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壶体表有个坚硬的外壳,常被误认为是贝类,其实它是属甲壳纲的动物。虽然藤壶是甲壳类动物,但是它的成体却既不会游泳,也不会爬行,而是过着固着生活,它们是一种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由于它的形状有点儿像马的牙齿,所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常叫它“马牙”。藤壶不但能附着在礁石上,还能附着在船体上,任凭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藤壶在每一次脱皮之后,就要分泌出一种黏性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分和极强的黏合力,从而保证了它极强的吸附能力。藤壶分布特别广泛,几乎任何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都可以发现其踪迹。它们数量繁多,常密集地住在一起。
螃蟹可是当之无愧的甲壳类动物。它的躯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构成,头部常与胸部合称头胸部。螃蟹体外有一层外壳用以保护身体,它们大多数生活在水中,以腮或皮肤表面进行呼吸。螃蟹的腿除了爬行外,还有“辨味”的本领。生物学家曾将蟹放在一张有几处吸进了肉汁的纸上,当蟹腿碰到有肉汁的地方后,就立刻开始咬食。螃蟹一般都以腐殖质和低等小动物为食,因此是海滩上的“清洁工”。螃蟹通常在海边、河流或沙滩上活动。
龙虾也是甲壳类动物的代表,它是现知虾类中最大的一类。龙虾体表披一层光滑的坚硬外壳,体色呈淡青色或淡红色。龙虾有四条脊突,居中的两条比较长且粗,从额角向后伸延;另两条较短小,从眼后棘向后延伸。龙虾喜欢栖息在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在正常条件下,它们喜欢隐藏在水中较深处或各种隐蔽物中。
4.海洋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长有毛发、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所有的雌性哺乳动物都生有能产生乳汁哺养后代的乳腺。哺乳动物还有着能将空气压入肺泡中的隔膜和4个心室的心脏——以使血液循环高效地进行。哺乳动物牙齿的大小、形状是高度特化的,有着特殊的用途。
海洋哺乳动物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大型动物所组成的群体,它们都十分可爱、有趣,有些种类还十分聪明。在世界上,大约有4000种不同的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一些如港海豹、宽吻海豚等,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珊瑚礁或河口区等特定的区域,而驼背鲸、虎鲸等则可以环游全球。海洋哺乳动物可分为四个类型:完全生活在海洋里的鲸类、食素的海牛类、生有脚蹼的鳍足类及海獭。这四类哺乳动物的身体构造与陆地上的哺乳动物都有相同的特征,只是一些特殊的适应性使得它们能够在带水的环境里生存。
鲸类包括鲸鱼、海豚和鼠海豚。它们都有着流线型的外表,平展的尾巴和船桨状的鳍肢,这使得它们在水里行动迅速。皮下的脂肪层保护它们的身体与外界隔离,并且贮藏了大量的能量。它们的鼻子(喷水孔)位于头顶之上,以便它们一浮上水面就能自由地呼吸到新鲜空气。
海牛和儒艮是海牛目仅有的两类哺乳动物,分别属于海牛科和儒艮,这是陆地上大象的远亲。这些温顺、动作缓慢的素食者们没有背鳍或后肢,但它们装配有可通过肘部向前挪动的前肢和一条平展的尾巴。在水中,它们强有力的尾巴推动它们的身体前进,同时前肢像船桨一样掌控着前进的方向。
鳍足类包括海豹、海狮和海象。它们是生有蹼足的肉食性动物。虽在陆地上很笨拙,但在水里却是行动敏捷、带攻击性的捕食者。这类海洋哺乳动物通过毛发和皮下的脂肪层保暖。在潜水到深处时,它们会限制血液流入重要器官,且降低自己心跳的频率,每分钟只跳动数次,以减少氧气的消耗量。在繁殖期里,所有的鳍足类都从水里出来,来到陆地或者冰块上繁殖。
海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待在水里,除了暴风雨到来时,它们才来到滨海。与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相比,海獭的个头小得多了。虽然它们水下工夫好,但在陆地上依然笨拙。它们的后脚呈鳍状,带有完整的蹼,比前脚大。它们可以在体内处理掉来自海水的盐分,通过扩大的肾脏将过多的盐分排出体外。
5.海洋爬行动物
能够生活在海洋环境里的爬行动物并不多见。事实上,在已知的6000种爬行动物中,仅仅只有1%(约60种)住在海里,这些类群包括蜥蜴类、鳄鱼类、龟类和蛇类。每一类都和所有已知的爬行动物有着许多相同的解剖学结构:冷血、呼吸空气、有鳞片以及通过体内受精繁殖等等。然而,为了能够在海水中生活,这些海洋爬行动物也进化出一些特殊的适应性,陆地爬行动物没有这些适应性。
