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留什么给你,我的孩子:价值观是孩子一生的资本
16882600000018

第18章 情商观:如何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行走(3)

但是,孩子们做错事在所难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也应该批评。很多家长应该都发现了,自己的孩子在受到批评的时候很难保持平常心,或者是反驳,或者是不理睬,又或者是急忙认错,但是当我们问到孩子错在哪里的时候,孩子也不知道。这就说明孩子面对批评的态度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难以把控自己,更没有自控的习惯,自然会本能地做出反应。

说到底,家长之所以会批评孩子,是为了矫正孩子的错误,引导他走向正途,进步是家长们所期望的。如果孩子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那批评也就失去了意义。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教会孩子直面批评

面对批评,躲避是一种本能,但实际上躲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家长批评孩子就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受教,但如果孩子连面对错误都做不到,那批评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让孩子适当地接受一些批评,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如果家长平时不怎么批评孩子,那么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度”的把控。家长在批评前先想一想,以孩子的性格怎样表达他才能够接受,这样才能让批评发挥效果。

孩子的倾听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没有听进去,那么家长说多少也是枉然。家长平时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把自己当朋友。当倾听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那么在你批评他的时候首先就不用担心孩子马上火冒三丈地反驳,不能自制了。

当孩子能够认真地倾听家长的意见之后,家长就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过错负责任,找到改正的方法,这样才能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2.注意批评的措辞和时机

有时孩子不能接受批评,是因为家长首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家长劈头盖脸就指责孩子,那么孩子即便知道自己错了,他也会本能地为自己找理由辩驳,这样批评就起到了反作用。因此,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找好时机,注意方式。

家长在批评孩子之前,要先让自己平静下来,这样才能理智地和孩子交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家长还要注意方式。孩子正处于一个敏感时期,家长不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行了。

父母端正了态度,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孩子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端正自己的态度。当孩子习惯于控制自己的时候,在面对批评时自然能保持理智和平静了。

3.解决问题是关键

不管家长因为什么批评孩子,多数都是出于好意,为了孩子能够进步,也就是说,解决问题才是批评的最终目标。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地说,道理孩子都明白。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最需要的是一个解决方法。所以,在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也要听听孩子的解释,之后才好找出解决办法。

小鹏是一个虚心受教的孩子,不管他的爸爸、妈妈说什么,他都不会顶嘴。这并不是因为他胆小怯懦,而是因为他能虚心地接受批评。之所以可以做到这点,是因为他的家庭很民主。当父母觉得小鹏犯错误之后,在批评他的同时也会给他“上诉”的机会,然后来判断他是不是真的错了,要怎么解决问题。

孩子如果犯了错,那么家长就应该听听孩子的原因,然后引导孩子从这次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免以后会犯同样的错误。

■一颗乐观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从前有一对美国兄弟,但是他们的性格却大相径庭。哥哥十分乐观,弟弟却非常悲观。他们的父母非常希望两兄弟的性格都能稍微改变一些,于是想出了这样的办法:将乐观的哥哥锁进堆满马粪的屋子,将悲观的弟弟锁进漂亮的放满玩具的屋子。

一个小时之后,当父母走进弟弟的屋子时,发现他正坐在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泪,脸上尽是沮丧神色。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担心父母的责备,因此便不再玩耍,在哭泣中等待父母的到来。

接着,父母又来到锁着哥哥的屋子。这时他们发现,哥哥正兴奋地用小铲子铲着马粪,将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他高兴地说:“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一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所以我要为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这个乐观的哥哥慢慢长大,最终走上了成功之路。由此可见,乐观的性格为他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快乐和奋进的力量,还有不可抵挡的成功之势。

每一个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乐观心态,因为只有乐观,孩子才不会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而是面对困难积极地想方设法跨越过去。这样的孩子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将来的生活及事业上,都会取得更理想的成就,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有的父母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好像生来就比较悲观,什么都无法让他快乐起来。的确,有的孩子天生就带有些许忧郁的情绪,但这绝不等于无法扭转。因为,乐观的性格是可以逐步培养的。在早期诱发理论中,专家曾提到,性格是可以在后天的环境中被逐渐养成和改变的,悲观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改变。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培养孩子乐观的特质呢?以下几点建议,父母应当牢记在心。

1.带领孩子摆脱困境的束缚

成长的路上,孩子会经常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有的孩子可能很快就忘掉,但有些敏感的孩子会耿耿于怀,从而影响情绪。面对敏感的孩子,父母应多留意他的情绪变化,如果他能够自己解脱,则不用担心;假如他始终闷闷不乐,那么无论自己有多忙,都应该抽出时间来和他交谈,引导孩子学会忍耐和坚强地面对,并鼓励他向好的方面努力,不要因此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有一次,甜甜从学校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于是妈妈问她:“甜甜,今天学校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甜甜噘着嘴说:“今天一点儿都不好。”妈妈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们班里来了一个新同学,很会说话,总给同学们讲好玩的事情,结果他们都不理我了。”看着失落的孩子,妈妈说道:“那不是很有意思吗?以后你就拥有一个会说笑话的小伙伴了。”甜甜听了以后想了想,就快乐地笑起来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认真观察孩子的情绪,只要他愿意和父母沟通,就要及时引导他将心中的烦恼说出来,这样他就会恢复快乐。

2.别对孩子限制太多

一些孩子之所以不快乐,很可能是由于父母对他的限制太多,感觉自己没有自由。尤其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行为和举动十分小心,甚至替他包办一些事情,使他无法亲自体验做事的乐趣,同时也丧失了快乐的源泉。

