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6808500000018

第18章 李白(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一、好任侠,喜纵横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像李白年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

据说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

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的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治乱之道的著作引起了李白的极大兴趣。于是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

二、仗剑远游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离开蜀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无法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来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李白到了江陵,他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

天台道士司马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跟随其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心里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祯一见便已十分欣赏,等到看了他的诗文之后,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野都没有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与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作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被司马祯如此高的评价之后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洞庭湖。可是正当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啕大哭,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了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中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定在东南之游结束后再来重新安葬朋友的尸骨。

李白来到庐山后,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诗。

此后,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胜,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他认为昔日之都,已呈一片颓废之气,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气虽已消亡,但金陵的儿女们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离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

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乘船前往扬州。

扬州是当时的一个国际大都市。李白从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城市,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自在。到了秋天,他在淮南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万千,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唯一能给他一点安慰的,便是远方友人的书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可见,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

李白自越西归,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事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云游。

首先,他再次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

不久,李白来到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于此并非长久之计,他仍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但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使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再次出游,并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三、一进长安

封建时期的帝王常在冬天狩猎。玄宗即位后,已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来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借此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和提拔。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此次西来的目的是献赋,另外,也趁此机会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京都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他深感生在这样的国家是幸运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发达的帝国内部已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情绪又受到打击。

李白自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何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张卿的诗中陈述了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力。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者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著名诗人贺知章,他早就拜读过贺老的诗,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丰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

一年眼看即逝,李白仍然作客长安,没有机会出任,心情便有些沮丧。好友诚意相邀,希望他同去嵩山之阳的别业幽居,但李白无意前往。这次去长安,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毫无着落,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向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便离开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