对龟来说,壳是它最独特的标志。轻质的流线型外壳构成了对内部重要器官的保护层。龟的肋骨与脊椎骨牢牢地连接着壳的内表面。壳的上半部分(即背甲)由粗糙坚硬的小块拼成,连接着下半部分的胸甲。海龟的腿可以从保护性的壳里面伸出来,它们的腿通过进化,变成了像短船桨般的样子,用来划水推动身体迅速前进,速度可达到每小时56千米。但是,这些短腿却在陆地上行走缓慢,显得笨拙不堪。
绝大多数呼吸空气的脊椎动物不能直接饮用咸水。因为那样会造成脱水,还会对肾脏造成伤害。海水里含有的氯化钠和其他盐类的浓度,比血液和体液中的要高出3倍。许多海洋爬行动物能够饮用海水,那时因为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腺体(盐腺)来排出过多的盐分。为了减少体液中盐分,这些腺体可以排出比海水浓2倍的高盐溶液。盐腺的工作效率很高,它处理、排泄盐分的速率比肾脏快10倍。盐腺一般位于头部,通常长在靠近眼睛的地方。
大约有50种海蛇栖息在海洋里。潜水时,海蛇可以通过关闭鼻膜和嘴巴周围的鳞片,将海水排斥在体外。它们平展的尾巴就像一把小船桨,轻松推动身体前进。海蛇的肺是一个拉长的强健的气囊,可以贮备氧气。此外,海蛇还可以通过皮肤摄入氧气。这些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性,使海蛇可在水下呆上30分钟到两个小时。当然,这种本领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由于海蛇通常需要游到水面上呼吸,所以它们要比陆地上生活的蛇类消耗更多的能量,新陈代谢的速度也更快。为了平衡它们高能量的消耗,海蛇需要比陆地上的蛇类摄入更多的食物。
鳄鱼通常生活于淡水环境,但也有一些种属生活在半咸水和咸水中。这些生活在咸水里的鳄鱼也进化出了能分泌盐分的盐腺。它们的尾巴平展,便于游泳,脚趾间生有蹼。咸水中生活的鳄鱼的喉咙后面,生有一个保护性的瓣膜,它们在水下张口进食时,这个结构可以防止海水灌进肺里。
肥沃的草原: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是一种自养型生物,在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来生产有机物。海洋植物门类甚多,是海洋里的初级生产者,从低等的无真细胞核藻类到具有真细胞核的红藻门以及褐藻门、绿藻门,乃至高等的种子植物等,总共13个门类,约1万个品种。海洋植物主要是藻类。海洋藻类的生活样式、形态构造以及演化过程很复杂。它们主要在光合细菌和高等植物之间,对生物的起源和进化作用巨大。
海洋植物是海洋鱼、虾、海兽以及蟹、贝等动物的天然“牧场”,也是海洋世界的“肥沃草原”,是人类的绿色食品,还是工厂工业原料以及农业肥料的提供者。另外,它还是制造海洋药物的重要原料。一些像巨藻的海藻还可作为能源的替代品。温度是海洋植物的生长要素,而光是海洋植物的能源,矿物质则成了海洋植物的营养料。
藻类植物
藻类是低等的自养型植物,它是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的植物体。有单细胞、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等3种。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区别,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叶状体。藻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制造有机物,因此藻类也叫做叶状体植物。海藻是人类的巨大财富,也是海洋植物的主体,目前有100多种海洋藻类可以作为我们的食物。科学家们根据海藻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浮游藻和底栖藻。
世界稀有的树种红树林海底森林,生长在海底、高低参差不齐,最高的有5米。落潮时从滩地露出,涨潮时落入大海,只有高一些的,微露梢头,随波摇摆,各种各样的鸟儿就在树梢歇脚。而有些鸟类,如斑鸠和苦对还长年在较高的树上筑巢安家。海底森林的树木共有五科六种。它们的根部很发达,绕来缠去,盘根错节,千姿百态,观赏价值很高。福建漳州沿海拥有680千米海岸线,红树林资源更为丰富。漳州市云霄县漳江出海口也有这样茂密的海底森林。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及河口潮间带的森林植被,也是生长在海水中的森林。根系十分发达,矗立在滩涂之中。它们油光闪亮,具有革质的绿叶,与荷花的品质相似。一旦涨潮,它们会被海水淹没,仅露出绿色的树冠,像是一片绿伞撑起在海面上。潮水一旦退去,就又会成为一片茂密的森林。
受气候制约,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非洲西海岸以及南美洲东西海岸和西印度群岛是西半球生长红树林的主要地带。而在东方,印尼的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西海岸是主要分布地方的中心。沿孟加拉湾-阿拉伯半岛至非洲东部沿海,都生长着大量的红树林。而在澳大利亚沿岸也分布着广泛的红树林。印尼-菲律宾-中印半岛一直延伸到我国的广东、海南以及台湾和福建一带都有分布。且因受到黑潮暖流的影响,一直到日本九州都会有红树林的分布。