其实,想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家长就应允许他在不同年龄拥有不同的选择权。比如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家长可以让他自己选择早餐吃什么,什么时候喝奶,今天穿什么衣服等;五六岁的孩子,则可以在家长许可的范围内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选择周末去哪里玩;六七岁的时候,父母应该允许他在一定时间内选择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以及何时完成作业……

只有拥有自由的孩子,才会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因此,在一些事情上,父母不妨适当放手,给他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自己去选择和处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

乐观的孩子,往往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而悲观的孩子,则会觉得所有事情没有任何希望。因此,从小对孩子进行希望教育,不但可以帮助他驱散心中的阴影,而且会为他点亮希望的灯塔,让他找到乐观的方向。

毛毛从6岁开始就学习拉大提琴,并非常陶醉其中。一次,前来他家做客的小姨看到毛毛的状态,不由得问他:“毛毛,你为什么这么高兴,难道你觉得拉大提琴很享受吗?”毛毛笑笑说:“是啊,音乐本来就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我并不把学琴当成任务来完成啊!”后来,毛毛参加过几次市里的大提琴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要做孩子乐观的榜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自己必须要有乐观的态度。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坚强、坚定,因为你处理困境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做法。假如父母能够以身作则,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保持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那么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自然会受父母的影响,从而乐观面对。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向孩子灌输一些乐观主义的认识,让他知道,令人快乐的事情是长久和普遍的,而不愉快只是暂时的,只要乐观一点,生活仍然十分美好。比如遇到周末加班的情况,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今天妈妈要去加班,这说明妈妈的工作很忙。”千万不要让他觉得你很讨厌加班,并且抱怨重重。

5.让孩子尽情地快乐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否快乐。如果孩子感到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那么他自然就会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所以不要太压制孩子,孩子开心的时候就任他开心吧,不要自己觉得心烦而训斥孩子。

6.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我们知道,悲观和乐观是一种情绪,它们均可归于精神领域。所以,要想让孩子告别悲观,保持乐观,家长可以从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入手。具体来讲,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广泛地阅读,让他在阅读中增加知识,升华思想,比如可以为他选择一些名人故事、童话、文学作品等,使他的注意力转移到读书和陶冶情操上来。

此外,父母还要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为他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比如带他去邻居家串门,邀请其他孩子到家里来玩,让他多和同学交流等。家长还可以搞一些活动,比如带他外出游玩,或者和他一起利用闲置物品制作小玩具等。

类似这样的活动都可以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能够使他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进而培养乐观积极的性格。

Part3 合理规划,做事要有计划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谁能够把握时间,谁就会利用时间,谁就最能接近成功的终点,可见人们对时间的管理也是个人价值观的一种重要体现。所以希望孩子成才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做时间的主人,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使孩子养成惜时、守时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合理地利用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雯雯都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但是她从小养成的拖沓的坏习惯还是没有改变。每天在上学之前,雯雯都要和妈妈进行一场“内战”。妈妈催促她赶紧刷牙洗脸、换衣服和鞋子,雯雯则慢腾腾的,注意力也经常被转移到别处。妈妈就冲着雯雯大喊,雯雯要么气鼓鼓地不予理睬,要么和妈妈对抗。如果妈妈再严厉一点,雯雯就会很不情愿地表面上答应,而行动并没有跟上,依然是磨磨蹭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进行这样一番“较量”,结果经常是雯雯上学迟到,雯雯妈妈上班迟到。对此,雯雯妈妈很无奈,她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

很多家长都被孩子拖沓、磨蹭等行为习惯折磨着,他们都想要改变孩子的这个问题,但是就像雯雯妈妈那样,总是觉得无处入手。实际上,只要家长付出足够的耐心,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那么慢慢地孩子就会改掉拖沓的坏毛病。

事实上有很多家长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认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自然会懂得时间观念。其实不然,孩子只是知道时间的概念并不等于有了时间观念。怎样支配、掌握时间这方面,家长需要教导孩子。当孩子学会如何把握时间之后,才算是真正有了时间观念,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时间搭建起来的,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人浪费,所以时间观念的培养最好要趁早。孩子越早学会珍惜时间,懂得合理利用时间,他们的进步越大,越容易领先一步。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那么就应该马上行动了。

1.让孩子正确地认识时间,提高效率

对于喜欢玩闹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时间,在他们眼中,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家长可以利用这点来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做事情的时候时间在流逝,不管是玩,还是学习,或者是做其他的事情。要对时间有一个客观而真实的认识,这也是教会孩子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前提和基础。

李梦是一个容易走神的女孩子,无论是吃饭,还是写作业,总是不专心,不知道她天天都在想些什么。对此,她妈妈说了她很多次,可就是没有效果。后来她妈妈发现,李梦学习的时候总看表,原来她等着磨蹭完学习的时间看动画片呢!知道了这点之后,李梦的妈妈给李梦定了个规矩,如果专心写作业,写完以后她的时间是自由的。这样一来,李梦写作业的时候专心了,效率也非常高。渐渐地她走神的毛病改了,也懂得珍惜时间了。

孩子通常都会觉得学习的时间很漫长,尤其是家长给他固定学习的时间的时候。家长不妨从另一方面入手,规定任务量,而不是学习的时间,让孩子早完成早休息,这样孩子自然就懂得抓紧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会慢慢体会到专心的好处,也会加强对时间的关注。时间久了,珍惜时间就会成为孩子的习惯,他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逐渐学会合理利用时间。