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7000000051

第51章 唐(5)

王氏做了“母仪天下”的皇后。王氏的父亲王仁皎官拜邻国公。孪生兄长王守一尚靖阳公主,做了驸马,封国公。王皇后家族,大都得官升迁。

自从嫁给李隆基,一直没有生得一男半女。李隆基梦有神人告之:神佑此子。后来杨良嫒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李亨”。王氏将李亨接到后宫,收为己有,亲自抚养。杨氏无奈只得割爱。不久病逝。

李隆基做了皇帝后。一天,发现后宫中还藏有一位艳丽,娇媚、高雅的佳人,武惠妃。武惠妃是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自从见宠于玄宗,宫中礼遇,几乎与王氏平起平坐。武惠妃恃宠而骄,从不把王氏放在眼里。王氏时常在李隆基面前数落。由于玄宗对武惠妃的宠爱已经到了入痴入迷的境地。

对王氏所作所为非常厌恶,再加上武惠妃的挑拨:于是产生“废后”的念头。王守一将废后之事密告,王氏后。王氏十分恐慌,王氏的处境引起王氏家族的忧虑和恐慌。王氏的兄长、驸马王守一更为焦虑,王氏便与王守一商量。求助于符蛊左道,以求渡过危机。王皇后蛊咒作法之事便交由王守一具体操办。

王守一多方打探后听说左道僧人明悟精于蛊咒压胜之术。于是请明悟在府邸设坛作法。明悟教王守一沐浴祭拜“天枢”北斗,取块称做“霹雳木”的压胜神牌,刻上玄宗“李隆基”的名字。然后画符压住,念咒封固。然后,将“霹雳木”交给王守一,十分肯定地说:“皇后佩带此牌。定会早得贵子,大有作为,君临天下。”此话正符合王氏家族的意愿。所以,王守一万分高兴地接过“神牌”,悄悄携带入宫,交给王氏佩带。

王氏蛊咒压胜之事,被宫人告发。李隆基闻之。极为震惊。开元十二年(724)秋七月,亲自调查此案,李隆基颁布诏书,废除王氏的皇后名位,眨为庶人,迁出后宫。免去王氏族人所有品位。王氏在当年十月,身心憔悴,忧郁病死,葬于长安城外无相寺。唐代宗李豫于宝应二年(762)继位后,宣诏为“废后”王氏昭雪,免去所有罪名。追复“皇后”尊位。

张氏——萧宗李亨皇后

张氏其祖母窦氏,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母亲昭成皇太后的妹妹。昭成皇太后被武则天赐死后。玄宗李隆基幼年丧母,十分可怜。于是,武则天诏宣窦氏入宫做李隆基的乳母,李隆基即皇帝位后,为报窦氏养育之恩,封她为邓国夫人。窦氏的5个子女也都封官晋爵,第四子张去逸生了女儿张氏。(李亨)被立为太子后曾选吴氏、濮州(河南濮阳)人,其父吴令硅是鲜卑丞相,因犯罪被囚而死。吴氏初年入庭做宫女,后入东宫侍奉被李亨选为妃子。吴氏于开元十四年(726)生一子,取名李像,后改名李豫。可吴氏在十八岁时突患重病而死。宝应元年(762)四月李豫即位后追尊吴氏为皇后,谥予“章敬皇后”。天宝年间,唐玄宗又下诏宣张氏为太子李亨的东宫侍奉,册封为良娣。

太子李亨与张氏感情很好,尤其是太子妃韦氏被罢婚送人尼姑阉后,两人情投意合。安禄山举旗造反,发生“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张良娣跟随唐玄宗李隆基向西逃去。

马嵬驿哗变后,李亨、张氏与玄宗分道扬镳。张氏已有孕在身。李亨一路上混入逃难百姓中。每晚住宿,张氏自己住在前厅,让李亨住到后室,以防不测。

抵达灵武以后,张氏便生下李怊。产后三天,不顾自己产后虚弱,亲自带领随军女眷,为前线将士赶制战袍军服。

李亨在公元756年,在灵武即皇帝位,是为萧宗。改年号为“至德”。遥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李亨继位后,立即诏令各部唐军,进剿叛军。很快主收复了京城长安。公元758年,李亨、张氏等回到长安,改年号“乾元”。

册晋张氏为“淑妃”。任张氏的父亲张去逸为尚书省左仆射,母亲窦氏封义章县县主,姐姐封清河郡主,妹妹封勋国夫人,弟弟张清尚大宁公主,晋升为太常侍卿,张潜尚延和公主,一家皆因张氏加爵升官。李亨又派人到成都于城南兴庆宫接回太上皇李隆基。李亨在乾元元年(758)四月,立张氏为皇后。

李亨、张氏返回长安,已是一片残破景象。此时,唐军和安史叛军在河南地区鏖战,急需粮草交援。为支援前线,张氏与李亨商量后诏令把后宫禁苑改为桑园,亲自率领宫女、太监一起植桑养蚕。又发布懿旨,令京城官员命妇,都在自家后院植桑养蚕,以救急国难。

李亨乾元二年(759),为了强调皇帝的权威,加强对各方镇的控制,几位大臣建议,李亨诏令群臣重议帝号。定尊号为“乾元大圣光天文武感皇帝”。张氏认为自己是拥戴辅佐皇帝的圣贤之人,要求自己尊号为“翊圣”。回到长安后,张氏伙同宦官李辅国干预朝政,对张氏要求为自己上尊号。自称“翊圣”,激起了朝臣的反对。李亨十分惊慌。诏令三省各部,禁止为张氏议上尊号。