我国的海南省沿岸是红树林发育最好的地方,种类多而且面积也广。红树植物有10余种,灌木、乔木都有。称之为红树林,是因为其树皮及木材呈红褐色。红树的叶子不是红色,是绿色的。红树林在海岸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发育在潮滩上。这里是红树林抗风防浪,独特的海岸之地,很少会有其他植物在此立足。
高渗透压是红树的一个生理特征。由于渗透压高,红树可以从沼泽性盐渍土中吸取所需的水份及养料,这使得红树可以在潮滩盐土中生长。红树的根系分为支柱根、板状根和呼吸根。一棵红树可有30余条支柱根。这些支柱根从不同方向支撑着主干,使得红树风吹不倒,浪打不灭,如同支撑物体的三脚架结构一样。这样的红树林,可以有效地保护海岸。例如,1960年发生于美国佛罗里达的特大风暴,沿岸的红树有几千颗遭到了破坏,但是连根拔掉的很少。主要是红树被刮断或树皮被剥开。
红树植物有自己的呼吸根,可以进行呼吸。在沼泽化环境中,土壤中非常缺乏空气。红树植物在这种缺氧环境中想要生存,呼吸根必须很发达。呼吸根形状不同,有的纤细,其直径是0.5厘米,而有的却很粗壮,直径达10~20厘米。红树植物板状根由呼吸根发展而来,对红树植物的呼吸和支撑都非常有利。红树植物根系状况使得它在涨潮被水淹没时也可以继续生长。红树植物以如此复杂而又严密的结构与其的生长环境相适应。红树植物繁殖有一种被称为“胎生”的现象。红树植物的种子在母树上萌发,成熟后,因为重力作用幼苗会开始离开母树并下落,进入到泥土中,这就是很少见的“胎生”现象。人们更为吃惊的是,幼苗进入泥中,只需要几个钟头就可以很快地扎根生长。有时从母树落下的幼苗平卧于土上,也是可以长出根来的。而幼苗一旦落入水中,就会随海流飘动,若找不到它生长所需的土壤,可能会漂上几个月或者长达一年的时间。如果一旦遇到条件适宜的土壤就立即扎根生长。红树是一种不怕涝的植物,虽然它生长在水中,但它叶面的气孔下陷,革质的叶子也可以反光,在高温下可以减少蒸发,可以耐旱。它叶片上的排盐腺也有很大的作用,可排除海水中的盐分。除了胎萌以外,红树植物还拥有无性繁殖的能力。即使被砍掉以后,红树林也会在基茎上萌发出新的植株,并继续生长。
不可忽视的小东西:海洋微生物
海洋微生物是指以海洋水体为正常栖居环境的一切微生物。但由于学科传统及研究方法的不同,本文不介绍单细胞藻类,而只讨论细菌、真菌及噬菌体等狭义微生物学的对象。海洋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分解者,它促进了物质循环;在海洋沉积成岩及海底成油成气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海洋细菌也会污损水工构筑物,在特定条件下其代谢产物如氨及硫化氢也会毒化养殖环境,从而造成养殖业的经济损失。但海洋微生物的颉颃作用可以消灭陆源致病菌,它的巨大分解潜能几乎可以净化各种类型的污染,它还可能提供新抗生素以及其他生物资源,因而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海洋微生物日益受到重视。
与陆地相比,海洋环境以高盐、高压、低温和稀营养为特征。海洋微生物长期适应复杂的海洋环境而生存,因而有其独有的特性。
1.嗜盐性
嗜盐性是海洋微生物最普遍的特点。真正的海洋微生物的生长必需海水。海水中富含各种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钠为海洋微生物生长与代谢所必需。此外,钾、镁、钙、磷、硫或其他微量元素也是某些海洋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
2.嗜冷性
大约90%海洋环境的温度都在5℃以下,绝大多数海洋微生物的生长要求较低的温度,一般温度超过37℃,海洋微生物就会停止生长或死亡。那些能在0℃生长或其最适生长温度低于20℃的微生物称为嗜冷微生物。嗜冷菌主要分布于极地、深海或高纬度的海域中。其细胞膜构造具有适应低温的特点。那种严格依赖低温才能生存的嗜冷菌对热反应极为敏感,即使中温就足以阻碍其生长与代谢。
3.嗜压性
海洋中静水压力因水深而异,水深每增加10米,静水压力递增1个标准大气压。海洋最深处的静水压力可超过1000大气压。深海水域是一个广阔的生态系统,约56%以上的海洋环境处在100~1100大气压的压力之中,嗜压性是深海微生物独有的特性。来源于浅海的微生物一般只能忍耐较低的压力,而深海的嗜压细菌则具有在高压环境下生长的能力,能在高压环境中保持其酶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嗜压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必须借助高压培养器来维持特定的压力。对于那种严格依赖高压而存活的深海嗜压细菌,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迄今尚难于获得纯培养菌株。根据自动接种培养装置在深海实地实验获得的微生物生理活动资料判断,在深海底部微生物分解各种有机物质的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4.低营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