七国使节也随船队来,访问明朝政府。

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圆满完成任务,归来不久,因病去世。以郑和为统帅的大规模的远航活动也随之停止。

郑和历时近30年,七下西洋,遍访亚非30余国,扩大了我国同海外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发展中国海外航运,促进国际文化和经济各方面交流,增加中国的国际政治影响,增强中国人民和亚非各国人民友谊。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一次伟大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对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直接促进了中国古代造船业发展,使明朝的造船业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国的造船业,自唐宋以来,一直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已能制造近40丈长、12帆的大型船舶了。明朝对造船业更加重视,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造船体系。为了造船,明朝政府在南京钟山设桐园、漆园、棕园,植树数千株;在南京西北建立了长350丈、宽138丈的造船场,调取浙江、江西、湖广、福建、江苏等地四百多户熟练的造船工匠,到南京造船。并在江苏太仓、淮南清江、辽宁金州、海州、河北直沽(今天津市)、山东登州、浙江明州、福建漳州、泉州、福州等地都设有造船场。造船场内分工细致,有木工、工、箬篷工、橹工、铁工、漆工等。一些大的造船场,还附设有手工作坊,如帆篷作坊、缆索作坊、铁铸作坊等,并设有木材、漆、麻类等物的堆放仓库。其造船的数量也十分惊人,仅永乐年间(1403—1424年)就建造和改造海船近2000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