张氏做了皇后。早在朔方灵武,李亨即皇帝位的同时,已立长子广平王李豫为太子。张氏曾恳请萧宗立她生的儿子李召为太子,遭到李亨第三子建宁王李侠的反对。李炎认为李召尚是襁褓婴儿,若立为太子,不能领兵平叛,与天下国家无利,况且广平李豫已被立为太子,在战乱期间,频繁改换太子,必然会引起混乱。不久,李召夭折。从此张氏和建宁王李炎,结下了很深的怨恨。

在蜀地的太上皇李隆基得知李亨于灵武即位,发兵讨伐叛军,十分高兴。李隆基深知多年来张氏对太子李亨的贤助,于是,派人将自己喜爱的嵌满珠宝的七宝马鞍赐给了张氏。张氏十分珍爱,收藏在自己箱箧之中。为鼓舞将士的斗志,李侠秦请萧宗,让给氏交出七宝鞍,将鞍上珍宝分赏给禁军将士。这件事更加深了张氏与李侠之间的矛盾。张氏感到李炎处处与己作对,不除李炎,怨气难出。于是,张氏和宦官李辅国,在外面散布谣言,说建宁王李炎军功远在李豫之上,却没有被任统兵元帅,常为此不服,万分恼怒。后来,张氏又面告萧宗,“陛下,现在朝廷内外,传闻李炎企图谋害太子李豫,以武力夺取储君之位。”

李亨听后大怒,大敌面前,李炎不去奋力杀敌,却阴谋残害自己的兄长,图谋不轨。将即刻下诏,赐死李炎。

张氏一直以李豫非嫡出为由,恳请李亨改立她的小儿子李侗太子。李亨。李侗年幼,李豫屡立战功,尤其是太上皇李隆基,格外喜爱李豫,加上朝中文武大臣又强烈反对,萧宗一直未予应允。

李隆基回到长安,住在兴庆宫,虽然不再守问朝政,朝中大臣经常到兴庆宫走动,地方守吏入京办公之后都去朝觐太上皇,因此,李隆基对张氏伙同李辅国弄权、干预朝政之事也有所闻。他极力反对张氏改立太子,并且多次面嘱萧宗,决不能改立李侗。他认为,恢复大唐江山的重任,非李豫莫属。李亨有一天到兴庆宫问安。李隆基历数张氏上尊号、改立太子等事,让李亨提防张氏和宦官李辅国,以防内乱。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张氏、李辅国耳中。张氏疑心太上皇李隆基想恢复帝位。她认为。李隆基若复辟,皇后的怪冠将会被摘掉,她的儿子李侗为太子的事也就成为泡影。于是,她与李辅国密议,企图将太上皇李隆基迁出兴庆宫,软禁于西宫甘露殿。

于是,李辅国密奏萧宗道:“太上皇所住远离皇宫。百姓见到太上皇,皆呼之为‘万岁’。文武官员及地方长吏,也常去兴庆宫觐见太上皇。另外,还有高力士、陈玄礼等一班文臣武将在他身边,长此下去,恐怕对陛下不利。”

李辅国见唐萧宗低头无语,只得悄悄退下。不得已,张氏又亲自出面,向萧宗李亨晓以利害。当时,“安史安乱”尚未平息。皇宫内又是争权夺势,内忧外虑,唐萧守李亨抑郁成疾,一病不起。

唐萧宗病后,张氏明目张胆,假传圣旨,逼迫太上皇李隆基迁入西宫甘露殿,将高力士流放巫州(今四川巫山)。萧宗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太上皇李隆基被软禁甘露殿以后,心情恶劣也染病不起。李亨碍于张氏,亦不敢亲去探视,只得在宫中刺破手指,蘸血誊写一卷佛经,偷偷派人面呈太上皇李隆基,以寄托自己的思念。

李隆基上元元年(760),病逝于甘露殿。李亨闻此噩耗,病势加重,临终前颁布诏令,命太子李豫主政监国,掌管一切军国政事。李辅国见太子李豫将即大统的局势已定,张氏大势已去,转而投靠太子李豫。

太子李豫对张氏所作所为早已胸中有数。所以,对张氏的阴谋不予理睬。张氏对此十分恼怒,又一阵后怕。她又与萧宗第二子、越王李系、和盘托出诛除李辅国的计划,而且还对李系许诺,立李系为太子,贬废李豫。李系欣然答应,之后张皇后令宦官段恒俊挑选200多名强壮的审卫太监,分发甲胃兵器,埋伏在萧宗李亨卧病的长生殿内外。然后,假传圣旨急召太子李豫到长生殿觐见。

程元振的心腹太监密报了张氏所作所为,李辅国迅速调集黄门侍卫封锁宫门,又派禁军包围了皇宫。李豫接到诏令,立即动身入宫谒见萧宗,行至凌霄门时,被早已等在那里的李辅国、程元振阻拦。李辅国将张氏的阴谋禀告了李豫。李豫不信说道:“父皇已经病危,才召我进宫相见,我怎能怕死不去呢?”

程元振劝说李豫:“殿下如果入宫,必死无疑了!”李辅国、程元振将李豫护送到宦官衙门飞龙厩保护起来。

当天夜里,李辅国、程元振亲自率领禁军冲入长生殿,杀越王李系、宦官段恒俊等,参与阴谋的百余名太监全部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